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基本概念共30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7745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的基本概念共3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会计的基本概念共3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会计的基本概念共3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会计的基本概念共3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会计的基本概念共3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的基本概念共30页.docx

《会计的基本概念共3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的基本概念共30页.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的基本概念共30页.docx

会计的基本概念共30页

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明确会计定义和财务报告目标;知晓会计应有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程序;熟悉会计核算基础和会计假设;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和应符合的信息质量要求;对会计核算组织和会计规范有足够的理解。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第一节会计发展简史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概览中外,会计作为管理经济的一项重要活动,其产生是适应了人类生产实践和经营活动的客观需要,其发展也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对生产耗费与所获生产成果的计算,仅依靠大脑记忆或借助“结绳记事”、“刻契记数”等方法予以解决。

然而,随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和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会计逐步行使其独立的职能。

在我国,西周始设“会计”之职,时称“司会”,是辅助太宰(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掌管朝廷财政与赋税的官员。

据史书记载,对“会计”一词的解释,即“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这也可算是我国会计含义的起源。

唐、宋两代是我国会计全面发展的时期。

作为中国古代会计杰出成就的“四柱结算法”,就是出现于唐朝中期,成熟于宋代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所谓四柱,即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等四个部分。

分别相当于现代的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

四柱之间的结算关系可用会计方程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来表示。

经过元朝到明朝的广泛应用,我国传统的单式簿记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

明末清初,随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我国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其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

“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该”指资本及各项负债。

龙门账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以“进-缴=存-该”为平衡公式,两表各自计得的差额即为盈亏。

期末,两表的这一差额理应相等,故民间有“合龙门”之俗称,“龙门账”也由此而得名。

清朝后期,以此为基础我国又出现了“四脚账”,也称“天地合账”。

此账要求对日常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均需在账簿中记两笔,即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借以全面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

账簿采用垂直书写,分上下两格,上格为“天”,记收,下格为“地”,记付,上下两格所记金额相等,即“天地合”,说明账务处理无误。

这一时期是我国会计记账方法的重要转折期,实现了由单式记账法向复式记账法的转变,使此前无法全面地、系统地反映的经济业务全貌得以完整反映。

作为我国固有的复式记账法,“四脚账”一直沿用至20世纪初,清朝后期才从国外引入借贷复式记账法。

民国时期,受1930年国民政府推行借贷记账法的影响,借贷记账法逐渐成为我国工商界、银行界习惯运用的记账方法之一,但中、西式会计依然并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于全面效仿苏联及国家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曾引进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并在20世纪50——60年代对会计制度与记账方法进行探索,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其结果是与世界大部分国家通行的国际会计惯例渐行渐远、严重脱节。

就记账方法而言,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就曾一度出现工业企业采用借贷记账法、商业企业采用增减记账法、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记账法的局面。

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会计模式与国际会计惯例日益趋同。

如我国于1981年建立了注册会计师制度,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财政部于1992年11月30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从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

《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使我国的会计发生了重大改革,会计制度与记账方法等不再按所有制、行业和部门进行区分,借贷记账法也成为我国所有企事业单位采用的统一的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统一,有利于企业开展企业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和进一步拓展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和更好地发挥会计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经修订的新《企业会计准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包含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使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在国外,会计萌芽也很早。

史料表明,早在原始印度公社时期,公社内就已有记账员,负责登记和记录与农业有关的事项。

凡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都有类似于会计的记录或会计官制与会计活动的记载。

如古埃及法老就设有专职“录事”,管理宫廷的税赋收入和官吏俸禄、军饷等各项支出。

公元l0世纪前后,西方一般也采用单式簿记记账。

公元l3~15世纪,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某些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的手工业、商业日趋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推动着会计的发展,诞生了科学的借贷复式记账法。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和传教士卢卡•帕乔利(LueaPacioli)的数学专著《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在威尼斯出版发行。

该书在有关“计算与记录详论”的篇章中对威尼斯的借贷记账法作了全面介绍。

帕乔利的这一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和阐述借贷记账法的文献。

他使借贷记账法的优点及其使用方法为世人所认识,并在各国会计学者的认同、发展和完善下,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记账方法。

卢卡•帕乔利被公认为是“现代会计之父”。

借贷记账法的出现在会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8~19世纪,英国等西方国家相继爆发了工业革命。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新技术和机器的应用,大工厂逐步取代了手工作坊,企业长期资产日益增多,产品批量化生产又使商品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于是折旧、成本计算等概念相继产生,成本会计得以形成与发展。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经营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公司的出现使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也使所有者产生了由外部独立的会计师对其所雇佣的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等进行查核的需求。

与此同时,信贷业务的开展,使企业偿债能力的稽核成为必须。

于是,在英国率先出现了以查账为职业的注册会计师,并于1854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该协会的出现被誉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从此,会计服务的对象从记账、算账、报账向审查验证会计报表延伸。

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世界经济与会计发展的重心逐渐从英国转移到美国。

20世纪20年代起,××公司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营组织形式,上市公司更使企业所有者(股东)日益分散化,投资人与债权人都迫切需要企业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等方面的会计信息,以便进行有效的包括投资、信贷等在内的经济决策。

此时,传统的会计逐步演变成现代意义的财务会计,向企业外界有关利益集团的信息需求者提供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成为会计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垄断集团之间的竞争,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者除继续重视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普遍关注的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会计信息外,也要求会计提供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及有助于经济预测和决策的会计信息。

为满足企业内外对会计信息的不同要求,会计逐步分化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的产生,结束了几千年来会计基本上处于事后反映经济活动的被动局面,逐步向着事前预测、参与决策和事中控制的方向发展。

因此,作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独立学科,管理会计的产生被誉为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

至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国家的大部分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这一发展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扩大了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为会计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

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使会计信息处理手段完成了由手工操作向电算化的过渡,是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会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除上述会计的变化与发展外,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会计发展迅速,会计学科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

一如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在经历了一场空前大危机后,各国政府均加强了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健全经济法规,尤其是税法得到了较大的改进与完善,为有助于会计的纳税规划,税务会计成为重要的会计分支。

二如20世纪70年代,世界货币体系解体,能源危机发生,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持续高涨的通货膨胀,造成前后期会计信息不可比、财务报表无法反映实际的财务状况与真正的经营效果等现象,由此而产生会计信息必须消除通货膨胀因素的需求,于是,通货膨胀会计应运而成为会计的重要分支。

在西方会计迅速发展的这一阶段,受学科间相互结合与渗透的影响,先后成为会计重要分支的还有: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国际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租赁会计等。

专栏1-1会计学分支的相关概念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以各级政府、行政单位和非营利组织为主体,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和监督各级政府、各级行政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的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及结果的专业会计。

国际会计——是指企业因超越国界的经济业务而在国与国之间展开的会计活动。

它对不同国家的会计工作进行比较和协调,对企业因超越国界的经济贸易活动、理财活动而在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方面引发的特殊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使会计准则在国际范围内完全标准化。

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以企业在处理社会关系时应为和不应为的责任为中心开展的会计活动。

它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加以反映和控制,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及其成果,以维护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人力资源会计——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相结合,旨在核算人力投资的价值及其成果,对企业或社会内的个别人员或群体进行财务性评估,从而更有效地挖掘人力资源潜能的专业会计。

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专业会计,又称绿色会计。

租赁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租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全面的、连续的和系统的反映、监督和管理的一种专业会计。

第二节会计的定义和财务报告目标

一、会计的定义

迄今为止,中外会计理论界对会计所下的定义并不十分统一。

如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会计是鉴定、计量和传送经济信息的方法,并使信息的使用者有可能据以做出有根据的判断与决策。

”而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查尔斯•T•亨格瑞教授等在回答“什么是会计”时,认为“会计是计量企业经济活动,处理并加工经济信息,并将处理结果与决策者进行交流的信息系统”。

在我国,《辞海》(1979年版)对“会计”条目的说明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或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连续地、系统地进行核算,并根据核算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是管理经济的一种重要工具。

”而《辞海》(2019年版)对“会计”条目有所修订,认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中,收集、分类、综合、计量其经济业务,传输财务和成本资料,分析得失,检查利弊,以求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但《辞海》(2019年版)对“会计”定义的不同观点也做了保留性的反映,其所用措辞是“也有人认为,会计是管理经济的工具,或认为会计是提供经济信息的系统。

”显然,从前后两个版本《辞海》“会计”条目的表述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会计理论界对会计定义的不同观点,也可以看到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认识的多元化与深化。

目前,我国《会计学》教科书编写中对“会计”下定义时,一个较为普遍的认知则是将“管理工具论”、“管理活动论”、“经济信息系统论”的观点加以融合。

本教材也采纳这一做法,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相关信息,是旨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上述定义大致包含如下含义:

(一)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为对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通常要使用劳动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

劳动计量单位以时间(如小时、日等)为单位计算劳动消耗量;实物计量单位以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如米、千克、件、升等)为单位计量物资消耗量。

这两种计量单位可提供经营管理所必须的实物指标和劳动指标,有助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提高财产物资和人力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然而,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功能,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才能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资金、成本、利润等综合性指标,才能综合地反映企业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及其增减变动、费用的发生与成本形成、收入的取得与财务成果的形成及分配等。

因此,会计核算中即使对于各项经济业务已按劳动计量单位或实物计量单位进行了计量和记录,但最终仍要用货币这一统一的计量单位进行总计,以便综合反映。

所以,三种计量单位中货币是会计的主要计量单位,而劳动计量单位和实物计量单位具有辅助性。

(二)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按会计准则的要求,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从价值量上综合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会计核算职能也被称为反映职能,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利用会计信息,运用专门方法,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以维护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严肃性,杜绝违法违纪行为,防止或减少浪费和损失,为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会计监督职能也被称为控制职能,通常被阶段性地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在会计学中也被指为会计对象。

现代商品社会中,以货币表现的资金运动及其所反映的各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会计对象。

显然,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会计监督则为会计核算提供质量保证。

会计的这两项职能有着相互相成的关系,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会计在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时,必须符合全面、连续、系统和综合的要求。

所谓全面,即指对每一项经济活动都要进行记录,不可遗漏。

所谓连续,即指对各种经济活动均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计量和记录。

所谓系统,即指对各项经济活动既要相互联系,又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与整理。

所谓综合,即指对各项经济活动都要用货币量度加以综合汇总,以获取经营管理所需的资金、成本、利润等总括性价值指标。

只有符合上述要求,会计才能对经济活动进行正确的核算与监督,才能对经济活动的效益加以正确考评。

(四)会计职能由核算、监督向参与决策拓展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管理理论的完善,对会计职能的理解有了扩展,主要是认为除反映与监督职能外,会计还有参与决策的职能,即会计可利用各种会计信息资料,对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备选方案作可行性分析,从经济效益出发,提出供管理层最终决策的参考意见。

(五)会计是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加工,产生以货币为量度的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偿债能力、资金周转情况等在内的会计信息,供各信息使用者作决策控制之用。

因此,从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视角看,会计可谓是一个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它旨在强化经济管理,增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决策的有效性。

(六)会计有一套专门方法

将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初始信息转化为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采用一定的技术与手段,即会计方法。

迄今为止,经长期不断地完善,会计已形成一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主要由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预测、决策、控制、检查、分析等方法组成。

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最为基本,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方法体系。

(七)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企业管理的过程包括规划、组织、实施和检查等阶段。

规划是管理活动的开端;组织是管理人员为完成规划所进行的合理组合与配置资源的行为;实施是规划的执行过程;检查则是对各项规划实际执行情况的总结。

在管理过程的任一阶段都需要会计人员的积极参与。

在规划阶段,会计人员不仅要为方案选择、计划草拟、预算制定提供信息,还要参与各种方案、计划、预算的可行性分析,为最终确定规划献计献策。

在组织阶段,会计人员要协助最高管理层组织人员和资金,将规划具体化为财务指标。

在实施阶段,会计人员要利用会计技术,根据既定的方针、计划和预算,对各种资源的流入、流出与配置加以控制,尤其要将异常情况迅速反映给有关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以采取措施。

在检查阶段,会计人员要对各项经济活动在财务上的集中反映进行报告,要分析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预计数与实际数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并与相关管理人员一起会商对策。

总之,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本身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财务报告目标

(一)财务报告的内容与分类

会计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已将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分门别类地记入账簿。

账簿记录的会计信息虽比会计凭证中的反映更为条理、系统,但仍无法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在整个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貌。

财务报告则是企业于会计期间终了能全面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的载体。

它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

在我国,财务报告通常也被称为财务会计报告。

1.财务报告的内容

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则是财务报告的要素,也称会计要素。

财务报告中会计报表是主体与核心,按《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44条规定:

“会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

不过,《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小型企业的规定有变通,即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会计报表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已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的项目所作的解释,如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及主要项目等给予解释,尤其是对难以货币量化的信息给予补充,旨在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内容的阅读、理解。

2.财务报告的分类

财务报告按编报期间不同,可分为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

中期财务报告,是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

这里所谓的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即可以是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对其他财务报表或者相关信息,如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等,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

中期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其格式和内容应与上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

在现代资本市场条件下,年度会计信息时滞严重,难以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要,借助中期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则可弥补因会计信息滞后所产生的弊端,从而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二)财务报告的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也称为会计目标。

根据我国2019年修订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4条规定: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显然,就会计信息的用途而言,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同时满足以下两方面的需要:

其一,应对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有用。

所谓财务报告使用者,是指需要使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机构或人士,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投资者是指投入现金购买某种资产以期望获取利益或利润的自然人和法人。

他们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或企业股票的持有者。

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既有的投资者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对资本的保值、增值状况进行分析;潜在的投资者也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对目标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明确投资方向或确定是否购买某某公司的股票。

债权人是指那些对企业提供需偿还的融资的机构和个人。

债权人按提供融资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包括贷款债权人和商业债权人。

前者是指给企业提供贷款的机构或个人。

后者是指以出售货物或劳务形式为企业提供短期融资的机构或个人。

贷款债权人最关心的是债权的安全,包括贷款到期的收回和利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