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植病复习题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6375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植病复习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整理植病复习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整理植病复习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整理植病复习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整理植病复习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植病复习题汇总.docx

《整理植病复习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植病复习题汇总.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植病复习题汇总.docx

整理植病复习题汇总

植病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

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的状态。

2.专性寄生:

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3.双游现象:

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的游动孢子经游动休止后,再次萌发释放游动孢子继续游动的现象称为双游现象。

4.侧丝:

一种从子囊果基部向上生长,顶端游离的丝状物。

5.转主寄生:

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这两种寄主植物均称为转主寄主。

6.菌脓:

在病部表面溢出含有许多细菌和胶质物的液滴,称作菌脓或菌胶团。

7.病毒:

包被在蛋白质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8.茎寄生:

无根藤、菟丝子、槲寄生、等寄生在寄主的茎杆枝条或叶片上,寄生藻类也在寄主的叶面或枝干上寄生,两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类寄生称茎(叶)寄生。

9.基因对基因假说:

对应于记住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

反之,对应于病原物方面的每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寄主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

10.垂直抗性:

即小种专化抗病性,对专性寄生或部分兼性寄生物,寄主的抗病性可以仅仅针对病原物群体中的少数几个特定小种,称为小种专化抗病性。

11.病状:

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

12.症状:

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13.病症:

是指在病部位出现的病原物的结构1〉霉状物2〉粉状物3〉锈状物4〉伞状物5〉颗粒状物。

14.寄生专化性:

有些专性寄生菌,其寄生的寄主范围很窄,即或同一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间,也常表现不能交互寄生的现象,对寄主品种有严格选择性。

15.菌核:

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大多为黑褐色,其内部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特别是表层细胞的细胞壁很厚。

菌核内贮存较多的养分,对高温、低温和干燥的抵抗能力都很强。

16.假菌丝:

有些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形似菌丝,称为假菌丝。

17.半知菌:

由于对其生活史只了解一半,因此这类真菌通常称作半知菌。

18.植原体:

软壁菌门的成员,与植物病害有关、引起从枝黄化类型的一类原核生物,俗称类菌原体(MLO),现称植原体。

19.多分体病毒:

是指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在几种不同的粒体里。

由于遗传信息分开了,单独一个粒体不能侵染,必须是一组几种粒体同时侵染寄主才能全部表达遗传特性。

这种分段的基因组被称为多组分基因组,含多基因组的病毒称为多分体病毒;遗传信息为双组分基因组包被在两种粒体里的病毒称为双分体病毒,核酸包被在三种粒体中的病毒称三分体病毒。

20.吸盘:

桑寄生种子萌发后产生胚根与寄主接触,分泌黏液,附着树皮上,形成盘状的吸盘。

21.稳定化选择:

稳定化选择就是指通过寄主群体的抗病性对病原物的选择作用而使病原物的群体组成趋向稳定。

22.生理小种:

病原物的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类群。

23.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

因为病原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因而又称传染性病害。

24.子座:

真菌组织形成的为产生孢子等繁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

也是又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有的子座是菌组织和寄生植物组织结合而形成的(假子座)。

25.层出现象:

是指新孢子囊从释放过游动孢子的空孢子囊里面长出来(内层出)或从成熟孢子囊基部的孢囊梗(或菌丝)侧面长出(外层出)。

26.异核体:

在同一营养体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称为异核体。

27.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属复染法,即将标本固定后,先用龙胆紫染色,加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再用稀释复红复染。

染色后除可以看到细菌形态外,还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

被酒精脱色复染成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

28.卫星RNA:

在某些多分体病毒中存在小分子量的RNA,其与病毒RNA无同源性,单独不能侵染,要依赖病毒的核酸才能侵染和增殖,这种核酸称为卫星RNA,其依赖的病毒称为辅助病毒。

29.全寄生性种子植物:

有些植物没有叶片或叶片退化成鳞片状,因而没有足够的叶索,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导管和筛管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植物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养分和水分。

30.侵袭力:

侵袭力是指在能够侵染致病的前提下,病原物侵染顺利与否和致病程度强弱的不同,它是数量性状。

(或者一般是指病原物具有的与致病力有关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31.植物保卫素:

是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后或受到多种生理的、物理的刺激后所产生或积累的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次生代谢产物。

32.寄生性:

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33.非侵染性病害:

是由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34.次生菌丝:

是一种双核菌丝体。

由两根初生菌丝间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单倍双核细胞,质配产生的双核细胞内的细胞核不立即核配,而是不断发生双核并裂,形成双核菌丝体。

35.分体产果:

绝大多数真菌仅是部分营养体转变为繁殖体,其余部分仍在进行营养生长。

36.拟侧丝:

形成在子囊座性质的子囊果中,自子囊座中心顶部向下生长,与基部细胞融合,顶端不游离。

37.极鞭:

细菌大多具鞭毛,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叫极鞭。

38.半持久性病毒:

介于非持久性病毒和持久性病毒之间,介体获毒饲育期和传毒时间均较长,病毒在介体体内没有循回期,也不能在虫体内增殖。

昆虫蜕皮后即失去传毒能力。

39.半寄生性种子植物:

有叶绿素,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根多退化,导管直接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植物内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40.水平抗性:

即非小种专化抗病性,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无明显特异性相互作用,是由微效基因控制的,针对病原物整个群体的一类抗病性。

41.侵染循环:

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42.致病性:

病原物所具有的损害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43.非专性寄生:

既能从活的细胞和组织中,又能从死的细胞中获得营养。

44.吸器:

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的菌丝变态结构。

45.准性生殖:

指异核体真菌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

46.钩状体:

产囊丝的顶细胞弯曲成钩状,称为钩状体。

47.质粒:

独立于细菌核质之外的遗传因子,呈环状结构,由双链DNA分子组成。

48.类病毒:

侵染植物并具有复制能力的低分子RNA,一般为单链环状,有246~399个核苷酸,无蛋白质外壳。

49.滑刃型食道:

与垫刃型食道相似,食道分为4部分,但其背、腹食道腺均开口于食道球腔内的食道类型。

50.侵染过程:

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

可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

51.S型曲线:

假定种群的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按一定的比例下降,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保持稳定,那么,将种群的这种增长方式用坐标图表示出来,就会呈“S”型曲线。

(K值为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

52.寄主范围:

在自然条件下能维持某种特定有害生物生存的植物种类。

53.致病性:

病原物所具有的损害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54.初生菌丝:

由担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称为初生菌丝体。

菌丝初期无隔多核,以后很快形成隔膜,每个细胞内有一个单倍体的细胞核。

55.整体产果:

是指少数低等真菌在进行繁殖时,整个营养体转变为繁殖体。

56.假囊壳:

是指子囊座内只有一个子囊腔,子囊腔周围菌组织被压缩成子囊壳状。

57.噬菌体:

寄生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菌体,又称为细菌病毒。

58.卫星病毒:

卫星病毒是指在病毒基因组之外,依赖于该病毒(称为辅助病毒)活动的由核酸分子组成的亚病毒因子,并用自己的核酸编码外壳蛋白进行包装。

59.垫刃型食道:

线虫的食道可分为4部分,即靠近口孔的是细狭的前体部,往后是膨大的中食道球,之后是峡部,其后是膨大的食道腺。

若背食道腺开口位于口针基球附近,而腹食道腺则开口于中食道球腔内的食道类型称为垫刃型食道。

60.专化型:

病原物的种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的科,属具有不同致病力的类群。

61.多病程病害:

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个侵染过程的病害,称多病程病害。

62.共生现象:

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

63.专性寄生物:

只能在活体寄主上生活的寄生物,称为专性寄生物。

64.疏丝组织:

菌丝体纠结比较疏松,还可以看出菌丝的长形细胞,菌丝细胞大致平行排列,这种菌组织称为疏丝组织。

65.锁状联合:

是指许多担子菌的双核菌丝细胞在分裂时,在靠近隔膜处形成的一种钩状分枝的结构。

66.长生活史型:

在锈菌生活史中除有双核的冬孢子外,还有一种双核孢子(锈孢子或夏孢子)的生活史类型称为长生活史型。

67.荚膜:

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68.增殖型病毒:

指在昆虫介体内增殖病毒的持久性传毒类型。

69.胞囊:

异皮线虫属某些种的成熟雌虫死后,表皮变褐变硬即为胞囊,内藏大量虫卵。

70.耐病性:

一些寄主植物在受到病原物侵染以后,虽然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甚至相当严重,但仍然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有人称此为抗损害性或耐病性。

71.子实体:

真菌的产孢机构,真菌的孢子产生在具有一定分化的产孢机构上,无论是无性繁殖或有性生殖、结构简单的或复杂的,通城作子实体。

72.囊轴:

伸入孢子囊内部的膨大的孢子囊梗叫囊轴。

73.短生活史型:

在锈菌生活史中只有冬孢子为惟一双核孢子的生活史类型为短生活史型。

74.原核生物:

是指含有元和结构的单细胞微生物。

它的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围,无明显的细胞核。

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的核蛋白体(70S),但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75.稀释限点:

保持病毒侵染力的最高稀释度,用10-1,10-2,10-3……表示。

它反映了病毒的体外稳定性和侵染能力,也象征着病毒浓度的高低。

76.泄殖腔:

精巢连接输精管和虫体末端的泄殖腔。

77.植物检疫:

(法规防治),其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

78.毒素:

是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在非常低的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对植物有毒害的非酶类化合物。

 二.填空题

79·真菌的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80·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植物。

81·子囊菌亚门的分纲依据是是否形成子囊果以及子实层;子囊果的类型;子囊的特称。

82·植原体的传播媒介主要是雨水、昆虫介体和人为因素。

83·植物病毒的核酸大都是RNA,并且一半都是正单链RNA。

84·传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分为4阶段,即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85·腐烂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

86·真菌的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有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和卵孢子。

87·在锈菌生活史中,最多可产生5种孢子,它们是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88·从自然孔进入的细菌都可以从伤口侵入,从伤口侵入的细菌就不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89·TMV主要通过病汁液接触传染,CMV主要通过介体蚜虫传染。

90·植物线虫的结构比较简单,虫体有体壁和体腔,体腔内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91·鞭毛菌亚门的无性孢子是游动孢子,着生在游动孢子囊内。

92·子囊果的类型主要有子囊壳、闭囊壳、子囊座和子囊盘。

93·植物病原细菌主要有9个属(写拉丁文),即Agrobacterium、Burkholderia、Erwinia、Pseudomonas、Clavibacter、Pyhtoplasma、Ralstonia、Xanthomonas、Xylella。

94·在自然条件下,病毒传染的方式主要有机械接触传染、嫁接传染、介体传染、和花粉及种子传染。

95·植物线虫第一龄幼虫是在卵内发育的,所以从卵内孵化出来的幼虫已经是第二龄了。

96·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地上部,而列当和野菰寄生在地下部。

97·坏死是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为叶斑和叶枯,幼苗近土面茎组织的坏死,有时引起所谓的猝倒和立枯。

98·接合菌亚门的无性孢子是孢囊孢子,着生在孢子囊内;鞭毛菌亚门的无性孢子是游动孢子,着生在游动孢子囊内。

99·原核生物界通常分为4个门,它们分别是薄壁菌门、厚壁菌门、软壁菌门和疵壁菌门。

100·植物病毒对四环素类药物能抵抗,而类菌原体敏感。

101·传染性病害的传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病原物的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原物越冬越夏;病原物的传播途径(与繁殖)。

102·卵菌纲真菌有性生殖时,两性配子囊是指的雄器和藏卵器。

103·担子菌亚门中形成担子果的为层菌纲和腹菌纲。

104·植物病毒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田间病株、种子、土壤、肥料、病株残体和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

105·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有菟丝子科、桑寄生科、列当科、玄参科和樟科、檀香科等。

106·病原物的致病性变异途径有有性杂交、突变和无性重组。

107·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有变色、坏死、畸形、腐烂和萎蔫。

108·真菌有性生殖一般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等三个过程,最后形成单倍体的有性孢子。

109·半知菌亚门包括三纲,即芽孢纲、丝胞纲和腔胞纲。

110·植物线虫的雌虫阴门和肛门常常是分开的,阴门常在虫体的腹面,肛门在虫体的末端;雄虫的生殖孔和肛门是同一部位,开口称为泄殖孔。

111·植物检疫对象应具备三个条件,即局部地区发生、人为传播、造成巨大损失。

112·鞭毛菌亚门的有性孢子有休眠孢子囊和卵孢子两种。

113·细菌是属于原核生物界的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但没有固定的细胞核,其繁殖方式为裂殖。

114·受到病毒侵染而不表现症状的植物称作带毒植物,这种现象称为不显性感染、潜伏侵染。

115·病害流行的因素是大量感病的寄主植物、致病力强传播有效的病原物和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

116·杀菌剂的剂型有乳油、可溶性粉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粉剂、悬乳剂(胶悬剂)、水剂、烟雾剂。

117·菌丝的变态结构有吸器、附着胞、附着丝、假根、菌套和菌网(菌环和菌网)。

118·真菌侵染丝穿透角质层是机械和化学两方面的作用,而穿过细胞壁则是酶的活动,与机械作用无关。

119·引起植物病害的病毒种类主要有TMVPVYCMV。

120·病原物对寄主的影响,除了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外,还在于产生对寄主的正常生理活动有害的代谢产物,如酶、毒素、生长调节物质。

121·根据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可将其分为半寄生和全寄生。

三.简答题

1、什么叫植物病害?

根据病原不同,植物病害分成哪两大类?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根据病原不同,植物病害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因为病原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因而又称传染性病害;另一类是没有病原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在植株间不会传染,因此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2、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哪些?

概括地说,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谓之“病原”。

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围素,又有生物因素。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pathogen)。

病原生物的种类很多,有动物界的线虫和原生动物,有植物界的寄生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有菌物界的真菌和粘菌,有原核生物界的细菌、放线菌和支原体,还有病毒界的病毒和类病毒。

由病原生物侵害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4、什么是症状?

病状与病症各有哪些区分?

各有哪些类型?

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1)变色(discoluration) 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

大多出现在病害症状的初期,尤其是病毒病中最为常见。

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yellowing)。

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

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黄化。

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是均匀地变色,如常见的花叶(mosaic)是由于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分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

有时变色部分的轮廓不很清楚,这种症状就称作斑驳(mottle)。

斑驳症状在果实上也是常见的。

此外,田间还偶尔发现叶片不形成叶绿素的白化苗,这多半是遗传性的。

2)坏死(necrosis) 坏死是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症状。

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为叶斑和叶枯。

植物根茎可以发生各种形状的坏死斑。

幼苗近土面茎组织的坏死,有时引起所谓猝倒(dampingoff)和立估。

果树和树木的枝干上有一种溃疡症状(canker),坏死的主要是木质部,病部稍微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木栓化,限制病斑进一步的扩展。

3)腐烂(rot) 腐烂是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根、茎、叶、花、果都可发生腐烂,幼嫩或多肉的组织则更容易发生。

腐烂与坏死有时是很难区别的。

—般来说,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的轮廓。

腐烂可以分干腐、湿腐和软腐。

4)萎蔫(wilt) 植物的萎蔫有各种原因。

茎基的坏死和腐烂、根的腐烂或根的生理活性受到破坏,使根部水分不能及时输送到顶梢,致使地上部枝叶表现萎垂。

典型的萎蔫症状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还是完好的。

凋萎如果只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发生,早晚仍能恢复的称为暂时性萎蔫,出现后不能恢复的称为永久性萎蔫。

萎蔫的程度和类型亦有区别,有青枯、枯萎、黄萎等不同。

5)畸形(malformation) 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

可分为增大、增生、减生和变态四种。

增生(hyperplasia)是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使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如马铃薯的癌肿、桃根癌病等;细小的不定芽或不定根的大量萌发生成为丛枝或发根也是增生的结果。

增大(hypertrophy)是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但数量并不增多;如根结线虫在根部取食时,在线虫头部周围的细胞因受线虫分泌毒素的影响,刺激增大而形成巨形细胞,外表略呈瘤状凸起。

稻苗受恶苗病菌侵染后,叶部细胞延长而瘦小但细胞数并无增加,成为黄叶高脚苗。

第三种是细胞或组织的减生(hypolasia),病部细胞分裂受阻,生长发育亦减慢,造成植株的矮缩、矮化、小叶、小果等症状。

矮缩(dwarf)是由于茎秆或叶柄的发育受阻,叶片卷缩,如水稻矮缩病;矮化(stunt)是枝叶等器官的生长发育均受阻器官受害程度相减少比例相仿,放出现矮化,如玉米矮化病等。

第四种是变态或变形株的花器变态成叶片状,如花变叶(phyllody)、叶变花、扁枝和蕨叶(fernleaf)等。

5、植物侵染性病害是怎样发生的?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process),就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通常分为侵入、潜育和发病三个时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开始建立寄生关系称为侵入期;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的开始出现称为潜育期;症状出现以后的时期则称为发病期。

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包括直接穿透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三种。

6、什么是柯赫氏法则?

它是否适应于所有植物病害/

7、如何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侵害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8、如何判断真菌所引起的病害?

9、如何判断细菌年引起的病害?

10、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是什么?

简述它们的作用和类型。

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丝状体。

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作菌丝(hypha),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称作菌丝体(mycelium)。

菌丝呈管状,有固定的细胞壁,大多无色透明。

不同的真菌苗丝粗细差异很大,多数直径在5—6µm之间。

大多数真菌的菌丝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许多长圆筒形的小细胞,这种有隔膜的菌丝称作有隔菌丝,如高等真菌的菌丝。

有隔菌丝的隔膜上有孔洞,细胞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可以通过隔膜的孔洞进入相邻的细胞。

有些真菌的菌丝无横隔膜,称作无隔菌丝,如低等真菌的菌丝,整个菌丝体为一无隔多核的细胞。

11、各种营养体变态的形态和作用是什么?

12、什么叫子实体,举出典型的子实体?

其上产生何种孢子?

13、说明游动孢子与孢囊孢子的异同。

14、何谓无性繁殖?

无性孢子有哪几种,生于何处?

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各种孢子统称无性孢子,可分为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5种类型。

15、何谓有性繁殖?

有性孢子有哪几种,生于何处?

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称有性孢子,常见的如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子孢子等。

16、什么叫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的生活史包括哪些内容?

真菌的生活史(1ife—cycle)是指真菌孢了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例如,真菌的无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通常在营养生长后期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有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经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进行无性繁殖,又产生了无性孢子,这就是真菌的一个完整生活史过程。

因此,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

真菌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就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这是它的无性阶段。

在适宜的条件下,真菌无性繁殖阶段在它的生活史中往往可以独立地多次重复循环,而且完成一次无性循环所需的时间较短,产生的无性孢子数量大,对植物病害的传播、蔓延作用很大。

在营养生长后期、寄主植物休闲期或缺乏养分、温度不适宜的情况下,真菌转入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这就是它的有性阶段,在整个生活史中往往只出现一次。

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孢子多半是在侵染后期或经过休眠后才产生的,有助于病菌渡过不良环境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

17、卵菌门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是什么?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其中产生多个双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在藏卵器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卵孢子。

进行有性生殖时,部分菌丝细胞分化成雄器和藏卵器两种配子囊,二倍体细胞核在发育的雄器和藏卵器中发生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细胞核。

雄器和藏卵器先是以配子囊接触交配的方式进行质配,两个单倍体细胞核在藏卵器中进行核配,恢复为二倍体。

卵孢子萌发产生二倍体的营养体。

18、说出水稻绵腐病菌的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