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5609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docx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谁先看到日出.docx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谁先看到日出

《谁先看到日出》

教材分析:

《谁先看到日出》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

1、提出问题:

谁先看到日出?

2、模拟实验:

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

3、查资料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

4、运用知识深化世界时差的认识。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地方时的探究。

地球自传带来了不同的地方时,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很有必要开展《谁先看到日出》的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经验和数据,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四)科学技术工程:

在旅游时能应用时差合理安排活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经验和数据推测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教学难点:

理解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看到日出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教学准备:

两张小卡片,大地球仪和小地球仪;手电筒,中国地图,经纬网铜丝转椅,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查资料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研讨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找地名的比赛,导入新课

.1、检查课前预习作业

昨天请你们在地球仪上把杭州、拉萨、北京、纽约等城市贴上标记准备好了吗?

2、提问、以杭州为中心,你能找出它西边有哪些城市吗?

生:

武汉

生:

成都、拉萨

3、提问:

你们是根据什么原理确定这些城市?

生:

面向地球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做上东方和西方的标记,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在地球仪支架上贴上东方和西方的标记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文本积累了共同的密码。

开课伊始举行找地名的比赛,既激发了学生对地球仪研究的兴趣,又巩固了方位座标的旧知。

为探究地球自转方向做好铺垫。

二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了解相对运动规律

.1、请仔细观察,老师这样拨动地球仪,谁来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

自西向东。

(板书)

2、那样拨动地球仪呢?

生:

自东向西(板书)

3、举行按指令拨动地球仪的比赛。

师:

请各小组实验员准备:

口令①:

自西向东自转1圈。

口令②:

自东向西自转1圈

生操作:

4小结:

转动地球仪的技巧: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中,学生由于坐的方向不一致,当转动地球仪和观察到的转向,时常不能协调一致。

教师先按指定方向拨动地球仪示范,接着举行转动地球仪的比赛,最后总结转动的经验。

通过这三步使学生对原来固定的平面方位知识与转动中地球仪的立体方位知识找到了统一的衔接点,为学生科学规范做模拟实验扫除了障碍。

5、讨论:

地球会不会先从西向东自转,再从东向西自转呢?

请各小组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讨论。

(出示课件)

①坐在汽车上,当车向前进时,看到的树会怎样?

②坐在旋转木马上,顺时针转动时,木马外的树会怎样?

③从以上的事实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④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自东向西运动,那说明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6、汇报:

生1:

我发现车、木马都是运动的物体,而树是固定的物体,它们之间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生2:

我发现当车不动时,树也不动,因此车和树是相对运动的。

生3:

我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就可以反推出相对物体的运动方向。

例如当知道太阳在天空中沿着东向西的方向转动,就可以退出地球是沿着自西向东的方向转动。

生4:

我对于他的发言有疑问,他把太阳看成静止的树,而我们天天看到的太阳是运动的呀!

生5:

我来解释:

我在课外看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对地球这颗行星而言是静止的。

生6:

他们把地球看成了运动的球体,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

生7:

因为地球上的人和地球一起在运动,而地球对于人类来说又十分的巨大,所以感觉不到它在运动。

这就像坐车一样,看车上的吊环晃动是不能判断车是否在前进,只有看车外的景物,才能判断车的运动方向,所以说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富有启发性的事例,讨论地球自转的方向,当学生交流自己初步发现的规律时,教师及时板书,点拨学生对彼此的观点在纵横比较中产生质疑,在辩论中形成地球自转方向的共识。

三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东西区时差

.1、师:

地球不停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那杭州和拉萨谁先看到日出?

生猜测:

杭州

2、师:

地球实在是太大了,我们看不到地球的边际,但我们可以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观察谁先看到日出。

给你手电筒和地球仪先小组讨论一下怎么做这个模拟实验?

3、生:

小组讨论

4、师:

谁先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

5、生汇报:

先贴上两个城市的标签,再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看谁先见到日出

6、师:

还有补充的吗?

生2:

要做上黑夜与白天的分界线,这样当杭州和拉萨谁先见到太阳就有一个标准。

7、师小结:

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这条由黑夜变成白天的分界线叫晨线,那条由白天变成黑夜的分界线叫昏线。

还有补充的?

生3:

①要转慢点,太快了看不清楚。

②先要把这两个城市转到背向太阳的黑夜处。

生4:

我们组想把正对太阳的经线做个记号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看谁先到达正午,也可以判断谁先看到日出。

8、师小结:

午线:

地球上正对太阳的经线,当地时间就是正午12点左右。

子线:

与午线相对的子夜十二点的经线。

设计意图:

在做模拟实验前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本环节以谁先看到日出为导向,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在交流中完善各自的实验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下面请各组同学围绕两个主题开展实验。

①杭州和拉萨谁先看到日出?

②当北京是凌晨时,夏威夷、纽约、雅典分别是什么时候?

9、生开展模拟实验,师巡视知道学生观察与记录

10、生汇报实验结果

生:

①当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时杭州先见到日出,;拉萨后见到日出

②当地球仪自东向西时,拉萨先见到日出,杭州后见到日出

生:

当北京是凌晨时,夏威夷是正午纽约是傍晚,雅典是子夜

11、谁先看到日出,还可以实地测量,下面请同学们阅读25面的小资料,看看地理学家在9月22日测量的数据。

12、生查阅并汇报

13、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杭州先看到日出?

生:

因为它在东边

师:

为什么东边的地区比西边地去先看到太阳?

生:

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设计意图:

先通过模拟实验收集实事数据,再引导学生查资料核实模拟数据的真伪,在比较中归纳出实验结论。

接着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地球空间的理解,还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回顾总结巩固新知

让学生谈体会.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你又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交流各自的体会是本课的巩固阶段,既是认知的展现,更是思维的相互激发。

五、拓展延伸.当北京看到日出后,为什么北京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要低呢?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研究。

设计意图:

选择贴近了学生生活和本课有紧密联系的温度变化规律作为课外探究的主题,目的是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进行有机整合。

例如本课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做城市地名的标杆,转动地球仪后会发现同一地点的杆影有长短的变化,这将有力的打开学生的探究思路,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去探秘,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

六板书设计

.7、谁先看到日出

1、依据生活体验可知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2、根据模拟实验和生活体验可知杭州比拉萨先看到日出

3、查资料可知杭州比拉萨先看到日出

小结:

同一纬度,东边地区先见到日出,是因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七设计特色:

1学具新颖。

针对学情和文本内容创造性的对原有地球仪进行了加工。

指导学生用铜丝做晨昏圈即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

子午圈即正午和子夜经线的分界线。

灵活的引导学生将手电筒安装在铁架台上,先调好光心与赤道保持水平,再调好光距使手电筒刚好照亮半个地球。

2以探究为载体,让思维与科学概念同步发展。

将是先看到日出与探究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整合。

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中发现相对运动的规律。

再运用这个规律猜测地球的自转方向。

紧接着模拟实验收集信息,分析归纳地球自转方向有两种可能。

在认知有冲突时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明白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而水到渠成的明白东边地区比西边地区先见到日出。

3注重证据收集分享与归纳推理。

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活动记录单设计:

活动记录单一

活动主题:

收集生活事例认识相对运动规律

1当你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

2当木马顺时针转动,外面的景物怎么运动的?

3坐在地球这个“大转椅”上,我们看到地球周围的星体,如太阳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活动记录单二

活动主题:

模拟地球自转观察杭州、武汉、成都、拉萨等这些城市中的人们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是怎样?

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下面

转动方向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自东向西转动地球仪

看到太阳先后顺序的城市

活动记录单三

活动主题:

收集信息认识时差

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北京、美国的夏威夷岛和纽约、希腊的雅典等地方,然后贴上标志。

当北京是凌晨的时候,其他几个地方是什么时候?

当北京是正午的时候,其他几个地方分别是什么时候?

将研究的情况记录在下面:

⒈北京是凌晨时夏威夷岛是___,纽约是___,雅典是___。

⒉北京是正午时夏威夷岛是___,纽约是___,雅典是___。

九课后反思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探究只有依附于科学概念的构建,才能彰显其更大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小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实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基于以上理念的把握,因此注重以下四个关键点:

1将有序的收集信息和分析的活动融入到探究活动的每一环节中。

在收集事实信息活动中,学生不但经历了丰富的动手体验过程,还能获得科学概念与逻辑思维比翼双飞的效果。

2设计的探究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3、精心选择有结构的探究材料。

加工后带有晨昏圈的地球仪具有推动学生认知发现的特点。

4、指导学生用好记录单。

让任务单引领学生主动有目的实验、收集与整理资料,为归纳结论夯实基础。

综上所述,只要扣住科学本质开展探究活动,就能实现高效课堂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