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附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5710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附解析.docx

《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附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附解析.docx

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附解析

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2018年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被称为“人文初祖”的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是(  )

A.黄帝B.炎帝C.尧D.禹

【答案】A

【解析】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

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

故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故选:

A。

本题以生活在异乡的海外华人常自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华夏子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人文初祖”黄帝。

2.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秦统一六国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立D.宣政院的设立

【答案】C

【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

故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西域都护的设立。

故选:

C。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知道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如图所列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4.

A.百家争鸣

B.秦始皇巩固统一

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D

【解析】题干给出的知识卡片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由于平城气候干旱,所产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而且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

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故选:

D。

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改革内容。

5.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绘的是(  )

A.贞观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

【答案】C

【解析】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绘的是开元盛世。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

C。

本题考查了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6.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里指的是(  )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答案】B

【解析】“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反映的是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大大提高了印刷的速度史实。

B符合题意。

故选:

B。

本题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为切入点,考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本题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

A.行省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

【答案】A

【解析】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行省制。

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开始于元朝。

元朝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故选:

A。

本题考查了元朝行省制度。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行省制。

8.电影《锦农卫》涉及到的史实发生在(  )

A.秦朝B.隋朝C.明朝D.清朝

【答案】C

【解析】电影《锦农卫》涉及到的史实发生在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百官和京城百姓不放心,为了加强君权,特别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

故选:

C。

本题以电影《锦农卫》为依托,考查明朝加强君权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9.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军队是(  )

A.英军B.英法联军C.八国联军D.日军

【答案】B

【解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故选:

B。

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0.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痛失宝岛。

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依据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直到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才收回了台湾,日本侵占中国台湾长达50年。

所以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依据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故选:

C。

本题以台湾问题为切入点,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1.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取消“二十一条”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答案】B

【解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誓死争回青岛,体现反帝性质;取消二十一,体现反帝性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体现反帝性质;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既体现反帝性质又体现了反封建性质。

故选:

B。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口号性质是解题关键,口号是时代的风向标。

12.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国民党政权在中国22年统治的战役是(  )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答案】D

【解析】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的相关史实。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的相关史实。

13.图宣传画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14.

A.“大跃进”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

【答案】A

【解析】题干给出的宣传画明显非常夸张,这是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的表现。

“大跃进”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故选:

A。

本题考查了“大跃进”运动。

.“大跃进”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注意总结这一运动的教训。

15.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具有创新活力的现化城市,主要得益于国家制定的哪一项重大决策?

(  )

A.建立了直辖市B.实行“一国两制

C.建立经济特区D.建立特别行政区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深圳”是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故选:

C。

本题考查了经济特区的建立,重点考查了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先后设立的经济特区。

16.下列人物中,被誉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邓稼先B.袁隆平C.钱学森D.华罗庆

【答案】B

【解析】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袁隆平;识记袁隆平的事迹。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袁隆平的事迹。

17.公元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这里所指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B.波斯帝国C.阿拉伯帝国D.亚历山大

【答案】A

【解析】公元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这里所指的帝国是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故选:

A。

本题考查了罗马帝国。

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罗马帝国的扩张和疆域。

18.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  )

A.三级会议的召开B.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

C.拿破仑颁布《法典》D.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答案】D

【解析】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开始。

7月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就是为了纪念这一事件。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7月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19.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20.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

持续时间

4年多

参与国家

30多个

死伤人数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A.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B.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C.是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D.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答案】A

【解析】分析图表,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参加国家多,死伤人数大,经济损失严重,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破坏和人员伤亡。

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故选:

A。

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为切入点,考查一战的相关史实。

由表中数据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注意准确识记一战的影响。

21.面对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干预而摆脱困境的是(  )

A.德国B.美国C.英国D.日本

【答案】B

【解析】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国家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面对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干预而摆脱困境的是美国。

故选:

B。

本题以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为依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和启示。

22.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为加强经济合作与提高国际地位建立的组织是(  )

A.华沙条约组织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答案】C

【解析】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为加强经济合作与提高国际地位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

故选:

C。

本题考查了欧洲共同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西欧国家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时间。

23.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

A.从发明交通工具开始B.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电力得到广泛的应用D.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

【答案】D

【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次科技革命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使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因而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之处是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D符合题意。

AB符合第一次科技革命,C符合第二次科技革命。

故选:

D。

本题考查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之处。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25.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

______。

26.

(2)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

______。

27.(3)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______。

28.(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

______。

【答案】中共“一大”的召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析】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中共“一大”的召开。

(2)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北军不战而溃,军政大员四散逃避。

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战争的序幕。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3)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4)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故答案为:

(1)中共“一大”的召开。

(2)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的召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标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的召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相关史实。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30.

(1)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是:

______

31.

(2)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作者是:

______

32.(3)18世纪在英国改良蒸汽机的是______

33.(4)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伯利克里;达•芬奇;瓦特;罗曼•罗兰

【解析】1)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是:

伯利克里。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

(2)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作者是:

达•芬奇。

达•芬奇是意大利一位多才多艺的巨人,他的代表作品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18世纪在英国改良蒸汽机的是瓦特。

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改进了蒸汽机。

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4)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是罗曼•罗兰。

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反映了一个有才华的音乐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遭遇的失败。

故答案为:

(1)伯利克里。

(2)达•芬奇。

(3)瓦特。

(4)罗曼•罗兰。

本题考查了伯利克里、达•芬奇、瓦特和罗曼•罗兰,注意识记人物成就和地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伯利克里、达•芬奇、瓦特和罗曼•罗兰的成就和地位。

34.根据你对中国历史上教育发展的了解,回答下列问题:

35.

(1)我国科举制的正式诞生是哪位皇帝在位时?

科举制发展到哪个朝代得到了完善?

36.

(2)洋务运动期间,受西方影响,洋务派创办了什么形式的学校?

请写出中国近代最早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的名称。

37.(3)自2000年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断提高,2016年超过了3.8万亿元。

党和政府如此重视教育,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

(1)我国科举制的正式诞生是隋炀帝在位时;科举制发展到唐朝得到了完善。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隋朝建立、唐朝完善并为后代沿用。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2)洋务运动期间,受西方影响,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这是中国近代最早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3)自2000年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断提高,2016年超过了3.8万亿元。

党和政府如此重视教育的重大意义是,教育的发展大力提升了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了文化教育繁荣、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

故答案为:

(1)隋炀帝;唐朝。

(2)新式学校(堂);京师大学堂。

(3)教育的发展大力提升了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了文化教育繁荣、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题干信息为依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38.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舞台上的焦点,两国关系一波三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9.材料一  每一(签暑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是经济的,联合起来,共同对敌……

40.--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41.材料二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严令美国代表团:

不准任何人与中国代表握手……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乘专机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前往迎接周恩来对尼克松说:

“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未和我握手一-25年没有交往了啊!

42.--摘编自尼克松回忆录《领导者》

43.材料三  北京时间2018年3月23日,美国宣布将对6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并对中国实行贸易限制

44.--摘编自《中国网》

45.

(1)材料一所述《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组织的建立?

美国和中国是否同属于“签署国”?

46.

(2)材料二所说杜勒斯的失礼,与当时美国推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而双方握手标志着什么?

47.(3)材料三所指美国的做法与当今世界哪一经济趋势相违背?

综上所述,我们应如何应对?

【答案】

(1)据材料“每一(签暑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是经济的,联合起来,共同对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述《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或世界反法西斯网盟的建立)。

美国和中国同属于“签署国”。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耦合。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或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2)据材料“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严令美国代表团:

不准任何人与中国代表握手……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乘专机抵达北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所说杜勒斯的失礼,与当时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有关;而尼克松和周恩来双方握手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

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签署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

两国20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据材料“北京时间2018年3月23日,美国宣布将对6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并对中国实行贸易限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所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