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资料.docx
《最新《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资料.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资料
标题:
大学生究竟难在哪?
—创业要迈五道坎2004年3月23日
3.www。
oh/ov。
com/teach/student/shougong/
与此同时,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对大学生创业采取了政策倾斜:
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批准经营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但此项优惠不适用于建筑、娱乐和广告等行业。
“碧芝”隶属于加拿大的beadworks公司。
这家公司原先从事首饰加工业,自助首饰的风行也自西方,随着人工饰品的欣欣向荣,自制饰品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认同。
1996年'碧芝自制饰品店'在迪美购物中心开张,这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四八达,由于是市中心,汇集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时尚人群,不用担心客流量问题。
迪美有300多家商铺,不包括柜台,现在这个商铺的位置还是比较合适的,位于中心地带,左边出口的自动扶梯直接通向地面,从正对着的旋转式楼拾阶而上就是人民广场中央,周边4、5条地下通道都交汇于此,从自家店铺门口经过的90%的顾客会因为好奇而进看一下。
可是创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疑难杂症,对我们这些80年代出生的温室小花朵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秘诀:
好市口+个性经营
十几年的学校教育让我们大学生掌握了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深韵的文化底子为我们创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特别是在大学期间,我们学到的不单单是书本知识,假期的打工经验也帮了大忙。
5、就业机会和问题分析
4、如果学校开设一家DIY手工艺制品店,你是否会经常去光顾?
目前,上海市创业培训中心已开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共招收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应届毕业生62人。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编语文课程论
第1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1、语文课程的性质
1.如何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是其基本特点。
就一般情况而言,语文在作为工具使用过程中,已渗入了人文内容,语文在发挥工具的功能时,也在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由于语文表达的含蓄和注重内涵,注重内心感悟和整体把握,注重“物我合一”,体现了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的特质。
(2)语文课程与邻近课程的联结。
①体现为语文课程特性的语言文字在其他课程中有广泛运用,使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和范围扩大了;
②其他课程的名词术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其他科目说明性的逻辑的语言,会以其准确、简练的特点给学生运用语言以有力的帮助。
2.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分别包含什么内容?
工具性:
语文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群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还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代码。
单就学校而言,它又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
人文性:
所谓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作为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无处不体现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语文课程从来都根植于人文精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之中。
它处处在展示人性,形成人化的情境。
第2节语文课程的功能与地位
一、语文课程的功能
“多重功能”和“独特功能”
(一)知识传递功能。
①文字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②社会知识
(二)能力培养功能。
①读、写、口语交际能力②综合性活动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
①情感教育功能②态度教育功能③价值观教育功能
(四)文化教育功能。
①文化知识教育②文化熏陶
(五)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
(六)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功能
(七)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
2、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它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
第2章语文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第1节语文课程的理念
语文课程理念: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构建应用性与审美性并重的语文课程
1、语文课程的应用性
语文能力:
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能顺利完成某种语文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语文能力是一种专业能力,是用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和表达的双向交流的能力。
语文能力的结构由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组成。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区别---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具有一定规则的完整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交际工具,而言语是人们对语文符号系统的掌握和运用的过程,及其运用成果。
语言是社会性的,而言语是个人性的;语言是潜在性的,而言语是显在性的;语言是重规则的,而言语是重运用的。
联系---语言离不开言语,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都须从言语中汲取新的要素不断发展。
言语也离不开语言,任何个体只有借助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由此接受别人言语活动的影响。
2、语文课程的审美性
语文审美教育:
是以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为直接目的,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为最终指向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换言之,即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
第2节语文课程的目标
1、确立教程目标的意义与依据
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育目标):
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形式规定。
它客观反应语文教育规律,预示着语文教育发展方向,是语文学科编选教材,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程序及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检验和评价语文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一)意义:
①对于学生:
是学习的指南。
②对于教师:
是教师施教的依据。
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具有先行的前提的意义。
③对于语文教材编写者:
为语文教材的设计,确定了内容区域、难易程度以及前后教学阶段的继承关系,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层次和内部关系勾画出了蓝图。
也是检验和评价语文教材的重要标准。
④对于学校和社会:
是家长、学校和社会评价教学质量的准绳。
(2)依据:
1.社会需要
2.客观条件
3.主观认识
4.历史经验和外国经验
2、初、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1)初中语文课程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2)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①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②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③思考•领悟
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④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
⑤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3)语文课程目标的特性
⑴基础性:
①基础性是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
②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基础走向提高;
③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现在走向未来。
⑵全面性:
①面向全体学生;
②全面提高学生。
⑶多元性:
①语文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导致目标的的多元化;
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倡导,导致思维的多元化。
⑷综合性:
①工具性目标和人文性目标的协调一致;
②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训练的协调一致。
⑸实践性:
①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实践。
②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和注重应用。
第3章语文课程资源
第1节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
1、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狭义的概念仅指形成课程资源的直接来源。
2、分类
1)根据来源,可分为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和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2)根据功能,可分为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语文课程资源
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直接作用于语文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语文课程的素材或来源的那些资源。
条件性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那些间接作用于语文课程的资源,它们并不是学生语文学习和掌握的直接对象,但却影响着学生语文学习和掌握的效果,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条件。
3)根据呈现方式,可分为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文本性语文课程资源、活动性语文课程资源和媒体性语文课程资源
4)根据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语文课程资源和隐性语文课程资源
2、语文课程的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1)学习筛子:
即课程资源与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2)语文筛子:
即课程资源要与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相适应,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充实而有序,利于语文素质的提高。
3)教育筛子:
即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体现社会发展需要。
2、语文课程利用的原则:
①优先性原则,②适应性原则,③和谐性原则
3、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利用的策略:
1)信息捕捉;2)价值辨识;3)资源利用:
读取、链接、重组。
第2节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2、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领域:
1)学校资源:
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校本资源
2)社区资源
3)家庭资源
4)自然资源
5)网络资源
2、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和途径
(1)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1.从问题角度看
(1)可以由课内向课外开拓,由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引发开去,探寻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外学习资源中得到解决或再认识;
(2)可以由书本知识向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延伸,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获得新的生长点;
(3)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拓展开来,上升到更高层面进行探讨。
2.从课题角度看,
(1)可以以社区发生的重要事件为背景和对象,把他们纳入课程学习的视野,进行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
(2)可以以国际国内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为课题,充分利用报刊图书影视网络进行深入探讨;
(3)可以以教科书中涉及的有关重要议题特别是综合性学习,设计的课题为研究主题,调动发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3.从学习情境看,
(1)可以到大自然中探求语文学习资源,
(2)可以到家庭中发掘语文学习资源,
(3)可以到校园社区中获取语文学习资源,
(4)可以以专家学者教师为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
制约课程资源开发的因素:
①社会发展水平与需要;
②学生发展水平与需要;
③教师的观念、素质与风格;
④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
(2)
学校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领域
1)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①引导学生做教材的对话者②引导学生做教材的创编者
2)挖掘教师潜能,开发教师资源①在教学中开发资源②在交流中生成资源③在合作中激活资源
3)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①校史室,一本厚重的书籍②图书馆,一道文化的大餐③校园景点,一片诗意的天地
4)融入社会活动,开发社区资源①角色体验,深入社区生活②专题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5)利用家长优势,开发家庭资源①请家长参与教学②请家长参与活动
6)设计崭新课程,开发网络资源①网上探秘,变有限为无限②网上交流,变个人空间为群体交互式立体空间
第二编语文教材论
第一章语文教材总论
第一节语文教材的价值和类型
一、语文教材的价值
1.语文教材:
特指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学需要而编写或制作的用于教学或与教学有关的材料,专指语文教科书,泛指一切对人们的语言行为可以产生影响的口头的、书面的语言材料。
2.语文教材的价值:
1)对学生的价值。
①是启迪学生思考、发展智慧的早期渠道;
②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依据;
③是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工具;
④是学生接受价值观和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体;
⑤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信息,特别是语文知识信息的基本源泉;
⑥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铺路基石
2)对教师的价值。
①是教师扩展知识的基础;
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凭借;
③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关键
3)对编写者的价值。
①是编写者发表学术见解、发展学术派别的一个阵地;
②是体现编写者自己的知识、思想和文字水平的一个客体;
③是对编写者把科学知识体系变为教学体系的能力的一种考验。
4)对出版者的价值。
出版语文教材能为出版社赢得社会声誉与商业利益。
5)对国家的价值。
①是体现国家方针政策的有力手段;
②是培育青少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社会未来人才的有效工具。
二、语文教材的类型:
(1)依地位区分:
必修教材;选修教材
(2)依性质区分:
识字教材;语言教材;文学教材;文化教材;文言教材;写作与说话教材;语文知识教材
(3)依教育观区分:
学科中心教材;生活中心教材
(4)依构成手段区分:
语言教材;非语言教材
(5)依使用地区范围区分:
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
第二节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一、语文教材的编写:
1)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①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②教材应显示出新思维、新感受;
③教材应注意到新的学习方式;
④教材的形式应具有现代特征。
2)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①教材要注意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②教材还要吸收本民族以外的世界文化。
3)应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①教材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教材要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二、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
编写乡土教材的目的和长处:
目的:
在于使语文课程教育更密切地同本乡本土的实际相联结,使教学更富有乡土气息,更有力地为本地的建设服务。
长处:
①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使爱国主义教育扎根于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之中;
②可使学生更切实地接触社会,增强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③可使教师更熟悉、更关心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推动教育改革,使语文教学的内容同当地的社会发展联系得更紧密。
三、语文教材的使用
语文教师如何科学使用语文教材?
(1)以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为前提。
(2)教师自主地解释和评价教材。
(3)在依照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前提下,可适当压缩分量、调整顺序和精选内容。
(4)对有些教材的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对文本的思考和理解的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校内外的环境进行观察和调查。
(5)根据需要,可以补充课文以外的文章和音像教材。
(6)注意语文教材同其他学科的教材特别是政、史、地教材的有机配合。
第三编语文教学论
第1章语文教学论与语文学习论
第一节语文教学论
一、语文教学论的性质:
它基本上是由教学论和语言学联结而成。
它依据对语文教学实际的研究,探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从而使它成为独具特征的领域。
二、语文教学论的对象:
作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一部分,它侧重研究语文教学过程及其规律。
它以语文课程论和教材论为基础,探讨体现课程性质、实现课程理念、达到课程目标的内容、过程、原则和方法等。
即语文教学的本直观、语文教学的内容观、语文教学的方法论。
三、语文教学论的任务:
给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指出一条从事语文教学实践的路径,并使其更具有从事语文教学的决心和信心。
即
1要认识到教学经验的局限性
2要认识到教育艺术的局限性
3要认识到专业知识的局限性
4要了解运用教学论的过程
四、语文教学论与相关学科
五、语文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1)实地观察法:
就是对语文教学的具体特征进行有意识的考察,以积累现象材料,作为实验和研究的依据
2)现状调查法:
就是对语文教学的实际进行情况搜集、记录、整理和分析工作,以便认清实际,辨明趋向。
3)分析研究法:
就是透过实验中的现象和事实,发现其内在联系,进而获得理性认识的方法,也就是要通过实验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
4)科学实验法:
就是根据设计方案有意安排并进行适当控制的研究方法,它是小规模、小范围的实践。
5)历史比较法:
就是以过去的语文教学为对象,用发展的观点,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论做分析比较。
第2节语文学习论
1、语文学习的性质
语文学习:
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的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语文学习的类型
1)接受学习:
是由教师将确定性知识通过讲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一种学习类型。
2)发现学习:
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类型。
它要求学生在全部学习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并进行创造性思考,乃至获得个人的答案。
3、语文学习的内容
1)语文知识;
2)语文能力:
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能力这一内容是语文学习论探讨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是由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决定的。
4、语文学习的过程
意义:
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习过程的学习,是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语文学习论应着重研究接受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主体作用,发现学习中创造性思考问题的方法,以显示出语文学习过程的更大价值。
特点:
多样性和复杂性。
5、语文学习的方式
1)自主的探究的学习方式;
2)合作的学习方式
第3章阅读教学
第1节阅读理念与阅读教学理念
1、阅读理念
(一)读者的主体地位
确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新理念,从根本上是基于以下几点:
1)学生具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
2)学生是具有潜能的发展中的人;
3)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是独立的过程
(二)文本解释的多元化
1)多元化阅读方向。
义务教育和高中语文两个“课标”倡导阅读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指出: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高中语文课标在课程设置上指出:
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2)多元化阅读路径。
分层次阅读和多角度阅读。
2、阅读教学理念
(一)阅读教学理念:
1)对话互动理念。
两个语文“课标”所体现的精神和理念是师生间的对话。
阅读教学是通过对话,相互作用,共同提高,以形成师生间的真诚合作,分享学习的乐趣。
2)自主性学习理念。
两个语文“课标”都表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和阅读的自主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
作为教学组织者,教师要给学生的阅读以必要的空间和条件;作为教学促进者,教师要在学生的全部阅读过程中起到引导、促进的作用,同时可以适当讲授。
3)培养阅读能力理念。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可以从阅读学和教学心理学两方面得到解释。
1)从阅读学的角度看,阅读是个人从文本中提取意义并重组文本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通过文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过程,换个说法,阅读是学生个人与文本之间建构意义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处理信息特别是创造信息取决于读者,而这恰恰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2)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具有无限潜能的人,他们是学习中的主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特性。
3)从哲学的角度看,内因决定外因,文本和教师都是外因,只有学生这一内因才会在阅读中起决定性作用。
从阅读学、教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出发的这种阅读过程本质观,决定了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关系。
第一,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存在着互相依赖的一面。
虽然没有语文知识也可能获得语文能力,但是有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获得就会更自觉更有富成效。
因此,有必要提供虽非系统和完整但却能满足日常读写和口语实际需要的语文知识。
第二,语文知识的提供是为了满足语文能力培养的需要,而没有独立的意义,这也是应该认清的。
对于实践性特征明显的语文课程来说,其根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
学生懂得了语文知识,却读不懂文本,写不出文章,说不出得体的话,就不能说他学好了语文。
语文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会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谈论语言的人。
第2节阅读教学中的体验与感悟
1)体验和感悟的性质与意义:
①是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是培养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才能的根本措施。
②是学习者自身的心理活动的产物,是学生主动探求的结果、自我意识的唤醒和主体意识的展现,是教师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引导、激发与尊重。
③引导学生生成体验和加深感悟,是“课标”倡导的科学训练观的核心内容。
④“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而要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更加离不开学生切实的体验和感悟等心理过程。
2)体验和感悟的目标:
①体悟情。
人的情感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完善的推动力量。
②领悟理。
引导学生对“理”的体验,增强对作品的深刻感受。
③发现“人”。
引导学生对“人”有所体验和感悟。
④感受美。
培养学生体验美的能力,培养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3)生成体验和感悟的方法:
①文本性体验。
就是通过课文的阅读来让学生生成“体验”。
②形象性体验。
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③参与性体验。
就是通过设计体验性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以获得对作品中形象与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4)生成体验和感悟的原则:
①让体验在交流和交锋中获得提升。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自谈体验,还要有相互的交流乃至交锋。
②交流体验要有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学生的体验离不开必要的分析与评价,必要的分析是体验的理性提升,准确的评价是对体验的肯定。
③师生相互交流,以求教学相长。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持人”,是积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在平等的交流中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在平等的讨论中形成师生的共识或存疑。
④坚持人文目标与工具目标的统一。
阅读教学应即要求学生的人文性体验,又要求学生的工具性理解。
第3节阅读教学的层次与角度
1、问题意识与提问策略
(一)培养问题意识
语文教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只有学生有了问题意识,能够提出问题,进而寻求问题的答案,才会增长智慧,科学才能进步,社会才会发展。
(2)讲求问题策略
2、阅读教学的层次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现分层次阅读?
“分层次”是从纵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