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工作.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5369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管理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班主任管理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班主任管理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班主任管理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班主任管理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管理工作.docx

《班主任管理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管理工作.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管理工作.docx

班主任管理工作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

(一):

课前准备

我们往往会把班主任工作想象得很难很烦,大量的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

带班其实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痛苦,当然,大家都说做班主任是要有智慧的,其实所谓的“智慧”,只是要去多观察、多动动脑筋、多去想一些办法——一句话,只要把心思放在班上,自然会有很多奇思妙想,自然会走进学生心灵,再加上勤快点,就差不多了。

并非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我现在就在做班主任,每天也在重复着那些琐碎的工作。

班主任工作中也经常会有不得要领的问题,比如在课堂教学秩序管理中。

按理,课堂教学应该是任课老师的事,班主任不用多插手,但是每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每个班学生的素质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协助任课教师管理课堂也就成了班主任的工作之——做甩手掌柜,那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班上的教学秩序如果混乱了,班主任是脱不了干系的,人家只会说“某某班很乱”,这个“某某”就是班主任的名字,而不说几年级几班,也不会追究是哪一个老师教的这门课。

这是班主任的宿命,当一天班主任就要承担一天。

班级的教学秩序好了,任课教师上课轻松,学生受益,班主任的口碑就好,皆大欢喜。

班主任如何可以轻松一点,不至于那么累呢?

那就要想办法。

动了脑筋了,身体就可以轻松点,不爱动脑筋,身体就要受累。

既不爱动脑筋又不想身体受累,那就还是别干了。

消耗精力体力,有个规律,要么先苦后甜,要么先甜后苦。

先期大量投入,后期坐享成果;开始偷懒,班级养成坏习惯了,后面就跟着受罪。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带班,把班级越带越顺,越带越轻松,有人越带班级越乱的原因。

班主任的精力是有限的,合理分配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面如果说有什么诀窍的话,可以用两句话来描述,第一句:

“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第二句: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两句话有一点关联。

我曾经在给一些学校班主任做培训的时候讲过这里面的辩证关系,当然我的理解不一定都对,只能说是一家之言,听的时候还要注意甄别。

比如我说:

男孩子打架是轻(哪一个男孩在长大的过程中没有打过架?

),向教室地面乱吐瓜子壳是重(参见我学生写的《他从雨中来》)。

扭转一个人的思想是重,得慢慢来,出现了反复和退步没关系,看淡一点,工作照做,心态放轻松一点;改变一个小小的坏习惯是轻,但是一个“小恶”能蔓延影响班级风气,必须花大力气来抓。

什么事都管,会把人搞得很累,结果你会发现事情千头万绪,相当没有成就感。

你想啊,教育是一个大问题,方方面面,各个环节,不是你一个班主任能搞定的,即使班主任再能干,力量也是有限的。

所以,伤其十指,没有效果,还把自己的心态搞坏了。

如果从一团乱麻中梳理一下抽出其中一根比较主要的,花上大部分的精力去好好处理,解决一个是一个,则情况就不同了,既能看到效果,又有了成就感。

所以有一次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专访时我说了一句:

放弃该放弃的、拯救能拯救的。

记者笑:

前半句不能发。

我说:

那就把下半句记下吧。

但是不管话怎么说,“断其一指”,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是我们带班的原则之一—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打仗。

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该记住。

那么,什么是最重要的?

没有。

教育无小事,都重要。

只有最先要解决的、最有把握解决的,没有最重要的。

还是举前面说到的例子,课堂教学秩序。

我们都有一个感觉,就是有时候一节课上得很顺,而同样的班级有时一节课上下来感觉又很糟糕,像是间歇性的,说不清楚原因。

同样的学生、一样的认真备课,为什么学生的表现会起伏不定?

我们不否认人的情绪是会波动的,那就要研究好的策略去以不变应万变。

一节课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课前准备的两分钟。

课前准备好了,老师一走进课堂,神清气爽,烦恼皆消,马上进入状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课前准备一团糟,老师先要花力气整顿秩序,声音高八度把下面的躁动压下去,到正式讲课,热情已经消去大半,接下来就就很难充分发挥。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丝毫不假。

明白了这个道理,班主任就应该知道力气往哪里使了。

不要小看这两分钟,意义很大啊。

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很多人已经没有了课前准备的概念,至少我进过的班级,很多情况下都是乱糟糟的。

我理想中的班级,应该是上课前打了预备铃,学生就迅速地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书本等物品已经摆好,安静地等待着老师来上课,而此时的讲台和黑板都已经是擦得很干净了。

这不仅是规矩,更是对人的尊重,最重要的,这一环节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学生的心不定,难以进入状态,课堂效率就低。

就这么一件小事,班主任要当做一件大事来抓,还不容易抓好。

多年以前,我曾经为课前准备用了整整一个学期来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还是在一个比较好的班。

我的要求就是上面写的,为了督促大家做好课前准备,我请负责任的班干部一打预备铃就立即上岗执勤,劝诫那些忘乎所以的孩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我本以为学生的素质还比较好,而且这件事本身不难,应该很容易做到,事实上结果真出乎我意料,困难重重。

由此可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绝非易事,但一经养成,就可以长期发挥它的作用。

一开始根本贯彻不下去,学生不买班干部的账,打了预备铃还是和以前一样,原来在说话的还在说话,原来站着的还站着,在他们心目中,打预备铃不算上课,打上课铃还不算上课,老师进课堂了还不算上课,甚至老师喊了“上课!

”口令也还不算上课。

那么什么算上课?

老师板起脸来整顿课堂纪律时,才意识到已经上课了,声音才逐渐小了下去。

老师刚刚开口讲课,那边再来个迟到的,一声“报告”把老师的话头打断,如此反复几次,一节课已经过去五分钟了。

我意识到,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整治这个顽症开始。

为了帮助班干部和任课教师把好课前准备这一关,我得扶上马,还得送一程,自己要辛苦一下,每次上课前,我都当做是自己去上课,到教室门口出现一下,提醒学生此时应该做什么。

根据学生的整体素质,养成这个习惯要花去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的时间不等,但是一旦上了规矩,大家养成习惯了,就不必再为这种事烦恼了。

从长远的角度看,这个精力花得值!

先苦后甜。

班主任要有服务意识,为任课教师、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服务,这并不有损班主任的尊严。

正如我在以前写过的,班主任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也要让任课教师感到幸福,让他们愿意来上你班的课,愿意为学生多付出一点,人都是有感情的。

有的任课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并不是很强,遇到调皮的学生、纪律不好的班级,有一种很无助的感觉,学生又是很势利的,欺软怕硬,老师就特别希望班主任在这样的时候能帮他一把,这种帮助就像雪中送炭,远比教师节时送个花或者小礼物重要得多。

班主任要掌握不同任课教师的能力和心理,及时地予以协助。

帮人就是帮己,最终受益的,还是你的班级和你自己。

我历经这么多年、教过那么多班级,确实看到有的班主任,特别是一些差乱班的班主任,课前基本不到班级来,可能是自己也不想看到那些不好的现象吧,可以理解,但是如此一来,班级就会越来越差下去、乱下去。

反过来说,扭转风气也是简单的,只要你班主任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学生面前,大胆地管理,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

可惜,我只能当一个班的班主任,所以我经常感慨:

这个班要是我来带,半个学期我就让它变样!

(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哪个班级比我的六班更难带)

最后再提醒一句,班主任千万不要在课前准备时到教室去发通知、讲事情、收东西,一通话讲完了,抬腿走人,把一个骚动的课堂甩给任课教师,如果这样你还不如不到教室来。

所以,即使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布置,拜托,到快下课时等在教室外,等任课教师上完课走出课堂,你再进去,随便你怎么说,此时即使学生闹翻了天,也不会影响课堂教学了。

(二):

巧打时间差

我是个比较偷懒的人,做班主任这么多年,虽然自认为还算敬业,但是绝不属于老黄牛。

总体来说,我还是比较贪玩的,所以,很多人认为我没有资格成为优秀班主任,因为他们总觉得我投入不够——一个感觉上的误会导致我永远被排除在优秀教师之外。

我觉得自己挺冤的,工作没少做,怎么给人感觉不务正业。

这里面有个原因,我的工作时间和其他人有些不一样,外松内紧。

智慧地做班主任,就是要学会把握关键的时间点,即管理上的盲点。

大家(当然包括学生)都在忙的时候你可以休息,等大家都休息放松了,管理就出现真空了,这时就是你班主任该上场的时候了。

学生一起在上课,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学校的管理中确实有盲区,学生容易出问题,管理的真空时间就是班主任要填补的。

所以,你要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别人都大意的时候提高警惕。

很多中学都搞坐班制,这实在是一个低能的做法,为了防止一部分不自觉的老师溜号,让所有的老师都整齐地坐在办公室。

这不是做教育,这是在生产产品。

以我个人体会,在办公室的工作效率极低,且效率和人数成反比。

大家都坐在那里,只要一个人起个头,大家都参与进来,闲谈扯淡,从服装到饮食,从股票到房价,一个话题议论完,不多少时间又换一个。

我这个人,实在不适合坐班,所以,过去无聊时,就经常在办公室玩,上上网,玩玩游戏。

这闲谈没关系,上网也无妨,玩游戏就会被认为不务正业,而且是纪律所不允许的,话说重一点,就是师德问题。

实在没办法,坐在那里,就干不成事——效率高也有效率高的苦恼。

如果我做校长,一定会给每个教师一定的自由时空,原则是工作干好,不出问题。

其实关键不在于每天工作多长时间,而在于工作时间时间分配在哪里,同样是每天工作十个小时(我是指班主任在学校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吧),除了上课,分在办公室里的时间有一半就够了,其余时间应该去看书、去写东西、去家访、去和学生闲谈、去考察学生活动的场所。

多么希望有这样的政策啊。

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应该和学生的作息时间有交叉,如果学生上课,你上班,学生下课,你下班,那么你怎么有时间和学生相处做你的教育工作呢?

如果学生上课,你上班,学生下课,你还在上班,那你就是老黄牛,是劳模。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劳模的,想偷懒的办法就是:

学生上课,你处理自己的事;等学生下课,别的老师都休息的时候,你来了。

所以,班主任应该在课间经常到教室去,不仅仅是检查,更要和学生闲谈,时间不长,但是这样的交流会让学生和你很容易接近。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走读的,管理上的难度比较大。

在很多年前,我做了一件事。

当时中午放学后学生是没有人管的,可以在教室休息也可以不回学校。

本来,午休时间在校园里散散步、晒晒太阳或自由地读一点书,应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也是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但是,这要看学校的氛围。

如果中午时间学生在校园里追打哄闹、奔走呼号,闹得鸡犬不宁,或藏身于校园周边的网吧、游走于大街小巷公园,抽烟、谈恋爱,那就大煞风景了。

当时我发现中午时间学校出现了管理真空,心想,这个环节不抓住,万一出了什么问题,麻烦就大了。

平时我可以偷懒,但是在关键的时间点上偷懒是会出问题的。

好吧,别人不管,我把中午的时间管起来。

我把中午不回家吃饭的同学统计好,要求他们中午在规定时间内回到教室,午休或自习或自由阅读,我来值班。

其实我知道把学生这样管起来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是反复权衡利弊,还是决定这样做了。

这一举措自然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中午两个多小时那么多孩子属于三不管的失控状态,最不放心的就是家长了。

那时,学校对中午的管理没有要求,每到中午,我就抱着一堆本子或书,到教室和学生在一起,他们做他们的事,我做我的事。

当时,别的班孩子很自由,到处乱跑,想在哪里就在哪里,只有我们班的学生,都回到教室午休,因为独特,也就成了一道风景线。

每每有别的班的同学或老师从我们教室外走过,看到我的班级井然有序的样子,不知道是庆幸还是羡慕。

我也没多想,就这样一直坚持做了,效果很好。

我也知道,成天把学生关在教室并不是什么好办法,作为一种调和,我的学生可以在中午时间自由地做一些事,看他们喜欢的读物,只要不影响其他人休息,我不干涉。

当然,最好能睡一会儿,以免下午上课打瞌睡。

学生开始不太习惯,因为他们觉得中午这段时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不要人管。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他们逐渐适应并发现了午休的好处。

在个性与统一的问题上,这次我站到了“统一”这边,其最大的理由就是不想出现管理的真空,这是符合国情、校情、学情的。

如果学生的业余时间都能得到很好的安排,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们做班主任的就可以省去不少精力,但是,放眼望去,现在的学生能干什么?

不是去网吧就是闲逛,这一闲,就容易无事生非。

学生的很多偶发事件,都是在我们管理真空时出现的。

后来,有些班级的班主任开始效仿我的做法了,中午值班是自愿的,没有任何报酬,所以愿意做的就做,不愿意的也没人强制。

再后来,学校也发现了中午这段真空时间,正式出台政策,搞午间管理,排上值班教师,还发给值班教师一点费用。

然后,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开始搞午间管理。

最后,所有的学校都搞了午间管理,我倒反而觉得有点别扭了,为什么要一刀切呢?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觉得有必要,而且我愿意,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学校所有的人都需要呢?

当然,这是题外的话了。

说这个案例,不是说午间管理有多重要,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

班主任就是要学会发现管理上的盲区、盲点(时间点或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疏忽大意,更不能视而不见。

(三):

打造“班级名片”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一个人的努力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弥补自己的短处,向其他人看齐;还有一个是放大自己的长处,将别人甩下。

两头都忙,有时会力不从心,到头来两头都不落实。

有的人没有明确的方向,人云亦云,随着大流,好像都不是在为自己忙,都是跟着别人走。

一个班级也同样如此。

我一直认为一个班级和一个人一样,也需要有自己的个性、品质、精神。

放大一点,我们经常说到一个城市有“城市名片”,那就是一个标志、一个品牌。

那么,你的班级有没有“班级名片”呢?

在我看来,即使一个最烂的班级,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有自己的长处。

班主任在带班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发现班级中的人才和一个班级整体的强项,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放大,逐渐形成富有自己班级的特色的“名片”。

一个班不可能什么都优秀,同样的也不可能什么都差,但是一个班级一定可以在某些项目上领先于其他班级,在众多的班级中脱颖而出。

所谓的“班级名片”,就是只要提到某件事,人家就会说:

“这是某某班级的强项”,或在提到这个班级时人家会说:

“哦,这个班我知道,它什么什么很厉害”。

如果不分快慢班,没有特色班,其实每个班的学生的素质都是差不多的,没有哪个班说是天生什么就好,那么为什么在班级成长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特点呢?

这在很大程度上和班主任的个性和班主任有意识地暗示、引导、培养有关。

想当年,我带六班就是从抓晚自习纪律起家的,当时我在日志里就说了:

晚自习是六班的品牌。

一个班级如果有了自己的特色、特长,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并能从一点突破,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

我经常对学生的说法是:

大家看,这件事我们能做得很好,那么其他的事又有什么困难呢?

难道我们不能做好吗?

所以,打造一个班级的名片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一环。

有时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班上学生固有的特长,要知道,所谓特长,是可以后天打造的。

比如我带的六班,开始因为各个方面都比较差,学生就没有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不仅学习不好,搞起活动来也没劲。

人的素质确实是有差异的,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班上同学几乎没有什么有特长的,这是班级先天的不足,怎么办?

难道因为原来很差,就不作为吗?

又回到那句老话:

如果学生都很好,还需要你老师做什么?

班主任如果不能为一个班级带来积极的改变,不能让班级进步,那就是不称职的。

如果你的班级也和我的六班一样,除了违反纪律瞎起哄,什么都不突出,那么我教你三招搞定你的班级名片:

第一招:

无中生有

孩子需要积极的暗示,本来没有影子的事,被你绘声绘色地说出来,特别有吸引力,孩子会觉得,我们真的可以做到。

做广播操,一直是所有班主任头疼的事,学生就是不爱做、不认真做。

去年学校开始推广新一套广播操《舞动青春》,很好看但难度大,学生本来就不重视,以至于半个学期了还有一些人居然没学会,做起操来有气无力,看着就来火。

校运动专门设立了广播操比赛,是个集体项目。

我们班女生多,体育成绩本来就不好,很难在田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有一天偶然从一个体育老师那里听来一句,说六班有几个学生广播操做得还不错,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个突破口,于是到了班上我的话就变成了:

体育老师说了我们的广播操是做得最好的,所以,这次广播操比赛我们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其实我知道,这广播操只要重视了认真做,谁都能做得好。

大家一听,来劲了,都想在运动会上一展身手。

本来,学生都不愿意练广播操,现在既然能得好成绩,就不用我多动员了。

当时因为是刚学的操,还有不少人不太会做,所以平时做操时每个年级队伍前面都要有一个领操员做示范。

现在的高中生哪个愿意站到前面领操!

谁都不愿意,我们班来。

大家推荐了一个做操最好的同学,我让她天天站到前面为全年级领操,这无疑在表明,六班的操做得好,否则怎么会让六班的同学领操呢?

后来我别出心裁地每天换领操员,做得最好的才有资格上去领操。

领操的人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自己,谁都不敢怠慢。

我把这个差事当成了一个荣誉。

不少人都看过《汤姆索亚历险记》,那一章《光荣的刷墙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的心态变化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做事态度。

把一件事赋予积极的意义,就完全改变了我们对“苦差事”的看法。

有了一批领操员,我让他们去分组辅导做得差的学生,把自上而下的任务变成了自下而上的追求,这个道理和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一样的。

我们在课余时间把全班同学拉到操场上练习,看到我们班的这种气势,其他班已经从心理上输掉了,缴械投降。

根据马太效应,强者恒强,所有的人就理所当然地觉得,六班的操做得好,有六班在,只敢争第二。

其实最后结果怎样?

六班并不是第一,而只是第二,但是如果不这样,六班一定是倒数,更何况,最后谁会记得那么多?

所有人都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

六班的广播操真棒!

即使屈居第二,还是很棒!

一张班级名片就打造好了,从此,做操就是你班的强项,你可以以此为契机,在其他方面继续开展你的教育了。

没有的能说成有的,如果有一点,那就更好办了,你可以用第二招,夸大其词。

第二招:

夸大其词

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被你发现了,本来很平常,但是你刻意地将其放大,谎言重复千遍,终于成为了事实。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班级,班级的强项也是夸出来的。

在大家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受到的积极暗示多一点,态度就积极一点,最后的效果就好一点。

久而久之,就成了你班级的强项。

班主任要明察秋毫,生活中处处有闪光点:

卫生、朗读、板报、跑步、唱歌,学习上有强势学科,运动上有强势项目,活动中有自己特色,不要觉得自己的班级一无是处,孩子们的优点等着你发现、等着你开发、等着你培养呢。

一个智慧的班主任,一定有一双会发现的的眼睛,也一定有不甘于平庸的思想,他会在带班过程中把这种思想传递给班上的学生,引领着他们进步。

学习成绩不够突出,可以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班级没有同学有特殊的才艺,可以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如果你的班级什么都不行,连活动都搞不起来,至少你可以让学生把卫生搞得干干净净,成为学校最整洁的班级。

总之,一个班级一定要有振奋士气、让所有人引以为豪的东西,这样的班级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我想起去年带着六班去学农,我的这帮平时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劳动积极,干得热火朝天,表现一个比一个棒,就连站个军姿也是鹤立鸡群,带队老师都说:

你们的学生真是好样的。

和那些重点中学的学生比,我们的孩子纯朴、听话、肯吃苦,让带队老师赞不绝口。

我们站军姿也可以比别人做得好

有的班级因为组成人员的差异,在搞一些集体活动中得奖的难度大,那也没关系,我这里还有第三招,人弃我取,在别人都不重视的项目上花功夫突破。

第三招:

人弃我取

如果你想在活动中脱颖而出,又没有特别强的实力,那么就要去选择那些别人不太重视、又可以通过精心准备取得好成绩的活动,在活动中一鸣惊人,让所有人对你的班级刮目相看。

班级出墙报,是班主任很头疼的一件事,很多班主任不重视,但是又没办法不做,就应付差事。

实际上,时间花得也不会少。

谁会把出墙报当回事?

别人不重视的事,就是你的突破口,这叫人弃我取。

大家趋之若鹜的事,除非你实力超群,否则也只能是个“重在参与”的结局。

别人应付,我们不应付,大张旗鼓地搞小组竞赛,看看谁出的墙报精彩。

我发现在班级常规考评中,出墙报也是要评比的,而且还有加分和奖励。

我心想,搞学习我们比不过快班,出墙报我还不能比过你吗?

再说大家都不重视嘛。

我的班级有画画写字好的人才,把墙报出得精彩一点完全在我们能力可以达到的范围之内。

很快,第一次评比我们班就拿了个第一名。

别的班出墙报,用彩色粉笔,我们班出墙报,用水彩,不仅颜色漂亮,还能保持长久;别的班写了很多内容,评比时谁会注意看内容,都是看一眼就匆匆而过,就看你的墙报有没有能让人留在脑海中的深刻印象,所以,我们的墙报从来就是以图为主,以字做装饰,完全颠覆了传统出墙报的做法,这一改变,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所以立即先声夺人,取得了领先的优势。

有了一次做榜样,下一组不敢怠慢,一定要出得比上一期好,所以,墙报越出越精彩。

在评比中所向无敌,评委们只要看到六班的番号,不用多看就是高分,因为第一印象已经形成。

你说为什么体操、跳水那些高手一出场,分数就不会低,这就是品牌的力量,这就是印象分。

等别的班反映过来,开始重视出墙报时,我们已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已确立了领先的优势。

墙报,就是六班的名片之一。

出墙报,也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六班同学展示自己实力和风采的窗口,接力棒一棒一棒往下传,成为一种传统,每一期承办者都想着怎样才能保住优势,不辱使命。

别人通过精美的墙报,也知道了六班的优秀,实现了双赢。

为此,我专门写过文章,在博客上也放上了墙报的照片。

打造“班级名片”是面子工程吗?

绝对不是,“班级名片”是一个班级的品牌,是一个班级的骄傲,一个同学们引以为豪的资本,是团结全班同学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起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张一张“班级名片”,就是班级一个又一个进步的坐标,激励着你的学生更加优秀。

舍我其谁,老班和你的学生都要有这样的气势,这才是一个班级的精神!

班级,就是这样强大起来的。

愿你的班级有自己的名片,多少年后,你的学生都一定还记得:

那时我们班什么什么可厉害了。

这是学生成长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运筹帷幄

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带学生开展活动、搞班集体建设很像是带兵打仗。

打胜仗不是靠蛮干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强调“智慧”,做任何事都是要用智慧的,做事情不动脑筋只能是事倍功半。

举个例子,班主任新接班,热情很高,抱负很高,期望很高。

为在短期内取得很好的效果并就此树立自己的威信,班主任会推出自己的治班策略,制定一些班规,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

渴望首战取胜的心理可以理解。

但是也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政策执行起来有困难,甚至在推行中受到学生的抵制,引发师生冲突。

如果班主任搞不清状况,一上来就强行推进自己的治班政策,等遭到学生抵制时再回头一个个做工作,不仅伤神伤脑筋,效果还差;而有时班主任明明已经发现政策执行起来很困难,但话已出口,覆水难收,只有硬着头皮上,动用班主任权力性影响力,强权管理。

结果是弱一点的学生口服心不服,强一点的学生不仅心不服,就连表面上也不给班主任留面子,让班主任很受伤。

发型问题是个老大难,班主任很头疼。

如果我们在新接班时制定这样的班规:

“发型不合要求的必须整改,拒不整改者停课反省,整改合格后才允许来上课。

”其实这是一条愚蠢的班规,不要以为这是在严格要求、从严治班,说得不客气一点,这是在侵犯学生的权益。

有老教师认为,过去一直是这么做的,都没有问题。

问题就出在凭经验办事上,现在是什么时代?

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强了,过去没有出现问题不代表没问题,也不代表现在不会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如果我是学生,和你较上劲,我看你能拿我怎样——发型什么算合格?

合格的标准时什么?

上课是我的权利,我交了学费来接受教育,我不违反课堂纪律,凭什么停我的课?

这种事没有发生过吗?

学生被勒令停课回家剪头发,家长告到校长那里,说即便是我家孩子头发不合要求,我们也要求放学以后剪,上课时间就是上课,你凭什么让我孩子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