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易错题总结.docx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易错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易错题总结.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易错题总结
2019年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易错题总结
一、错例目录
1.位置和方向
1.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5
1.2位置与方向………………………………………………………………………(**)7
1.3认识东南西北……………………………………………………………………(**)9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包含除的数量关系………………………………………(**)10
2.2倍数关系的应用题………………………………………………………………(**)12
2.3一步计算的除法问题…………………………………………………………(**)13
2.4.1除法问题……………………………………………………………………(**)14
2.4.2除法问题………………………………………………………………………(**)16
2.5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问题……………………………………………………(**)17
2.6有余数除法的问题………………………………………………………………(**)19
2.7商的定位,商是几位数…………………………………………………………(**)20
3.统计
3.1统计问题………………………………………………………………………(**)22
4.年、月、日
4.1计算结束时间…………………………………………………………………(**)23
4.2.1计算经过时间………………………………………………………(**)25
4.2.2计算经过时间………………………………………………………………(**)27
4.2.3计算经过时间………………………………………………………………(**)29
4.2.4计算经过时间………………………………………………………………(**)31
5.两位数乘两位数
5.1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33
5.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34
5.3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35
5.4乘法的估算()里最大填几…………………………………………………(**)36
6.面积
6.1正方形的面积计算……………………………………………………………(**)38
6.2.1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40
6.2.2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42
6.2.3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44
6.3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面积……………………………………………(**)46
6.4长方形面积……………………………………………………………………(**)48
7.小数的初步认识
7.1小数加减法……………………………………………………………………(**)50
8.解决问题
8.1连乘应用题……………………………………………………………………(**)51
10.总复习
10.1年月日的复习………………………………………………………………(**)52
10.2面积和面积单位……………………………………………………………(**)53
1.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1.1三位数除以整十数……………………………………………………………(**)55
2.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
2.1长方形周长
(二)……………………………………………………………(**)57
2.2乘法分配律……………………………………………………………………(**)58
2.3面积单位的换算………………………………………………………………(**)62
2.4两位数乘两位数………………………………………………………………(**)64
2.5数与数之间的关系……………………………………………………………(**)67
5.总复习
5.1生活中的时间…………………………………………………………………(**)69
5.2长方形面积的计算…………………………………………………………(**)71
二、原始错例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36
错误率
33%
采集者
**
采集
学校
***
错题来源
第一单元
题
型
基本
时
机
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
题目出处
课堂作业本第4页
综合
√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属性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学生已经学习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会在图画以及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
这节课学习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大方向。
在学习中,学生能在方位图中较准确地写出这四个方向,但在具体语境的运用中较容易出错。
◆典型错题:
在格子里填一填下列同学可能坐的位置。
1号同学坐在李军的西南面;2号同学坐李军的东面,张芳的西北面;3号同学坐在张芳的北面,李军的东北面。
学生错误:
1.
讲台
2.
◆原因分析
1.读题不慎重
对于第一种错误,老师进行访谈时,有学生说:
“我只看到了2号同学要坐在李军的东面。
所以这个位置也是李军的东面,我就填了。
”有的说:
“后面的半句话——张芳的西北面。
我想想是关于张芳的,我没有多想,就将它忽略了。
”学生读题的习惯不是很好,往往是只看几个关键字,而不去从整句话中进行理解,有时还只看半句话,后面的索性就忽略了。
2.题意不理解
对于第二种错误,学生告诉我:
“我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坐在张芳的北面,李军的东北面。
我以为是两个分开的句子,我就写了两个3。
”但凡是写了两个2或是两个3的同学,几乎都是因为不理解这句话的要求,以为是两个分开的句子,所以写了两个代号。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对此类题目的讲解
课堂中,我在教学方位的认知与进行相关练习时,缺少对这一类型题目的练习与讲解,因而当学生遇到这一新的题型要求,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出现了诸多错误。
◆教学建议
1.强化读题能力,学生的读题能力与习惯都需要长期不断地进行培养。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能准确快速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也是提高解题准确率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读懂题是解答问题的基础,老师在教育学生读题时,应指导他们要边读边想、找出关键词、将整句话读完整等。
2.老师在备课时,要参阅练习本、独立作业等,收集一些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老师适当指导,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作业的准确率,减少一些错误。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47.0%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36
错误率
55.6%
采集者
**
采集
学校
***
错题来源
第一单元
题
型
基本
时
机
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
题目出处
课堂作业本P4
综合
√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位置与方向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属性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这是在新授课《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后的一道练习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除东南西北之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结合情境辨认八大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这是本单元的第三个课时,在前几课时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在*的()面”,而对于”*在*的()面,在*的()面”练习是第一次接触。
学生对后半句的主语不清,导致描述位置出错。
◆典型错题
看图填一填
1.儿童公园在城市广场的()面,商场在城市广场的( )面。
2.朝阳小区在城市广场的( )面,在工商银行的( )面。
3.实验小学在城市广场的( )面,在电影院的( )面,在工商银行的( )面。
商场
儿童公园
朝阳小区
电影院
城市广场
工商银行
实验小学
图书馆
博物馆
学生错解
其中第2小题第二个括号填“东”的占16.7%,填“西南”的占22.2%
第3小题第二个括号填“西”占11.1%,填“东北”的占33.3%。
第三个括号填“东”的占13.9%,填“西北”的占44.4%
◆原因分析
1.教师层面
教师在新授课时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述严密性和逻辑性上的引导,在用方位词描述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时,没有强调主语是谁,谁作为“标准”存在,导致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主语和标准混淆不清,位置描述出错。
2.学生层面
(1)读题习惯差,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不少学生读题之后欠缺思考,尤其是像2、3小题这种由两句话组成的,在填写后半句时,断章取义地把接近的物体拉来作主语,才导致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错误。
(2)作业中缺乏标示意识。
没有在图中用箭头等方式标示出方向和方位。
3.教材层面
教材上多为单纯性指出方向的练习,缺少此类“某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方向的练习,所以学生对此类练习接触较少,虽然对八大方位了然于心,但在这些复杂的相对关系中难免也会被弄得“晕头转向”。
◆指导建议
1.加强辨别“相对方向”的能力
课堂上可以提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充分利用“**在**的( )面”来说一句话,在反复的说和相似语句的对比过程中,了解语句表述不同,表达的意思截然不同。
明确“相对位置”的概念。
2.加强读题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反复读题,边读题,边标示出标准是谁,并画出方向箭头,再根据箭头得出方向。
养成边读边悟、边读边画的作业习惯。
3.注重培养语言表述上的严密性和逻辑性,锤炼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究严谨的学科,无论是教师的语言,还是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上,都能体现出学生思维过程中出现的小遗漏。
我们要善于捕捉语言中的小错误,并加以分析,及时弥补和纠正。
注重语言表述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以此来锤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70.3%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36
错误率
39%
采集者
**
采集
学校
***
错题来源
第一单元
题
型
基本
时
机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题目出处
单元独立作业
综合
√
单元
√
练习课
√
相关知识
认识东南西北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属性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教学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有所积累,并已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对物体做出描述。
通过一个单元系统地学习东、南、西、北,学生们在简单形象的路线图中能较准确地作出判断,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会出现错误。
◆典型错题:
黄昏,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左面是()面,右面是()面。
学生错解
1.黄昏,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西)面,左面是(北)面,右面是(南)面。
错误率:
19%
2.黄昏,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东)面,左面是(北)面,右面是(南)面。
错误率:
14%
◆原因分析
1.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对题目没有进行细致地分析理解。
学生访谈记录:
“我没有看到黄昏两个字。
”平时我们在练习时或课堂中老师会提到“早晨面对太阳时,就是面朝东面。
”受这一认知的影响,学生看到“面对太阳”便会草草地认为是“面向早晨的太阳——东方”。
尤其是读题不够仔细的同学,做题比较冲动,只会粗心地读题,而不加以斟酌。
2.第二种情况学生已经注意到“黄昏”两个字,知道自己面朝西面,但是由于空间想象能力弱,以及对方位的认知不是很深刻,因此在判断左右两面的方向时就错误地认为左面是(北)面,右面是(南)面。
◆教学建议
1.加强对方位的认知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多进行方位的判断练习。
3.指导学生认真读题,引导学生能对题目做出细致地分析理解。
◆资源链接:
相关题目的练习
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前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黄昏,当你面对下山的太阳时,你的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右面是(),左面是(),后面是()。
上课时,如果教室的黑板在南面,你坐着听课是面朝(),背朝(),左面是(),右面是()。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58.0%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52
错误率
28.9%
采集者
**
采集
学校
***
错题来源
第二单元
题
型
基本
时
机
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
题目出处
《课堂作业本》P10
综合
√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包含除的数量关系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属性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生包含除的除法,三年级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这是除数是一位除法的第一节新课的随堂作业。
◆典型错题
题目
有84朵花,每4朵花扎1束,可以扎多少束?
平均每人送2束,这些鲜花大约可以送给多少人?
学生错解:
(主要是第二个问题)
错解一:
没有估算错24人,占12%
错解二:
84÷2=42束11人占5.5%
◆原因分析
1.从学生角度看:
由于刚接触除法的估算,学生尚没有形成估算这样的的意识。
其次是学生的审题能力不够。
对于第一种错法有一部分是没有看到“大约”两个字。
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注意到“每4朵扎一束”,“平均每人送2束”,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以为只是过是数量发生变化而已。
2.从教师教的角度看:
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重点关注了笔算的教学,对于本题解决问题的难点估计不足。
或是在新课教学忽略了相关的解决问题的练习。
◆教学建议
1.对于学生,要求仔细阅读题目,提醒有阅读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划一划、圈一圈等方式弄清题意。
同时要分析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与第一个问题是否有关。
2.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情境加强估算练习,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且要注重题目的灵活性和应用性。
如结合实际选取最合适的近似数,运用估算来解决问题等,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估算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从而体现估算的价值。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18.7%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51
错误率
71.2%
采集者
**
采集
学校
***
错题来源
第二单元
题
型
基本
时
机
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题目出处
《数学课本》P27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
相关知识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拓展
√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属性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学生二年级已经学了表内乘除法及相关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三年级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这是在巩固练习除法时安排的一道练习题。
◆典型错题
题目:
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如果一共有456人参观,儿童有多少人?
学生错解:
456÷2=22868人,占34%。
456×2=912
◆原因分析
1.求1倍数和多倍数两种方法不能区分。
2.不知道和倍问题,不会找对应关系。
3.教师较少引导学生用画一画等多种手段解决问题。
4.教材编排有一定的难度。
这道练习设计相对跳跃性较大,对于学生来说要求过高了。
(星号题中)
◆教学建议
1.对学生进行审题习惯的训练。
让学生明白分析应用题最关键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而理解倍数关系句又是解答倍数应用题的关键。
通过题组的训练,让学生明白求1倍数与求多倍数的不同。
2.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
(1)指导学生学会画线段图。
线段图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过渡,这是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教师应将重点放在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
先画什么(一倍数),用一条线段表示;再画什么(多倍数),再用一条线段表示,同时让学生明确这条线段的长度和第一条之间的联系;最后标出相应的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根据线段图说条件、问题和思考方法,促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数量关系。
3.适当补充和倍,差倍等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决。
◆资源链接
解读“和倍问题”
问题阐述
和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
解答此类应用题时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找出解题规律,正确迅速地列式解答。
和倍问题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大数是小数的几倍,要求两个数,一般是把较小数看作
倍数,大数就是几倍数,这样就可知总和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了,可求出小数,再求大数。
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和÷(倍数+
)=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和一小数=大数
如果要求两个数的差,要先求
份数。
份数×(倍数-
)=两数差
解决和倍问题,关键是学会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弄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题意并且能正确熟练地画出线段图。
2.掌握用和倍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题精讲:
根据线段图列式
【解析】列式:
(米)
【巩固一】小敏有
元,小花有
元,小花给小敏几元,小敏的钱数就是小花的
倍?
【解析】小花现在的钱数:
(元),小花给小敏:
(元)
【巩固二】小华和爷爷今年共
岁,爷爷的岁数是小华的
倍.爷爷比小华大多少岁?
【解析】小华:
(岁),
爷爷:
(岁),
(岁)或
(岁).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50.6%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53
错误率
50.9%
采集者
**
采集
学校
***
错题来源
第二单元
题
型
基本
时
机
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
题目出处
课堂作业本P13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一步计算的除法问题
拓展
√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属性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这是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后安排的练习题,在此之前,学生接触了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和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典型错题
题目:
管理员收了366元小轿车的停车费,收了610元中巴车的停车费。
1.管理员分别收了多少辆小轿车和中巴车的停车费?
2.如果管理员收的停车费都是从停的大客车中收取的,那么停车场有多少辆大客车?
停车场收费标准:
小轿车每辆3元
中巴车每辆5元大客车每辆8元
学生错解:
问题1:
管理员分别收了多少辆小轿车和中巴车的停车费?
错解一:
计算出错占出错人数的三分之一
错解二:
第一个问题没有分清分别的意思。
连在一起计算7人.
问题2:
如果管理员收的停车费都是从停的大客车中收取的,那么停车场有多少辆大客车?
错解一:
122+122=244辆
错解二:
366÷8=45辆……6元。
错解三:
610÷8=76辆……2元。
◆原因分析
1.学生层面:
一个长句成了学生解题的拦路虎,有些学生还没读题,就被这长长的文字阵势给吓着了,失去了读下去的信心,胡乱解决了一下。
2.教师层面:
在平时教学中没有重视和生活数学的接轨。
3.教材层面:
由于新课标把解决问题纳入到计算教学上,没有单独进行解决问题相关数量关系分析的课,因而,造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教学建议:
1.教师要通过浅显的提问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分析,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并鼓励一切正确的想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让学生明白:
只要认真地完整地阅读整个句子,可以结合单位名称法、关键词句法、信息确定法等多种途径,把需要的能帮助理解题目的字、词、句圈一圈,写一写,仔细理解,前后联系,就一定能弄懂这些长句的意思,进而顺利解题。
2.在日常教学中,要允许孩子用各种方式表达,并经常性地开展这种理解性的交流活动。
3.孩子不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为了解题而解题,才会如此,所以,数学学习还应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经历过的或身边发生的生活实例,模拟一些生活场景,或者适时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增进体验,真正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
错误率53.0%
三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35
错误率
50%
采集者
**
采集
学校
***
错题来源
第二单元
题
型
基本
时
机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题目出处
课堂作业本P19
综合
√
单元
√
练习课
√
相关知识
除法问题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属性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这是本单元练习课中的一道习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基本数量关系来解决。
能解决较简单的“多余信息”和“隐藏条件”的问题,但处理信息的能力参差不齐。
◆典型错题
题目:
制作每只蝴蝶标本需10分钟。
李老师:
“我6天制作了12盒蝴蝶标本。
”已知每盒蝴蝶标本有5只。
(1)李老师平均每天制作蝴蝶标本多少只?
(2)李老师在这6天中制作标本花了多少时间?
学生错解:
第
(1)小题错误16.7%其中12÷6=2(只)占8.3%
第
(2)小题错误33.3%其中12×10=120(分)占5.6%
◆原因分析
1.受到多余信息的干扰
学生在平时解决问题训练中也有接触“多余信息”、“隐藏条件”等实际问题,但一般出现的“多余信息”和“隐藏信息”都比较明显,学生比较容易辨别。
但这一练习中的信息都是相关的,只是在解决不同的问题时成了“多余信息”,因此对学生产生的干扰比较大。
2.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强
三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受到思维特征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习惯采用从信息到问题的思考过程(即分析法),而此题在解决过程中最佳方法是从问题出发,提取相应的信息,再来解决(即综合法),而这类思维的训练平时接触不多,因此不少学生在看到这么多的相关信息后变得脑子一片模糊,以致于不能正确提取相关的有用信息。
3.基本数量关系不够熟练
不少学生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不够熟练。
虽然基本数量关系烂熟于心,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缺乏一定的概括提取能力。
◆指导建议
1.加强专项练习,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比如提供两个信息,你能从中知道什么?
或者提供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