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放一导实验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9018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放一导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放一导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放一导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五放一导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五放一导实验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放一导实验研究报告.docx

《五放一导实验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放一导实验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放一导实验研究报告.docx

五放一导实验研究报告

“五放一导”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五放一导”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开放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二十一世纪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981年,贾科尼亚和赫奇期提出了开放教育理论,明确了开放教育的七个一般特征:

儿童在学习中的角色、诊断性评价、操作性材料、个别化教学、多年龄学生分组、开放空间、分组教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中“以人为中心,发展为本,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开发”的观点是开放教育思想的理论支撑点。

其后的发展者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干预学生的思想,起一个组织引导者、点拨指导者、启发诱导者、解惑辅导者的作用,学生自己表达交流、自己评价创新。

开放教育理论很快被教育界接受和推广。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开放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作为课程的根本目标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语文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共同指出:

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

封闭的课程把学生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这样的课程必然是封闭而呆滞的。

而开放的课程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据,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既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学习,又拓展学习的领域和空间。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数学,课程必然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开放的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落实三人关注点:

一是开放的心态。

即: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

二是开放的空间。

即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三是灵活多样的方法。

即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4、教学的现状需要教学开放

由于应试教育的持久作用,教学方式仍停留在“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的模式上,传统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从教学目标来看,因为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情感,因而难以达到学会学习、形成正确学习价值观的目的;第二,从教学内容来看,因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和学科本位,不能将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发展与学习内容相联系,不能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因而学生所学所得的只是死的知识,不能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第三,从教学方式来看,形式过于单一,不能认真落实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的方式,缺乏学习过程中的对话与互动,因而失去了学习的主人地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即在帮助学生开展接受式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方式,形成有益于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想。

5、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开放教育主要理论支撑是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

其中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的代表是科恩(R.C.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的代表是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

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共同特征是强调: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

  

上海市实验小学《小学开放教育实践与研究》于2001年结题,“超越‘围墙’,走向开放”,是他们开放教育的主旋律。

他们在近三年的实验研究中,学校在学校管理、学习方式、课堂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以下八大操作方式:

1、多元开放式学校管理。

2、双主式课堂教学模式。

3、动态的班级管理。

4、跨学科综合性学习。

5、开放性环境德育。

6、网络化现代学习方式。

7、差异性学生评价。

8、多元多向师资自培方式。

上海实验小学的开放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五放一导”教学模式研究,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切入,探索开放教育的途径,丰富开放教学方法,创新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知识的过程及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五放一导”教学模式研究,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来引导教学实践,形成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和谐对话,创新教学实践。

2、主体教育思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扬学生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断提高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建构新的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

努力探索如何在课堂上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能力为中心,发展与成长为目的”的主题教育核心理念?

如何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建构新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努力追求“三维度”的新理念的完美,造就适应时代发展有竞争力的新型人才,是我们探索与追求的教育理论。

3、创新教育理论。

开放教育要创设一个无“权威”束缚和民主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提供机会,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及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以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五放一导”教学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创新创造的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搜集与处理信息的方法,形成终身受用的能力。

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强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向整个社会生活开放,“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濡目染的到身心兼顾的。

”以生活为中心,给学生以活的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提倡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巴、眼睛、空间、时间,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发展,以创造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5、认知心理学理论。

从心理学上看,“五放一导”真正体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心理规律。

因为,阅读教学中,学生必然会有新旧知识经验的参加,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教材之间存在差异,只有在解决由此构成的心理上的矛盾,认识才会发展,思维才会深化,才会创新。

相反,“五放一导”中的“导”若没有引导学生头脑以问题形成存在的内部言语,思想就会僵化,心理就会产生压抑,自主意识渐消,创新精神就更乏了。

培养自信心,学生对接受信息才有兴趣,才会产生宽松和谐的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综合运用。

信息论把教育过程看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

“五放一导”教学模式在分步教学的过程中,信息不断得以反馈,反馈信息中适以“导拨”,是系统控制部分将控制信息输入到受控制部分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的过程。

三、课题的界定

“五放”指课堂教学中的对学生开放,调动学生参与的五个角度;“一导”指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诱导的“拨导”作用。

具体如下:

1、放开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巴浦洛夫说:

“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显得重要,是求知欲,内驱动的自发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快乐学习的自然体现。

2、放开让学生领悟内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

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主确立的学习目标发现问题,通过读、思、问(包括查工具书)等自能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放开让学生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模糊的问题,放开让他们问同学、问学具、问周边人,不压抑其求知欲。

教师要呵护他们提出的有大有小,有难有易,有偏有怪的问题,让他们的灵感的火花有喷洒的时间,激情的灵魂有跃动的空间。

4、放开让学生合作、交流。

依据上一流程中自悟、内化不清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道去寻求、发现、解决问题,充分显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地体现合作式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摆正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位置,充分地尊重学生,自然和谐地协作学习。

5、放开让学生延伸、转化知识

让学生自出习题或谈体会或总结学法,也可采用“相似知识提示法”放开让学生去发现真理,打破教材等于教学内容的围墙,给他们自主施展自能的时空。

6、教师适时“导拨”

这是贯穿教学各流程的“经线”,让“经线”充分渗透到学生听、说、读、写这根“纬线”中去,让学生更好地去思、寻、悟、交流……,教育只是将教师、教材、教法与学生、学具、学法这“三教三学”在课内外协调运作,实现多维互动的最优化教学的作用。

四、创新价值,凸显“五新”

1、深化新课程标准

课题研究加速了新课程改革,优化新的课程标准,实现四新:

教育观念新、教学模式新、教师角色新、学生学习方式新。

2、创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

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老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教师驾驭现代教育能力,大力推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历程。

3、培育新时期竞争人才

培养了学生自主能力和习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他们具备探究式、合作式学习的能力,提升了他们成长的基础和道德人格,丰盈了他们完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情感。

4、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告别了延用已久的传统的教法,构建了适应新课改下现代化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对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有着巨大作用,大大加快和强化了素质教育。

5、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共同发展的评价体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本模式实践过程中师生关系趋向既是指导者又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情感态度更趋向人文化完美的发展态势,评价方式也多元化、公正化、情感化、人文化而整合为体系。

五、研究目标:

1、科学地界定“‘五放一导’教学模式”的内涵,建构模式的理论,形成模式架构,帮助教师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新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学水平,形成一支开放型的、具有过硬教学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

2、转换教学观、育人观,转变教师角色,突显学生自主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自主、丰富、拓展的开放教学中获得发展。

通过学生、教师、文本等之间的对话,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教学的方法之中,深化素质教育。

3、落实自主阅读发展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具有“自能读书”的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能独立地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能发现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学会合作与探究式学习,能将新认知延伸转化为生活的工具,形成终身受用的本能。

4、推动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

将各种教育理论通过模式的体现,形成可供实施的程序和教学策略。

为区域推进课程改革积累经验,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六、“五放一导”主要内容:

 

 

七、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个案进行研究,探讨教学过程中的封闭与开放、守旧与创新的实质性区别,探讨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开放与学生思维的开放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确定“五放一导”教学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

2、教育实验法:

根据“五放一导”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人为设置一定的条件,让一种或几种因素发挥作用,从而引发或产生某种现象,再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比较,提示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客观规律,从而为研究的进行提供科学的依据。

3、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学生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个别访问以及学习效果测试等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了解“五放一导”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际进展情况,并对课题的探究过程进行调控。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对取得成功的经验不断地进行总结提高,探讨规律,加以推广。

5、实验对比法:

选择对比班跟踪比较,不断比较和完善教学。

八、研究过程设计

2006年4月至5月--准备阶段

组建课题组,申请论证课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进行调查,分析国外教学模式,明确分工负责,建立课题组各种制度。

2006年6月至7月--启动阶段

请专家指导实验方案,召开开题论证会,对研究对象进行预测,研究国内外相关模式现状,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分析,开题论证报告。

2006年8月-2010年12月--实验实施阶段

围绕假设模式,请专家、名师专业指导,深入课堂实验,定期研讨,积累过程性资料,撰写教学案例、论文及实验报告。

收集专家讲座资料,学习笔记及研讨体会资料,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及研讨记录,教学案例、论文、总结、随笔、实验报告、获奖证书等。

2011年1月2011年3月--总结阶段

总结研究历程,积极做好结题工作。

撰写研究报告,完善模式理论总结,全面分析研究过程及取得成果,汇编并撰写专著,请专家进行结题验收。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课题组织建设

本单位业务校长亲自参加,主抓课题组的研究进程,组建以教科室为龙头,以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教研能手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组,并邀请专家、名师指导。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为保障实验研究进展,建立《理论学习制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课题研究奖罚制度》、《课题研究汇报制度》,做到一步一个脚印。

杜绝研究成果剽窃、抄袭,否则暴光或清退出课题组。

3、人力财力保障

学校设立专项研究资金,人力、财力优先,为本课题组配备专用电脑5台,其中手提电脑1台供外出学习交流用的。

全天候为课题组开放图书室,还专项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语文阅读》、《小学生语文报》等多种报刊。

4、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定期和不定地派课题组成员到先进单位或师范院校学习交流。

5、保持定期和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名师来做专题指导或上示范课,进行专题研讨,达到资源共享,科研合力,共同提高与发展。

十、主要经验:

1、明晰了“五放一导”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课堂流程图:

 

(1)“五放一导”教学模式的内涵

“五放一导”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

放开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放开让学生领悟内化、放开让学生质疑问难、放开让学生合作、交流、放开让学生延伸、转化知识、教师适时“导拨”。

六个方面既是教学环节,又是主导思想。

分别从学习目标、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三个方面落实。

其中学习方式是关键,它还包括质疑、合作、探究、延伸等几个手段。

“五放一导”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开放。

教学中改变由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现象,把决定学习内容和目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五放一导”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上开放。

它包括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和教学方式的开放。

教学过程和教学空间的开放指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向课前、课后、家庭、社会开放。

学生可以预先知道所学内容,课前查找资料、思考问题,做好预习。

可以将课内未解决的问题带出课外、带向图书馆、带向家庭、带向社会、带向生活,去查阅、去观察、去思考、去与不同的人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答案。

教学方式的开放指采用不同的课型调动学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如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采访式、实验式、演出式、小组式、实话实说式等等,最大限度地开发。

“五放一导”教学模式引发教学评价方式上开放。

教学上的开放,激发了课堂活力,教学评价随之应变。

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其他因素评价参与。

形成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全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

学生通过自评,能培养自己的认识能力。

小组互评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教师点评,主要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

家长查评,主要引导家长主动、全面了解学生,辅导自己的孩子。

“找到一个孩子的优点,就是找到一个孩子的生长点。

”多元评价使学习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内容占据主导,彰显个性。

激励性评价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和希望,又要帮助他们鼓起勇气,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潜能,确立自己的发展优势,选择自己的最佳发展区,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五放一导”教学模式中“放”与“导”的和谐统一。

①放是学生的主体意识的体现。

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学。

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自行领悟。

古人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得开,要对学生足够的信任,给予他们思维的自由和发展的机会,给予每个学生都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权利。

②导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结果的负责者、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启发者、学习行为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要善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活学”;交给方法,引导学生“会学”。

③放与导能够和谐统一。

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克制。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才能和谐统一。

放手让学生学习,还给学生学习的机会,不等于撒手不管,不是为开放而开放,不是放任自流。

放是有内容地放,有目标地放。

开放的程度与标准要看是否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看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真正习得应该学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体验。

在放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做好疏疑和解疑。

放得开与收得拢,两者可以得到和谐统一。

(2)“五放一导”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策略

遵循“七个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尊重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成功性原则、充足性原则。

做到“四个突破”:

突破师生间的单向交流、突破师道尊严关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授——受”式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的禁锢。

推行“四个体现”: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参与性、体现活动性、体现探究性。

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重点,以创设和谐氛围为前提,以活动为载体,以思维训练为主轴,以小组合作学习为重要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新知,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落实“三个鼓励”:

①鼓励学生质疑。

我们鼓励学生,自己有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提问,不能藏在心里。

同时,更要敢于向书本、向老师质疑,不要迷信。

②鼓励学生有不同思路。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看谁的方法最巧妙”是规范性常用语。

不管学生的思路如何,只要有不同想法,就该得到表扬,哪怕是为了“不同”而“不同”。

当学生出现错误思路时,教师不能断然否定,而是引导:

“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

有没有其他同学赞同他的意见?

”③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考。

  

2、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促进了学生自主和谐发展。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兴趣浓厚,发自内心地想学。

“五放一导”教学模式摒弃了“呈现-分析-模仿”这一训练程式,以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为手段,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变学生死记硬背为大胆质疑,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从语言说教指向学生活动,以活动为中介,再迂回到语言。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动脑思考,还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多感官参与,主动地研究,创造性地学习。

(2)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

“五放一导”教学模式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

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的参与者。

学生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自查反思,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

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到全面发展。

(3)学生阅读能力增强,丰富读书笔记形式。

开放型教学让学生课外阅读、课外查阅成为一种习惯。

预习新知,做好准备是常规作业,不需要教师安排。

“不动笔墨不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在实践中也总结出了几种常用且实用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圈点笔记:

阅读自己的书籍时,可随时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

每种线条和符号代表什么意义,由你自己来掌握。

批语笔记:

阅读中,在文章的精彩处随时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点评。

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这是一种灵活、简便的读书笔记的好形式。

摘录笔记:

可摘录在本子上,也可摘录在卡片上。

心得笔记:

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笔记,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但要注意不要无病呻吟,要有感而发。

其实这就是读后感,它能帮助学生去深刻地挖掘作品的内涵,使阅读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文字的形式整理和再现,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为采众笔记方式所长,我们开发了读书笔记活页卡。

活页卡用模块式呈现,分为内容概述、好词精选、好句秀场、段落赏析、读悟启示等五部分。

不同的学段侧重,调整模块的权重比例,灵活使用。

页眉和页角选印名家名言,从读书的重要性和积累习惯的重要性两方面渗透,辅助学生持续阅读。

利用校信通、博客等网络方式,开展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活动。

在班级组建图书角,开放学校图书室。

开放性阅读为“五放一导”模式下课堂注入了活力。

内容更丰富,气氛更热烈,方式更灵活。

(4)拓宽学习空间,引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放一导”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自主质疑、小组讨论过程中,都需要运用已有知识寻求新问题的答案,鼓励大胆的设想。

这时,学生的思维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往往能给同伴以启迪。

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

学生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喜欢观察和反思社会现象,表达的欲望强烈而且善于讲话、乐于写作,写作比较生动和有见地。

在学校组织的《假期作业真快乐》等作文比赛中,所参加的学生个个获奖,实验班级是学校获奖最多的班级,他们独到的见地和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应该是和新语文教学的开放密不可分的,成绩较之对比班有明显的优势。

开展手抄报间周展示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手抄报是重要的开放性实践活动,是多学科整合的舞台。

积极引导学生创办手抄报,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本身不仅是一项很受学生欢迎的活动,还可以展示其他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更有利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实现。

我们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确定主题,根据特定节日、纪念日确定主题,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确定。

小报创办好后,进行公开的展示交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评价出结果。

形成了间周一次手抄报作业常规,学生兴致高涨。

手抄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会了学生向生活学语文的方法。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