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施工方案正文调整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7315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换层施工方案正文调整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正文调整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正文调整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正文调整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转换层施工方案正文调整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换层施工方案正文调整后.docx

《转换层施工方案正文调整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换层施工方案正文调整后.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转换层施工方案正文调整后.docx

转换层施工方案正文调整后

1、编制依据

1.1工程施工合同、补充协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会审纪要。

1.2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工程施工图。

1.3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法规和现行《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1.4国家及重庆市、高新区在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及技术标准。

2、工程概况

2.1、概述

二郎商业步行街一期工程A标段由1#、2#、3#三栋高层住宅楼、四层商业裙楼、两层地下车库和环绕裙楼的步行街等综合组成,工程体量大。

工程占地面积约25000m2,总建筑面积约131454m2,结构类型为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

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由重庆渝高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设计,重庆渝海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实施工程监理,重庆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承包。

主体结构为全现浇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楼盖采用主次梁肋形楼盖体系和井字梁楼盖体系。

27.450m标高以下框架、框支柱梁及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在21.00m标高设有结构转换层,转换层以上分为三栋25层塔楼,转换层以上结构为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

转换层以下各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主要柱网尺寸为9m×9m,框架主梁与转换层主梁的位置相一致,次梁与转换层次梁的位置大体一致,部分转换层次梁位置下为板。

转换层以下各层主梁的最大截面为400×700mm,次梁的最大截面为300×550mm,板厚100mm。

以下各层设计使用荷载为3KN/m2。

2.2、转换层结构设计

转换层位于14.70m~21.00m标高之间,层高6.30m。

在19.50m标高位置与裙楼屋面连为一休。

每个转换层建筑面积为817.60m2,纵向长36.5m,横向长24.8m。

转换层砼方量约810m3,钢筋216t。

转换层柱墙梁板砼强度等级皆为C50。

整个转换层KZZ框支柱设计截面有800×1200mm、1000×1200mm、1000×1000mm、1100×1100mm、1200×1200mm、1200×1100mm等几种;KZL框支梁截面有1000×2600mm、700×2500mm、800×2500mm、900×2600mm、1050×2600mm、700×2000mm、900×2800mm等;L梁截面有700×2000mm、700×2500mm、800×2500mm、500×1800mm、500×1500mm、800×2400mm、900×2000mm等。

主梁跨度主要有8050mm、8000mm、8500mm、8100mm、8350mm、7750mm等。

转换大梁主筋规格主要为φ25~32的Ⅲ级钢,箍筋有4~6肢箍、规格有φ12~14Ⅱ级钢,抗扭腰筋为φ16~22Ⅲ级钢,受力主筋排数为2~4排。

框支柱纵筋为φ25-100的Ⅱ级钢沿柱截面周圈均匀布置,箍筋为φ12-100Ⅱ级钢。

箍筋肢数为根根对拉。

筒体剪力墙厚200mm、300mm、400mm;短肢剪力墙厚200mm。

板厚180,核心筒体板厚200,配筋为φR10-150双层双向。

主筋净保护层厚度:

柱为30mm;墙为20mm;梁为30mm;板为15mm。

转换层结构设计其它要求:

⑴、为了减小多个方向梁相交的节点处钢筋高出设计表面标高,要求转换层所有主梁的底标高在原设计基础上降低50mm(即主梁截面加高50mm)。

⑵、梁纵筋能穿过中间支座节点通长设置的尽量通长设置,以减少中间支座节点处的钢筋密集程度。

柱梁主筋接头全部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

⑶、Φ12及以上的箍筋可采用焊接水平封闭,焊缝长10d(双面焊5d)。

⑷、需要收头锚固的框支柱纵筋在距离梁顶150~180mm(由于主梁降低50mm,且为了避开梁纵筋的面筋第1排,对锚于梁内的纵筋可再适当降低)处,弯折锚固于梁内或板内(其收头和锚固长度作法详03G101-1图集第67页大样)。

⑸、框支柱在上部墙体范围内纵筋应伸入上部墙体内不少于一层。

定位不准的纵筋可采用重新插筋方式。

⑹、整个转换层砼强度等级未达到70%前不得施工上层。

砼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不得拆除梁支撑。

2.3、转换层设计及施工特点

2.3.1结构转换层钢筋砼构件截面尺寸大、钢筋安装量大,除了施工荷载外构件自身荷载也重,梁最大线荷载达79.13KN/m,对模板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严格。

因此解决好模板支撑体系非常关键。

必须采取安全可行的措施,确保支撑的稳定性和模板架体的刚度。

2.3.2转换层梁体积相对较大,从梁最大截面尺寸及临空面数量看,还算不上真正的大体积砼,但不管怎么说,有必要按大体积砼范畴在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内外温差控制,减少和控制温度裂缝产生。

2.3.3转换层钢筋密集,特别是梁柱节点处钢筋非常密,大梁主筋的上下层筋各有2~4排,箍筋有4~6肢箍,特别是梁、柱节点及梁交叉处,有十几层钢筋交叉,钢筋排列间距小而紧凑,非常密集,能够排绑出来就已非常不容易。

况且在排列梁主筋时还要给上层薄壁柱插筋留出插筋位置(梁上层主筋排列时必须给薄壁柱插筋让道),排列间距还要受到柱纵筋及其它梁纵筋排列的影响,总之钢筋安装排列绑扎非常困难。

2.3.4转换层砼浇筑时,由于钢筋非常密集,其下料和振捣也非常困难,特别是节点处估计振动棒都难以插下去,一旦疏忽,很容易出现“狗洞”等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

2.3.5转换层结构砼量比较大,每次浇筑砼应按规定的浇筑部位和标高一次性完成。

因此,各方面必须作好充分的施工准备,特别是材料的准备。

2.3.6转换层大梁高度较大,砼浇筑过程的侧压力非常大,必须对大梁侧模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防止砼浇筑时“爆模”和变形。

3、转换层施工方案选择

转换层根据其荷载大小和采取的具体施工措施,施工方案有两种:

方案一:

多层(2层或2层以上)支撑一次性浇筑法,即在9.90m层和14.70m层搭设满堂脚手钢管排架支模,并在5.1m层局部采用钢管排架支撑加强,转换层柱墙梁板一次性浇筑。

方案二:

利用“叠合梁”原理二次浇筑施工法,即只在14.70m层和9.90m层搭设二层满堂脚手架钢管排架支模,转换层柱墙梁砼首次浇筑至19.80m和20.10m标高(和裙楼屋面一起浇筑),再支上部梁板模板,待第一次砼强度达到75%以上时(3~5天)开始浇筑上部1.2m高和0.9m高的柱墙梁板砼。

并在大梁叠合面增加抗剪钢筋,伸入上下部各300,并按要求处理叠合面施工缝。

方案一施工的优点是结构整体性好,钢筋安装质量易保证,施工速度快;缺点是支模难度大,支撑材料用量大,对下部楼盖产生的施工荷载大,并需对转换层下一层(即14.70m层)楼板从设计上采取特殊措施。

方案二施工的优点是浇筑第二层砼时的自重可充分利用第一层已达一定强度的砼承担,支撑用量少,对下部楼盖产生的施工荷载小;缺点是大梁分层面施工缝处理较困难,施工速度较慢。

2006年6月2日,设计、业主、监理和施工方一起就转换层采取的施工方案进行了讨论研究,最后各方达成一致意见,按方案二进行实施。

即利用“叠合梁”原理采取二次浇筑施工法方案(施工荷载分流方案)。

4、转换层施工准备及部署

4.1、组织准备

分别由重庆建工集团二郎步行街两个子项目部的项目经理、生产副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牵头,成立结构转换层施工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负责内外协调),生产副经理任副组长(负责现场总体生产安排和指挥),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负责转换层总体技术把关),组员由施工员(负责具体生产安排、技术执行和组织自检)、质检员(负责模板钢筋绑扎质量专检)、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防护等检查和督促整改)、材料员(负责相关材料采购供应和工器具的准备)、内业技术员(负责相关技术资料的收集和存档)、试验工(负责原材料抽检和机械联接焊接砼试件取样和送检)、电工(负责水电供应正常)、商品砼公司总工程师(负责转换层砼试配、制作供应)、设备租赁公司现场负责人(负责塔吊设备的维修和运转完好)、水电安装分部负责人(负责水电预留预埋的及时插入)及劳务队长(负责劳动力组织)和各班组组长(负责按要求组织生产,参加自检)组成。

形成从上到下的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并召开转换层结构施工专题现场会,明确分工和责任,按分工开展工作,为转换层结构顺利施工作好充分准备。

4.2、技术准备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牵头,编制转换层专题施工方案,再从上到下,层层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让所有管理人员乃至班组了解和掌握转换层结构从搭架到砼浇筑等施工程序以及各工序的施工要领、重点注意事项。

做到人人事前心中有数,为转换层结构顺利施工作好充分的技术保障。

4.3、机械设备、劳动力、施工材料等资源准备

由生产副经理牵头,劳务队队长、材料员根据转换层施工资源需求量及时提供到场,并确保机械设备运转正常,材料、劳动力准备充足,安排好管理人员、电工、塔吊司机、砼工等值班人员。

4.4、管理准备

主要作好如下安排和准备:

4.4.1明确分工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头。

分工及责任具体详4.1条,要求转换层浇筑期间,领导小组所有成员手机必须24h开机。

4.4.2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构,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建立技术质量应急机构,由生产副经理负责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机构,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4.4.3落实好夜间值班人员,转换层浇筑肯定需要夜间加班施工,因此施工员、质检员及电工、维修工、塔吊司机指挥和班组长等必须夜间加班,跟班作业。

4.4.4落实机械设备、水电及劳动力、材料的准备情况,在转换层施工期间定期检查各方面的准备,特别是砼浇筑前必须细致检查,确定各方面都已落实到位(包括夜间照明等),准备充分,强调应提前与高新区供电局联系,落实浇筑砼期间是否停电(由于夏季电力供应可能紧张,若遇浇筑砼期间可能停电,则应将转换层砼开始浇筑时间推迟)。

以及包括浇筑砼期间的夜间施工许可证办理。

4.4.5落实专人在转换层下检查,通过敲打观察砼是否落底并浇捣密实,以及支撑架是否发生异常变形,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4.4.6落实专人养护,确保连续养护14天。

4.5施工部署

4.5.1模板支撑体系:

根据采取的“利用‘叠合梁’原理采取二次浇筑施工法”施工方案,转换层支撑采取二层支撑,转换层下第一层和第二层支撑采取满堂加密加强支撑(第一层架新搭设,第二层架在原架体基础上进行加密加固,不拆模),转换层下第三层支撑只针对转换梁下为板的情况,采取对板加强支撑(重新搭设钢管架)。

4.5.2砼制作、运输及浇筑:

砼制作在商品砼搅拌站集中制作,确保不少于6辆砼运输车,1台电动输送泵泵和1台柴油泵泵送(其中一台备用),塔吊辅助布料浇筑。

4.5.3砼振捣:

砼工不少于6人(分成2班作业),收抹工10人,准备4台振动棒和2台振动器(多余备用),同时在梁板下安排3~4人的专人小组,随时用铁棒敲打梁侧模,观察梁下部砼浆是否渗出,特别要认真观察梁柱节点处,通过敲打听声音来确定砼是否落下来并已振捣密实,同时观察支撑架有无变形,以便及时处理。

准备2~3部木夯,随转换层楼板砼浇筑随砸夯并收平,对板面砼应在砼初凝时实行二次振捣(即再次用木夯砸夯并收平)。

4.5.4砼保温及养护:

每次砼浇筑完成后,在砼面覆盖薄膜,保持砼面水份,降低砼表面温度散失时间,另一方面安排专人一天24小时浇水养护,同时确保连续养护14天。

5、转换层结构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绑扎转换层墙、柱钢筋→支柱、墙模板→搭设14.70m层梁板支撑架→浇柱、墙砼→支梁底模→绑扎梁筋和叠合面抗剪钢筋→支下部梁侧模及梁柱节点模→转换层下第二层架加密加固→转换层钢筋隐蔽验收检查→第一次梁砼浇筑→浇水养护3d→支上部梁侧模及梁柱节点模→支楼板底模→绑扎板筋→钢筋隐蔽验收检查→第二次梁板砼浇筑(板砼二次匝夯收平)→覆盖薄膜、浇水养护14d。

6、转换层轴线控制

(1)专职测量组测放出控制轴线,并用墨线标注于14.70m层板面。

建立14.70m层以上轴线控制网。

(2)根据控制轴线,依照设计施工图,对转换层柱、墙、主、次梁进行细部尺寸分墨,用墨斗将细部尺寸线弹于14.70m板面。

(3)钢管架搭设完后,在支承梁底模及钢筋骨架的水平杆上用吊线锤将14.7m板面的细部尺寸线引测于水平杆上,作为梁底模摆放及钢筋骨架就位的控制线。

7、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

7.1、支撑体系设计要求

(1)根据转换层结构自重荷载和施工过程荷载计算,按“二次浇筑法”方案要求,第一次浇筑的砼梁高有1400、1600、1200、1300、1100、900等,施工荷载还是比较大,因此必须布置二层支撑架,梁下第一层和第二层架体的支撑体系分成两部分:

一是由梁两端斜向柱面的多排斜撑杆构成的梁下斜支架体系,由它将梁底的一部分荷载传递送给砼柱;二是由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梁下排架体系承受其余的荷载并向下传递。

第二次浇筑砼的施工荷载可全部由第一次砼承担。

(2)转换层施工荷载及构件荷载能够有效通过钢管支撑体系传递给其下层梁、柱,首先必须保证支撑体系的强度和刚度。

(3)根据荷载情况对转换层大梁下的支撑体系进行设计,确保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立杆),大小横杆的抗弯强度和扰度满足规范要求,连接扣件抗滑满足规范要求。

(4)对于转换梁下为板的情况,因下层楼板不能承受每一次浇筑梁的施工荷载。

因此下面钢管架尽量增加斜撑,使传到板的荷载向主次梁传递。

7.2钢管排架搭设尺寸确定

转换层大梁模板支撑系统采用φ48×3.5mm钢管搭设成满堂排架,其架体尺寸与受力方式有关。

将可调支托安放于钢管支撑顶端,木枋安放于可调支托上的受力方式最为合理,钢管承受的是轴向压力。

当水平横杆步距为1.5m时,每根立柱可承受荷载25KN。

但由于每根钢管安放可调支托费用较高,直接将50×100mm方木安放在钢管排架的顶部水平钢管上,水平钢管与立杆扣接,水平杆件传给立杆为偏心距达53mm的偏心荷载。

经计算对比分析,钢管排架的尺寸主要是由扣件抗滑能力确定的。

每个扣件在螺栓拧紧力矩40~60N.m条件下其抗滑设计能力为8KN,双扣件抗滑设计能力为12KN。

    

根据转换大梁1000×2600mm荷载计算为例,本工程转换大梁下钢管排架横向间距400,纵向间距500,水平大横杆步距1000,水平小横杆间距500。

900、1000宽的梁下每排为4根立杆,800及800宽以下的梁下每排为3根立杆。

小横杆与立杆均采用双扣件连接。

为有效扩散立杆传递的竖向荷载、加强架体底部的稳定,必须纵横向通长设置扫地杆钢管,距地不大于200,并支垫通长方木扩大受力面。

7.2.1转换层下第一层支撑架

①、立杆:

梁下立杆间距400×500,板下立杆间距@1000。

②、转换层框梁及次梁下横杆:

小横杆间距500,梁下第一排大横杆间距500,其余大横杆间距1000,梁下剪刀撑(交叉各1根)间距1000,梁侧斜撑杆间距1000,靠框架柱处斜撑3排(每排3根)。

③、转换层板下横杆:

纵横向水平横杆间距1000,剪刀撑(6m长钢管45~60度角)间距2000(即间隔1根立杆加一片剪刀撑)。

7.2.2转换层下第二层支撑架

①、已搭设框梁及次梁下支撑加密加强:

梁下立杆@500,梁下大小横杆间距500,剪刀撑杆间距2000,梁侧斜撑杆间距2000,靠框架柱处斜撑3排(每排3根)。

②、板下:

立杆@1200,纵横向横杆间距1500,纵向横杆间距与立杆、横向横杆相对应,剪刀撑(6m长钢管45~60度角)间距2000。

7.2.3转换层下第三层支撑架(转换梁位置下为板情况)

对转换梁位置下为板的部位需在第三层搭设支撑架。

在板下新搭设布置支撑加密加强:

板下立杆@800,大小横杆间距1000,剪刀撑杆间距2000,斜撑杆间距2000。

并增大钢管受力支座面积。

7.2.4转换层下第一层斜撑体系设置

梁高大于1800的转换大梁均在转换层下第一层设斜撑(转换梁下为板的层层设斜撑),由它将大梁一部分施工荷载传递给柱,减少转换层下两层相应部位框梁承受的荷载,斜撑设置在转换层大梁底两端,每端共布置斜撑杆三排,每排三根。

为减少斜撑杆的长细比以防失稳破坏,在每排斜撑杆的两端及中部设数道水平横杆,同时将所有的斜撑杆与梁下排架扣接为一体,以形成稳定可靠支撑体系。

梁侧斜撑杆按大于或等于45°角设置,斜撑杆上端伸至模板底并与梁底模外钢楞相扣接,并作双扣件抗滑移保险,斜撑杆的下支点为柱面根部。

斜撑排距按转换层支撑示意图规定布置。

转换层大梁下模板支撑体系示意图,图1、图2、图3(附后)。

转换层梁下斜撑支撑体系示意图,如图4所示。

转换层板下模板支撑体系示意图,如图5所示。

垫木

垫木

5

7.3支撑架搭设施工及注意事项

7.3.1架料扣件材质要求

①、钢管

采用φ48×3.5mm钢管,其材质性能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88)的相关规定。

用于立杆、大横杆、剪刀撑和斜撑的钢管长度宜为4~6m,小横杆的长度宜为1.8~2.2m。

凡有严重腐蚀、弯曲、压扁或裂纹者,均不准使用。

②、扣件

扣件应按建设部标准JGJ22-85《钢管脚手架扣件》的规定进行测定,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时才能使用。

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凡有裂纹、变形或滑丝等现象,均严禁使用。

7.3.2架子搭设规定

搭设支撑架必须按有关操作规程规定认真执行,搭设前由施工员向搭架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使作业班组每个成员掌握搭架顺序和要领。

高处搭架时,必须系挂安全绳。

周边防护架搭设前,由安全员发布命令,随着主体结构的上升,防护架体也随之升高,要求安全员与施工员搞好配合,在建筑周边,先搭设或升高建筑周边防护架,施工员才能安排搭设楼层周边支撑架的搭设,且支撑架和防护架不准连接在一起。

周边防护架架高应高出正施工层≥1.5m,同时设2~3道水平栏杆和挂安全网。

所有斜撑杆要尽量与梁下排架同时搭设,如跟不上,也必须保证在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前搭设完毕,以确保斜撑支架与梁下排架同步受力。

所有斜撑杆要尽量与梁下排架的立杆、横杆相扣接(用转向扣件),以增强斜撑支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梁下排架的立杆与大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隔步设置或遗漏。

搭设时应尽量将上、下层立杆对齐,转换层下第二层支撑在14.7m层浇筑后不要拆除,且应对主梁下支撑进行加密加强。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倾覆。

梁支承架水平杆应与已成型的框架柱用钢管抱箍连成一体,在每根柱子位置由底到顶连续设置拉结点,其竖向间距与每个步距相等。

斜撑架支设于楼层的边梁上,每边设置2排,为减小斜杆的长细比,防止发生失稳而失去作用,在每排斜杆上设数道水平横杆,与架体的立杆及水平杆相交处用扣件连成一体。

所有斜杆按与地面呈45°~60°设置。

为防止斜杆底部滑移,在砼梁面留设短钢筋,使其插于架管中以固定斜杆。

支撑架的立杆和斜杆接长采用对接接长,以保证杆件受力良好。

架体搭设完成后,由施工员带领班组自检合格后,再由质检员、安全员组织验收,对验收发现的问题必须无条件整改,验收合格后才准浇筑砼。

7.3.3架子搭设顺序

立杆→安设第一步架的大小横杆→铺竹跳板→安设第二、三、四步架的大小横杆→斜撑或剪刀撑杆,且应分别铺设每步架的竹跳板。

7.3.4杆件搭设

立杆搭设:

立杆安放应垂直,其垂直度应≤1/300;立杆接头应错开,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参差布置,相邻两根立杆接头应相互错开50cm以上,并应尽量避免在同一步架内;立杆接头连接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大横杆搭设:

大横杆应安平顺,在每一面架体范围内杆水平偏差应≤1/250,且全架长的水平偏差不大于5cm;相邻步架的大横杆应分别搭设在立杆内、外侧,紧靠立杆,并与立杆扣牢。

支撑杆件相交伸出的端头,均应大于100mm,以防止杆件滑脱。

斜撑杆搭设:

其下端支撑在下层的边梁上,上端用旋转扣件与悬挑立杆相连,同时在斜撑杆的下步(扫地杆)、中步用大横杆将斜撑杆连接成片。

剪刀撑搭设:

在立杆外侧设剪刀撑,其中一根撑杆紧靠立杆,并与立杆扣牢,另一根撑杆应与伸出的小横杆扣牢,必要时,应对每步架上的小横杆根据剪刀撑位置进行适当调整。

楼板支撑的剪刀撑每隔5根立杆设一道,剪刀撑与楼面夹角为45°~60°,每道剪刀撑用旋转扣件连接4根以上立杆。

梁下剪刀撑按施工模板图搭设。

剪刀撑斜杆两端扣件与立杆节点(即立杆与横杆的交点)的距离应小于200mm,斜杆下端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得大于300mm,以保证架子的稳定性。

7.3.5扣件连接要求

扣件连接拧紧螺栓时,应将螺栓根部放正,扣件拧紧力则控制在40~60N.m范围内,检查螺栓拧紧度时,应采用扭力搬手实测,不得采用手感心估猜判定法;大横杆对接时,扣件开口应水平朝向架子内侧,螺栓应朝上;直角扣件安装时,其中一个必须开口朝上。

在浇筑转换大梁砼前对架体所有连接扣件进行全面紧固检查一遍,以确保受力良好。

7.4支撑体系拆除

在整个转换层第一次砼浇筑3天后(即转换层第一次砼强度等级达到75%,按目前气温3天砼强度完全能够达到,可通过预留试块试验来实测),可以拆除转换层下第二层支撑架体。

第一次砼浇筑7天后且第二次砼已浇筑(即转换层第一次砼强度等级达到90%,按目前气温7天砼强度完全能够达到,可通过预留试块试验来实测),可以拆除转换层梁下侧模支撑。

待转换层第二次砼强度等级达到100%以上,可以拆除转换层梁板下的支撑架体。

已拆除模扳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砼强度达到设计标号后,才允许承受全部施工荷载。

8、转换层结构模板体系设计

8.1 模板选型

(1)柱子模板体系

矩形柱子模板面板采用18mm厚九层胶合板,背楞用50×100mm木枋和100×100mm木枋。

每根柱子用四块预拼板,每块板4根背枋。

柱模一次性配至梁底。

柱模板箍采用φ48×3.5mm短钢管和φ12圆钢加工成的对拉螺杆交错对拉,间距400mm。

定位箍采用φ48×3.5mm短钢管,间距上、中、下各一道。

(2)筒体墙模板体系

筒体墙砼模板体系面板采用18mm厚九层胶合板。

水平横肋采用50×100mm木枋,竖向间距244mm。

竖肋采用φ48×3.5mm钢管,间距1000mm。

墙侧模设置φ12对拉螺栓。

水平间距450mm,竖向间距300mm。

模板水平接缝必须错缝相接。

为了保证模板平整,木背枋与模板接触面作刨光处理。

(3)梁、板模板体系

梁侧模、底模均采用成色好的组合钢模,背楞用φ48×3.5mm钢管,梁侧模设置φ12对拉螺栓。

水平间距600mm,竖向间距400mm。

模板水平接缝必须错缝相接,接缝U型卡必须满上。

钢模板拼缝全部嵌泡沫条。

板模板采用12mm厚覆膜胶合板,现场拼装。

龙骨50×100mm木枋,间距200mm。

为保证梁板阴角部位方正、垂直。

梁板模板在该处采用刨光的木枋锁口处理。

8.2模板施工要求

8.2.1梁底模起拱

按规范规定,当梁净跨大于6m时,梁底应按规定起拱,即铺设梁底模时应向上起一定拱,本工程起拱高度可控制在15~25mm。

8.2.2梁侧模拉结加固

由于转换层梁截面较高,因此大梁浇筑砼时产生的侧压力比较大,梁侧模板除了用钢管(局部加双钢管)加强夹撑外,还须按一定间距布置对拉螺栓,以抵抗砼侧压力,防止爆模。

对拉螺栓根据其承受的拉力N=P·A计算出螺栓截面积,从而选出螺栓规格,本工程转换层对拉螺栓规格经计算为φ12,但螺栓竖向和水平间距必须调小,钢模水平间距600mm,竖向间距400mm,具体详模板支撑示意图。

8.3其它要求

转换层楼板支模按一般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