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版_复习详解.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911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版_复习详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五版_复习详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五版_复习详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五版_复习详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五版_复习详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版_复习详解.ppt

《五版_复习详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版_复习详解.ppt(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版_复习详解.ppt

第一章,例,求图示电路中各方框所代表的元件消耗或产生的功率。

已知:

U1=1V,U2=-3V,U3=8V,U4=-4V,U5=7V,U6=-3VI1=2A,I2=1A,I3=-1A,解,注,对一完整的电路,发出的功率消耗的功率,第二章,特例:

若三个电阻相等(对称),则有,R=3RY,注意,等效对外部(端钮以外)有效,对内不成立。

等效电路与外部电路无关。

外大内小,用于简化电路,由电压源变换为电流源:

由电流源变换为电压源:

等效是对外部电路等效,对内部电路是不等效的。

注意,开路的电流源可以有电流流过并联电导Gi。

电流源短路时,并联电导Gi中无电流。

电压源短路时,电阻中Ri有电流;,开路的电压源中无电流流过Ri;,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不能相互转换。

表现在,利用电源转换简化电路计算。

例1.,I=0.5A,U=20V,例2.,U=?

例3.,把电路转换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串连。

例4.,例5.,注:

受控源和独立源一样可以进行电源转换;转换过程中注意不要丢失控制量。

求电流i1,六、输入电阻,1.定义,2.计算方法,如果一端口内部仅含电阻,则应用电阻的串、并联和Y变换等方法求它的等效电阻;,对含有受控源和电阻的两端电路,用电压、电流法求输入电阻,即在端口加电压源,求得电流,或在端口加电流源,求得电压,得其比值。

例1.,计算下例一端口电路的输入电阻,有源网络先把独立源置零:

电压源短路;电流源断路,再求输入电阻,无源电阻网络,例4.,求Rab和Rcd,6,第三章,3.3、支路电流法(branchcurrentmethod),对于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求解支路电流,未知量共有b个。

只要列出b个独立的电路方程,便可以求解这b个变量。

以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独立方程的列写,从电路的n个结点中任意选择n-1个结点列写KCL方程,选择基本回路列写b-(n-1)个KVL方程,例,1,3,2,有6个支路电流,需列写6个方程。

KCL方程:

n-1=?

取网孔为基本回路,沿顺时针方向绕行列KVL写方程:

结合元件特性消去支路电压得:

回路1,回路2,回路3,总结:

支路电流法的一般步骤:

标定各支路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选定(n1)个节点,列写其KCL方程;,选定b(n1)个独立回路,列写其KVL方程;(元件特性代入),求解上述方程,得到b个支路电流;,进一步计算支路电压和进行其它分析。

支路电流法的特点:

支路法列写的是KCL和KVL方程,所以方程列写方便、直观,但方程数较多,宜于在支路数不多的情况下使用。

例1.,节点a:

I1I2+I3=0,

(1)n1=1个KCL方程:

求各支路电流及电压源各自发出的功率。

解:

(2)b(n1)=2个KVL方程:

11I2+7I3=6,7I111I2=70-6=64,例2.,节点a:

I1I2+I3=0,

(1)n1=1个KCL方程:

列写支路电流方程.(电路中含有理想电流源),解1.,

(2)b(n1)=2个KVL方程:

11I2+7I3=U,7I111I2=70-U,增补方程:

I2=6A,+U_,由于I2已知,故只列写两个方程,节点a:

I1+I3=6,避开电流源支路取回路:

7I17I3=70,例3.,I1I2+I3=0,列写支路电流方程.(电路中含有受控源),解:

11I2+7I3=5U,7I111I2=70-5U,增补方程:

U=7I3,有受控源的电路,方程列写分两步:

(1)先将受控源看作独立源列方程;

(2)将控制量用未知量表示,并代入

(1)中所列的方程,消去中间变量。

3.6、结点电压法(nodevoltagemethod),选结点电压为未知量,则KVL自动满足。

各支路电流、电压可视为结点电压的线性组合,求出结点电压后,便可方便地得到各支路电压、电流。

基本思想:

以结点电压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

适用于结点较少的电路。

列写的方程:

结点电压法列写的是结点上的KCL方程,独立方程数为:

与支路电流法相比,方程数减少b-(n-1)个。

任意选择参考点:

其它结点与参考点的电压差即是结点电压(位),方向为从独立结点指向参考结点。

(uA-uB)+uB-uA=0,KVL自动满足,说明:

实例,选定参考结点,标明其余n-1个独立结点的电压,列KCL方程:

iR出=iS入,i1+i2=iS1+iS2,-i2+i4+i3=0,把支路电流用结点电压表示:

-i3+i5=iS2,整理,得:

令Gk=1/Rk,k=1,2,3,4,5,上式简记为:

G11un1+G12un2G13un3=iSn1,G21un1+G22un2G23un3=iSn2,G31un1+G32un2G33un3=iSn3,标准形式的结点电压方程,等效电流源,说明,G11=G1+G2结点1的自电导,等于接在结点1上所有支路的电导之和。

G22=G2+G3+G4结点2的自电导,等于接在结点2上所有支路的电导之和。

G12=G21=-G2结点1与结点2之间的互电导,等于接在结点1与结点2之间的所有支路的电导之和,为负值。

自电导总为正,互电导总为负。

G33=G3+G5结点3的自电导,等于接在结点3上所有支路的电导之和。

G23=G32=-G3结点2与结点3之间的互电导,等于接在结点1与结点2之间的所有支路的电导之和,为负值。

iSn2=-iS2uS/R5流入结点2的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

iSn1=iS1+iS2流入结点1的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

流入结点取正号,流出取负号。

由结点电压方程求得各结点电压后即可求得各支路电压,各支路电流可用结点电压表示:

一般情况,其中:

Gii:

自电导,等于接在结点i上所有支路的电导之和(包括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支路)。

总为正。

当电路不含受控源时,系数矩阵为对称阵。

iSni:

流入结点i的所有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包括由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支路等效的电流源)。

Gij=Gji:

互电导,等于接在结点i与结点j之间的所支路的电导之和,总为负。

结点法的一般步骤:

选定参考结点,标定n-1个独立结点;,对n-1个独立结点,以结点电压为未知量,列写其KCL方程;,求解上述方程,得到n-1个结点电压;,其它分析。

求各支路电流(用结点电压表示);,试列写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G1+G2+GS)U1-G1U2GsU3=USGS,-G1U1+(G1+G3+G4)U2-G4U3=0,GSU1-G4U2+(G4+G5+GS)U3=USGS,例,无伴电压源支路的处理,以电压源电流为变量,增补结点电压与电压源间的关系,(G1+G2)U1-G1U2=I,-G1U1+(G1+G3+G4)U2-G4U3=0,-G4U2+(G4+G5)U3=I,U1-U3=US,看成电流源,增补方程:

选择合适的参考点,U1=US,-G1U1+(G1+G3+G4)U2-G3U3=0,-G2U1-G3U2+(G2+G3+G5)U3=0,受控电源支路的处理,对含有受控电源支路的电路,可先把受控源看作独立电源按上述方法列方程,再将控制量用结点电压表示,先把受控源当作独立源列方程;,

(2)用结点电压表示控制量。

列写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例,设参考点,把受控源当作独立源列方程;,

(2)用结点电压表示控制量。

列写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例,解:

例,列写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注:

与电流源串接的电阻不参与列方程,增补方程:

U=Un3,例,求U和I。

解1:

应用结点法。

解得:

解2,应用回路法。

解得:

第四章,1.戴维宁定理,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对外电路来说,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来等效置换;此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外电路断开时端口处的开路电压uoc,而电阻等于一端口的输入电阻(或等效电阻Req)。

3.定理的应用,

(1)开路电压Uoc的计算,等效电阻为将一端口网络内部独立电源全部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后,所得无源一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

常用下列方法计算:

(2)等效电阻的计算,戴维宁等效电路中电压源电压等于将外电路断开时的开路电压Uoc,电压源方向与所求开路电压方向有关。

计算Uoc的方法视电路形式选择前面学过的任意方法,使易于计算。

(1)外电路可以是任意的线性或非线性电路,外电路发生改变时,含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不变(伏-安特性等效)。

(2)当一端口内部含有受控源时,控制电路与受控源必须包含在被化简的同一部分电路中。

注:

例1.,计算Rx分别为1.2、5.2时的I;,解,保留Rx支路,将其余一端口网络化为戴维宁等效电路:

(1)求开路电压,Uoc=U1+U2=-104/(4+6)+106/(4+6)=-4+6=2V,

(2)求等效电阻Req,Req=4/6+6/4=4.8,(3)Rx=1.2时,,I=Uoc/(Req+Rx)=0.333A,Rx=5.2时,,I=Uoc/(Req+Rx)=0.2A,求U0。

例2.,解,

(1)求开路电压Uoc,Uoc=6I+3I,I=9/9=1A,Uoc=9V,

(2)求等效电阻Req,方法1:

加压求流,U0=6I+3I=9I,I=I06/(6+3)=(2/3)I0,U0=9(2/3)I0=6I0,Req=U0/I0=6,方法2: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Uoc=9V),6I1+3I=9,I=-6I/3=-2I,I=0,Isc=I1=9/6=1.5A,Req=Uoc/Isc=9/1.5=6,独立源置零,独立源保留,已知开关S,例4.,求开关S打向3,电压U等于多少,解,4.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一个含源线性一端口电路,当所接负载不同时,一端口电路传输给负载的功率就不同,讨论负载为何值时能从电路获取最大功率,及最大功率的值是多少的问题是有工程意义的。

最大功率匹配条件,对P求导:

例,RL为何值时其上获得最大功率,并求最大功率。

(1)求开路电压Uoc,

(2)求等效电阻Req,(3)由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得:

时其上可获得最大功率,注,

(1)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用于一端口电路给定,负载电阻可调的情况;,

(2)一端口等效电阻消耗的功率一般并不等于端口内部消耗的功率,因此当负载获取最大功率时,电路的传输效率并不一定是50%;,(3)计算最大功率问题结合应用戴维宁定理或诺顿定理最方便.,第五章,5-4两个运放,第6、7章,换路时电容上的电压,电感上的电流不能跃变,3换路定律,由于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不能跃变,因此,在换路瞬间储能元件的能量也不能跃变即,uC,iL不能跃变,t=0:

表示换路时刻(计时起点);t=0-:

表示换路前的终了瞬间;t=0+:

表示换路后的初始瞬间,换路定律:

先由t=0-的电路求出uC(0)、iL(0);根据换路定律,求出独立变量初始值uC(0+)和iL(0+);将电容用电压源代替,其值为uC(0+),将电感用电流源代替,其值为iL(0+),画出0+时刻等效电路图;根据0+时刻等效电路图,用线性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求出所需要的非独立变量初始值,确定初始值的方法:

t=0时将开关K闭合,t0时电路已达稳态,试求各元件电流、电压初始值,t0时电路已达稳态,电容相当于开路,例1,解,t=0+的等效电路如下图(b)所示,0+时刻等效电路,t=0时闭合开关,试求开关转换前和转换后瞬间的电感电流和电感电压。

开关闭合前电路稳态,电感相当于短路,例2,解,t=0时闭合开关,0+时刻等效电路如下图(b)所示,0+时刻等效电路,所以:

动态过程时间(暂态时间)的确定,理论上认为、电路达稳态.,工程上认为、电容放电基本结束。

随时间而衰减,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一阶电路的数学模型是一阶微分方程:

令t=0+,其解答一般形式为:

分析一阶电路问题转为求解电路的三个要素的问题,用0+等效电路求解,用t的稳态电路求解,直流激励时:

三要素,解,例2,t=0时,开关闭合,求t0后的iL、i1、i2,解,三要素为:

应用三要素公式,三要素为:

例3,已知:

t=0时开关由12,求换路后的uC(t)。

解,三要素为:

例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