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第二课时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574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匆匆第二课时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匆匆第二课时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匆匆第二课时文档.doc

《匆匆第二课时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匆匆第二课时文档.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匆匆第二课时文档.doc

六年级语文《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者:

(1)班周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品析文中优美的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感叹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文章的生字。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

二,品读赏析,明理启智

1.自读自悟。

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

2.交流体会: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作者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读后引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觉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会再来。

(2)“再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日子比成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比喻成浩瀚的大海,写出日子的渺小又消逝的飞快。

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作者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句式,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使无形的时间有了鲜明的形象,体现作者在全身心去感受时间转瞬即逝,来去匆匆。

3.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以上相关的语句。

4.教师过度:

是呀,时间如此匆匆,一去不复返,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呢?

引读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反馈,理解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流逝的飞快。

(2)品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3)教师小结,引导放血:

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时间就是在日常生活细节中不经意间溜走。

下面请大家仿照课文中的句子,也来说说时间是如何从我们身边溜走的。

出示:

—————时候,日子从—————。

—————时候,日子从—————。

—————时候,日子从—————。

5.教师导读:

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的心情又是如何?

你能从文中找出具体的的语句来说吗?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伤感与惶恐)

(2)“我掩着面叹息。

”(无奈与感慨)

6.拓展文本,获得启示:

联系之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白白在这世界走一遭?

(1)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小结:

希望大家从《匆匆》一文中获得启示,像朱自清先生一样珍惜时间,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7.引读课后“阅读链接”——《明日歌》。

三,品悟文法

1.教师导言: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那么通过这篇文

章的学习,在写作方面你从中又有什么收获呢?

2.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修辞等方面体会表达的效果。

(1)作者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的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2)开头和结尾的反问句采用了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抒发了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四,总结全文,激励惜时奋进

1.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激励学生:

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请大家珍惜时间吧!

正如热爱你们的生命一样。

五,阅读推荐:

《荷塘月色》《背影》《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