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及答题技巧.docx
《语文基础及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基础及答题技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基础及答题技巧
初一易错字 (括号内为正确的字)
1.按(安)装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4.针贬(砭)
5.泊(舶)来品6.脉博(搏)
7.松驰(弛)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10.精萃(粹)
11.重迭(叠)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44.了(瞭)望
45.水笼(龙)头46.杀戳(戮)
47.痉孪(挛)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唆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58.奇(其)不意
59.修茸(葺)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62.入场卷(券)
63.名声雀(鹊)起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66.欣尝(赏)
67.谈笑风声(生)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70.额首(手)称庆
71.追朔(溯)72.鬼鬼崇崇(祟祟)
73.金榜提(题)名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76.迁徒(徙)
77.洁白无暇(瑕)78.九宵(霄)
79.渲(宣)泄80.寒喧(暄)
81.弦(旋)律82.膺(赝)品
83.不能自己(已)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竭泽而鱼(渔)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88.脏(赃)款
89.醮(蘸)水90.蜇(蛰)伏
91.装祯(帧)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98.姿(恣)意妄为
99.编篡(纂)100.做(坐)月子
初中易错成语
1.鼎足而立: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2.一劳永逸:
劳苦一次就可以永远安逸。
3.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4.巧夺天工: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精妙。
大多指工艺美术、园林等。
5.空穴来风:
有了洞穴才进风。
比喻乘隙而入,常指某种消息和谣言的传布不是
完全没有原因的。
6.炙手可热: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接近。
7.任重道远:
担子很重,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且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8.灯红酒绿:
形容五光十色的繁花景像或极其奢侈的生活。
9.万人空巷:
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了巷子和胡同。
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轰动一
时的情景。
10.想入非非:
指想进入一般识力所达不到的境界。
后来借指脱离实际,幻想不
可能实现的事。
11.万马齐喑:
比喻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沉闷局面。
12.半斤八两: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12.莘莘学子:
莘莘,众多。
13.深孚众望:
很使人信服。
14.不负众望:
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
15.休戚相关:
休,喜悦。
戚,忧愁。
形容关系紧密与利害相关。
16.美轮美奂:
形容华丽的房屋高大而众多。
17.始作俑者:
第一个制作殉葬的土木偶的人。
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
劣风气的开创者。
18.以儆效尤:
以处理一个案例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儆,警戒,告诫。
尤,过错。
19.文不加点:
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20.不刊之论:
形容不能改动和不可磨灭的言论。
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
21.弹冠相庆:
弹去帽子上的灰尘,表示庆贺。
形容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也
指坏人准备上台。
22.涣然冰释:
涣然,消散的样子。
冰释,像冰一样消融。
形容疑虑、误会、隔
阂等完全消除。
23.大方之家:
原指深于道术的人。
后来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
24.不耻下问:
是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辱。
25.趋之若鹜:
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跑过去。
比喻很多人争着去。
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含有贬义。
26.苦心孤诣:
苦心是指费尽心思。
孤诣指独到之处,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
整
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费尽心思,刻苦钻研,在学问技艺等方面达到别人所不及的
境地。
27.明日黄花:
过了重阳节的菊花。
意思是即将枯萎,没有什么可赏玩了。
比喻
过时的事物。
28.琳琅满目:
满眼都是美玉。
比喻精美的物品,没好的文章或有用的人才很多。
29.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项,脖子。
背,脊背。
一般用于否定形式。
30.比翼双飞:
特指夫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31.耳提面命: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凑近他的耳朵他讲。
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
教导。
32.不易之论:
不可更改的言论、说法。
形容言论、意见非常正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的确是不易之论。
33.豆蔻年华:
专指代女子十三十四岁。
34.青梅竹马:
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一起游戏。
35.自食其果:
自己吃下自己种出来的果子。
比喻自作自受。
36.毫发不爽:
一点也不差。
毫发,毫毛和头发,形容极其细微。
38.首鼠两端:
形容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
首鼠:
犹豫,进退两难。
39.如蚁附膻:
就像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追逐某种丑
恶、污秽的事物。
也用来指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卑劣行径。
40.气冲斗牛:
形容精神旺盛,意气高昂,或非常生气,愤慨之极。
41.如坐春风:
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
42.不以为然:
是含有认为不是、不对的否定的意思。
43.鼎力相助:
敬辞,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44.醍醐灌顶:
纯酥油浇到头上。
佛教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彻底醒悟。
45.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
46.暴虎冯河:
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打仗需要有勇有谋,暴虎冯河。
47.付之梨枣:
梨枣:
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
指刻板刊印书籍。
48.大杖则走:
杖:
木棍;走:
逃跑。
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
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49.宵衣旰食:
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50.当务之急:
当前急需办的事。
51.抵掌而谈:
形容高谈阔论,话极投机。
抵掌:
击掌,鼓掌。
52.官样文章:
引申为没有实际意义的虚文滥调。
53.丁公凿井:
春秋时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凿了一口井,可以省出一个劳力,就
对人说:
吾穿井得一人。
话传来传去就变成了凿井时在井里得到一个人。
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54.过犹不及:
事情做得过头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对的。
55.汗牛充栋:
形容藏书很多。
56.对床夜雨:
风雨之夜,两人对床共语。
形容亲友或兄弟久别相聚,倾心交谈。
57.去天尺五:
比喻离宫廷极近。
天,指宫廷。
58.二三其德:
形容没有一定的主张,三心二意。
59.方外之士:
超然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
也指僧人、道人。
方外:
世外。
60.非池中物:
不是久居池水中的东西。
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61.不名一钱:
一个钱也没有。
形容极其贫穷。
名:
占有。
62.美女簪【zān】花:
形容书法的隽秀多姿,如同美女戴花。
63.千载一时:
一千年才有这样一次时机。
形容很难遇到的机会。
64.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异后重又团聚。
65.牝鸡司晨:
母鸡报晓。
旧时比喻妇女掌权当政。
66.藕断丝连:
莲藕已经折断,丝还连着。
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
连。
多指男女之间情意未断。
67.绿衣使者:
指鹦鹉。
后用来指邮递员。
68.囊中盛锥:
指让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表现自己。
【出处】: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我们常常提到的成语“毛遂自荐”也是出自这个故事。
秦国攻打赵国,平原君赵胜要到楚国求救,须与二十名门客同行。
毛遂自荐请行。
平原君认为毛遂已在门下三年,却从无人称颂,因此对其能力存在怀疑,就对他说: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意思是,有才能的人处于世上,仿佛如锥子放置布囊之中,它的锥尖立刻就会透囊而出。
毛遂回答说: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意思是,如果将我放在囊中,那么将会全身露出,而不仅仅只露尖而已。
毛遂终于随行,并立了大功,平原君也因此受到了教育:
欲发现人才,必须给以实践的机会,也就是使锥“得处囊中”,否则,锥尖永难显露。
提到“人才”这个的话题,我们不难想到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即韩愈的“世上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那么,如何才能减少伯乐与千里马擦肩而过的遗憾呢?
司马迁用同一个故事,带给后人两方面的启迪:
对用人者而言,要使锥“得处囊中”,从而更好地发现人才;对求职者而言,要学会毛遂自荐,“请处囊中”,给自己创造机会。
69.合浦珠还:
比喻人去而复回或东西失而复得。
【典故】孟尝被派到合浦做太守。
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趾接界,常常互相通商,买卖粮食。
原先时的宰守官吏们大多都是贪婪污浊之人,巧立名目让老百姓去采集珍珠,不知道停止,珠贝于是都迁往交趾海域去了。
因此商人不来买卖,当地百姓没有钱财,有不少人饿死路边。
孟尝到任后,革除更换先前的敝政,为民众谋求利益。
还没有超过一年,原来离开的珠贝全都返还(合浦海域),百姓都回到以前的旧业,商货又流通起来,(孟尝)被(百姓)称誉是神明之人。
合浦县,原属广东,现属广西,因为是沿海县,水产发达,特别是产珍珠著名,现用“合浦珠还”比喻失物复得或人去复还。
70.差强人意:
差,稍微,比较的。
强,振奋。
原来指能振奋人的意思。
现在形
容某人某事大体能使人满意。
71.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往不绝,连续不断。
72.评头品足:
原来指无聊的人评论妇女的容貌。
现在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
挑剔毛病。
73.半青半黄:
是指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以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
段。
74.良莠不齐:
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我们对入校新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结果是成绩悬殊,良莠不齐。
75.祸起萧墙:
祸乱从内部发生。
76.见异思迁:
形容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也指不安心工作,见到别的工作
就想改行。
贬义。
77.亦步亦趋:
意思是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
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
78.指手画脚:
原来指一边说话,一边做各种动作。
现在多指不负责任地乱加指
点、批评,或任意发号施令。
79.付之一笑:
用一笑来对待它。
形容不屑于理会。
80.一蹴而就:
一抬脚就成功。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81.屡试不爽:
多次试验都不错。
爽:
差错。
82.借箸代筹:
原意是借你面前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
后来表示代人策划。
83.脍炙人口:
原来比喻美味人人爱吃,后来比喻美好的诗文人人称赞传颂。
84.萍水相逢:
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85.正襟危坐:
的确是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
但由于它的字面意思是正正衣襟,端
正地坐着,因而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坐着的人,不能形容人的站相或者走相。
86.励精图治:
形容振奋精神,力求把国家和地方治理好。
主要指精心治理国家,
适用对象极为有限。
87.生吞活剥:
比喻生硬地模仿、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88.倾巢而出:
全体出动。
多用于贬义。
89.梁上君子:
躲在屋梁上的先生。
窃贼的代称。
90.登堂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也续
写作升堂入室。
91.相濡以沫:
濡:
沾湿;沫:
唾沫。
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
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多用于夫妻之间。
93.饮鸩止渴:
鸩:
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喝毒酒解渴。
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94.期期艾艾:
形容口吃。
95.耳熟能详:
听得多了,也就能详尽地说出来。
96.颐指气使:
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
形容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态。
97.耳濡目染:
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
形容听得多了,看得多了,长
期浸润其中,无形中受到影响。
98.暴殄天物:
泛指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的生物。
意思是任意残害虐杀各种生物,
后来也指不知爱惜物品,任意糟蹋浪费。
99.间不容发:
距离很近,中间不能放进一个头发。
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100.不一而足:
原来指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满足,后来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
不止一件事或不止出现一次。
101.罄竹难书:
磬,尽。
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多,写不完。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
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