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5403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docx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docx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第4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

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和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时,不够整格的作图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统计图。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可能得到:

①每天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数。

②星期五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最多,星期三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最少。

(2)提出问题并解答。

①这个统计图一格表示多少人,与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这样有什么好处?

a.这个统计图一格表示5个人,以前学过的统计图一格就表示1人。

b.这个统计图可以表示更大的数量,如果必要时一格还可以表示10人、②平均每天有多少人到阅览室读书?

你是怎么算的?

a.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

b.汇报计算方法、结果。

2.试一试。

(1)出示统计表。

在老年活动中心参加各种健身活动的人数统计表

(2)制作条形统计图。

①你认为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人比较合适?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呈现统计图。

在老年活动中心菜价各种健身活动的人数统计表

师:

这个统计图:

每格代表多少人?

②你能把这个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让学生在课本中,把这个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描绘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的“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查。

3.招式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作简要评讲。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

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

教学反思:

反思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平移现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两种运动方式即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区分平移与旋转。

2.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图形,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思考方法,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4.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距离。

教学过程:

【导入】一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今天贺老师是骑车到的学校,那么平时你们是怎么到学校上学呢?

(生---------)

、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所说到的步行、骑车、坐车时,人和车的移动都是一种运动,其实人和物体都经常处于一种运动状态,都是在运动的,只是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时的样子有可能不同。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游乐场,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感知、分类。

依次出示4幅物体运动的画面。

(高空缆车、摩天轮、风车、小火车)

回忆刚才看的物体运动的录象,想想自己做的手势,你能按运动的方式分类吗?

反馈分类,并提出“为什么把他们分一类呢?

,电脑出示分类后的画面。

师小结:

像风车、摩天轮这样的运动是旋转(板书:

平移)

        像小火车、高空缆车这样的运动是平移。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旋转与平移。

(板书课题)

三、探索旋转和平移的特点

结合刚才的物体运动的录象说说平移是怎样运动的,它有什么特点?

生说,师板书“特点:

方向不变、位置变化”。

说说旋转是怎样运动的,它有什么特点?

生说,师板书“旋转:

绕一点   转动”。

(举例风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

刚才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下面我们来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平移的画“——”,旋转画“O”)

依次出示(手推窗户时窗户的运动、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轮盘转动和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运动)

小组讨论

小组反馈(电脑演示不同的判断,让画面动起来)。

同学们判断得非常好,那除了这些现象,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现象呢?

生举例,师小节:

看来同学门都善于观察生活,其实不仅生活中可以见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我们还能动手做一些平移运动。

四、探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出示方格纸上的三角形图。

师:

瞧!

大家看到的画面就是三角形做平移运动静止后的画面,虚线图是平移前的,实线是平移后的位置。

想想:

三角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师“说说通过观察三角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用三角形卡片在小鸟图方格纸上动手移移看到底向左平移几格。

电脑演示移动的过程。

(边移,边数几格)

刚才我们是通过移小鸟卡片也就是移图的方法(板书:

方法:

移图),那么不移图比如看小鸟身上的一个点或一条线能知道平移几格吗?

小组试在小鸟方格图上看一看、找一找。

反馈采用什么方法?

 生反馈师小结:

通过找一个点的方法(板书:

移点),通过找一条线方法(移线)。

请找出哪点或线平移到哪了,怎样移动的?

 师:

小鸟嘴的点平移到这点了,这点叫小鸟图平移后的对应点,像这样的两个点我们叫小鸟图平移前后的对应点(板书:

对应点)。

找对应点,探索对应点间的距离。

师:

你也能找出对应点吗?

对应点之间有几格呢?

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说师板书:

对应点等距离。

小结:

看来一幅图到另一幅图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找对应点,数一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

出示房子、小鱼、飞机图。

(1)观察图,找出一组对应点,并思考:

房子图向(  )方向平移了(   )格

鱼图向(  )方向平移了(   )格

飞机图向(  )方向平移了(    )格

(2)展示完成的情况并说说找到哪组对应点?

(3)观察平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出示鱼图。

思考“哪几只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

提问:

“为什么能重合?

小结:

刚才咱们通过一次或两次的平移也能与这只小鱼重合,现在让大家动动手,画出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出示三角形图、和小船图

你能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吗?

师:

这个三角形大致移到了什么地方呢?

,具体的位置怎样确定呢?

(2)自己画一画。

(3)展示交流,说说是怎样画的?

(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汇报)

五、小结延伸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对什么事情的印象最深?

欣赏利用平移和旋转画出的美丽图案。

圆柱的认识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二、预习学案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

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三、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

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从第22页找出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面

(1)摸摸圆柱。

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第22页说一说:

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

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

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引导学生思考得出:

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从而揭示圆柱高的含义。

(在图上标出高)

(2)讨论交流:

圆柱的高的特点。

初步感知:

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

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

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

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

沿高剪┤斜着剪: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

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

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

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

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

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

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6、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检测

1.做第24页“练一练”的第1题。

2.做第24页“练一练”的第2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五、课后作业:

做第24页“练一练”的第3题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

沿高剪┤斜着剪: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学情分析目的:

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什么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等。

设计理念包括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设想。

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学生潜能,因材施教,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内容:

1.教学主题:

《青蛙写诗》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七课。

本文是一首儿童诗,共有五小节。

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雨天的池塘里青蛙在高兴地“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

以此为情节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性。

2.教学对象:

一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充满好奇,而本课十分适合一年级孩子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对于训练孩子的想象,朗读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空间。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写字、识字、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大致理解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三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突破:

将标点符号与相关事物相结合,指导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形”,再结合具体的语句指导学生了解其意思,并通过对逗号、句号、省略号不同语气的感悟来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学情分析的主要内涵包括学生的起点水平、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

进行学情分析时应把握好个性与共性的结合,动态与静态的统一。

我确定学情方法如下:

1.谈话法:

通过和学生的直接交谈,可以对学生有一个了解,还可以进行不同角度下的对比分析。

2.观察法:

通过学生的课上表现以及提问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好的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水平。

我准备利用多媒体和板书等手段辅助教学,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