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战略目标与功能框架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870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战略目标与功能框架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战略目标与功能框架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战略目标与功能框架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战略目标与功能框架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战略目标与功能框架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战略目标与功能框架研究.docx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战略目标与功能框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战略目标与功能框架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战略目标与功能框架研究.docx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战略目标与功能框架研究

  

 

  

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战略目标与功能框架研究

 

  

 

 

 

 

 

 

 

   

 

 

 

 

 

马海倩杨波  

摘要顺应全球化向网络化深化的发展趋势,基于全球城市理论的分析框架,从全球多元格局变革和国家崛起战略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外部环境、影响变量、内在动力、风险挑战。

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基本标志、目标体系,提出集中体现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综合服务功能的5大核心功能,即与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全球金融中心、与中国经济贸易地位及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全球贸易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先进的信息网络枢纽、具有全球影响力及独特魅力的文化大都市。

关键词全球城市|全球化|全球城市网络|上海

1673-8985(2014)06-0012-07中图分类号TU982A

作者简介

马海倩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级经济师,硕士

杨波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级经济师,博士

1 全球城市理论框架与实践经验

关于全球城市,学界并没有统一权威定义,与世界城市、国际大都市等概念存在一定的交叉性。

早在19世纪,伴随工业革命和世界贸易的繁荣,出现了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引发学者对世界城市的早期研究,典型代表如歌德等。

196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和国际分工深化,对世界城市的研究逐步深化。

1966年,霍尔最先对世界城市作出全面解释。

1972年,海默开创性地提出利用跨国公司总部数量来衡量世界城市的重要性。

1986年,弗里德曼开始关注世界范围内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快速转移,关注世界城市的全球服务功能。

1991年,萨森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全球服务经济的迅猛发展,系统阐述了世界城市的全球服务功能,进而首次提出“全球城市”的概念,强调全球城市网络节点的功能。

1996年,卡斯特尔等人基于信息化与全球化的融合互动,开始关注世界城市的信息服务功能,提出世界城市作为全球通讯网络的主要节点,发挥全球信息中心的功能。

1.1 全球城市形成机理

全球城市的形成与演进既源于内生动力,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同时也受到诸多外部因素影响。

(1)良好的区位资源禀赋是全球城市的基础。

全球城市大多处于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拥有较为发达的口岸、港口机场资源,良好的区位条件便于形成吸引要素集聚和功能扩散的强大网络,构成了全球城市崛起的初始禀赋。

(2)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导致全球城市网络形成。

产业革命推动的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引发国际分工格局变化,经济重心、国家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为其中心城市向全球城市迈进提供坚实支撑。

如欧洲经济重心向美洲再向东亚的转移,分别催生了伦敦、纽约、东京3大全球城市。

(3)世界城市化进程迅速提升全球城市规模能级。

世界城市化进程深化促进了大城市的功能集聚,使得城市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特大型城市或区域/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和竞争格局中开始发挥主导和控制作用。

(4)经济全球化深化进一步凸显全球城市功能地位。

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紧密联系、相互依赖,各国中心城市成为代表本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凸显在全球资源集聚与辐射服务中的核心引领地位,逐步成长为全球城市体系中的领袖。

(5)区域腹地联动促成若干以全球城市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全球城市以广阔的区域腹地为依托,并发挥核心城市引领地位,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如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和以伦敦为中心的英伦城市群。

(6)世界级重大活动加速全球城市成长进程。

全球城市产生既依托内生动力,世界级重大活动等外部因素成为全球城市“助推器”。

如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进一步提升了伦敦的国际知名度;又如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全面展示了美国工业实力,此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纽约成为全球城市。

1.2 全球城市演进路径

全球城市一直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中,工业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到信息经济时代,全球城市的功能内涵、形成机理、影响因素都在发生变化。

迄今为止,全球城市演进大致分3个阶段。

(1)工业经济时代的全球城市:

生产制造型国际经济中心。

主要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伴随工业革命成长起对全球制造体系形成强大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为这一时代全球城市的主要内涵。

典型代表为伦敦。

(2)服务经济时代的全球城市:

综合服务型全球城市。

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服务化趋势,制造业分离出的金融、贸易、研发、营销、物流、专业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不断向中心城市集聚,中心城市通过为全球其他区域提供服务,逐步形成并不断强化对于全球经济活动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从而成长为综合服务型全球城市。

典型代表为纽约和东京。

(3)信息经济时代的全球城市:

信息化引领未来全球城市。

主要是21世纪开始,伴随信息技术深化升级,全球城市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载体、形式、机制以及控制力影响力的标志均发生变化。

未来的全球城市将更加强调对全球信息网络资源的控制能力,突出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主导地位。

1.3 全球城市内涵特征

在全球城市兴起及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日益形成和显现一些不同于一般城市的重要内涵特征,成为全球城市地位建立、功能完善的重要标志。

在全球化加快推进以及全球经济不断出现新的趋势特征的情况下,全球城市内涵特征也不断演变完善。

(1)全球城市区位特征。

主要表现为:

一是高度枢纽性、便捷性;二是拥有优越的自然禀赋条件;三是拥有广阔的内陆腹地。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全球城市网络化特征日益凸显,全球城市依托交通枢纽、港口等形成的区位优势将不断弱化。

(2)全球城市功能特征。

主要表现为:

一是强大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综合服务功能。

全球城市为全球要素集聚、组织集聚、人才集聚、产品交易活动集聚区域,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全球化的集聚、整合、辐射、引领功能。

二是自我更新、自我革命的内在机制和创新能力。

全球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吸收最新发展理念、把握前沿技术、创新发展模式,以内生持续的创新能力保持在全球城市体系和竞争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和领先优势。

三是以人文环境和人力资源为核心的城市软实力。

全球城市积极拓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品牌、营造文化氛围,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以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城市软实力集聚高端资源,强化在全球城市体系和竞争格局中的独特竞争优势。

(3)全球城市经济特征。

主要表现为:

一是雄厚的综合经济实力。

全球城市都拥有较大经济体量,经济总量、贸易规模、金融交易在其所在国家甚至更大区域占有相当规模比重。

二是高能级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球城市主要通过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来发挥对全球产业要素资源配置和产业链整合功能,进而对全球经济形成重要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三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

全球城市都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一批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积极抢占全球新兴技术制高点,寻求全球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并依托新兴技术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实现先发引领。

四是多功能多元化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总部集聚。

全球城市通过集聚跨国公司总部成为全球价值链配置的重要节点。

(4)全球城市空间特征。

主要表现为:

一是拥有高集聚、高强度开发的重点功能区域。

重点功能区域是全球城市的核心载体,为全球城市发挥全球服务功能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承载。

二是构建以人为本、紧凑适中的多重空间响应格局。

在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践行最新理念,实现紧凑融合、集约节约、立体发展、睿智增长。

三是从全球城市向全球城市区域空间结构转变。

在未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并存的新趋势下,全球城市对于区域腹地的依托日益强化。

通过发挥在区域腹地的核心城市地位提升都市圈、城市群的地位,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与影响力的全球城市区域空间。

1.4 全球城市发展趋势

(1)全球城市体系变化趋势。

在全球化深化发展格局中,全球城市体系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突出表现为3个特征:

一是网络化特征凸显。

突破传统“中心-外围式”全球城市体系,形成全球城市网络,通过网络节点功能凸显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作用下,全球城市体系更趋于扁平化、多元化、网络化。

二是竞争格局变革调整。

从全球城市体系格局看,在纽约、伦敦等顶级全球城市继续保持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主导地位的同时,部分新兴全球城市获得崛起机遇。

三是分工格局拓展深化。

从全球城市网络节点功能看,以顶级全球城市为代表的综合型全球城市体现多个领域的竞争力、控制力,更多的专业型全球城市在优势专业领域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网络节点功能。

(2)全球城市战略发展动向。

从全球主要国际大都市新一轮城市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看,国际大都市或全球城市的发展普遍更加关注智慧、低碳、可持续、文化、以人为本、和谐、国际吸引力等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现代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市民的生活质量和主观感受,体现出对人文社会的极大关注。

以人为本的共享发展与和谐发展成为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

二是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

探索资源瓶颈突破路径,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变,全球低碳城市建设正从理念走向实践,不断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更加注重新兴增长潜力。

国际大都市积极把握新技术革命与新产业革命发展机遇,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通过产业创新保持国际引领、导向和控制地位。

四是更加注重智慧升级。

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正从概念技术走向实践应用,通过智慧产业、智能建筑、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生活等全领域体现城市的智慧智能程度。

五是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注重历史文脉传承和文化元素渗透,注重城市文化形象展示与国际文化交流。

2 上海全球城市建设时代背景(2020—

2040)

2.1 全球化进入网络化发展新阶段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在寻求“再平衡”中开启多元格局调整变革,全球化进入网络化深化发展的新阶段。

三方面趋势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全球资源要素流动拓展为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服务、信息、知识、理念、文化等的全要素流动;二是全要素流动按照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分工实现全球范围内布局;三是以国家、城市、企业或个体为单位的多层次全球网络体系成为全球资源要素流动的通道和载体。

基于此,未来的全球城市将更加注重全球网络体系的链接能力、全球关键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高端环节的掌控能力(图1)。

2.2 国家崛起提出战略导向新要求

2020—2040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新阶段实现新跨越。

需要重点关注3方面:

一是我国经济实力全面增强,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根据课题组对中国经济发展未来趋势的预测分析,2018年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突破“中等收入陷阱”;2026年人均GDP跨越2万美元,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同时名义GDP超越美国。

综合实力的提升呼唤一个全球城市代表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是潜在增长率下降,中高速增长还将进一步转向中低速增长(图2),动力机制的转换至关重要。

三是新型城镇化推动区域发展格局调整,城市群发展战略深化,长三角有望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球城市区域。

四是中国更深层次融入全球化发展格局,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2.3 上海呈现新的阶段性发展特征

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2020—2040年,上海要继续承担全国率先改革开放的新使命,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体现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2020—2040年上海发展将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上海经济将进入中低速稳定增长阶段(图3)。

二是创新将成为未来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产业动力方面,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