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和技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7541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9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和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4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和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4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和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4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和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4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和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和技巧.docx

《4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和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和技巧.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和技巧.docx

4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解法和技巧

中考科普阅读题的解法和技巧

《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于2018年开始实施,强调中考改革淡化文理分科,多种学科知识融合考察,尊重学生兴趣特长,扩大试题选材范围。

为了逐步向新中考方案过渡,北京自2015年起调整中考化学试卷题型,科普阅读理解题应运而生。

科普阅读理解在整张试卷中,难度较低,主要考察了学生阅读文献及资料的能力,这完全契合了科研探究的思维,是中考改革的一种尝试,也代表着一种更注重科研探究的改革趋势。

随之山西、山东、四川、云南等省市也相继出现了科普阅读理解题,可以说,它是一个中考化学命题的新趋向,所以我们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探索。

专题归纳

一、出题对象

这类试题常常是对初中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科普知识,这些知识老师上课或许偶有提到,但是不属于考试范围,但是通过阅读科普短文能够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化学科普阅读理解文章多为说明文体,兼具作者角度的评论或个人意见,其取材广泛,内容一般为生活应用、教材延伸、科技前沿等。

 

二.命题形式

该类试题呈现方式多样,不同文章各有不同,且多由两种及以上的呈现方式组合而成,其具体呈现方式一般由文本主题决定。

譬如,单纯文字描述的科普文章,其抽象程度相对高,科学概念表现形式单一;配合图片的科普文章,更加形象化,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图表则是抽象文字的具体形象转化或补充,对于数据的阅读分析彰显理科特色,一定程度上使得阅读理解深化。

三.考查内容

由于题目不能超纲,所以对于知识的考查将局限于阅读文本和课内知识相结合。

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的这类题目都很好的结合了这两点。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

首先,需要运用课内的知识,什么属于物理性质?

其次,在文章中检索出对应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熔点、沸点、颜色、状态、气味、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接着我们在文中寻找对应的内容,不难发现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就是对物理性质的描述。

2.考查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

本题基本属于课内知识的考查,因为不同物质的分子不同,因而其性质有差别。

3.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这种题目所涉及的方程式一定是教材中没有出现,而文章中出现了的。

文章不会直接把反应方程式写出来让你直接抄写,它只会告诉你反应物和生成物,因此,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尤其的是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成为本题最大的难点。

学生应当熟练的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技巧。

4.考查学生的能力

这类题目通过阅读科普短文,可以获得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顺利解题。

此题型“起点高,落点低”,主要考察:

访问和检索文本内容能力、整合和解释文本信息能力、评价和设计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解释数据和证据能力、反思和提出见解能力和课本核心知识运用能力等。

四.答题技巧

1.对于这类文本阅读题,答题的技巧落脚于“抄”。

这个“抄”不是抄别人的试卷,而是抄文本中的原话。

因为题目中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等一般都是本中的原话。

但在抄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题目的前提条件,如:

“通常状况下”、“标准状况下”、“一标准大气压力”等等,所以一定要写清前提条件!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确保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

3.整合信息的题往往需要联系到生活中去,例如样题中出现了氟利昂,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一种冰箱空调中常用的制冷剂,并且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氟冰箱。

这意味着氟利昂是可以被替代等等。

4.联系环境问题,化学教材中多次提到保护环境的问题,中考亦会着重考察此点。

常见的方法:

(1)对汽车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2)开发并使用更多的清洁能源;

(3)将煤炭清洗后再燃烧。

在早期的化学学习中,同学们因为化学知识储量不是很丰富,认识的物质的化学式并不是很多,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也不是很多,所知道的化学反应原理也不一定够透彻,但是为了增加题目的难度以及趣味性,我们常出一些科普阅读拔高题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做此类题型时往往不得要领,总是斟字酌句,这样往往会浪费一些时间。

做这类题时一定要看到题干中的要点,所谓的要点一定与你所学的某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或者与某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大致类似,有的时候我们做这类题时,可以根据后面的问题去读题干。

例如关于氧气这个模块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2)强得多。

若将O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O2中含有3%的O3。

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

超音速收音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O3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      

    的现象。

(2)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O2转变为O3的文字表达式      。

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应采取               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该反应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种类看是      反应,从物质与氧结合的角度看是     反应。

解析:

臭氧显然我们没学过,做这道题时首先可以大致扫一遍题干,然后迅速看一下问题,第一问我们需要知道的题干中的要点是臭氧的氧化性比氧气要强,而我们知道正是因为氧气的氧化性才使其支持燃烧,因此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臭氧集气瓶中会使木条复燃;关于第二问文字表达式我们需要知道反应物、反应条件以及产物,这样我们轻松写出,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反应物为氧气,反应条件无声放电,产物则为臭氧,而我们通过阅读知道臭氧不同于氧气,产生了新物质,为化学变化;通过阅读我们知道氟利昂可以破坏臭氧层,因此保护臭氧的方法是尽量降低对含氟量的使用,我们通过生活常识知道空调冰箱的制冷剂为氟利昂,因此具体做法可以使用无氟冰箱、空调等。

通过做这样一道题,我相信学生对此类问题一定掌握了一定的技巧,首先做这类题不能受困于一个两个的字眼,要放眼于所问的问题,然后再回到题干中找出相关的知识要点,这些知识要点并不都是陌生的,他们都与你所学过的知识有关,因此做题之前不一定对书本上的知识要能倒背如流、烂熟于心,关键是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题型1 生活应用类阅读题

【方法点拨】

命题人选择生活应用的命题文本,是因为化学学科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又与教材各个章节关系密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尤其是在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的九年级阶段,选取平时耳濡目染的生活素材,有助于降低文章阅读难度,从而在问题环节时避免单纯地考察知识的识记。

[例1](2018•密云一模)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你将苹果去皮、切块儿,等待妈妈下班回来。

可是一段时间后,苹果块儿表面会生成一种褐色的物质,口感也不那么脆了…变化其实来自于苹果中存在的一种原本无色的多酚类的物质。

这类物质能跟氧气结合,产生一些有色物质,这就是褐变过程。

防止苹果发生褐变过程的方法有很多。

碳酸氢钠是一种安全、价格低廉的化学物质,能够直接抑制水果病原真菌的生长,常用于水果贮藏保鲜。

选择新鲜、大小均匀、无虫害无伤的苹果果实,消毒、清洗后切成12片,每片厚度约为15mm。

切片立即浸泡于下表中的碳酸氢钠溶液中进行保鲜处理。

每种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浸泡2块苹果切片。

5分钟后将苹果切片捞出、甩干,将12片苹果装在一个塑料保鲜盒中,置于4℃贮藏观察。

1

2

3

4

5

6

碳酸氢钠溶液的溶度g/L

0

0.5

2.0

5.0

10.0

15.0

pH

7.01

8.00

8.12

8.20

8.25

8.33

在贮藏3天后,取样测定其褐变度和硬度变化,记录的数据如图1。

(注:

褐变度表示苹果褐变的程度,数值越大褐变程度越高;硬度表示苹果的酥脆程度,数值越大说明越酥脆)

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也可以有效抑制苹果切分后褐变和变软。

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但是很难发挥抗氧化作用,在弱碱性环境下可以发挥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而苹果果实的pH一般在3.0~3.8。

取三组苹果切片,分别用10g/L某常用食品防腐剂、10g/L碳酸氢钠与10g/L抗坏血酸的混合液、对照液(蒸馏水)处理,4℃贮存并观察,记录数据如图2:

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褐变的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碳酸氢钠的俗称是  (填序号)。

A.食盐B.纯碱C.小苏打D.苛性钠

(3)由图1可知,用  g/L碳酸氢钠溶液处理对鲜切苹果的褐变、变软抑制的效果更好。

(4)由实验可知:

抗坏血酸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用效果更好,试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5)根据文中的实验数据,你对储存苹果切片有哪些建议  。

解析:

(1)苹果褐变的过程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填:

化学。

(2)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填:

C;

(3)由图1可知,用10g/L碳酸氢钠溶液处理对鲜切苹果的褐变、变软抑制的效果更好,故填:

10。

(4)抗坏血酸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用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碳酸氢钠溶液能抑制细菌,且显碱性,抗坏血酸在碱性环境下能更好的发挥抗氧化的作用。

故填:

碳酸氢钠溶液能抑制细菌,且显碱性,抗坏血酸在碱性环境下能更好的发挥抗氧化的作用;

(5)苹果切片要尽快食用,故填:

尽快食用。

【变式训练】

1.(2018•朝阳模拟)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水果不仅带给我们味觉上的享受,更能提供丰富的营养。

但是水果的保存也会给我们带来小小的烦恼,保存不当,水果会失水或腐烂变质。

在水果的冰点温度下储藏,能较长时间保持鲜果固有的品质和营养,这项技术叫冰温储藏。

为了探究荔枝的冰温储藏(荔枝的冰点温度为﹣1.2℃)是否优于普通冷藏(温度通常为0~10℃)。

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组实验,实验条件如表1所示。

以荔枝的还原糖含量作为衡量荔枝品质变化的指标(还原糖含量越高,品质越好),每隔七天进行一次水果品质检测,实验结果见图1。

如表实验条件

组号

储藏温度

湿度

备注

1

﹣1.2℃

87%

荔枝的品种、大小、成熟度、数量以及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2

3℃

87%

氧气的浓度也影响着水果的保鲜。

在储存水果时为了抑制呼吸作用,一般要降低氧气的浓度,当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小时,呼吸作用最弱,此时对应的氧气浓度适宜水果的储存。

如果降得太低,植物组织就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往往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影响水果的保鲜。

此外,储存时还要注意有些水果不能和其他蔬果一起存放,如苹果、木瓜、香蕉等。

这类水果在成熟过程中会释放“乙烯”气体,可加速水果的成熟和老化。

腐烂的水果也会释放乙烯,因此在一堆水果中,如果有一颗是腐烂的,要尽快挑出去。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  (填“能”或“不能”)催熟水果。

(2)在文中的荔枝实验中,研究的影响水果储藏的因素是  。

(3)通过如图可得到的信息是  (写出1条即可)。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普通冷藏温度指的是3℃

B.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C.荔枝的还原糖含量在冰温储藏时始终高于普通储藏

(5)请举出日常生活中水果保鲜的方法  (写出1种即可)。

解析:

(1)这类水果在成熟过程中会释放“乙烯”气体,可加速水果的成熟和老化,所以乙烯能催熟水果。

(2)探究荔枝的冰温储藏(荔枝的冰点温度为﹣1.2℃)是否优于普通冷藏(温度通常为0~10℃)可知研究的影响水果储藏的因素是储藏温度;

(3)由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定天数后,在冰温储藏还原糖含量高于普通冷藏还原糖含量,所以得到的信息是超过一定天数后,荔枝冰温储藏比普通冷藏保鲜效果要好;

(4)普通冷藏(温度通常为0~10℃),故A说法错误;

氧气浓度降得太低,植物组织就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往往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影响蔬菜水果的保鲜,故B说法错误;

由表中数据可知一开始时,冰温储藏还原糖含量低于普通冷藏还原糖含量,在一定天数后,在冰温储藏还原糖含量高于普通冷藏还原糖含量,故C说法错误;

(5)平常水果保鲜用的是装入保鲜袋。

答案:

(1)能;

(2)储藏温度;(3)超过一定天数后,荔枝冰温储藏比普通冷藏保鲜效果要好;(4)ABC;(5)装入保鲜袋。

题型2 教材延伸类阅读题

【方法点拨】

教材延伸文本基于拓展阅读和知识基础设问,既有思路的发散,又体现主题紧扣教材,不至于使考生面对新情境无从下手。

[例2](2018•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图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

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如图2。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

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文作者郑秀珍、邰凯平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  。

(2)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复合热电薄膜电池中Bi2Te3由  种元素组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解析:

(1)比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石油、煤炭;

(2)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CO;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复合热电薄膜电池中Bi2Te3由2种元素组成。

(4)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故正确;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故正确;

C.石油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故正确;

答案:

(1)石油、煤炭;

(2)CO;化学;(3)2;(4)ABD

 

【变式训练】

2.(2018•雅安)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有的农药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趋利避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农药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普遍建立了农药登记和淘汰退出制度,以最大限度发挥好农药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和防范农药的使用风险。

农药在投放市场前,必须申请农药登记。

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只有经农药登记部门科学评价,证明其具有预期的效果,对人畜健康或环境无不可接受的风险后,方可取得登记,并在规定的范围内销售、使用;已使用的农药,经风险监测和再评价,发现使用风险增大时,由农药登记部门作出禁用或限用规定。

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六六六、滴滴涕等高残留有机氯农药做出了停产和停用的决定,90年代,禁止生产和使用杀虫脒、除草醚等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可以达到农药使用的利弊平衡,例如有科研人员测定了三唑酮在温室大棚内和室外番茄中降解规律如图1曲线。

去皮和烹饪可以去除果蔬中部分农药残留,蒸煮炒均能有效降低黄瓜中的农药残留量,但部分果蔬不适用去皮和烹饪,如橄榄、草莓、樱桃等,因此清洗成为了消费者去除农药残留的方式。

由于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一般在水中加入食盐、面粉、NaHCO3、醋酸等用于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也有人研究了利用奶粉等6种方法去除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全面禁止使用农药,杜绝农药对人和环境的污染

B.合理规范使用农药,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将农药危害降低到合理范围

C.滴滴涕、除草醚已经禁止使用

(2)奶粉、洗涤盐、比亚酶、洗洁精、清水、洗菜机中除去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最好的是  。

(3)温室大棚内种植番茄施用三唑酮后,番茄中残留量最大的是  天,原因是  。

解析:

(1)A.农药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不能禁止使用,故错误;

B.合理规范使用农药,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将农药危害降低到合理范围,故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滴滴涕、除草醚已经禁止使用,故正确。

故填:

BC;

(2)由图2可知,奶粉、洗涤盐、比亚酶、洗洁精、清水、洗菜机中除去黄瓜中农药残留效果最好的是奶粉;故填:

奶粉;

(3)由图1可知,温室大棚内种植番茄施用三唑酮后,番茄中残留量最大的是1天,原因是大棚内农药不容易扩散,番茄继续吸收农药造成残留量增加,农药降解(或分解)农药残留量减少或第1天番茄吸收农药量大于农药降解量等)故填:

1;大棚内农药不容易扩散,番茄继续吸收农药造成残留量增加,农药降解(或分解)农药残留量减少(或第1天番茄吸收农药量大于农药降解量等)。

题型3 科技前沿类阅读题

【方法点拨】

新颖的科技前沿文本,固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高新科学世界的探索欲望,但很大程度上远离化学启蒙阶段的教学内容,如果文本中存在较多新颖的专业术语名词,九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就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因此,这类题数量不多。

[例3](2018•昆明)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陆地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金属矿藏。

部分常见的金属矿石

矿石名称

赤铁矿

孔雀石

辉铜矿

铝土矿

白钨矿

图样

主要成分

Fe2O3

Cu2(OH)2CO3

Cu2S

Al2O3

CaWO4

从矿石中制取金属单质的过程叫冶金,金属作为金属材料,其价值不仅取决于它在地壳中的含量和独特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冶炼的难易程度。

例如铝是人们熟悉的金属,其蕴藏量居全属之首,应用广泛,但在1886年以前,它的价格比黄金还高,其原因是冶炼成本太高。

目前工业冶炼铝的原理是:

将铝土矿提纯后,在熔融状态下电解,生成铝和氧气。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从1世纪起,铁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工业上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制得金属铁。

金属除了有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共同的物理性质外,还有各自的特性。

例如,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但铜呈紫红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是固体,但汞是液体。

金属材料应用广泛。

形状记忆合金是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合金,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的天线是由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造的,它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可揉成一团放入卫星或宇宙飞船舱内,需要时可在一定条件下恢复原来的抛物面形状。

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人类每年要从自然界提取数以亿吨计的金属,但矿物的储量有限,因此,对金属资源的保护变得迫在眉睫。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可知,工业上可以用  (填矿石名称)来冶炼金属钨。

(2)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1886年以前铝的价格比黄金还高的原因是  。

(3)根据材料,写出工业冶炼铝的化学方程式  。

(4)金属可以压成片,抽成丝,利用了金属的  性。

(5)根据材料可知,  合金可用来制造卫星或宇宙飞船的天线。

(6)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有:

①防止金属腐蚀;②  ;③合理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代用品。

解析:

(1)由材料信息可知,白钨矿中含有钨元素,所以可用来冶炼金属钨;故填:

白钨矿;

(2)在1886年以前,它的价格比黄金还高,其原因是冶炼成本太高;故填:

冶炼成本太高;

(3)在熔融状态下电解氧化铝,生成铝和氧气;故填:

2Al2O3

4Al+3O2↑;

(4)金属具有延展性,所以可压成片,抽成丝;故填:

延展;

(5)形状记忆合金是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合金,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的天线是由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造的,它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可揉成一团放入卫星或宇宙飞船舱内,需要时可在一定条件下恢复原来的抛物面形状;故填:

钛镍形状记忆;

(6)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

防止金属的锈蚀,由于金属锈蚀而浪费的金属约占三分之一,要想方设法防止金属生锈;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节约原料、节省能源,是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否则既浪费了资源,又损害了国家利益;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减少了金属的使用等。

故填: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变式训练】

3.(2018•海淀模拟)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

董丽颖、张永刚等,原文有删改)

传统纸质纤维的易燃性是众多纸质文物损毁消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探索基于无机材料的新型耐火纸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羟基磷灰石(HAP)是一种天然矿物质,其组成可表示为Ca5(PO4)3(OH),呈现白色,是制造耐火纸的一种理想原料。

早期制备的HAP纳米线长度较短,一般小于10p*m,柔韧性较差。

后经改进,制得的HAP超长纳米线的直径约为10nm,长度在几十微米到100ptm之间,具有超长的长度和超高的长径比,从而具有高柔韧性。

用HAP超长纳米线制备的新型无机耐火纸具有高柔韧性,可以任意卷曲,可耐高温,不燃烧,并且具有优良的书写和打印功能。

这样的耐火纸有望应用于书籍、重要文件及档案的长久安全保存。

研究者还发现,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对多种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可以用于处理废水,其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量如图(a)所示;用回收的耐火纸再次吸附有机物,循环使用5次,每次的吸附量如图(b)所示。

近来,一种对PM:

细颗粒物有吸附作用的新型HAP超长纳米线被研发出来,并制成口罩的滤芯,这种材料有望在空气净化领域发挥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羟基磷灰石中至少含有  种元素。

(2)与传统纸张相比,HAP超长纳米线制成纸张的优点是  (写出一个即可)。

(3)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对氯仿的吸附量可以达到  g•g﹣1(结果取整数)。

(4)吸附有机污染物时,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  (填“能”或“不能”)重复使用。

(5)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HAP纳米线的长度对耐火纸的柔韧性有较大影响

B.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难溶于水

C.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只对氯仿有吸附作用

解析:

(1)羟基磷灰石(HAP)是一种天然矿物质,其组成可表示为Ca5(PO4)3(OH),可知羟基磷灰石中至少含有Ca、P、O、H种元素。

(2)后经改进,制得的HAP超长纳米线的直径约为10nm,长度在几十微米到100ptm之间,具有超长的长度和超高的长径比,从而具有高柔韧性;用HAP超长纳米线制备的新型无机耐火纸具有高柔韧性,可以任意卷曲,可耐高温,不燃烧,并且具有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