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搭船的鸟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搭船的鸟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搭船的鸟教案完整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上搭船的鸟教案完整版
《搭船的鸟》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摘抄描写翠鸟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通过翠鸟描写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境界。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课前准备
课件、有关翠鸟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5课《搭船的鸟》
(1)师板书课题,生边读边书空。
在学习本课之前老师想送给你们一句话,是法国罗丹的一句话: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有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是的,生活中的美原来是靠我们——发现的!
这也是我们本单元的主题——观察。
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擦亮你们的眼睛去仔细看看作者都留心观察了什么,是怎样观察的?
(2)在上节课我们对生字进行了学习,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认读生字的小游戏,这个游戏叫“翠鸟捕鱼”,看看你们能帮翠鸟抓到几条鱼。
课件出示生字游戏
2.在你们的帮助下,这只翠鸟真是满载而归,你们想见一见这只翠鸟吗?
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它。
二、细读课文,深入品位。
1.出示翠鸟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是怎样去描写翠鸟的,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这段话。
作者看到的是一只彩色的、美丽的小鸟,那有没有哪位小朋友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作者眼中这只美丽的小鸟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
(2)作者是从哪些地方去描写翠鸟的美丽?
(羽毛、翅膀和长嘴),这些描写的都是翠鸟的外形。
(3)首先,映入作者眼中的是翠鸟的羽毛,羽毛的颜色是“翠绿”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翠绿”是什么样的颜色?
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的哪些东西是翠绿的。
(4)紧接着作者观察到的是翠鸟的翅膀,它翅膀的颜色可真好看,比鹦鹉还漂亮,出示鹦鹉图片与翠鸟做对比,凸显翠鸟的美丽。
(5)最后看到的是它红色的长嘴,“红色的长嘴”你觉得这个长嘴有什么用?
(方便翠鸟捕鱼)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长嘴,它们又是用来干什么?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翠鸟外形上的颜色描写的非常细致,进行了细心的观察。
(6)这么美丽的一只小鸟,有没有哪位小朋友想变成这只美丽的小鸟,来读一读这段话。
(带头饰朗读)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轻重音的变化(出示课件,红字的部分注意重读)全班齐读。
3.在作者笔下的这只鸟是那样的美丽,那当你看到这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
(1)那文中的小朋友又是怎么想的?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这段话有什么特点?
(三个问句)
(3)读三个问句,注意读好问句。
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想一想这只翠鸟站住那里是要做什么?
要到哪里去?
4.同学们,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只美丽的鸟站在船头到底是要做什么。
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说说这段话写的是什么?
(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描写)
(1)那我们先来翠鸟捕鱼的视频。
(播放翠鸟捕鱼时的视频)
(2)看完视频,这只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捕鱼速度非常快)
(3)你从哪里看出翠鸟捕鱼时速度很快?
(一下子、没一会)
(4)那我们来放慢镜头(播放翠鸟捕鱼慢镜头),请同学们仔细看看翠鸟是怎样捕鱼的,边看边想,你想用哪些词来描述翠鸟捕鱼的动作。
(指名学生回答)
想想作者是用了哪几个动词去描写翠鸟捕鱼的过程,把这几个词在文中圈起来。
(指名学生回答)
作者用“冲、飞、衔、站、吞”这五个动词来描写翠鸟捕鱼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来做做这几个动作)课件出示翠鸟捕鱼的动作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
从这五个动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只翠鸟捕鱼时动作非常(敏捷,迅速)。
作者同样也对翠鸟捕鱼时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5)看到这只美丽而又敏捷的翠鸟,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6)现在我们来一场比赛,把自己想象成这只翠鸟,男女生比赛读、分小组读(注意可以把动词重读),看看哪边的翠鸟更加敏捷,更加厉害。
(7)在大自然中,不仅翠鸟捕食速度很快,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另外一种捕食速度很快的动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视频,看看它是怎样捕食的。
练习:
课件播放青蛙吃虫子的视频
请学生描写根据提示来写一写,给出一组动词(张吸蹬伸扑吞),填入下面的这段话中。
一只青蛙蹲在水里,静静的等待着。
突然,有一只蜻蜓飞了过来,只见青蛙双腿一(),往上一(),嘴巴一(),舌头一(),一下子就把蜻蜓()住,()进肚子里。
指名学生补充,全班齐读。
在你们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尝试用一系列的动词来描写动物的动作,这样会让你的作文更加精彩。
5.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片
(1)看,船舱里坐着我和母亲,船头上站着美丽的翠鸟,母亲正在和我说些什么呢?
(她在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正在捕鱼吃呢?
)
(2)出示第五自然段,全班齐读。
在文章的最后,告诉了我们原来搭船的这只鸟是翠鸟,它搭船的目的原来是为了捕鱼。
看到人与动物这样和谐的一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6.学完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发现这篇课文中对一些事物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描写,作者对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3)正是因为作者的细心观察才能捕捉到翠鸟美丽的样子和捕鱼的画面,才能写下这篇优美的文章。
所以细心观察很重要。
三、拓展
在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篇描写翠鸟的文章,课件出示《翠鸟》描写翠鸟外形的段落,让学生读一读。
同样都是写翠鸟,这篇文章又是怎样去描写翠鸟的?
(简单进行交流)
四、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美丽而又神奇,大自然中的小动物都是充满灵性,希望我们能与他们和睦相处,成为亲密的朋友。
所以,小朋友要保护大自然的小动物们,不要去伤害他们。
同时呢,希望你们以后也去记录你们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小惊喜在等你们!
五、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摘抄或者背诵下来。
2.去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你观察所得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外形色彩
翠鸟
捕鱼动作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一、教材特点
1.从思想内容上看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
一个孩子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
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1)全文共两句话。
第一句介绍了司马光砸缸这件事发生的原因;第二句介绍了众人的反应和司马光的做法,利用对比,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2)题目简洁深刻。
以故事主人公司马光为题目,目的明确,直指故事人物,简洁明了。
2.从语言表达上看
本课在表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课文全文共两句话,共三十个字,内容非常简短,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2)内容简洁,多处运用贴切动词。
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水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的状态。
(3)借助与现代汉语意思基本一致的词语方便理解。
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
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同之处,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位置
1.人文专题位置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
语文要素为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司马光》一课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重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
2.训练重点位置
(1)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朗读上存在难度,因此在课上需要老师进行范读和领读,注意字的读音和停顿。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生活经验,领会课文大意。
文言文中的难理解的生字,可以借助注释进行解释,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因此在授课时,可以结合课文及注释,依托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并结合课本插图,进行故事语言的组织和叙述。
(3)生字识字量较少,灵活识记。
本课生字共五个,分别是“司、跌、皆、弃、持”。
在这五个字中,“司”是半包围结构,在本课中以复姓“司马”的形式出现,可以结合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进行巩固。
“跌、持”是左右结构,关注形旁,注意偏旁表义的特点。
“皆、弃”为上下结构的字,单独不好理解,可以借助词语进行理解。
如“皆大欢喜”、“放弃”。
(4)熟字结构众多,书写重点突出。
在本课需要会写的七个熟字中,既有半包围结构的“司、庭”,左右结构的“跌、持”,上下结构的“登、弃”,还有品字结构的“众”。
在书写指导时,重点指导“庭、登、持”三个字。
“庭”半包围结构,“广”要舒展,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可稍超出第二笔横。
“登”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边部分的笔顺要注意。
“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右边“寺”注意横画的长短和多横等距。
(5)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在默读的时候不发出声音,也尽量不指读。
同时带着“这个故事的时间是?
发生在哪里?
都有谁?
”这三个问题去默读,边读边思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在默读时将不懂的地方及时做好标记,联系上下文思考或请教他人。
3.课后思考题
(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这里向学生提出两项要求,一个是跟读课文,注意停顿,第二是在熟读的前提下背诵课文。
因此在课前,教师先进行朗读练习,在授课时先进行范读,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完整的阅读成果后,再逐句带领学生跟读。
在熟读的基础上,带来学生试着背诵课文,并强调在背诵时也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不仅要对故事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还要重新组织语言,讲述故事。
因此可以借助学生已有阅读经验,将以前读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进行比较。
借助课内注释,对不理解的词语解释后再次进行理解。
可以结合课中插图,对“庭、瓮”进行直观理解。
结合课文的两句话,先讲解第一句,再讲解第二句,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讲述。
(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和同学交流。
这一题是个开放性题目,只要找出不同点都值得肯定。
在学习完课文后,教师可借助此题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朗读、理解词语的体会,将课文和其他课文进行比较,发现语言上的差异。
在找出不同后,教师还可以进而引导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经验,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记叙一件事情的顺序。
【教学目标】
1.复习《姓氏歌》引出复姓“司马”,根据课题认识并正确识记“司”,随文识记“跌、持、皆、弃”四个生字。
借助小视频学习并正确书写“庭”字。
2.回顾学过的课文,探讨本课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3.通过教师范读、领读及借助停顿符号的方法练习朗读,读准字音并注意词句间的停顿,采用齐读、男女生合作读、合作展示等方法练习朗读,并试着背诵课文。
4.采用小组交流的方法,利用注释和观察课文插图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开展“讲故事我能行”活动,学生讲故事展示。
5.利用借助注释、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适当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聪明机智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随文正确识记并理解“跌、皆、弃、持”四个生字。
正确书写“庭”字。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展示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3.学会查找注释理解文意的方法。
难点:
1.借助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讲故事要有开头和结尾。
2.发现文言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走进题目,了解人物
师:
同学们,这是我们一年级时学过的《姓氏歌》,一起读。
后面的这些姓氏都有两个字组成,叫做复姓,课文的主人公便是一位复姓“司马”的人。
他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他为人温和谦虚,做事用功刻苦,历来受人景仰。
他就是司马光。
看老师板书课题:
24司马光
师:
齐读课题。
生:
24司马光
师: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2页,观察课本的题目和老师板书的有什么不同?
生1:
司有读音
师:
这是我们新学习的生字,帮它加上拼音板书加。
生2:
光后面有个
师:
这可是个大发现,以前的课题可没有这个标号,它代表什么?
生3: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师:
题目中的标号和注释中的序号对应,就知道了课文的出处。
这种方法就叫做:
借助注释(板书)一起读。
生:
借助注释。
(指板书)它是学习这篇课文的好方法。
二、展示全文,学习朗读
师:
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请翻翻课本想一想,它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生4:
很短,只有两句。
生5:
字的意思不太好理解。
生6:
有注释
师:
(指着图片说)从语言上看,这篇课文很短只有两句话三十个字;有的地方不好理解,课文下面还带有注释。
这些都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不一样。
因为这篇课文是用文言写的文章,文言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用它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贴文言文】)
师:
文言文该怎样读呢?
请同学们端好课本,听老师来读。
(师范读)
师:
同学们,读文言文要注意什么?
生:
畅谈
师:
是啊,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师:
下面请同学们端好课本,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跟读一句,听清要求的同学请挺直腰杆。
师一句,同学们一句(根据情况,再读或男女生带读练习)。
师: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让老师听一听集体的声音,全班一起读。
生齐读。
师:
团结就是力量,读得声音洪亮。
女同学,可以一起读吗?
女生读。
师:
女同学读得很认真,男同学听得也很专注。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男同学,一起读。
男生读。
师:
男女同学在朗读上不分伯仲。
请同学们轻轻平放课本,看,停顿符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朗读这篇课文,下面请借助停顿符号自己练习。
(生自读)
师:
谁想展示一下?
一生读。
师:
这位同学读得字正腔圆,文言文朗读大赛开始了,请同桌两人为为单位,选择你喜欢的朗读形式,先练习,再展示。
生练读。
师:
哪组同桌来展示?
一组展示后。
师:
这组同学采用齐读的方式,还有不同展示方法吗?
随机两组展示,从中选择表现最好的一组。
师:
有采用背诵方式的吗?
可以借助老师给出的提示。
生展示。
还有哪些同学背过了?
请起立。
去掉提示,老师起头:
24司马光……全班背诵展示。
些三、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师:
通过多次朗读同学们已经可以背诵了,这就叫“熟读成诵”。
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在哪里发生的?
都有谁?
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默读课文。
生默读。
(出示全文)
师:
谁来回答?
生:
时间是宋朝的某一天。
生:
故事发生在一个宋朝的一个庭院里。
师:
你怎么知道是一个庭院?
生:
我借助注释二知道“庭”指庭院。
师:
同学们看,古代的私家庭院面积很大,里面有花草树木、曲桥假山、亭台楼阁等十分美丽。
借助注释我们知道了“庭”的意思,该怎样写好这个字呢?
师:
请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庭”,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
半包围结构,右边一横略短,二横略长。
师:
老师将同学们说的总结为三条书写提示,一起来读。
生读。
师: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根据视频进行书空。
生跟随视频书空。
师:
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上认真写一个“庭”字。
(提醒写字姿势)
师依据书写提示点评,生自评后再练习一个。
写好的同学请将学习单放到右上角,钢笔放入桌洞。
师:
故事的时间、地点我们已经找到了,故事中都有谁呢?
生:
一群小孩儿。
文中用了一个词语就是?
生:
群儿
师:
他们在做什么?
生:
玩耍。
师:
所以“群儿戏于庭”仅仅五个字,就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一生说。
师:
这个故事里,主要人物是?
生:
司马光和一个小男孩。
师:
这个小男孩做了什么?
生:
他爬到瓮上脚没踩好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瓮里了。
师:
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
(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瓮,它有怎样的特点?
生:
借助注释,我知道了瓮是口小肚大的陶器。
它是用来?
生:
用来盛水的。
师出示:
足跌没水中。
请你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
不仅掉进瓮里了,还被水淹没了。
师:
请你读。
生读: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在庭院里玩耍的小孩子们是怎么做的?
生:
众皆弃去。
师:
他们为什么离开呢?
他们会做什么?
生:
叫大人,害怕躲起来。
师出示:
他们乱作一团,有的(一生)……有的(一生)……还有的(一生)……
师:
当时庭院里玩耍的孩子最大也不过七八岁,看到有人掉进瓮里,他们因为害怕而慌乱地离开,并不是不去救这个小男孩。
但有一个孩子没有慌乱,没有害怕,他就是?
生:
司马光。
师:
他是怎么做的?
生:
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
谁再来读?
生读
师:
谁当我们班的司马光,做一下“持石击瓮”。
一生做。
师:
同学们看一下课文上的插图,文中哪个是司马光?
对于一个小孩子,这个瓮实在太大,因此司马光“持石击瓮”时需要很大的力气。
我们一起来读。
师:
咣当一声,瓮破了,里面的水……生:
流出来了师:
谁有不同意见?
(借助图片和注释)生:
水迸。
水一下子喷涌而出。
一个“迸”字就体现了当时水一下子涌出的画面,文言文用词真是准确啊。
瓮里的水涌出来了,最终这个小男孩?
生:
得救了。
生:
儿得活。
出示课文。
师:
同学们,课文讲述了司马光砸瓮救友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
聪明、机智等。
(板书:
机智沉着)。
师:
课文学完了,你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篇文言文小故事吗?
该怎样讲好这个故事呢?
生1:
要有开头和结尾。
生2:
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师:
这两位同学说的很好。
在讲故事时,我们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介绍清楚,还要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讲明白。
下面请先在小组内练习,每组选一位同学展示。
生练习。
师:
谁来展示?
两组展示。
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借助注释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还用自己的话讲了这个故事。
在《宋史司马光传》中还介绍了司马光七岁时爱读书的故事,课下再一起分享。
好,下课!
24司马光①文言文借助注释
时间
地点庭院
一儿跌没水中
人物群儿司马光持石击瓮沉着机智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搭船的鸟-人教部编版
15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父、啦”等生字,会写“搭、亲”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与价值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点】
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
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总节数1
教学目标:
1.会认“父、啦”等生字,会写“搭、亲”等生字。
【教学重点】
2.分角色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的感受。
师:
有一次,一只翠鸟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
让我们快去文中看一看吧!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师:
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解决,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要求:
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的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励给一张“小笑脸”。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
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重点句段指导:
1.“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你会怎么读这个句子呢?
(指名读。
)
2.你知道翠鸟长什么样子吗?
(生说后,出示描写翠鸟样子的句子。
)
板书:
红色的嘴——翠绿的羽毛——蓝色的翅膀。
得出:
外形美丽。
过渡:
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正在仔细观察它,忽然,“我”又看见它可爱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呢?
找到句子后反复读一读。
(生读)
“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
本领高。
师指导朗读。
4.最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
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
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总节数1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点】
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沙啦沙啦的小雨停了,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的小鸟啊!
它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你喜欢这只小鸟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体会课文《搭船的鸟》。
二、感悟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翠鸟有哪些可爱的样子?
2.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3.你喜欢这只鸟吗?
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畅谈收获
1.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羽毛 翠绿
翅膀 蓝色
长嘴 红色
【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融、伐、斧”等7个生字,学会“冷、离、等”等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小鸟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懂得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突破重难点:
重点:
能够体会小鸟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突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鸟儿和树之间的美好约定,感受彼此间深厚的友情,然后再重点抓住鸟儿为了践行承诺千辛万苦寻找树的经过以及鸟儿最后对着灯火唱歌的感人情形,进一步体会他们之间真挚的情谊,同时感悟鸟儿所具有的基于友情基础上的诚信美德。
难点:
领悟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懂得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突破方法: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故事情境展开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