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七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6258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七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七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七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七篇.docx

《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七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七篇.docx

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七篇

2019-2020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从文献史料、地图、图表等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所要学会的能力之一。

下面两幅地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政权分立

B、民族交融

C、江南开发

D、中外交往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永嘉衣冠南渡诗》:

“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

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

”诗中提到了西晋永嘉五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战乱频繁

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经济重心南移

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是()

A、迁都洛阳

B、军队战斗力提高

C、北方民族大融合

D、社会矛盾激化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迁都的是()

A、盘庚迁都

B、明成祖迁都

C、周平王迁都

D、孝文帝迁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中国成语大会》是目前十分热门的综艺节目,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下列成语中,与淝水之战有渊源关系的成语是()

①草木皆兵

②破釜沉舟

③四面楚歌

④风声鹤唳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

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造成这一时期北方文化昌盛的重要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淝水之战

C、张骞通西域

D、隋朝的统一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前秦军队战斗力不强

B、前秦军队不得人心

C、前秦军队不习水战

D、前秦军队战线太长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有人认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治动荡不安,政权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

”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该时期()

①科技文化进步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民族融合

④实现了区域间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古代中国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沟通中外,推动了社会进步。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

如荀子,虽以礼为思想核心,但也特别重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做法家,还有人将其当做儒家。

——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

材料二:

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丝绸之路”。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三:

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又诏改国姓为元氏姓。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此举也。

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

……正如马克思所说:

“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争鸣”的主要认识。

据材料二,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所评述的历史事件及其观点,并据此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据材料四,请概括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

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读北语,一从正

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该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改革?

这次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改革对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自古至今,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四: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小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许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请回答:

问题一:

材料一中“魏主”是谁?

他在诏书中推行了什么政策?

他的改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二:

材料二中反映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结合材料说说与明治维新前相比,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与明治维新同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问题三:

材料三中社会主义能够建立得益于哪次革命?

邓小平所说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指什么?

这种“僵化的模式”对苏联产生了什么严重的影响?

问题四:

根据材料四说明罗斯福在农业方面采取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措施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问题五:

综合上述改革,你觉得评价改革成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学科核心素养有益于个人适应社会发展和终生发展。

(跨越历史时空)

(实证历史事实)

(滋育家国情怀)

《汉书》载:

“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司马迁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请写出时间轴上A、B、C、D对应的史实,并指出A、B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探究历史奥秘时,小龙收集了以上历史图片,请你帮助他进行归类。

①探寻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应选:

______

②探寻宗教文化发展历史应选:

______

③探寻手工艺品发展成就应选:

______

结合所学,举出材料中历史人物的事迹,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大一统”并不是以单纯地域统一作为衡量标准,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和思想文化上的共通共识。

材料一:

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

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

——《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孝文帝通过祭孔的仪式性表演确立其所代表的北魏政权以及君权的合法性基础,实现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整合,有效控制士人阶层和底层民众,最终促成北魏政权由军事政权向封建国家政权的成功转型。

——《北魏祭孔制度研究》

材料一中“这套制度”指什么?

它如何从中央到地方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据材料三,孝文帝接受了中原文明的哪些政治和文化传统,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