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docx
《幼儿园教学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学活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教学活动
第五章幼儿园教学活动
第一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和原则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
【案例陈述】大班,某个星期一早上,有个幼儿说到自己周末上超市购物的经历,马上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大家争相回忆起自己上超市的有关经历。
“超市有玩具卖吗”有个幼儿若有所思地问。
“有啊!
”另一个孩子马上回答。
“那超市里还有什么东西呢”于是,从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结合大班教育目标的需要,教师设计组织了以“超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到超市参观;每个孩子尝试用一元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和教师一起津津有味地分享自己采购的食物、谈论自己在超市购物过程中的发现……当谈到各自购买的食物时,有个孩子说:
“我买的酸奶最好喝。
因为这是我妈妈单位做出来的。
”(这个孩子的妈妈是某酸奶公司的)这一下,孩子们的新问题又来了:
“我买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面对幼儿的新问题,教师调整自己的方案,开始新的教学设计……
【分析讨论】1、幼儿园教学内容是由什么引发的2、幼儿园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有怎样的特点3、幼儿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4、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
【归纳小结】1、幼儿园教学的内容是由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的。
2、幼儿园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是有目的性与计划性的。
3、幼儿园教学是以帮助幼儿获取有利于自身身心发展的经验为目的的。
4、幼儿园教学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幼儿园教学理解为:
幼儿园教学是指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幼儿主动学习,以获取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案例陈述】:
“我爱动画”(中班)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
教师通过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看过什么动画片”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的问题。
第二环节:
第一步,运用多媒体由整体到局部播放动画片的人物形象,请幼儿说出人物名称。
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二步,与幼儿共同评价动画片中的人物。
第三步,带领幼儿玩与动画情节有关的游戏,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教师积极参与和指导。
第三环节:
与幼儿共同探讨动画片的奥秘,如“怎样才能使无声动画变成有声动画”等。
【讨论】1)教学过程中活动的主体是谁2)教师与幼儿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3)教师是如何使幼儿获得发展的
【归纳小结】:
(1)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师与幼儿。
(2)幼儿园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双边活动的过程,师幼互动的质量是影响教学过程的关键因素。
(3)幼儿园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幼儿园教学过程理解为:
幼儿园教学过程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和获得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和幼儿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通过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
特点:
1、教学活动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
(1)原因分析:
幼儿生活经验较贫乏,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但理解能力较差,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2)具体表现:
目的性:
幼儿园教学要从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的感性经验出发,其内容和途径必须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幼儿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计划性:
在幼儿园教学中,注重在认识简单的事物和现象中,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注意通过教学丰富幼儿的有益经验,帮助幼儿学习并适应生活,获得粗浅的知识,使他们的经验和视野得以拓展。
2、教学活动具有情境性与操作性
(1)原因分析:
一方面,与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关,由于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对事物的理解依赖情境和形象,以及他们的注意容易分散等等原因。
另一方面,幼儿主要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活动来获得经验,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
所以,幼儿园教学是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中完成的,强调每个幼儿的实践与参与。
(2)具体表现:
游戏性和情境性: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游戏或情境,加强幼儿注意的持久性,唤起和调动幼儿的有关经验和感受,吸引他们在游戏的假想情境中积极地交往、活跃地想像、主动地表达……在玩中学。
活动操作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鼓励他们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或者摆弄摆弄……以帮助他们在多种活动中更好地认识环境中的事物。
3、幼儿园教学具有互动性
(1)原因分析:
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既有共性,也存在个别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贯彻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的教育原则
(2)具体表现:
组织教学需要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幼儿园是以口头言语进行教学
(1)原因分析:
由于幼儿第二信号系统的概括性很差,第一信号系统仍占优势,思维有很大的具体性。
(2)具体表现: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不强调用文字课本教学。
在运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直观教具相结合。
【观点辨析】:
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既有共同点也存在不同之处。
分析要点:
此观点是对的。
相同点:
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都是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实施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
不同点:
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
三、幼儿园教学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问题讨论:
教师教幼儿认识老虎后,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老虎吗”,幼儿说“不喜欢,因为老虎会吃小白兔”,教师点头,继续问幼儿“那我们想什么办法对付老虎呢”……。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
不合理。
缺乏科学性,因为老虎是国家级保护动物;缺乏科学性,教师应该教育幼儿保护动物。
因此,教师没有很好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1)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正确、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教师加强学习,以保障教给幼儿科学的知识,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
B、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科学回答幼儿的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
C、注重情感渗透,切忌说教。
2、发展性原则
问题讨论: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回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贯彻什么原则
分析要点: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贯彻发展性原则。
1)发展性原则的含义: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要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树立终身可持续发展观念。
B、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科学选材。
3、直观性原则
问题讨论:
某教师教大班幼儿认识春、夏、秋、冬四季,活动开始后,教师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春、夏、秋、冬”四个字,再给小朋友讲解四季的特征。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
不合理。
教师应该利用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幼儿讨论,由此引出直观性原则。
(1)直观性原则的含义:
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幼儿实际恰当选择和运用直观手段。
B、直观手段要与训练幼儿感官结合。
4、灵活性原则
问题讨论:
教师教幼儿学习诗歌《小熊过桥》时,先示范朗诵一遍,幼儿跟读一边,再放两遍录音,幼儿跟读,最后幼儿分小组朗诵。
你认为这位教师教学组织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
不合理。
教师应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诗歌的内容。
(1)灵活性原则的含义:
指教学时应保证幼儿充分地活动,以使他们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
(2)贯彻这条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幼儿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较多的同伴交往机会,吸引幼儿选择参加,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
B、教师组织的活动要全面多样,以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C、相信幼儿,让幼儿放手活动,并注意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在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协调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案例分析】:
芦苇趣多多(大班)
第一环节、活动开始阶段:
亲近湖滩,感知芦苇的特征
教师带孩子们来到湖滩,他们有的亲亲芦苇,有的拉着芦叶握握手,有的把鼻子凑到芦叶上闻一闻,他们争着交流自己的发现。
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孩子却闷闷不乐,羡慕地看着同伴,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摘的芦叶都破了,我鼓励他们再去试试,或者去问问同伴,不一会儿,他们兴奋地过来争着告诉我“摘叶子的时候要又轻又快地向下拉”……看着他们一脸的得意,我投去赞赏的目光。
叶子在孩子们的手上被摆弄出了许多造型,有蚱蜢、小船、小蛇、蜻蜓、蜗牛等,个个非常开心。
第二环节、活动发展阶段:
自主探索,发现芦苇的功用
来到探索区,孩子们围着芦苇有的看、有的摸,有的还拿来竹子比较。
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了问题,建构了知识。
突然“啪”一声,不知谁踩在了芦柴上,志远叫起来:
“老师芦柴踩破了”老师:
“为什么会破呢”只见文文叫起来“呀!
这是空心的”、小月说:
“我奶奶就是把它放在地上压扁了,然后用板子把它剖开刮平了编席子的”。
几个孩子围着我说:
“老师,我们也来做做、编编好吗”,“好啊!
我们也来试试看,那边有工具”。
我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把握时机,将活动的开展引入到高潮。
第三环节、活动高潮阶段:
尝试制作,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孩子们便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他们有的在柴上跳、有的用木棍敲、有的用小锤锤、有的和家长推石滚子压,伴着“啪啪”声,他们越干越起劲。
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的动手起来。
一会儿,一件件稚拙的作品出来了,有小扇子、小帘子、扫帚、帆船、席子、篓子、还有漂亮的芦苇贴画等,孩子们热情地拉着好朋友来欣赏自己的的作品。
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但学会了一些技能,体验了探究的乐趣,还萌发了爱家乡的情感。
案例二:
竹子(中班)
教师将幼儿带入竹林。
师:
小朋友,这是什么幼:
竹子。
师:
竹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幼:
老师,这是什么(用手指着竹笋)师:
先看竹叶。
(有些不高兴)
幼:
这根竹子被人砍断了,里面是空的。
师:
先看竹叶。
(很不耐烦地)
幼:
竹叶是绿色的,是长长的。
师:
对。
幼:
竹叶是黄色的。
师:
错了,竹叶怎么会是黄色的呢竹叶是绿色的。
师:
再看看竹竿是什么样的……
2、分析讨论:
在上述两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贯彻或违背了哪些教学原则请具体分析。
3、归纳小结
A、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贯彻了科学性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
B、在第二个案例中,教师贯彻了直观性原则,违背了科学性的原则、积极性原则等。
第二节幼儿园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掌握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
2、初步具有运用幼儿园教学方法理论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教学方法:
录像、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
某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时,幼儿始终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兴趣不浓,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你认为原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
可能有很多原因,如教具的准备不够充分、教师的教态不够亲切自然、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等。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所致。
(一)活动法
含义:
这是一种以幼儿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常用的活动法主要是实验法、游戏法和操作练习法。
(1)实验法
A、含义:
实验法是教师提供一定的仪器设备,鼓励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观察和寻找这些变化或产生变化的原因,验证自己的设想。
B、运用实验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实验的安全性。
实验所用的器具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原则,实验程序确实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独立操作的。
●教师预先操作实验,以形成完美的实验指导计划,并观察幼儿实验的全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演示强调的是幼儿的亲自动手,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实验结束后,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
(2)游戏法
A、含义:
游戏法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游戏组织教学的方法。
B、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既可以将游戏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用一个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使用游戏法时,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所采用的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所选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应与教学要求相吻合。
(3)练习法
A、含义:
练习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次实践练习而巩固和掌握某种技能的方法。
B、运用操作练习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练习。
●观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做出反馈。
【案例分析】一个幼儿抱着大皮球神秘地告诉老师:
“老师,皮球还能拍呢”。
“你知道皮球为什么能拍吗”教师反问她,她一本正经地说:
“因为它里面有弹簧。
”边说边用两手按了按球。
老师问:
“你怎么知道有弹簧呀”她认真地说:
“我们家气筒上面有一个小弹簧,妈妈把小弹簧一打,就打进去了。
皮球就能弹起来了。
”原来,在气筒上有一小节弹簧,在打气的过程中,弹簧被压下去又弹上来,她便认为弹簧被打到球里去了。
与小女孩交谈后,老师找来一个打气筒,鼓励她自己给一个瘪瘪的皮球打气。
操作开始,老师引导她将气筒口对着自己的手心打气,看看到底有没有弹簧出来;打好气之后,又让她将皮球中的气挤到手心,看看打进皮球里去的到底是什么……最后,小女孩终于确认皮球里装的不是弹簧,而是空气。
(2)案例讨论:
在上述活动组织中,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足
(3)归纳小结:
教师运用了实验法。
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注意让幼儿有操作的机会;实验结束后,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
(二)直观法。
含义:
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常用的直观法主要有观察法、参观法、演示和示范。
(1)观察法与欣赏法
A、含义:
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
B、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教学要求,做好观察前的准备。
包括:
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拟定观察计划,创设观察的环境条件。
●观察开始时,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用设疑等方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允许他们相互交谈,并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势的指导作用,从幼儿的兴趣点切入,启发幼儿从不同方面感知并用语言描述观察的对象,学习观察的方法。
●观察结束时,要总结观察的印象,让幼儿将观察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条理化。
(2)演示
A、含义:
演示是指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实验。
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幼儿提供榜样。
示范分语言示范和动作示范两种。
B、运用演示和示范法时应注意:
●演示和示范经常结合起来进行。
●演示的直观教具和实物要求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实验过程要清楚可见,便于幼儿观察。
●教师的示范则要富有情趣,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力求化繁为简,突出难点重点。
【案例分析】:
师: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生鸡蛋找出来
幼1:
看它的颜色幼2:
摸一摸它是冷的还是热的,冷的是生的,熟的是热的。
幼3:
把它一转,生鸡蛋和熟鸡蛋转得不一样。
幼4:
闻一闻,一个是有味道和,一个没味道……
师:
你用什么办法(教师巡回指导)
幼:
我用转的办法。
它转得有点快也有点慢。
师:
它为什么会这样呢
幼:
刚开始有点快,后来就越来越慢。
我不知道它是生的还是熟的。
师:
那别的小朋友的蛋是不是也和你一样呢
(寻找旁边的幼儿,先是看别人转了一次,又两人一起转了一次.)
幼:
我找到吴宛柔的和我不一样,我比她转得快。
师:
哪一个才是生鸡蛋呢幼:
我想把它剥开来看看。
师:
用你们的办法找到生鸡蛋。
师:
你用什么办法
幼:
我用耳朵听的,我觉得我的是生的。
师:
你是怎么听的
幼:
先把鸡蛋摇一摇,再这样听一听。
师:
你听到什么啦
幼:
我听到它在动。
师:
你哪里知道它动的幼:
我的手知道它动了。
2)案例分析:
教师在此活动中主要让幼儿运用什么方法比较生鸡旦和熟鸡旦的不同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足
3)归纳小结:
教师主要让幼儿运用观察法比较生鸡旦和熟鸡旦的不同。
优点:
观察开始时,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用设疑等方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等等。
缺点:
观察结束时,未总结观察的结果。
(三)口授法:
是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
幼儿园常用的口授法有谈话与讨论、讲解与讲述等。
(1)谈话法A、含义:
谈话法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某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方法。
B、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谈话必须在幼儿已具有某一方面知识和印象时才能进行。
●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允许幼儿争论。
●谈话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和步骤。
(2)讲授法与讨论法
A、含义:
讲解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
讲述则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
B、运用讲解与讲述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讲解与讲述都要求教师语言生动、形象、清晰、准确,富有感情,简明扼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容易理解和接受。
必要时还可适当重复。
●根据需要,可将它与以下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
讲解与操作相结合;讲解与设疑相结合;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案例三:
有趣的弹性(中班科学活动)
1、谈话引入,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
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
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
小结:
刚才我们玩了很多的玩具,当用力拉一拉、压一压或者跳一跳后,它们会变形,可是松开后它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这种现象就叫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感知物体弹性与力的关系
师:
再请你们去玩玩那些有弹性的玩具,看看当你用力玩和轻轻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
小结:
当用力大的时候,弹性就大;当用力小的时候,弹性就小。
3、说说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地方有弹性
师:
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多,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东西和我们今天玩的玩具一样是有弹性的
幼儿相互讨论后请个别幼儿讲述
4、看多媒体,教师讲解,使幼儿了解古代和现代人们利用弹性发明的各种物品
出示多媒体一一介绍:
弓箭、沙发、弹力绳、手风琴、冲气玩具、弹簧床、拉力器等等
小结:
弹性的用途很多,我们的生活上,学习上都有弹性的物体,工业、建筑等行业也都需要弹性的物体。
5、发散思维,进一步感知弹性
师:
刚才我们玩了,看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体,现在我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发明家,我们一起发明有弹性的东西,好吗那么你想发明什么呢它有什么用
幼儿相互讲述后请个别幼儿讲述
小结:
你们真会动脑筋,我相信我们的小发明家将来一定能发明出许多神奇的弹性物品。
6、音乐游戏——变变变
(2)录像分析:
教师在哪些环节运用了口授法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归纳小结:
此活动中,教师基本上在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口授法,如第一、二、三、五环节中的谈话法,第四环节中的讲解法。
除此之外,教师还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示范法和操作练习法等。
【操作练习】
(一)练习内容:
运用所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识“水的三态”。
(二)练习要求:
过程详细;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科学合理。
(三)练习步骤:
1、每一位学生设计一个方案。
2、分组讲述自己的方案,小组互相评议。
3、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要点:
A、汇总不同的教学方法B、分析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
C、总结几种最恰当的方法,提醒教学方法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
【问题讨论】:
问题一: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有哪些
问题二:
这些教学手段是否完善怎样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教学手段
分析小结:
(一)目前在幼儿园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实物,图书,挂图、图片、照片,幻灯片、录像带,以及自制教具等。
(二)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努力学习使用电脑、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电化教具,尤其是利用电脑从网上下载大量的图片和信息,自制多媒体课件,既方便快捷又经济,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有效手段。
第三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幼儿园教学的设计
【案例分析】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计划——听雨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和喜悦的情趣,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2、倾听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增强对声音的敏感性。
3、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用录音机录下大小不同的雨点声音。
2、雨伞、塑料盆、铁桶若干,沙锤、碰铃、三角铁若干。
3、选择一个下雨天组织此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听雨》,引起幼儿的兴趣,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你听过小雨的歌吗小雨的歌是怎样的
2、在户外观察下雨的情景,建议幼儿在雨中走一走,看一看雨点在空中像什么落在地上又怎么样了踩一踩地上的雨水,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用手接雨水,说说不同大小的雨点打在手上的感觉。
3、仔细听一听不同大小的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雨点落在水泥地上、草地上、树上、池塘里和雨伞上等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鼓励幼儿将自己看到的雨景和听到的雨声以及雨点的节奏画在观察记录本上,自由地和同伴互相交流。
5、教师再次朗诵散文诗《听雨》,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体验编进诗句并集体朗读。
6、教师播放自己事先录下的雨点声音,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大小不同的雨点声,编出各种各样的节奏,并尝试用声音、动作和一些玩具、废旧物品、打击乐器等表现下雨的情景或不同大小的雨点的声音、节奏。
7、教师从幼儿创编的节奏中挑选一些有特点的加以组合,编成一首节奏乐,并引导幼儿讨论:
用什么样的动作、声音或乐器表现小雨、中雨和大雨呢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合作表演。
8、幼儿讨论:
下雨天,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活动延伸:
幼儿根据自己的体验创作以“下雨”为主题的绘画。
2、案例讨论:
(1)幼儿园教学计划包括哪几个部分
(2)每一部分有什么具体要求
3、归纳小结: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含义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是指教师在思考"如何将幼儿的兴趣、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活动利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或修订教育计划的过程。
(二)树立科学的设计观
教师应把教学活动的设计视为一个研究过程,树立"为幼儿的发展而设计"的科学设计观,具体体现为: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调整计划--修订计划--实施计划的循环过程。
幼儿园教学计划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等几个部分。
(1)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指某一次具体活动中幼儿应获得哪些情感体验与态度,掌握怎样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哪些方面的能力发展,增进哪些知识与技能等。
2)活动准备:
指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在该活动开展之前所需要做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准备。
(3)活动过程
包括开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