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8668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ocx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大连市金州新区华家街道中心小学宋正义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

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和积累,我确信班里学生在领会文章内容,揣摩文章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并学会了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创造性地作出自己的判断多种学习方法的运用也可以说是游刃有余。

所以我决定,将课文的预习工作放在课前,让学生在预习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词语,并就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想。

设计理念:

发展与创新教育,说到底就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基本理念,本课的教学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紧扣“中华不振”自主研读课文。

教师点拔,引领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启发思索,学生读有所悟后再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以表达内心感受,陶冶情感,净化心灵,树立志向。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难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了解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并尝试解决预习中的问题;教师搜集租界、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图片,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启情导入

1、导入:

(板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句名言。

(师随机评价,竖起大拇指)读得铿锵有力!

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2、过渡:

(板书:

周恩来)对,他就是把毕生精力都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伟人——周恩来。

(出示:

图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发生在周总理12岁那年,那一年,他立下了一个伟大的志向(指黑板)。

3、质疑:

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读了题目之后,你有什么想问的?

(评价)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你就会明白。

二、识字写字

1、过渡:

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按照步骤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一。

(随机总结)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学习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

(1)、抽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2)、多种形式认读新扩的词语。

(3)、理解:

铿锵有力。

2、过渡:

词语读得也很熟练,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完成任务二。

3、总结:

(强调写字姿势)老师发现大家“振”字写得不太好,我们一起来写一下。

(教师范写,强调)老师发现同学们字写得越来越好了,真是太高兴了,好的,将《写字练习》收拾好。

三、理解课文

1、提出问题:

下面老师找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什么事?

(指生读文)。

2、小结:

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课文都读得很正确流利,一定是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非常好。

那谁来说说,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

分别是什么?

(根据汇报,课件出示)

3、总结方法:

总结得很准确,你的方法是:

变换地点加人物的不同做法来归纳,很好!

还可以结合文章的过渡句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因为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用过渡句将三件事串连起来,也就概括出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3个过渡句)。

以后同学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归纳主要内容。

4、过渡:

同学们,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告诉了我们,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

(板书:

中华不振)“中华不振”什么意思?

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中华不振”的?

请同学们按照步骤完成学习任务三。

学习任务3:

体会“中华不振”。

步骤方法:

1、默读课文1---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中华不振”?

2、画相关的语句。

3、小组交流。

(组长统一答案)

5、随机总结:

老师刚才深入了几个小组,发现大家都能用以前学习的理解课文的方法去谈感受,非常好,下面,咱们一起来交流。

(一)、周恩来与大伯的对话

1、引导谈感受:

(出示对话)从周恩来的一次次的“为什么”当中,你听出了什么?

从大伯的语气中,你又听出了什么?

这疑惑不解(板书:

疑惑)和无奈都是因为什么?

2、(出示资料:

课件配乐)12岁的周恩来对“中华不振”疑惑不解,你又了解多少呢?

3、再次引导感受并有感情朗读: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对呀,伯父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但更多的却是无奈……(生:

分角色朗读对话)

4、小结:

(评价)老师此时也和伯父一样,真是无可奈何!

(二)、景象大不相同

1、师引导感受并感情朗读:

看到这样的场景,你的心情怎样?

把你的心情读给大家听。

(随机评价)

2、过渡:

贫穷的中国土地上,有一处繁华,但这繁华却并不属于中国,这是因为?

然而,更让人气愤的还在后面。

(三)、妇女、巡警、洋人、围观中国人的不同表现

1、师引导感受:

一边是亲人惨死的中国妇女,而一边是得意洋洋的洋人,多么鲜明的对比!

妇女为什么哭诉?

2、配乐朗读:

也许这个妇女失去的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此时她的心如刀绞……也许这个妇女失去的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此时她悲痛欲绝……也许这个妇女失去的是她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此时她的心都碎了……(教师评价)

3、继续引导:

此时,妇女的哭诉仅仅是因为亲人的无辜惨死吗?

还因为什么?

妇女会向巡警哭诉什么?

此时巡警应该怎样做?

4、谈感受并感情朗读:

但他不但不惩处洋人,反而还训斥了妇女?

他会怎么样训斥妇女?

听到这样的训斥,你的心情怎样?

5、过渡:

身为中国巡警,身为一个中国人,却不帮自己的同胞,狗仗人势,欺压百姓,是因为什么?

6、想象说话:

正是因为巡警不帮助妇女,所以站在一旁的洋人才会得意洋洋,这时,他会对妇女说些什么?

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7、过渡并想象说话:

洋人压死了中国人,却还这般得意洋洋,这是因为什么?

和你同样难过、气愤的还有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拳头想干什么?

师:

他们这样做了吗?

能这样做吗?

为什么?

8、师引导朗读:

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紧握着拳头,带着愤恨,读出这无奈吧!

9、过渡:

同学们,这妇女的不幸,洋人的无耻,巡警的无能,围观中国人的无奈,这一幕一幕都是以为……(课件播放:

配乐资料)

10、引导朗读:

同学们,面对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不幸,你的内心充满着什么?

(随机评价)

11、过渡:

周恩来的内心和你们一样,于是,从租界回来后,他就陷入了沉思,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周恩来始终忘不了,在中国的土地上,都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最起码的公道;他忘不了在中国的土地上,却让洋人在一个中国妇女面前耀武扬威,专横跋扈;他更忘不了在中国的土地上,一群中国人的无可奈何……(板书:

目睹)。

12、填空说话:

所以在一次修身课上,当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时,有的说(生:

汇报)有的说(生:

汇报)也有的说(生:

汇报)。

只有周恩来下定决心为拯救积贫积弱的中国,(板书:

立志)立志为……

13、引导朗读:

这九个字在周恩来心中重复了无数次,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这九个字,是他今后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

14、体会志向不同:

周恩来的志向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板书:

志向远大,胸怀博大)

15、(配乐资料):

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教师解说)。

这九个字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更是他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指题目)

四、拓展延伸

1、思考读书目的:

同学们,今天你为什么而读书?

2、总结:

我们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仍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理想,我们应该以伟大的周恩来为榜样,为(生:

齐说)沿着伟大的足迹走下去,为中华之崛起,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3、作业

(1)、在日记中写下今天的感受。

(2)、将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疑惑

中华不振目睹}志向远大

立志胸怀博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