胜利煤矿一采十二井矿井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9932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胜利煤矿一采十二井矿井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胜利煤矿一采十二井矿井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胜利煤矿一采十二井矿井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胜利煤矿一采十二井矿井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胜利煤矿一采十二井矿井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胜利煤矿一采十二井矿井设计.docx

《胜利煤矿一采十二井矿井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胜利煤矿一采十二井矿井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胜利煤矿一采十二井矿井设计.docx

胜利煤矿一采十二井矿井设计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胜利煤矿一采区十二井位于七台河市西部新立矿区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于七台河市新兴区管辖,距七台河火车站1.5Km,矿区内有矿用铁路专用线与勃七线,牡佳线接轨。

公路可通往桦南、佳木斯、双鸭山、宝清、密山、鸡西、勃利、依兰和哈尔滨等市县。

铁路交通、公路交通十分方便。

二、自然地理

胜利煤矿一采区十二井井田范围内地形大部分属丘陵,地面标高在+163米--+175米,相对高差12米。

新立矿区为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由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结冰期表土层冻结深度一般在1.5--2.0米。

最高气温在7、8月份为38.3℃,最低气温在1月为-39.2℃,年平均气温3-3.5℃,年平均降水量52.8mm,雨季集中在7-8月间,平均降水量600mm,蒸发量1100mm,最大风级7-8级,多在雨季。

风向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多为东南风,风力一般二—三级,平均风速3.6m/s。

三、矿区风工农业生产概况

区内地面植被为树木。

在矿区周围有居民区,为矿区工人居住地。

区内各种服务设施齐全,主要劳动力为该市人口及外省、市民工。

该区附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采矿业。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新立矿区地层为中生代,白垩系,鸡西群,域子河组二至五段煤系地层,总厚度472米,含煤22层,含煤总厚度10.43米,含煤系数2.2%。

煤系地层之上覆盖第四纪冲积层,厚0.5--20米。

一采十二井开采的91层、93层所在地层属白垩系鸡西群域子河组第三段,上自88层顶板;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91层的上部层90号层煤层老顶粗砂岩,一般厚28米;91层顶板为粉细砂岩,厚度在7-10米之间,底板为页岩;93层下部发育一层含砾粗砂岩,局部层次有中砂岩;93层底板为页岩,厚0.35米,下部为砾粗砂岩,厚度29米左右,质坚硬。

该段含煤六层:

88、89、90、91、92、93层。

其中90、93层全区可采,88、89层不可采,91、92层局部可采。

二、构造

勃利煤田的大地构造位置按地质力学观点,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之上的三江-穆棱河中生代聚煤坳陷带的中部,煤田呈弧形构造展布,煤田内主要褶皱及压扭性断裂呈向南突出的弧形构造,大体上以桃山断裂为转折,桃山断裂以西地层走向北西,桃山断裂以东地层走向北东,弧形构造东翼断裂,褶皱较西翼复杂,地层倾角比西翼大,火山运动较西翼强烈。

新立矿区位于勃利煤田西部﹑勃利煤田为—弧型不对称的断裂盆地,新立矿区位于弧形构造西翼,区内地层总体向南倾斜,煤层走向由N60°W渐变为EW方向,煤层倾角由北向南逐渐变大,井田北部煤层倾角一般在7-11°,井田中部煤层倾角15-20°,井田南部煤层倾角20-30°,整个井田为一向南倾斜呈弧形展布的单斜构造。

新立矿区内的地质构造以断层为主,根据多年来生产实践和勘探资料及各小煤矿的揭露,现确定矿区内的断层共有21条,胜利煤矿一采区十二井井田内开拓巷道常见小断层,但对生产影响不大。

三、煤层

新立矿区位于白垩系鸡西群域子河组第二至五段,含煤22层,其中77、79、80、81、84、85、86层为不可采煤层,76、82、83、85、90、91、92、93、94、95、96层为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

地层总厚度为470米,含煤总厚度10.43米,含煤系数2.2%。

该井开采的91、93号煤层属稳定或较稳定煤层,位于该区第三层组上部,煤层较薄,结构单一,井田内煤层为单斜构造,走向为N45E,倾向S45W,倾角在12度~15度之间。

各煤层层间距、顶底板岩性等经电钻孔控制和实践揭露,控制可靠。

胜利煤矿一采区十二井的主要可采煤层为91层、93层,其中,91煤层厚度为0.39米-0.64米,平均厚度为0.56米,倾角10°-14°;93煤层厚度为1.19米-1.99米,平均厚度为1.59米,倾角10°-14°。

煤层均属单一煤层,各煤层发育较稳定,在开采区域内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经生产实践和补勘证实,煤层对比层位可靠,见煤层特征一览表:

煤层特征一览表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

小-大/平均

采高

倾角

煤层

间距

顶、底板岩性

煤层特征

顶板

底板

91

0.39-0.64/0.56

0.56

10-14°

22-40

粉砂岩

页岩

单一

93

1.19-1.99/1.59

1.59

10-14°

33

粉砂岩

页岩

单一

煤质:

该井田的煤层没进行煤芯样化验,只作过生产样化验。

呈水平层状,结构致密,质脆,内生垂向裂隙发育,多为亮煤、半亮煤组成,玻璃光泽,锯状或贝壳断口。

在镜下多见凝胶化基质,木质镜煤和丝炭,角质化少,以角质层为主,煤的可选性为易选。

煤层属中高灰份,灰分多为内在灰份。

系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氧化镁,氧化钙较少,故灰熔点达1250摄氏度以上。

胜利煤矿一采区十二井91煤层原煤灰分变化不大,一般在24.78%,超过35%的情况不多见。

净煤灰分一般在12%左右,胶质层厚度一般在13.3mm,挥发分一般在30.47%,硫含量一般在0.23%,磷含量一般在0.03%,属低硫、低磷煤,发热量一般在25.85兆焦/千克左右,粘结指数平均在67。

93层原煤灰分一般在22.72-32.05%,超过38%的情况不多见,净煤灰分一般在10%左右,胶质层厚度一般在9-15mm,挥发分一般在33.62-35.74%,硫含量一般在0.2-0.3%,磷含量一般在0.01-0.02%,属低硫、低磷煤,发热量一般在23.42兆焦/千克左右,粘结指数平均在68。

根据化验资料,按照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该矿区的各煤层挥发分差距不大,胶质层厚度也基该相近,主要以煤的粘结指数GRI为依据。

GRI<65的定为气煤,GRI>65的定为1/3焦煤。

经七台河市七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兴选煤厂化验室化验,这2个煤层的煤属可选1/3焦煤。

主要工业用途以冶金用煤为主,火电厂作动力用煤次之。

五、水文地质

1、矿井充水水源

该井为基岩裂隙充水矿床,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地下水,涌水方式为顶板淋水。

井田右翼为河谷水文地质区,左翼为丘陵水文地质区,岩层的富水性主要决定于岩层裂隙发育程度和补给条件,由于裂隙发育程度是随埋藏深度增加而减弱,所以岩层富水性有明显垂直分带的规律。

煤层煤质指标表

煤层号

灰分(Ag)(%)

小—大/平均

挥发分(Vr)(%)

小—大/平均

胶质层(Y)

小—大/平均

发热量(QgDT)

小—大/平均

91

21.73-33.48/24.78

34.03-34.97/34.5

14.5-16/15.2

20.08-25.08/22.58

93

22.72-32.05/27.35

33.62-35.74/34.68

13.2-15.1/14.15

19.40-27.44/23.42

2、含水层

第四纪疏松含水层,在河谷区呈条带状分布。

岩性多为微具粘土胶结的粗砂,含较多的砾和碎石,分选不良,疏松含水层不整合复在煤系地层上面,故与煤系岩层水力联系密切。

但煤系岩层主要由不同粒度的砂岩、砂页岩组成。

90层与91层之间含有粉砂岩,细砂岩、中粗砂岩中含有砾岩,91层与93层之间有页岩,以上各性岩层胶结较好,较坚硬。

使该井涌水量较小。

3、涌水量

91层的上部层87、90层已由新立矿开采,下部93层也由新立矿开采,开采深度超过我井,故该井疏干程度特别好。

该井涌水量枯水期为15.1m3/h,丰水期为17.2m3/h,平水期为16m3/h,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水,井田水文地质简单清楚。

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乃属二类二型。

六、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1)瓦斯

该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实际鉴定,矿井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19m3/min,相对涌出量为2.28m3/min,该井为为低瓦斯矿井,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瓦斯涌出量会有所增加,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困难,要对各主要煤层测定瓦斯含量加以防范。

2)煤尘及煤的自燃

该矿区勘探中对煤层做了煤尘爆炸试验,结果为全部有爆炸性,所以该井煤层煤尘有爆炸的危险性,应预防煤尘爆炸。

煤炭自燃倾向:

根据多年生产资料,该区无煤层自燃发火危险。

3)地温

该区属地温正常区范围

2、煤层顶底板结构及岩性特点

该矿井所开采的91#、93#煤层,顶板岩性均为粉砂岩,岩石完整,胶结致密,抗压力强,易支护。

底板均为页岩。

矿井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煤层为中硬煤,结构简单,节理发育,易于卸煤。

采用全部陷落法顶板管理,无伪顶、无伪底。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井田边界

胜利煤矿一采区十二井位于新立矿区范围内;北界为+100米标高:

南界为-120米标高;西界为新立矿工业广场煤柱及F:

D断层;东界为F11号断层。

东西走向长约0.91公里,南北倾斜宽1.0公里,矿区面积1.05平方公里。

该井开采的煤层为91#、93#层。

井田范围由表2-1-1中拐点连线圈闭。

二、开采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确定及论证

该矿井所开采的91层煤,煤层厚度一般在0.55米左右,属极薄煤层。

个别地点煤层厚度为0.39米,但根据区域内91煤层赋存情况,以及其它矿井该煤层开采实践,局部煤层厚度为0.39米不会影响到该井田的正常回采,尤其91煤层灰分不大于30%,为低硫低磷优质1/3焦煤,属稀有煤种,可做为冶金用煤,并且按现有技术条件开采成本仅为95元左右,其入洗后售价可达600元以上。

根据区域内该煤层开采情况及现在市场行情,煤层开采最低可采厚度定为0.39米,其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因此,本设计中参加储量计算煤层的最低可采厚度定为不低于0.39米。

一采区十二井开采煤层工业指标表

最低可采厚度

煤种

灰份

倾角

0.39m

1/3焦煤

≤40%

≤25°

三、井田储量

1、井田内的储量

根据该井田境界,该井田可利用工业储量为:

128万吨,其

胜利煤矿一采区十二井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2-1-1

91#拐点坐标

序号

x

y

序号

x

y

1

5074710

44415558

9

5073780

44414650

2

5074610

44415629

10

5074210

44414450

3

5074278

44415848

11

5074380

44414564

4

5073918

44415810

12

5074324

44414670

5

5073780

44415740

13

5074567

44414766

6

5073746

44415640

14

5074528

44414850

7

5073740

44415400

15

5074594

44414880

8

5073726

44415000

矿区面积

1.13平方公里

开采深度

+173~-80

93#拐点坐标

序号

x

y

序号

x

y

A

5074878

44415390

E

5074702

44415041

B

5074254

44415828

F

5074800

44415078

C

5074202

44415811

G

5074838

44415110

D

5074600

44415110

矿区面积

0.22平方公里

开采深度

+173~-80

中:

91#煤层资源储量为83.27万吨。

93#资源储量为44.73万吨。

2、可采储量

该井田的工业储量减去各种煤柱损失后,再乘以采区回采率,即可采储量。

128×0.8=102.4万吨

经计算该设计利用可采储量为102.4万吨。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工作制度

该设计根据该地区煤矿生产的特点,矿井工作制度为:

设计年工作日330天,每天三班作业,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h。

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按井下构造条件和煤层开采条件,煤层储量及服务年限方面,以及该采区的外部运输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其井型定为9万吨/年,同时设计在主要运输环节上已留有一定的富裕系数,给矿井后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根据设计规范要求,确定该矿的储量备用系数为1.4,矿井服务年限计算如下:

T=Q/(K×P)

=102.4/(1.4×9)

=8.1年

式中:

T-矿井的服务年限(年);

Q-矿井可采储量(万吨);

K-储量备用系数;

P-设计年产量(万吨/年)

经过计算,矿井的服务年限为8.1年。

第三节井田开拓

一、开拓方式:

采区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共设两条井筒,其中:

一条为主井,担负矿井的煤炭提升、材料下放、排矸等任务;另一条为副井,为该采区的另一安全出口,该风井为专用回风井。

二、井筒

该矿井移交生产时共开凿两条井筒,均通达地表。

各井筒断面特征见表2-4-1。

(1)主井

净断面5.12m2,掘进断面5.6㎡,倾角18°,采用1.0t翻斗式矿车,单钩串车提升,铺设24kg/m钢轨,担负矿井煤炭、矸石的提升和材料等下放任务,为矿井的进风井,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

(2)风井

净断面4.8㎡,掘进断面5.28㎡,倾角18°,为专用回风井,采区的另一个安全出口。

井筒特征表

表2-4-1

井筒

名称

座标(m)

井口标高(m)

(°)

(°)

断面积(m2)

支护

方式

纬距

(X)

经距

(Y)

主井

5074163

44414970

173.4

49

18

5.12

5.6

副井

5074150

44415011

170.1

49

18

4.8

5.28

第四节井底车场及大巷运输

该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井下设甲、乙水仓,以便于清理,水仓总长度80米,满足井下8h涌水量。

井底车场线路通过轨道石门进入盘区,轨道石门煤炭运输采用1.0t翻斗式矿车。

第三章大巷运输及设备

第一节运输方式的选择

该采区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利用轨道(回风)石门进入盘区开采。

轨道石门内煤炭运输采用1.0t翻斗式矿车。

第二节矿车

该矿井运输采用1.0t翻斗式矿车50台,平板车3台,材料车3台。

第三节运输设备的选型

矿井工作制度为:

年工作日330d,每天三班作业,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h。

运输设备选用:

主运输采用1.0t翻斗式矿车,矿车型号为MF-1.0;辅助运输采用平板车型号为MPC1-6A;材料车型号为MLC2-6A。

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第一节采煤方法

一、煤层开采条件

可采煤层为91层、93层,其中,91煤层厚度为0.39米---0.65米,平均厚度为0.56米,平均倾角14°;93煤层厚度1.19米~1.99米,平均厚度为1.59米,平均倾角14°。

煤层均属单一煤层,各煤层发育较稳定,在开采区域内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经生产实践和补勘证实,煤层对比层位可靠,该矿井所开采的91#、93#煤层,顶底板岩性均为粉砂岩,岩石完整,胶结致密,抗压力强。

顶底板岩石较稳定,易支护。

二、采煤方法

该井田开采煤层属薄煤层,煤层为中硬煤,结构简单,节理发育,易于卸煤。

设计确定以盘区走向长壁采煤法布置采区,首先开采上部煤层,工作面顶板管理采用全部陷落法。

三、工作面长度、采高确定

根据上述确定的采煤工艺,考虑到煤层的赋存特点,同时结合七台河市地方煤矿开采经验,确定该采区工作面长度为80米,一次采全高。

四、工作面装备

根据采区设计能力,布置二个炮采工作面达产,工作面落煤方式为爆破落煤,工作面运输采用刮板运输机,工作面支护为金属摩擦支柱,工作面上下巷的超前支护采用金属铰接顶梁及金属摩擦支柱。

五、回采工作面数目及生产能力

达产时布置回采工作面二个,为炮采工作面。

参照七台河市同类煤田条件下,类似工作面的平均推进度,设计确定采区炮采工作面的平均推进度为792m/a。

日推进度2.4m。

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如下:

A采面=P×L×M×R×C=80×792×0.56×1.35×0.97×2=9.29万吨

六、工作面推进方向

确定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

第二节采区布置

根据采区开拓巷道布置方式,主、副井筒井颈段均采用砼碹支护,以确保井筒的稳定性;主、副井筒间距为40米。

采区石门服务时间长,采用锚喷支护,以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和避免煤层自燃发火的影响。

主、风井筒以18°倾角施工,通过轨道(回风)石门的联络斜巷与回采工作面的上下顺槽联系至回采工作面,最终形成盘区石门采区开采系统。

为提高采区回收率,避免回采巷道的维护困难,回采工作面下巷采用矸渣石墙方式维护。

第三节巷道掘进

一、巷道断面尺寸及支护形式

根据该矿井地质条件,为保证主要开拓巷道的稳定性,易维护,主井井筒、石门、硐室均设于岩层中,分别采用砼碹、锚喷、锚杆支护,其余巷道均采用锚杆支护。

主要巷道断面尺寸见表4-3-1

二、掘进工作面组数

该矿井共配备三个掘进面。

三、巷道掘进指标

煤岩普通掘进组:

150m/月

岩巷普通掘进组:

80-100m/月

四、矿井采掘比及矸石率的预计

矿井移交生产时共配备三个普通掘进工作面,采掘比为1:

1.5,矸石率为9%。

五、矿井移交生产时三个煤量及可采期说见表4-3-2

主要巷道断面及其支护形式

表4-3-1

项目名称

支护形式

断面(㎡)

主井

锚喷/锚

5.12

5.6

风井

4.8

5.28

轨道石门

4.8

5.28

回风石门

4.8

5.28

 

矿井移交生产时三个煤量

表4-3-2

序号

项目

可采煤量

(万吨)

服务年限(年)

备注

1

开拓煤量

30.13

3.34

2

准备煤量

14.18

1.57

3

回采煤量

8.61

0.96

第五章通风和安全

第一节概述

根据地质资料,结合邻近矿井的生产实践,暂定该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该矿井属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煤层不易自燃发火。

第二节矿井通风

一、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的选择

根据该井田煤层赋存情况及矿井开拓布置,确定该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抽出式。

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即新风由主井入风、乏风由风井排出地面。

掘进通风,选用FBDNO.56型局部扇风机,采用压入式通风。

二、矿井风量、负压及等积孔计算:

(一)矿井通风量计算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要求分别计算风量,并取其中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矿=4NK=4×58×1.25=290m3/min

式中:

Q矿――矿井总用风量(m3/min)

4----每人供风标准(m3/min)

N――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人)

K――风量备用系数(取1.25)

矿井供风量ΣQ矿=290m3/min

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计算。

采煤工作面供风量计算

Ⅰ、采煤:

采煤工作面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布置二个炮采工作面,其采煤工作面供风量按下式计算,并取最大值:

1)按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采=4N=4×15=60(m3/min)

4――每人每分钟应给的最低风量(m3/min)

N――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2)按使用炸药量计算

Q采=25A=25×10=250(m3/min)

25――每使用1Kg炸药的供风量(m3/min)

A――工作面一次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Kg)

矿井采煤供风量为ΣQ采=2×250=500(m3/min)

Ⅱ、掘进:

采区移交生产时为三个掘进工作面,其中:

两个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一个岩巷掘进工作面。

按局扇吸入风量计算:

掘进工作面供风量为:

FBDNO.56型局扇送风距离250m,吸入风量为220m3/min。

ΣQ掘=220×3=660m3/min。

Ⅲ、硐室:

该矿井有一个独立供风的硐室,为水仓。

硐室需要风量为:

100m3/min。

该矿井有一个备用工作面,备用工作面需要风量为:

100m3/min。

ΣQ硐=200m3/min。

Ⅳ、其它:

ΣQ其它=(ΣQ采+ΣQ掘+ΣQ硐+ΣQ备)×10%=146m3/min。

矿井供风量为:

ΣQ矿=(ΣQ采+ΣQ掘+ΣQ硐+ΣQ其它)×K

=1882.5m3/min

=31.38m3/s。

K――矿井通风系数(取1.25)

(二)、矿井风压计算

1、风压计算:

a×L×U×Q2

h=

s3

式中:

h—风压(mmH2O)

a――摩擦阻力系数

L――巷道长度(m)

U――巷道断面周长(m)

Q――风量(m3/s)

S――巷道净断面积(m2)

经计算:

前期h=162.591mmH2O;后期h=197.186mmH2O

(三)、等积孔计算及通风难易程度的评价

1、等积孔计算:

0.38×Q

A=

√H

式中:

A=等积孔(m2)

Q=总入风量(m3/S)

h=风压(Pa)

经计算:

矿井等积孔为:

前期:

A=1m2

后期:

A=0.91m2

2、矿井通风难易程度的评价

矿井通风难易程度;采区前期属中等,后期属稍困难。

三、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可靠性,和抗灾能力分析

该采区具有独立、完整的通风系统,反风装置采用反转形式反风。

井下掘进工作面均设计为采用独立回风方式,并配备了局部扇风机以满足掘进的用风要求,从而保证了掘进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同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

该矿井通风系统的特点:

1、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具有漏风率小,风机停运时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小等特点;

2、井下设有风门,密闭、调节风门等通风设施,可以保证风流按要求流动;

3、使矿井通风系统管理简单,风阻小,同时有利于人员避灾。

4、做好通风标记,制定避灾路线,进行职工安全培训等工作。

综上所述,该次初步设计通风系统设计合理,独立、完整、可靠,具有较强的预防灾害和抵抗灾害能力。

第六章提升、通风、排水

第一节提升设备

一、提升方式

该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主井担负全矿煤炭、矸石提升,材料、设备下放以及人员升降等任务。

井口标高为+173.400m。

主井兼做进风井,风井专作回风使用。

提升方式采用斜井单钩串车提升,井上下采用甩车场。

二、提升设备

(一)设计依据

矿井年产量:

9万吨/年

年矸石量:

0.8万吨/年

井筒长度:

470米

井筒倾角:

18º

工作制度:

330天/年、16小时/天

井口标高:

+173.4米

选型计算

1、提升斜长

Lt=LH+L+LB=550m

2、一次提升量的确定

按矿车钩头强度确定一次提升矿车数及下放人员车数

6000

n≤

(QK+QZ)(sin18°+f1cos18°)

6000

=

(1000+500)×0.351

=12.9

取7车组成提煤炭串车组,4车组成提矸石串车组

考虑到矿井井筒较短,产量小的特点。

采用V型MF-1.0翻斗车组成列车组,进行煤炭、矸石的提升。

3、钢丝绳选择

钢丝绳终端荷重:

Qd=n(QK+QZ)(sin18º+f1cos18º)g

=7×(1000+500)×0.31×9.81

=31931.55(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