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教学心得体会6篇.docx
《最新语文教学心得体会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教学心得体会6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语文教学心得体会6篇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6篇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1
十几天的学习,让我收获了许多,思考了很多。
现代继续教育资源以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优势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合作、创新的平台,我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把继续教育研修作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刻苦学习“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我在对学生进行课文教学方面都有很深的感触,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下面我想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特点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与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改革与创新。
它体现了当前教育教学与时代的发展的新趋势。
它以实现各个学科的课程整合为首要任务,构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解决了课程理念和目标设置的一致性问题,宣告了“知识+技能”时期的终结,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二、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更具学科特点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语文学习渠道。
三、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需要创新型教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创新的精神寻求优良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我想,要做一个创新型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使用教材上要创新。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的情况,对教材的顺序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不断补充扩展。
我们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2、教法上要不断创新。
在积极进行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用,在运用中不断学习。
3、要有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创建民主、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师生之间要有互动,既互相帮助又互相鼓励,形成一个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局面。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更加认清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通过语文学习了解世界,为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尽一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尽一份心。
今后我会在看似平凡、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挖掘出自身职业的生命动力。
相信在经过无数细节的精打细磨之后,自己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2
在阅读教学中,散文教学对开拓学生思路,发展智力,培养思维能力,有着明显的优势。
小语教材中的散文,均具有思维的规范性。
在这些课文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材料相当丰富,形式很活泼,色彩挺鲜明,意蕴颇优美,往往能把读者引向浮想联翩的夭地,给人以启迪和力量。
这就要求教者在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
怎样训练思维呢?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他认为,“领会著作者的意境,想像中的境界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镜多美,这也是一种愉乐。
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中看出一幅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可见,教学散文除了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__内容外,还担负着另一个重要任务,这就是审美教育,即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意境美。
学生进入了散文的意境,不仅可以得到审美愉悦,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内容,体味__的情感美,极取创造的营养和力量。
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发展其思维能力。
基于此,散文教学展开思维训练,则应把握作品意境,站在育人的高度和时代发展的高度,着眼于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作法上,以下几方面至关重要。
第一,疏导入境。
这就是要充分重视学生中存在的思维机制,“多方设法,启迪心智”,进入境界。
教者如何因势利导,让学生进入散文美的境界呢?
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够敏锐地感知鲜明的富于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这是因为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思维的。
课文是自然、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艺术反映。
散文教学把课文内容与实实在在的自然、社会生活相联系,创设情境,制造氛围,能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有了活的源泉,能给学生的感知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使脑细胞能较长时闻地保持兴奋状态,积极进行形象思维活动。
如教读《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步,提供表象,引入画面。
因为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教者首先运用直观教具,例如挂周总理的遗像,展示首都亿万人民群众为总理送行的画面,播放哀乐,在教室里制造庄严肃穆、沉痛哀悼的气氛。
然后教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仿佛也置身于十里长街上向总理洒泪告别,一方面感受到悲壮美的陶冶,一方面体味到人民群众无限哀痛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启发学生想象。
通过想象,看到蕴藏在词句中的“言外之意”,达到由情悟理的目的。
教者可设间:
“为什么总理逝世后,会有这样多的人向他告别呢?
”引导学生读第二段中“人们怎能忘记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3
本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习,让我开了眼界,颇有一些感想。
小学语文教学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如何把小学生培养好,不能有半点差错。
他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才能自如地上好课。
大量的实践证明。
凡优秀教师在上课前,都很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许多都成了青年教师学习参考的材料。
而案例分析更是教师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途径之一。
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师不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心得体会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
因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文能力。
如通过钻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熟悉语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会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及必要的知识;通过研究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会提高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由此不难看出,不论是有经验的或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要上好课,必先学会制定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年级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语文教学设计。
这是保证教师顺利地、成功地走上讲台、完成教学任务的第一步。
小学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小结,他的最终目的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
所谓最优化,就是教学投入少,而又能达到高效率,使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都能达到优良水平。
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正如《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发展什么?
学生的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发展”和“传授”是根本不同的,“传授”主要靠教师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发展”主要靠学生内部的动力作用,使自身的素质和个性得到提高。
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激励。
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新课标》中有明确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这段话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对小学语文素质的全面概括。
语文素质虽然主要指语文能力,但语文能力还与思想、思维、情感、文化知识、学习习惯等品质密切相关。
所以说,语文素质也就是做人的素质。
通过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本身包含了促进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
语文是个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意义。
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学习语言,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及思维能力、丰富情感。
所以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二、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
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
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小学语文所载负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完成语文教学目的,所选的教材篇篇都蕴含着真、善、美的因素。
有的课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课文歌颂了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和感人事迹;有的课文介绍了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创造发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动人故事;有的课文揭露了旧社会儿童悲惨的生活;等等。
课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会发生变化,会逐步懂得做人应该坚持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
往往一篇__所反映的光辉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其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长的巨大动力。
只要学生对作品语言有透彻的感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学生也只有感受到语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语言。
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
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
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是不仅在于“知”,而且要利于“行”。
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地熏陶、积累。
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
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
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4
10月17日,我有幸作为片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竞赛的评委,听取了三个教师的三堂语文阅读教学课。
应该说,三位教师,都尽心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所授课文,进行了用心解读,精心设计。
其中,《羚羊木雕》的执教者顺应时代要求,精心设计了“导学案”:
字词教学、__感知、角色朗读与表演、人物性格的体会、__主题探究、达成效果检测等环节。
但就课堂教学的实施看,需要强调一句:
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回归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
“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__年版)又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因此,语文阅读课堂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着手于文本的“示范”。
首先从采取“导学案”的执教方式上看,明显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整个课堂,学生根据“导学案”,完全明白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并且各个环节内容的相互印证,让学生用不着思考用不着想就知道说什么,怎么说。
其次,就教学的内容看,学生的字词学习,应该是该学段(初一年级)的一个重点,要对字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有比较全面的掌握。
可惜我们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读正确(况且如“树杈”之类的翘舌音、“逮”这样的上升字还没有读正确),忘却了书写与意义的教学。
角色朗读与人物性格把握,如果不结合__去感悟,没有教师的指导(语序、语调、语气和节奏、重读与轻读),是达不到学生学习目的的。
更不要说只是让“分组”(美其名曰:
合作探究)下的几个学生去“七嘴八舌”一阵了。
至于__主旨,是作者书写__的真实意图。
即使是要体现编者的意图,也要有个度。
__的原标题是《反悔》,编入教材时,编者将标题改为了《羚羊木雕》。
其主旨很明显:
“行成于思毁于随”。
也就是“做事(处事)要动脑筋”。
就编者意图看,就是让学生在“亲情”与“友情”的矛盾冲突之中去感受亲情、体验友情,并懂得“行成于思毁于随”的道理。
避免矛盾、化解冲突的交流与沟通方法只能是指导学生的行为,而并不是__的主旨。
第三,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语言文字的运用”方面。
因此,__开篇揭示矛盾高潮的写法、插叙友情的写法、通过贴切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写法等,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忽视不得!
教学实践中,忽视了这些方面的探究,课堂上的书写训练就失去了意义,也就让“达不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要求成为必然。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
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以往我们总感到:
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
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
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
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
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
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
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
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
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
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
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
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
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
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手机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
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
如:
“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如:
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
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
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
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尤其是一些写景的__,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
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6
在怀集丘红慧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听了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肇庆市端州区教研室教研员杨晓红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精彩讲座。
我受益匪浅!
杨老师不仅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和多年的教研经验向我们诠释了各个时间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教学的方向,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名师的敬业、乐业、创新、奉献的情怀。
杨老师在讲座中明确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以及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要求,使我们每个教学段的教师都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我们的语文课堂该教什么,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
杨老师列举了大量的比赛课例,具体分析了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趋势,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所走过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艰巨。
在听了报告后,我深受启发,就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是:
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情感载体的原则。
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可贵的精神财富。
但是,学法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学法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生硬传授的。
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努力上进精神,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
第三、学法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二、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
“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
语言学习得好,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强。
可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人文性过度,工具性不足的倾向。
表现为:
重感悟,轻训练;重内容,轻语言;重阅读,轻作文等。
小学语言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语言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
三、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课要表现语文老师的高度与深度。
杨老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了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蕴,提高素质修养。
最令我难忘的是她自己不仅仅深入课堂听了两千多节课例,还经常实践研究,上课、研讨、读书、提高。
令我深感钦佩。
我心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的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具有大家风范,没有匠气,没有俗气,只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气质的形象。
要达到这个高度,我们首先要做到:
永葆激情,忠诚教育。
语文教师要有“天高云淡,笑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立于潮头写春秋”的胸怀与气度。
不会因为坏境的改变,经济的冲击,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永远保持一颗敬岗爱业的热情的心。
然后还要做到:
张扬个性,业精于勤。
张扬个性,锐意改革,创意教学,形成风格。
潜心静虑,默默努力,静静成长。
最后还要做到:
博览群书,内省致远。
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博览群书,内省言行,将我们的言行内化为学术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长。
听了这个讲座,我想到的是:
要是我们能够多一些这样的机会聆听专家的指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会更有信心;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是都能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高,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