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三完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936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三完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三完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三完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三完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三完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三完小.docx

《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三完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三完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三完小.docx

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三完小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

《长城》一课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

也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秦兵马俑》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

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23个,会写24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图文对照,展开想象,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5.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6.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7.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8.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地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对语言的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四、课时安排

长城                   2课时

颐和园                   2课时

秦兵马俑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4课时

讨论交流:

1、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2、如何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17长城

主备人:

陈艳审核人:

孟卓见复核人:

陈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胡“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

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2、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

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

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二、阅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学习

4、掌握生字新词:

拍摄(shè)  智慧(huì)  瞭(liào)望  气魄(pò) 

嘉(jiā)峪(yù)关  崇(chóng)山峻(jùn)岭

5、理解字词:

山海关: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中国,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

明初的建筑物,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

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山峻岭:

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

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三、图文结合,了解文意

1、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课件展示。

⑴ 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长城修筑在什么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长和高大)

⑷ 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

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⑴ 介绍观察点:

运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观察点。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

(在长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

(在长城上)

⑵ 看第一幅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

抓住观察重点:

长城。

1 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

(长、大)

② 再看第二幅图:

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

(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1(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

  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讲长城的长;第二自然段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自然段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自然段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3、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

⑴ 一条“龙”。

  ⑵ “高大坚固”。

  ⑶ 结晶。

  ⑷ 奇迹。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读完课文后,谈谈自己的收获。

二、图文对照,学习理解课文

1、观察远景图学习第一节:

(出示课件)

⑴ 远景怎样?

(像一条龙)

⑵ 课文怎样写长城的。

(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⑶ 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⑷ 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⑸ 感情朗读课文。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⑴ 朗读课文,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

(来到长城脚下)

⑵ 这一节有几句话?

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

(六句。

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 

⑶ 图文对照:

指出图上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综合远景图、近景图,披情入文,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自由感情朗读课文。

⑵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结到:

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⑶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

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

(比喻)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⑷ 作者为什么列举出“一万三千里”这个数据?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⑸ 人民为什么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

(围绕站、踏、扶、自然)

⑹ 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

(条石多重)

⑺ 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

提示:

  “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

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是因为:

  ① 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② 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③ 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④ 山势“陡峭”。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⑵ 总结谈话:

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

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⑶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喜爱、赞美)

三、诵读课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把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拓展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条石 城砖垛口 瞭望口 射口 城台

2、同学们可以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学后所获。

五、布置作业

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板书设计:

            

17、长城

             远看  像一条长龙

                (气魄雄伟)

             近看 (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联想  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后记:

 

18颐和园

主备人:

孟卓见审核人:

陈艳复核人:

孟卓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简介圆明园相关资料

三、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

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

样子各不相同。

  远眺:

往远处看。

  3、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四、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2)作者有什么希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3、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学习课文。

1.以“小导游”的带领“游客”游玩的情景,用图片一幅幅的展示来引导。

2.长廊两旁:

风景宜人。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这句说明了什么?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

  佛香阁:

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

一排排、金碧辉煌。

  4.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