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00吨名优乌龙茶红茶加工建设项目立项可研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x
《年产500吨名优乌龙茶红茶加工建设项目立项可研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500吨名优乌龙茶红茶加工建设项目立项可研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500吨名优乌龙茶红茶加工建设项目立项可研报告毕业论文设计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年产500吨名优乌龙茶红茶加工建设项目。
1.1.2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建设单位:
恩施炜丰富硒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郭大宴。
1.1.3建设地点:
建始县业州镇工业园。
1.1.4项目性质:
新建。
1.1.5建设规模
本项目在建始县业州镇工业园建名优乌龙茶、红茶加工厂1个,该厂用地10亩。
设计建筑面积6667平方米,绿地2000平方米,硬化1500平方米。
茶厂年产名优茶、红茶500吨(其中乌龙茶400吨,红茶100吨)。
1.1.6建设内容
1、加工厂建设:
新建名优茶加工厂1个,该茶厂厂区占地面积10亩(6667平方米)。
修建鲜叶摊放车间500平方米,生产车间3627平方米,产品仓库850平方米,包装车间800平方米,办公用房450平方米,检验审评室200平方米,生活用房240平方米。
绿地面积2000平方米,硬化1500平方米。
2、设备购置:
引进名优乌龙茶、红茶加工生产线各一条,购置生产加工设备100台(套)。
1.1.7建设工期:
12个月。
1.1.8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
5000万元。
1)项目建设投资4000万元(土建投资和设备投资各2000万元);
2)流动资金1000万元。
2、资金筹措:
所需资金由业主自筹3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000元。
1.1.9项目效益
该项目税后财务净现值NPV=3814.24万元,净现值NPV>0;税后内部收益率IRR=18%,大于基准贴现率8%;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PT=5.86年,小于设计周期。
利息备付率大于2,项目偿债备付率为1.18整个项目各项指标均能达到财务评价要求,具有财务可行性。
从项目敏感分析图可以看出,当产品销售价格降低10%的时候,项目内部收益率IRR=10%,等于基准收益率,当原料上涨10%时,内部收益率IRR=12%,也大于基准收益率。
说明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1.2编制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农业、林业等相关行业政策、规范、规程和标准;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62号);
——农业部印发的《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农企发〔2011〕6号);
——湖北省政府制定的《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10年)》(鄂政办发〔2003〕80号);
——《湖北省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意见》(鄂发〔2011〕25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9]43号)
——《恩施州“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建始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建始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2005年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建始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建始县乌龙茶种植加工生产加工项目投资协议书》;
——《恩施州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项目业主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原则和目的
1.3.1编制原则
1、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
2、选择现有的成熟技术,确保工艺的先进性。
3、在确保满足加工设备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约用地、减少浪费。
4、在设备选型上贯彻技术先进、高效节能、经济合理,满足环保要求,以确保产品产量和质量。
5、贯彻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原则,始终把确保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使其满足该行业生产的要求。
6、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
1.3.2编制目的
1、为项目业主单位自主决策和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许可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2、为项目融资提供技术上、经济上的可行性依据。
3、为下一阶段开展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4、为项目施工建设提供技术操作方案和组织管理指南。
1.4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重点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项目业主、政府部门和有关投资方进行项目决策的需要,从国家宏观政策、行业政策及相关规划、市场需求、技术经济、投资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影响等诸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评价,为项目业主、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投资人等相关各方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因此,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的重点是:
国家宏观政策、行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研究,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必要性及建设条件分析,充分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总体思路和建设方案的研究,工程技术方案的设计、比选与优化,评价论证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市场需求调查、分析与预测,行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的确定,投资规模与项目效益/效果分析评价,论证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对土地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项目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
1.5可行性研究概况及综合评价
1.5.1可行性研究概况
2013年3月,受项目业主单位委托,编制年产500吨名优乌龙茶红茶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制人员根据业主单位提出的规划思路和功能要求、场地条件和项目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投资效益/效果等进行了详细研究论证,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并经多次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正式的研究成果。
1.5.2综合评价
通过分析,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对促进当地茶叶产业发展、农民增效、农业增效,发展优势产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项目建设有利于优化当地茶叶加工的规划布局,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挖掘和弘扬茶文化,推动建始县硒资源产业的开发,带动建始县旅游业的发展;项目财务评价可行,效益好,风险性小,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是一个完全可行的好项目。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项目缘由
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度,茶叶在中国也被誉为“国饮”,唐代诗人卢全是这样形容茶叶功效: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清风生。
由此可见,茶叶的食疗和保健功效已经得到古人的认同。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它与绿茶的最大差别在于有没有经过发酵这个过程。
因为茶叶中的儿茶素会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而相互结合,致使茶的颜色变深,但因此茶的涩味也会减少。
而这种儿茶素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成分就是乌龙茶的多酚类。
茶多酚类和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儿茶素,都能够影响各种酵素在我们体内的活性化。
茶叶中所含有的儿茶素大约有一半会转化为乌龙茶的多酚类。
因此,在儿茶素的抗氧化作用和乌龙茶多酚类的双重作用之下,乌龙茶就表现出绿茶所没有的消除危害美容与健康的活性氧、改善皮肤过敏、瘦身、抗肿瘤、预防老化等功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乌龙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加入到饮茶的队伍中来,据统计,全球有160多个国家在消费茶叶,一半以上人口在饮茶。
尽管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增加了近3倍,但我国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仅为0.4千克,还不到世界人均0.5千克的消费水平。
这说明,我国的茶叶消费市场蕴含着无限商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茶产业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产业的原因之一。
红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出口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客户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红茶是在绿茶的基础上经发酵创制而成的。
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工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此外,从中国引种发展起来的印度、斯里兰卡的产地红茶也很有名。
红茶是发酵茶,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工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内含多种维生素,叶片及汤呈红色。
红茶起源于明朝中期(约16世纪)福建省武夷山桐木关地区,最早的品种称为正山小种,近年又出现独树一帜的金骏眉红茶。
红茶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
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
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目前,我国茶园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20%,居世界首位。
我国虽然是茶叶大国,但还不是茶叶强国。
主要是茶产品结构不合理,大市茶产量高,而名优茶比例较低。
调整茶产品结构,提高名优茶产量,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了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后,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2002年1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包括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和其他配套措施。
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增强农产品加工制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农业部在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规划重点放在迫切需要加工转化的农产品,包括粮、棉、油、糖、果、蔬、茶、肉、蛋、奶及水产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产品。
规划对茶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出了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措施,包括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改进信贷服务、拓宽融资渠道等。
茶叶是湖北省传统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2009年,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9]43号文件),明确了我省茶叶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总体布局,从加快茶树品种改良步伐、实施规范化种植、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茶叶品牌、提高现代荼业加工水平等10个方面全面提升茶叶产业化水平。
茶叶是恩施州建始县的几大特色农产品之一,在《恩施州建始县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2004-2010)》中,提出了茶叶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包括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新建茶叶加工厂,引进先进制茶设备、研究开发包括乌龙茶在内的茶叶新品种,新建贮藏、保鲜库和交易市场等。
为借此机遇进一步推动建始茶叶产业发展,改善茶园品种结构,
—1—
恩施炜丰富硒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入驻建始后,积极探索实施“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投资1.2亿元在官店、高坪、三里、长梁、业州等乡镇建成茶叶基地12000亩,成立了5个分社,社员人数已经达到2000多人,目前,全县已发展的基地茶苗长势良好,即将进入采摘期。
按照每1000亩建设一个加工厂的设计标准,为确保茶农利益,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名优茶加工厂,以解决农民鲜叶销售难题。
为此,特提出此项目。
2.1.2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1、地理位置及人口
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跨北纬30°06′至30°54′,东经109°32′至110°12′,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连;西北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接壤。
县城业州镇沿318国道距省会武汉市615公里,沿209国道距州府所在地恩施市区59公里。
建始县版图整体状似蘑菇云,南北长89公里,东西最宽64.5公里,最窄处12.5公里,总面积2666.55平方公里。
全县最高点北部太平峰海拔2090.1米,最低点东南部野三河(汇入清江处)海拔213米,平均海拔1152米。
全县国土面积2659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其中含有5个镇(业州、红岩、高坪、景阳、官店)、5个乡,全县总户数153539户,总人口为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86万人。
2、自然资源现状
建始县是全国有名的富硒地区。
县境内植被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良好气候条件、生态条件。
县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显著。
境内因高低山相对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较为明显。
年平均气温低山16℃,二高山13.8℃,高山8.8℃。
年平均降雨量1480毫米。
全年无霜期约232天。
全县土地总面积399万亩,人平8.5亩,超过全省水平(全省人平5.7亩);宜林面积217.3万亩,人平4.6亩;宜牧面积66.7万亩,人平1.4亩;耕地58.4万亩,人平1.25亩。
按照国家土地生产力八级标准,全县没有一级土地,二、三、四级地约占11.42%(多为耕地);五、六级地面积最广,利用潜力大,占70.92%;七级地占15.35%;八级地为零星分布的裸露岩石占2.31%。
粮食以玉米居首,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40%以上,素有“金建始”的美称。
经济作物以烟叶和魔芋为主,魔芋产品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盛产油菜籽、生漆、油桐、木梓、茶叶、猕猴桃和名贵药材等60多种传统的土特产品,是农民经济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力资源丰富,除清江由国家统一开发外,全县水能可开发量为8.9万千瓦。
由于水能资源丰富,已列为全国100个电气化试点县之一,目前城乡已有不少居民户生活用电实现了电气化。
矿藏资源多,目前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铁矿24亿吨、煤矿1.9亿吨、硫铁矿2.1亿吨,还有大量的煤矸石、石灰石遍布全县各地,为大力发展工副业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3、茶叶产业现状
茶叶最适宜栽培的自然条件是:
年平均气温15℃以上,≥10℃活动积温4500℃以上,年降雨量1000mm以上,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土壤PH值5.5-7。
本项目区域内群山环抱,峰恋绵延,云雾缭绕,雨量充沛,云雾日多,直散光比值小,周边30公里内无工业企业,没有任何污染源,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优良,符合茶叶生产的自然条件,有利于茶树体内的物质积累,茶叶持嫩性强,内含成分丰富,品质好。
据《夔州府志》记载,明正德年间建始就有种茶的历史。
近几年来,建始县按照“走科技兴茶之路,大力改造老茶园,高标准建设新茶园;注重培植龙头企业,引领茶叶产业的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加大了茶叶产业发展力度。
目前全县茶叶总面积已突破6万亩,拥有金观音、福云六号、浙农117等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4万多亩。
4、经济现状
2012年,该县实现生产总值56.07亿元,增长1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亿元,增长2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88亿元,增长23.1%;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1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149元、4480元,分别增长13%、15%。
5、政策环境条件
新阶段,国家启动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2011-2020年)》,将与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一起,形成多元发展战略交汇驱动合力,带来新一轮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战略机遇。
未来几年,恩施州面临诸多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各项政策聚集,各方投入更大。
二是国家出台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发展重点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三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纳入国家层级区域发展规划,湖北省将恩施州作为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加大扶持,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的自治州。
四是新一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
五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规划的实施将对恩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劲拉动。
六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建始县属武陵山片区重点开发区县市之一,发展空间更大,发展活力更强。
七是随着宜万铁路、沪蓉高速建成通车以及安吉高速、银白高速开工建设,包括建始县在内的整个恩施州大交通格局即将形成,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全州上下将迎来科学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八是县内发展良好基础,工业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特色板块农业初具规模,旅游产业迅速升温,发展氛围日益浓厚,谋求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
6、交通条件
建始县境内自“十一五”期间以来,国家重点投入武陵山区交通及运输产业,交通得到较大改善,先后建成了“宜万”铁路、“沪渝”高速公路,规划在建的“银北”高速、“安吉”铁路及重庆巫山长江碚石码头,正在建设之中,加上改造后的”318”国道、“209”国道及连接鄂、渝、湘的“天二”公路,建始县境内基本上形成了“五横二纵”的交通网络。
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现在可直接通过铁路、高速公路及重庆市巫山长江碚石码头发往国内外各大销售市场,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和快捷。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完善茶叶产业链,确保农民增收的客观需要
目前,茶叶是建始县的重要特色产业一,近几年来,建始县按照“走科技兴茶之路,大力改造老茶园,高标准建设新茶园”的思路进一步加大了茶叶产业发展力度,恩施炜丰富硒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极探索实施“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投资1.2亿元在官店、高坪、三里、长梁、业州等乡镇建成茶叶基地1.2万亩,全县茶叶总面积达到6万亩。
目前这些茶园大都进入投产期,为确保基地农民能够实现“兴茶致富”梦想,必须加大茶叶加工环节的投入力度,在茶叶核心基地建设名优茶加工厂,加大名优茶生产力度,才能够完善茶产业链,达到公司投资茶产业的初衷。
2.2.2是增加茶类品种,推动建始茶叶产品开发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虽然建始县茶叶产业起步良好,但就目前现状而言,其产品种类仅限于绿茶,所制产品种类相对单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红茶为主,兼生产少量绿茶,80年代以后,随着茶叶生产“红转绿”格局的转变,建始茶叶产品便形成以“绿茶为主,红茶为辅”的格局,其它茶类无人涉足。
名优乌龙茶、红茶特点是回味悠长,耐冲泡,具有解脂肪,助消化之功效,被誉为健美减肥的佳品。
2.2.3是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生态旅游建设的需要
通过名优乌龙茶红茶的加工建设,能够让茶农看到茶叶增收的希望,调到农民加快结构调整,发展茶园的积极性。
加强茶叶基地建设,能够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提高土壤保肥保土能力;通过新建1万亩,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能够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能够将闲置的土地有效利用起来,拓宽了农民经济收入渠道;项目建成后,以茶文化为载体,推介本地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良性发展道路。
所以,发展名优茶产业是弘扬传统茶文化,促进生态旅游建设的需要。
2.2.4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的有效途径
项目的实施将通过各种形式对茶农进行培训,提升茶农的科技素养;企业以科技为动力,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制茶工艺,走科技兴企之路,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更加谋求“利益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在延长产业链和完善利益链两个方面狠下功夫。
企业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打好绿色基地、环保加工、创新流通牌,运用创造的优质名牌产品开拓市场,实现农业产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2.3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2.3.1发展名优乌龙茶、红茶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农产品摆脱长期短缺局面,实现总量平衡的历史性跨跃的同时,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农产品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转化增值,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
对于满足和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农业部在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规划重点放在迫切需要加工转化的农产品,包括粮、棉、油、糖、果、蔬、茶、肉、蛋、奶及水产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产品。
规划提出了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在税收上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等。
湖北省政府制定的《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茶叶作为湖北省的优势农产品列入发展规划,提出茶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目标,包括抓好名优茶生产,巩固绿茶竞争优势,恢复红茶生产;建设一批高标准、无公害、规模化的出口茶基地,使出口茶达到进出口茶叶标准;
建始县在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茶叶也被作为特色农产品提出了相应鼓励、扶持的政策措施。
2.3.2茶叶种植历史长,农民有一定栽培经验
建始县是全国起步较早的富硒茶、有机茶开发县,茶叶生产集中分布在业州、长梁、官店、高坪、三里等乡镇,生产区环境优良,是天然富硒地带,主要种植绿茶。
农民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
现有的6万余亩茶园,产品销往全国大中城市,深受北京、上海、广州等客户好评。
2.3.3周边县市已形成多家加工龙头企业和一批较好品牌
规划区周边鹤峰、宣恩、咸丰等茶叶主产县已具备一定的茶叶加工能力,已经形成恩施州农科院、绿林茶场、华龙茶叶公司等茶叶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年销售量均在万担以上。
恩施州已有十几种茶多次获国家级金奖和优质产品称号,其中恩施玉露、恩施富硒茶、鹤峰“绿林翠峰”等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名茶。
规划区周边茶叶产业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2.3.4具有发展名优茶的基础设施条件
该项目区交通条件良好,“沪蓉高速”、“宜万铁路”“318”国道、“209”国道、“天二”公路(省道)从项目区内经过,项目建设的茶叶专业村,村村通公路,全县村民小组公路通达率达到90%以上,运输条件较为方便,基本能满足茶叶生产、加工及销售的需要。
第三章承办企业基本情况
3.1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
恩施炜丰富硒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民营企业,是建始县政府的一家招商企业,注册资金5800万元,法人代表郭大宴。
主营业务为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现有员工1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人,管理人员15人,茶厂工人60余人。
近年来,公司先后被评为州级农业龙头企业、民族贸易企业,公司生产的乌龙茶、红茶和绿茶通过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认证),获得了食品流通许可证,乌龙茶经州硒研究院检测为富硒茶。
去年和今年,公司选送的茶叶在“中茶杯”茶叶博览会上获得三个金奖。
公司的不断发展也引起了各级媒体高度关注,官店茶厂开业以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信息报、中国民族画报、湖北卫视、湖北经视、湖北垄上频道等媒体都相继推介报道了建始县乌龙茶产业。
201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150万元,利润384万元,上缴税金30万元,公司固定资产1760万元,资产负债率63%,银行信用等级为AA。
2012年10月,县人民政府与公司正式签订了《建始县乌龙茶种植加工生产项目投资协议》。
—1—
近三年来,公司认真履行《协议》的约定,积极探索实施“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投资1.2亿元在官店、高坪、三里、长梁、业州等乡镇建成乌龙茶基地12000亩,今年又计划新建3000亩。
并建立了技术跟踪服务团队;为了提高茶农抵御风险的能力,公司扶持茶农成立了奇盛茶叶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5个分社,社员人数已经达到2000多人;目前,全县已发展的基地茶苗长势良好,先期在官店镇发展的3000多亩基地按照有机茶的生产规程进行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