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8296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1.docx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测试1.docx

浙科版微生物的利用单元测试1

微生物的利用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它细菌分开,对培养的要求是()

①加抗生素②不加抗生素③加氮素④不加氮素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⑦37℃恒温箱培养⑧28℃--30℃温度下培养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④⑤⑧D.①④⑥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在培养基中不能加入抗生素;自生固氮菌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其他的微生物无法利用,因此培养基中可以不加氮源;自生固氮菌是异养型的,应加入葡萄糖,故C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2.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

取一环液

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的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A正确;接种环必须冷却后,才可以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否则会烧伤或烧死微生物,B正确;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防止空气中的杂菌,C正确;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线连.因为最后一区是细菌最稀少的,而第一区是细菌最致密的,如果连在一起则有可能影响单个菌落的分离效果,D错误。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名师点睛】平板划线法注意事项:

(1)接种环的灼烧

①第一次划线前:

杀死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避免污染培养物

②每次划线前:

杀死残留菌种,保证每次划线菌种来自上次划线末端

③划线结束后:

杀死残留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再进行操作,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4)划线用力要大小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3.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

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粉状硫

10g

K2HPO4

4g

FeS04

0.5g

蔗糖

10g

(NH4)2SO

0.4g

H20

100ml

MgS04

9.25g

CaCl2

0.5g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答案】D

【解析】从表中所列的三种培养基成分着手,培养基I中缺少氮源,培养基Ⅱ中缺少有机碳,培养基Ⅲ中营养成分最全.由题意中所给的情况分析,只有甲能在培养基I中生长,而乙、丙不能说明甲能自行固氮;乙能在Ⅱ中生长,说明乙可自行合成有机碳,是一种自养微生物;而丙只能在Ⅲ中生长,说明它既不能固氮也不能自行合成有机物.由此可知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答案是D。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培养

4.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答案】B

【解析】A、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要先灭菌后倒平板,A错误;

B、转换划线角度后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再进行划线,B正确;

C、接种后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C错误;

D、培养过程中一般要隔天观察一次,D错误。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5.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菌落计数

B.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前,需要对微生物和培养基进行灭菌

C.酵母菌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对其他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对微生物进行灭菌就等于是直接杀死了微生物,也就没有培养的必要了。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方面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类考题,难度不大。

6.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C.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D.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空白对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要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可先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A正确;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用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B错误;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计数时取其平均值,C正确;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空白对照,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7.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

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答案】D

【解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起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故选:

D。

【考点定位】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

8.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

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粉状硫10g

K2HPO44g

FeSO40.5g

蔗糖10g

(NH4)2SO40.4g

H2O100mL

MgSO49.25g

CaCl20.5g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答案】D

【解析】分析表格:

Ⅰ培养基中缺少(NH4)2SO4,即缺少N源;Ⅱ培养基中缺少蔗糖,即缺少C源;Ⅲ是完全培养基。

Ⅰ培养基中N源,而甲能在此培养基中生长,说明甲能固氮,属于固氮微生物;Ⅱ培养基中缺少C源,而乙能在此培养基中生长,说明乙能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微生物;Ⅲ是完全培养基,但丙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存,说明丙是异养微生物。

综上所述,选D。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名师点睛】本题结合结合表格,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的成分及微生物的代谢类型,首先需要学生能根据Ⅰ、Ⅱ和Ⅲ培养基中的成分,判断培养基所缺少的成分;其次根据题干信息“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判断微生物的类型。

9.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方法或选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醋时,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会使发酵受影响

B.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计数时需借助于显微镜

C.只要生物材料中含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就可直接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D.利用二苯胺试剂鉴定细胞提取物,若产生蓝色变化即表明有RNA存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制作果醋时,醋酸杆菌的代谢类型为需氧型,通氧不足时会使发酵受影响,故A正确;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酵母菌计数时,只需要计数培养基中的菌落数,不需要显微镜,故B错误;生物材料中含有还原糖,并且材料接近无色,才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故C错误;二苯胺试剂可以用来鉴定DNA,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10.培养基配制需要运用灭菌和消毒技术,但两者消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消毒结果和灭菌结果之间的关系(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灭菌是指杀灭或者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孢在内。

注意微生物不仅包括细菌,还有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等。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的部分微生物,也可能是致病的微生物,细菌芽孢和非病原微生物可能还是存活的。

所以,一般来说,灭菌的结果应包含消毒的结果,选B。

【点睛】比较消毒和灭菌

项目

消毒

灭菌

条件

使用较为温和的理化方法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

结果

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适用

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

微生物的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如100℃,5~6min),巴氏消毒法(80℃,15min),酒精、氯气、石碳酸等化学药剂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11.接种时微生物培养和微生物选择的必要步骤之一。

下列关于接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接种通常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B.接种之前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

C.接种指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的操作

D.接种时接种环要将培养基的表面划破

【答案】D

【解析】接种通常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防杂菌污染,A正确;接种之前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B正确;接种指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的操作,C正确;接种时接种环不要将培养基的表面划破,D错误。

【考点定位】微生物培养

12.酵母菌的培养最好使用下列哪种培养基()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C.蛋白胨酵母膏培养基D.MS培养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常用于细菌培养,A项错误;酵母菌属于真菌,发酵葡萄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碳氮比较高,而且含糖量高,更适合酵母菌习性,所以酵母菌的培养最好使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B项正确,C项错误;MS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3.在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较多.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①加抗生素②不加抗生素③加氮素④不加氮素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37℃恒温箱中培养⑧28~30℃恒温箱中培养.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④⑤⑧D.②④⑥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自生固氮菌是异养菌,生长繁殖需要有机碳源;自生固氮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培养基中不加氮源,固氮菌能生长繁殖,不能固氮的菌不能生长繁殖,;自生固氮菌的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是28~30℃;自生固氮菌对青霉素敏感,培养基中不能加青霉素.所以如果从土壤浸出液中分离出自生固氮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②不加抗生素、④不加氮素、⑤加葡萄糖、⑧28~30℃恒温箱中培养.

故选:

C.

14.下表是关于对四种生物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硝化细菌

乳酸菌

根瘤菌

衣藻

能源

利用化学能

分解乳酸

固定N2

利用光能

碳源

CO2

糖类

糖类

CO2

氮源

NH3

N2

N2

NO3-

代谢类型

自养需氧型

异养厌氧型

异养需氧型

自养需氧型

A.硝化细菌与乳酸菌B.乳酸菌与根瘤菌

C.根瘤菌与衣藻D.硝化细菌与衣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从能源来看,乳酸菌和根瘤菌都是异养型生物,需糖类等有机物供能,硝化细菌是化能合成生物,可以利用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衣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直接利用光能;从碳源看,硝化细菌与衣藻是自养型生物,可以直接利用大气中的CO2,乳酸菌和根瘤菌需要糖类等有机物;从氮源看,乳酸菌不能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气,需要NH4+、NO3-;从代谢类型看,根瘤菌为异养需氧型,硝化细菌是自养需氧型,根瘤菌是异养需氧型,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D项正确。

考点:

本题综合考查了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及营养要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5.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①加尿素

②不加尿素

③加琼脂糖

④不加琼脂糖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加硝酸盐

⑧不加硝酸盐.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⑧D.①④⑥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才能以尿素为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长繁殖.

解:

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微生物,因此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有机碳源,如葡萄糖;分离分解尿素的菌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从物理性质上分属于固体培养基,因此应加入凝固剂琼脂糖.

故选:

C.

点评:

对于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及根据培养物和培养目的选择培养基配方的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6.下列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不能颠倒,A错误;牛肉膏容易吸潮,所以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当牛肉膏溶化并与称量纸分离后,用玻璃棒取出称量纸,B正确;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用手触摸锥形瓶刚刚不烫手,并且培养基处于溶化状态时进行倒平板,C正确;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还需倒置,D正确。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17.下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P应含32P标记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C.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

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依题意,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因此题图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让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不能加入32P,A项错误;该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因此,需要增设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所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B项正确;用32P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DNA,若只在C(大肠杆菌)中含大量放射性,说明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C项正确;B为上清液,若其中出现少量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也有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导致的,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8.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B.各种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中必须包含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琼脂等成分

C.纯化培养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可以选择培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液体培养基中不能含有琼脂,所以B选项错误。

考点:

本题昆虫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和纯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9.检验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  )。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上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上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答案】A

【解析】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若有菌落说明培养基被污染,若无菌落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污染,A正确;实验桌旁本身就有许多微生物,没法判断培养基上的菌落是来自培养基本身还是来自培养环境,B错误;窗台上周围含有微生物,无法判断培养基上的菌落是来自培养基本身还是来自培养环境,C错误;培养基已经接种微生物,无法判断培养基上的菌落是来自培养基本身还是来接种的微生物,D错误。

20.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

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菌

1

100μg/mL蛋白质H

生长正常

2

20μg/mL青霉素

生长正常

3

2μg/mL青霉素+100μg/mL蛋白质H

死亡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

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用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答案】C

【解析】细菌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故A选项错误;第2组和第3组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H可杀死MRSA菌,故B选项错误;第3组缺少2ug/mL的对照组,故C选项正确;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而蛋白H是乳腺细胞产生,不属于抗生素,故D选项错误.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名师点睛】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细菌结构及其生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图表,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二、综合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40分)

21.下列是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问题,请回答:

(1)某细菌固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KH2PO4、Na2HPO4、MgSO4、葡萄糖、尿素、琼脂和蒸馏水,其中凝固剂是,碳源是,氮源是。

已知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故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按照化学成分分类,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体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可得到细菌的曲线。

该曲线中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

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期取材。

【答案】

(1)琼脂葡萄糖尿素选择合成

(2)群体生长菌体数目往往非常大,且变化率也很高,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有利于作图对数

【解析】

(1)该培养基中,琼脂为凝固剂,葡萄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由于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可以用来选择出能够合成脲酶的细菌,在功能上称为选择培养基;由于其化学成分明确,故又称为合成培养基;由于该培养基中存在着有机碳源葡萄糖,故可推测从同化作用类型上看,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属于异养型.

(2)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定期取样,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称为微生物的群体生长曲线,之所以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菌体数目往往非常大,且变化率也很高,直接以菌体数目为纵坐标不利于作图.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对数期取材;在生产中,常搜集培养至稳定期的细菌用于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名师点睛】微生物的营养:

(1)配制培养基的凝固剂通常选用琼脂,葡萄糖为有机碳源,尿素为氮源;由于在该固体培养基上,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生长,因此可以用来选择出能够合成脲酶的细菌,在功能上称为选择培养基;由于该固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人为选择配制,故又称为合成培养基;该培养基中加入的是有机碳源葡萄糖,从同化作用类型上,使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属于异养型。

(2)将细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称为细菌群体生长的曲线.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菌体数目往往非常大,且变化率也很高,如果直接以取样统计得到的菌体数目为纵坐标不利于作图.根据细菌群体生长4个时期的特点,在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对数期取材;在生产中,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通常搜集培养至稳定期的细菌。

22.【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有些科学家欲从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进行大规模培养并应用。

请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筛选过程中,虽然土壤中微生物含量非常丰富,但在此培养基上长出的微生物菌落非常少,甚至有时一个培养皿中一个菌落都没有,这是因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和。

(3)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和。

【答案】

(1)原油选择大部分微生物无法分解原油

(2)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3)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解析】

(1)筛选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种,其培养基应以原油为唯一碳源,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只有能够分解原油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中生长,由于大部分微生物无法分解原油,所以在此培养基上长出的微生物菌落非常少,甚至有时一个培养皿中一个菌落都没有。

(2)纯化菌种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是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灼烧灭菌。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

23.【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急性肠胃炎是由细菌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导致的。

因此检验饮用水中细菌的含量是有效监控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

请回答下列与检验饮用水有关的问题:

(1)为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该小组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