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译文原文翻译对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6627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恨歌》译文原文翻译对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长恨歌》译文原文翻译对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长恨歌》译文原文翻译对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长恨歌》译文原文翻译对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长恨歌》译文原文翻译对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恨歌》译文原文翻译对照.docx

《《长恨歌》译文原文翻译对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恨歌》译文原文翻译对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恨歌》译文原文翻译对照.docx

《长恨歌》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长恨歌》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长恨歌》

作者:

白居易

第一部分:

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注解:

1、汉皇:

指唐明皇。

2、御宇:

治理天下。

【韵译】:

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韵译】:

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

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韵译】:

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

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韵译】: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

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韵译】:

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

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韵译】: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

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韵译】: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

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韵译】:

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

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韵译】:

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

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韵译】:

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

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韵译】:

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

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注解:

3、姊妹句:

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韵译】:

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

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韵译】:

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

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

第二部分:

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韵译】:

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

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韵译】:

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

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注解:

4、渔阳鼙鼓:

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韵译】:

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

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韵译】:

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

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韵译】:

翠华龙旗一路摇,队伍走走又停停;

西出都城百来里,来到驿站马嵬亭。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韵译】:

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无奈何;

缠绵委屈的美人,最终马前丧了生。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韵译】:

贵妃头上装饰品,抛撒满地无人问;

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韵译】:

君王宠爱救不了,掩面哭成个泪人;

回头再看此惨状,血泪交和涕淋淋。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韵译】: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

回环曲折穿栈道,队伍登上了剑门。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注解:

5、薄:

临近、靠近。

【韵译】:

峨嵋山下路险隘,蜀道艰难少人行;

旌旗黯黯无光彩,日色淡淡近黄昏。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韵译】:

泱泱蜀江水碧绿,巍巍蜀山郁青青;

圣主伤心思贵妃,朝朝暮暮恋旧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韵译】:

行宫之内见月色,总是伤心怀悲恨;

夜雨当中闻铃声,谱下悲曲雨霖铃。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韵译】:

天旋地转战乱平,君王起驾回京城;

到了马嵬车踌躇,不忍离去断肠人。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韵译】:

萋萋马嵬山坡下,荒凉黄土坟冢中,

美人颜容再不见,地上只有她的坟。

第三部分:

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注解:

6、信:

任凭。

【韵译】:

君看臣来臣望君,相看个个泪沾衣;

东望京都心伤悲,任凭马儿去驰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韵译】:

回到长安进宫看,荷池花苑都依旧;

太液池上芙蓉花,未央宫中垂杨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韵译】:

芙蓉恰似她的面,柳叶好比她的眉;

睹物怎能不思人,触景不免双目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韵译】: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

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韵译】:

兴庆宫和甘露殿,处处萧条长秋草;

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韵译】:

当年梨园的弟子,个个新添了白发;

后妃宫中的女官,红颜退尽人衰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韵译】:

夜间殿堂流萤飞,思想消沉心茫然;

终夜思念睡不着,挑尽了孤灯心草。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韵译】:

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

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韵译】:

冷冰冰的鸳鸯瓦,霜花覆盖了几重;

寒刺刺的翡翠被,谁与皇上来共用?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韵译】:

生离死别远悠悠,至今已经过一年;

美人魂魄在何方,为啥不曾来入梦?

第四部分:

自“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huán),对李思念不已。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韵译】:

四川有个名道士,正到长安来做客;

能用虔诚的道术,招引贵妃的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韵译】:

辗转相思好伤神,叫人对王表同情;

就叫方士去努力,专意殷勤去找寻。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韵译】: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

升天入地去寻求,天堂地府找个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注解:

7、碧落:

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韵译】:

找遍了整个碧空,找遍了整个黄泉;

天茫茫来地苍苍,找遍天地没看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韵译】:

忽然听说东海上,有座仙山蓬莱山;

仙山耸立在云端,云来雾去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韵译】: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

天仙神女多无数,个个绰约又多姿。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韵译】:

万千娇美仙女中,有个芳名叫太真;

肌肤如雪貌似花,仿佛是要找的人。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注解:

8、玉扃:

门闩。

【韵译】:

方士在金阙西厢,叩开白玉的大门;

他托咐侍女小玉,叫双成通报一声。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韵译】:

猛然听到通报说:

唐朝天子来使者;

九华帐里太真仙,酣梦之中受震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注解:

9、迤逦开:

一路敞开。

【韵译】:

推开睡枕揽外衣,匆忙起床乱徘徊;

珍珠廉子金银屏,一路层层都敞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韵译】:

乌去发髯半偏着,看来刚刚才睡醒;

花冠不整都不顾,匆匆跑到堂下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韵译】:

轻风吹拂扬衣袖,步履轻轻飘飘举;

好象当年在宫中,跳起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注解:

10、阑干:

纵横。

【韵译】:

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纵横四处洒;

活象春天新雨后,一枝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韵译】:

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

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韵译】:

昭阳殿里恩爱情,年深月久已断绝;

蓬莱宫中度时日,仙境幽幽万古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韵译】:

回头俯身向下看,滚滚黄尘罩人间;

只见尘雾一层层,京都长安看不见。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韵译】:

只有寄去定情物,表表我深情一往;

钿盒金钗寄你去,或许能慰藉君王;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韵译】:

金钗儿我留一半,钿合儿我留一扇;

擘金钗来分钿盒,一人一半各收藏。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韵译】:

但愿我们两颗心,有如钗钿一样坚;

不管天上或人间,终有一日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韵译】: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

寄语之中有誓词,唯有他俩心里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韵译】:

当年七月七日夜,我俩相会长生殿;

夜半无人两私语,双双对天立誓言: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韵译】:

在天上,我们愿作比翼齐飞鹣鹣鸟;

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韵译】:

即使是天长地久,总会有终了之时;

唯有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评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

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

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

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

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

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

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

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

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阿房宫赋》原文翻译对照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朝万年人(今西安),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人称“小杜”以别与杜甫。

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阿房宫赋》是杜牧的成名之作。

他凭借此文中了进士。

礼记。

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易解:

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

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能够感动群众,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

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

「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易解:

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

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

《尚书·兑命篇》说:

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

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易解:

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说:

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

所以说:

教与学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说:

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

是这个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

「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

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

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

「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其此之谓乎。

◎易解:

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

(宋人断句改为: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句读略有不同。

)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

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尚书·兑命篇》说:

恭敬谦逊,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

就是这个意思。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易解:

大学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古德所谓防患于未然是也)。

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

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

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叫做切磋琢磨。

这四种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易解:

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后再来禁止,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坚不可拔,教育亦难以胜任。

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

东学一点西学一些,却不按照进度学习,只是使头脑混乱毫无条理而已。

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

结交不正当的朋友,会导致违背师长的教训,不良的习惯,会荒废自己的学业。

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易解:

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

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

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

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以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易解:

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

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

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易解:

善于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

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

教的言语虽然简要却通达晓畅,含蓄而允当,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可算是能使人继承其志了。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记曰:

「三王四代惟其师。

」此之谓乎。

◎易解:

君子知道求学深浅难易的顺序,对于个人的特性差异都能了解,然后方能因材施教。

能广泛地晓喻,然后才有能力作老师;能够作老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作领袖。

所以能作一个好老师,就是学作领袖的开始。

所以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

古书说:

三王(伏羲神农黄帝称三皇)四代(虞夏殷周)对老师的选择都很慎重。

就是这个意思。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

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易解:

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

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

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

所以君主不以对待部属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

一种就是在祭祀时,臣子担任「尸」的时候,另一种就是担任君主老师的时候。

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易解: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学的人,老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

善于发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慢慢的扩及较硬的节目,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

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有如撞钟,轻轻敲打则响应得小声,重力敲打,则响应的声音就很响亮,一定要打钟的人从容不迫,然后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不善答问的人刚好相反,这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必也其听语乎。

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

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易解:

良匠的儿子,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古代工艺相近);良弓的儿子,想必也能制作畚箕;刚学驾车的小马,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让马跟着学习。

君子观察这三件事,就可以立定求学的志向了。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

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

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

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

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易解:

古时候的学者,能够分析比较事物的异同之处,汇整成一类,譬如:

鼓的声音并不相当于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但是五音演奏,没有鼓的调和就显得不和谐。

水的颜色并不相当于五色当中的任何一种,然而五色的配合,没有水为之调和就无法鲜明。

至于学者并不等于政府的任何一种官职,然而任何一种官职,不经过学习就没有办事的能力。

又如老师,他不是人伦中的任何一种亲属关系,但是任何一种亲属,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不懂得人伦之间的关系了。

君子曰: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易解:

伟大的德行,不偏治一种职务;伟大的道理,不局限于一种事物;真正伟大可贵的诚信,不一定建立在山盟海誓上;恒久的四时虽不相同,却运转不停,是最准确的守时。

如果能了解这四种情形,就可以立志学习伟大了。

三王之祭川也。

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

此之谓务本。

◎易解:

夏商周三代王者之祭祀河川,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河是水的源头根本,海是河流的归处,先本而后末,这叫做「务本」。

Joy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