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医成教专升本生物化学练习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875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医成教专升本生物化学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温医成教专升本生物化学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温医成教专升本生物化学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温医成教专升本生物化学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温医成教专升本生物化学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医成教专升本生物化学练习题.docx

《温医成教专升本生物化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医成教专升本生物化学练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医成教专升本生物化学练习题.docx

温医成教专升本生物化学练习题

温医成教专升本《生物化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下列打“*”号的为作业题,请按要求做好后在考试时上交

问答题部分:

(答案供参考)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

其结构特征是什么?

答: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仅有20种,且均属L-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2、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它主要形式有哪两种?

各有何结构特征?

(考过的年份:

2015

答:

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螺旋、-折叠。

-螺旋:

多肽链的主链围绕中心轴做有规律的螺旋上升,为右手螺旋,肽链中的全部肽键

都可形成氢键,以稳固-螺旋结构。

-折叠:

多肽链充分伸展,每个肽单元以C为旋转点,依次折叠成锯齿状结构,肽链间形成氢键以稳固-折叠结构。

*3、什么是蛋白质变性?

变性的本质是什么?

临床上的应用?

(变性与沉淀的关系如何?

)(考过的年份:

2006、2017

答:

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使蛋白质的空间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丢失,称为蛋白质变性。

变性的本质:

破坏非共价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变性的应用:

临床医学上,变性因素常被应用来消毒及灭菌。

此外,防止蛋白质变性也是有效保存蛋白质制剂(如疫苗等)的必要条件。

(变性与沉淀的关系:

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有时蛋白质发生沉淀,但并不变性。

4、简述细胞内主要的RNA及其主要功能。

(同26题)

答:

信使RNA(mRNA):

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转运RNA(tRNA):

氨基酸的运载工具及蛋白质物质合成的适配器;

核蛋白体RNA(rRNA):

组成蛋白质合成场所的主要组分。

*5、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

答:

1.大多数真核mRNA的5´末端均在转录后加上一个7-甲基鸟苷,同时第一个核苷酸的C´2也是甲基化,形成帽子结构:

m7GpppNm-。

2.大多数真核mRNA的3´末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称为多聚A尾。

6、简述tRNA的结构特点。

答:

tRNA的一级结构特点:

含10~20%稀有碱基,如DHU;3´末端为—CCA-OH;5´末端大多数为G;具有TC。

tRNA的二级结构特点:

三叶草形,有氨基酸臂、DHU环、反密码环、额外环、TΨC环组成。

tRNA的三级结构特点:

倒L形。

7、试述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有哪些异同点。

答: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1.本身反应前后无变化,2.不改变化学反应平衡常数,3.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酶的催化特性:

1.高度的催化效率,2.高度专一性,3.高度的不稳定性,酶易失活,4.酶的催化活性的可调节性。

*8、何谓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其动力学特点如何?

并以此解释磺胺药抑制细菌在体内繁殖的机理。

(举例说明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及其实际应用意义)

(考过的年份:

2012、2011、2010、2009、2008、2016

答:

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1分),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1分),从而阻碍底物与酶的结合,影响酶活性(1分),这种抑制作用称为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动力学特点:

Vm不变(1分),Km增大(1分)

磺胺药作用机理:

磺胺类药物的结构与某些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底物-对氨基苯甲酸相似(1分),可竞争性地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1分),从而阻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1分)。

二氢叶酸是四氢叶酸的前身,四氢叶酸为核酸合成过程的辅酶之一,由于磺胺类药物可造成四氢叶酸的缺乏而影响核酸的合成,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1分),人所需的叶酸来自食物(1分)。

9、糖的有氧氧化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

(要点)第一阶段:

酵解途径——葡萄糖在胞液中酵解生成丙酮酸;

第二阶段: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第三阶段: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内,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

第四阶段:

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产生ATP。

10、简述三羧酸循环的要点及生理意义。

(考过的年份:

2014、2015

答:

三羧酸循环是乙酰辅酶A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的途径,从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三羧酸——柠檬酸开始,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仍生成草酰乙酸而构成循环,故称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

特点:

(1)三羧酸循环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2)三羧酸循环是机体主要产能的途径(3)三羧酸循环是单向反应体系(4)三羧酸循环必须不断补充中间产物。

生理意义:

(1)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彻底氧化的共同途径,并产生大量能量;

(2)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3)三羧酸循环是提供生物合成的前体

11、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答:

(要点)

(一)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二)补充肝糖原:

(三)调节酸碱平衡(乳酸异生为糖):

*12、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考过的年份:

2012、2010、2009、2016、2017

答:

来源:

食物中多糖的消化吸收(1分);糖异生(1分);肝糖原的分解(1分)

去路:

氧化分解产能利用(1分);糖原合成;磷酸戊糖途径分解;转化为其它糖或脂类物

质;随尿排出。

(1分)

*13、乙酰CoA的来源与去路。

(考过的年份:

2006

答:

(简要)

来源:

(1)葡萄糖(糖原)分解代谢。

(2)脂肪酸β-氧化。

(3)生酮氨基酸分解。

去路:

(1)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2)生成酮体。

(3)合成脂肪酸。

(4)合成胆固醇。

14、眩晕症患者,主诉不能进食,乏力,眩晕,恶心呕吐,经检查血酮体明显增高,尿中酮体强阳性,诊断为酮症酸中毒,试分析其酮症产生的机制。

答:

(参考要点)因病人不能进食,葡萄糖摄入不足,机体葡萄糖供应不足时酮体可以代替葡萄糖成为脑、肌肉等组织的主要能源,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当脂肪动员加速,酮体生成增多,超过了组织所能利用的程度时,酮体在体内积聚使血酮超过2毫克%,即出现酮血症。

多余的酮体经尿排出时,尿酮检查阳性,称为酮尿症。

酮体由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组成,以酸性物质为主,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时,血的PH值就会下降(〈7.35),这时机体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即酮症酸中毒。

*15、按照琼脂糖电泳法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可将其各分为哪几类?

简述它们的主要作用。

(考过的年份:

2013、2011、2014、2015、2016

电泳法

超速离心法

脂蛋白的来源(本题不含此内容)

主要生理功能

乳糜微粒

(CM)

乳糜微粒

(CM)

小肠粘膜细胞吸收食物中脂类(主要是三脂酰甘油)后所形成

运输外源性三脂酰甘油

前β-脂蛋白

(preβLP)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肝细胞合成

运输内源性三脂酰甘油

β-脂蛋白

(βLP)

低密度脂蛋白

(LDL)

血浆中由VLDL转变而来

转运内源性胆固醇从肝到全身各组织

α-脂蛋白

(αLP)

高密度脂蛋白

(HDL)

主要由肝合成,其次小肠

转运胆固醇从组织到肝代谢

16、说明机体调节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因素及其机制。

答:

(1)ADP是调节正常人体氧化磷酸化速率的主要因素。

机体ATP利用增加,ADP浓度升高,进入线粒体后使氧化磷酸化加速。

相反,ADP减少,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

通过调节使ATP的生成速度适应生理需要。

(2)甲状腺激素刺激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同时增加。

甲状腺激素诱导细胞膜上Na+,K+-ATP酶的生成,使ATP加速分解为ADP和Pi,ADP增多促进氧化磷酸化。

甲状腺激素(T3)还可诱导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引起物质氧化释能和产热比率增加,ATP合成减少。

17、说明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2014部分内容

答:

有三类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1)呼吸链抑制剂阻断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过程。

如CO与还原型Cyta3结合,阻断电子传递给O2。

(2)解偶联剂破坏电子传递建立的跨膜质子电化学梯度。

如二硝基苯酚。

(3)ATP合酶抑制剂同时抑制电子传递和ATP的生成。

这类抑制剂对电子传递及ADP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

如寡霉素。

*18、简述血氨的来源与去路。

(考过的年份:

2013、2008、2017

答:

血氨的来源: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

体内氨的主要来源。

肠道吸收的氨:

包括食物在结肠经蛋白质腐败作用产生的氨和尿素肠肝循环产生的氨。

肾小管上皮细胞泌氨:

谷氨酰胺在肾上管上皮细胞分解出的氨,分泌到肾小管腔,若原尿PH偏碱,则氨被重吸收入血。

运输形式: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转运氨。

以谷氨酰胺形式转运。

去路:

在肝内合成尿素,然后由肾排出,这是体内氨的主要去路。

重新合成氨基酸。

合成其它含氮化合物。

19、试述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细胞贫血的机制。

答:

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如甲基)的携带者,叶酸缺乏会影响一碳单位的转移和代谢,N5-CH3-FH4提供甲基使同型半胱氨酸转变成甲硫氨酸的反应由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催化,其辅酶是维生素B12,它参与甲基的转移。

维生素B12缺乏时,N5-CH3-FH4上的甲基不能转移给同型半胱氨酸,这不仅影响甲硫氨酸的合成,同时也影响四氢叶酸的再生,使组织中游离的四氢叶酸含量减少,导致核酸合成障碍,影响细胞分裂。

因此,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时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0、试述高血氨导致昏迷的生化机制。

答:

NH3NH3

α-酮戊二酸————→谷氨酸————→谷氨酰胺

脑内α-酮戊二酸↓

TCA↓

脑供能不足

*21、试述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所需的物质及其作用。

(考过的年份:

2011、2013、2015、2016、2017

答:

(1)底物:

四种dNTP:

dATP、dTTP、dGTP、dCTP

(2)聚合酶:

依赖DNA的DNA聚合酶,DNA-pol;

(3)模板:

指解开成单链的DNA母链;

(4)引物:

提供3’-OH末端,使dNP可以依次聚合;

(5)其他酶和蛋白质因子:

解链解旋酶:

在复制起始时需要多种酶和蛋白因子,共同起解开、理顺DNA链,维持DNA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单链状态的作用。

包括:

解螺旋酶、拓朴异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等。

引物酶:

在复制起始时催化引物合成,提供3-OH末端。

DNA连接酶:

在复制中起最后接合缺口的作用。

22、端粒酶的分子组成有何特点?

有什么功能?

答:

端粒酶由端粒酶RNA(humantelomeraseRNA,hTR)、端粒酶协同蛋白(humantelomeraseassociatedprotein1,hTP1)、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RT)三部分组成。

因此该酶兼有提供RNA模板和催化逆转录的功能。

复制终止时,染色体端粒区域的DNA确有可能缩短或断裂。

端粒酶通过一种称为爬行模型的机制来维持染色体的完整。

23、转录产物为5’—ACGUAU—3’,写出与之对应的模板链、编码链(注明其两端)。

答:

模板链3’—TGCATA—5’

编码链5’—ACGTAT—3’

24、试述原核RNA的生物合成主要过程。

答:

分为三个阶段:

转录起始、转录延长和转录终止。

(1)转录起始:

原核转录起始时首先是RNA聚合酶识别启动子并与之结合。

RNA聚合酶全酶与启动子结合后打开双链,范围约为12个碱基对(-9到+3),并在模板的指导下在+1处掺入第一个核苷酸(一般总是ATP或GTP),接着在它的3’端添加第二个核苷酸,两者之间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如此在模板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