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光问镜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5353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尘光问镜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尘光问镜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尘光问镜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尘光问镜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尘光问镜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尘光问镜子》.docx

《《尘光问镜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尘光问镜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尘光问镜子》.docx

《尘光问镜子》

尘·光2009-06-2322:

50:

51

镜子师兄好,尘·光欢迎你。

镜子2009-06-2322:

51:

13

您好

请问镜子师兄:

佛法初入门者,最该注重的是什么?

见的安立

见地安立?

不是见地哈,是见

解脱正见的抉择

解脱见的,抉择与坚固

这个要一直坚持下去的哈,一直到开悟,才完成初学者所必须的

解脱见是啥?

是一种“见识”吗?

是个什么样内涵的名词定义?

学佛的目的是啥哦?

觉悟佛法四圣谛,解脱痛苦与麻烦束缚。

禅修也要有解脱见的为根本所依的

大家都是学南传的吧?

尘·光学原始教法:

内观。

那时候,没传。

上座部很好的

后来的名词太多了,就容易交流误会。

所以,交流之前,就需要沟通清楚。

也不是,上座部有他自己的特殊性

嗯,说来听听。

我不是很了解的哈,只感觉与阿含时相比类

三乘中属于声闻乘吧

哪三乘啊?

声闻缘觉菩萨乘啊

嗯。

镜子师兄呢?

我北传的

尘·光学习的只有四果。

没有三乘。

哪四果啊?

?

罗汉四果么?

嗯。

阿拉汗。

后来佛经中经常误译为“阿罗汉”的。

镜子师兄是不是说初习者,应该明了发心?

是不是这个意思?

不是误译的,古代发音也和现在的不同,汉人说巴利文,发音不会相同的

翻译经的都是菩萨,或得菩萨亲自加持,这么名相的发音不会有根本上的问题

嗯,在原始教法里,阿拉汗即为解脱果,体证涅盘实相,与佛无异。

发心是菩萨乘有的,其余基本未涉及

比如说我们中国人说英语,或者英国人说汉语,那不会发音一致的,意义准确就可以了

那什么是“解脱见”?

就是要脱轮回

恩。

我们是说“解脱生命之因”。

一开始就要这么去理解?

生命其实是无须解脱的,在罗汉道看来,肉体的束缚性大于载体性

其实,肉身就是个载体,解脱不是这个载体,而是我们的以幻为实

罗汉道与三乘是什么关系?

声闻乘的果地功德就是罗汉道吧

哦。

这样定义的啊。

哈,哪里敢定义啊,看您说的

不是不是,所以我说定义可能会不一样啊。

这是我的一些理解吧,我读书不是很多,见解么更谈不上什么的

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是后来分别出来的吧。

是的

在原始教义中没有这些概念。

是菩萨乘经典流传以后这样分别的

只有“解脱道”,法也仅有“四圣谛”。

苦集灭道。

恩,是这样的哈

但前三个没什么歧义,关键是最后这个证道上有了区分

道,在这儿没什么证的意思,只是说是解脱的方法。

这个解脱的方法,就是道谛。

有了方法是否需要实践?

不是说“证道”上的差异。

实践是另一回事。

实践上,戒定慧八圣道。

十波罗蜜。

不不,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因为证道直接产生了灭谛的分别

苦如病,集如病因,灭如病愈,道为治疗方法。

恩,是的,

按正确的实施这种方法,我们管叫证道

这个证与证悟的证意义不同,没有求取的意义在里面

哦,按这个方法去实践,是指“戒定慧”三学包含的八圣道了。

原始佛教很纯正的就在这里,一切讲求自然性

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思维正定正见。

然后再行持十波罗蜜。

最终解脱。

恩,是的啊

后来,名词太多了,就交流不便了。

在原始教法中,佛只是个普通的人。

哈,没关系啊,我也想学习下呢

释迦族的一名觉悟者。

不具备任何神性的特征。

原始佛教中有众生皆可成佛吧?

有人问佛陀:

大家都接受您的教导,都一定能象您一样解脱吗?

佛陀说:

不。

恩,怎么说呢,神性,只出现在佛教以为的任何宗教里,不管是不是原始佛教,还是后来的,我个人认为,佛都不具有通俗意义上的神性

接受教导与正确实践的差距是很大的

所以佛陀本人是反对教法教义或者是任何宗教流派的形成的。

这是自然性的一面

但是后来佛陀讲非自然性也是因为这个

他只是让任何人尝试着自己去体验法的普遍性。

法的普遍性是要依正确的方法去实践

是。

才可以去发现

因为本来就在,并不是创造,也不是建立,而是觉知而已

嗯。

是这样

最常用的语言是“无论某个人怎么说,无论某本书上怎么写,除非你亲自体验到的,才是你的真理”。

恩,是的

因此,从这样意义上说,原始佛教,后期佛教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那是自然的。

区别的只是人的无明

因为法总是存在,无论如何演变,法的本质不会变更。

是啊

不会因为叫了它是南传而改变,也不会叫了北传而改变。

无明与光明,本体与外显是无别的

更不会因为是禅宗,或者是净宗而有差别。

不因时间、空间、语言、文字而有差别。

一切法因妄念而差别

随喜镜子师兄正见。

妙哉。

镜子就是镜子,呵呵,一如如来真性。

其实呢

按照俗话说哈

俗话容易交流。

越深妙的法,越是简单的法

简单到呼吸之间

简单到流水潺潺

简单到婴儿吮奶

是哦,内观的教法只有两个要点。

不是观察呼吸,就是观察感受。

但是这里呢,或许会产生些歧义了,也许是我对内观没什么理解哈,得请教一下

没事,尘·光对内观还比较了解。

有歧义的地方及时同步就好。

观察呼吸是否为止?

观察感受是否为观?

哎哟,还真是。

即是“戒”“定”二学。

止观一门也是为了更好的无住无随打基础了

看似住\随,及至无住无随

是说慧起,万法圆融。

无有阻滞。

其实呢,全部就在住、随、转、着之中

我指的是无明哈

以前也修习过六妙门:

数随止观还净。

也没有个起,也没有个落的?

这些法门都很好的

六妙门的观,依照一定的缘境,个人修习上,感觉“观察”更实在些。

但是观察要超越区分

一般意义上的观察就是区分,依区分对治区分是不可能的

嗯,内观中就用“平等心”来说。

恩,此平等性,当即无二性

一般意义上的观察就是区分,依区分对治区分是不可能的?

为啥

你能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拉离地面么?

呵呵,内观中“观察”的意思好象是“觉知”。

这个觉知也要超越区分的

一般意义上的觉知是十八界的产物

区分是习气

这个世间众生的习气

见闻觉知,一般的来说是不出十八界的

哈,区分是辨别

对的,有这个辨别就脱离不了轮回

内观中有几个层次:

1、观察呼吸,来达到专注力,类似于“止”

此止应该是寂止,熄灭诸妄

2、观察感受,来体证身心实相:

无常、苦、无我的生命本质。

从而超越身心。

恩,这个观就是建立在外显上的本体相似见

3、平等心,爱,善意与慈悲,来觉知超越身心的实相。

体证涅盘实相。

进而达到超越意识

这个平等应该是大悲周遍,外显与本体,无明与光明,以及同体光明的遍照下的大悲周遍

是。

类似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相”。

恩,这样是断了我执

我刚才说是一起断了法执

嗯。

毕竟这里还有个“我”需要体证实相

类似于“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但这里的法无我,还是未脱离人无我

破我执后破法执。

恩,这里就出现个问题

既然证人无我进入涅盘,如何得证法无我?

师兄的看法是?

还是有法执未尽的

要不就不会趋入捏盘了

所以呢,证罗汉道先不趋入捏盘

不是本来就没有,是本开具足

本来具足,本来圆满

本来就没有的是妄

我曾经说过:

本来都有啥,何必要找啥

本来就没有的是妄,为何?

本来有的也是妄啊

哦,不,在胜义谛角度说是有的,无有是断灭见

这个有,不是世间万有的有,

是法无始无终,永恒不变

嗯。

站在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有无”。

我感觉人总是困死在概念中啊

概念很清晰。

建立一个再打倒一个,再建立一个,再打到一个

对啊,这就是我执未断前的法执

这就是意识分别的问题所在了

本来所有的概念都是虚构的,只是为交流而已

也不是

这个世间众生就是靠这个来交流的,

呵呵,当客体与主体不再存在时,就可以了。

不,

不是主体客体不存在的问题,因为我们首先对于主体客体的辨别是有问题的

因为我们的以幻为实,实际上是颠倒的

嗯,是有“界定”的。

当这个“界”没有了,那么所有的分别就不存在了。

就如同空气是外,被转化吸收后为内。

界别不是问题的,问题在于产生界别的识全部的十八界都是分别,再往上的末那和阿赖耶也还是分别

保持一种全然性呢?

全然性也是区分啊

呵呵。

就如它本来的样子呢?

本来样子是什么?

有这个意识在还是区分

是怎么样,就还怎么样。

恩,是的,所以要认识到解脱到底是啥,并且坚固起来

所谓的证不就是否定是否定的肯定吗?

不,证的本来面目不是这样的

那师兄所说的证是什么样子?

没有证

很好。

因为一切的对境都是妄

所以对境的所依——证,也是妄

镜子师兄擅长说法否?

或说指导。

不啊

我一般有人说点什么,我才说的

尘·光看也是。

都基本懒得说型。

哈,我说了,估计砖头会满天飞了

如果刚才发文的那个师兄涵养不是很高的话,估计已经要骂我了

我说人家说的是功德利益发心驱使

哪个?

呵呵,不会的。

就是讲静坐的好处那位

知道了。

思无邪师兄吧。

看到的不一样,观点也不一样正常啊

不是不是。

阿华师兄又弄错了。

错了?

在哪

真正象镜子师兄这样的,是没有什么概念、观点上的差别的。

恩,其实呢,维摩诘菩萨讲的以欲先钩招后教化什么的是没错的

但是,在讲根本的时候是不行的

比如我们发心都讲:

要普度众生,对吧

我说的是菩萨乘哈

那我问你,你度得了自己不?

度不了,你度什么众生?

你自己是众生不?

你先度了你自己再说哈

这样的发心用不客气的话说,就是功德利益发心

度啥?

啥可度?

错了

众生看众生是众生,佛看众生才是佛

佛讲无有可度,意义很深的

不单是字面意思

文字障有很多种,依文字是一种,不依文字也是一种

如是灭度无量无边无数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

哈,对的,尘·光兄这文引得好哈

关键不在度字上,在得字上

文字上是很矛盾的,但义理却很明显。

那是住与不住,有得就有住

不是,

是求取

不矛盾

度不是求取的,是本具的哈

法不是求取的,解脱不是求取的

自性即佛。

本自具足。

既然本具,还要找啥?

对哈

凡是求取的皆是造作区分

很好。

都是识心支使,多是以幻为实

镜子师兄在北京?

啊,是的啊

您在哪里

尘·光暂住深圳。

哦哦,很远了哈

以师兄之功,尘·光想拜托点事。

啊?

请说

群内FLY师兄、常常师兄也在北京。

哦,怎么?

要不我让他俩找个时间找师兄交流交流?

啊,可以的哈,只要他们愿意

嗯。

很好。

他们也是修内观的么?

不,初学者。

一直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因为修行跟不上来,就这么困扰着呢。

没有传承修法?

没有。

没有任何修习。

哈,生活有啥问题啊

恩,我呢,先自我介绍下哈,

我现在是无业游民

佛法呢,也是初学,生活问题更是解决不了,要是交流佛法,我也诚心请教任何人哈

FLY师兄是程序开发工程师,根性不错,领悟力不错,但因为个人的随想很多,又不得要领,总难入圣道。

常常师兄一直也在寻法。

哦,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他们善于思辨

这样的研究佛学比较好,学佛难入正法

兄台为何不启发启发他们啊?

罗汉道也是正道之一

呵呵,要不就不会向师兄请赐了。

与正邪无关吧。

只是如果修行不能从改善生活开始,是的确很难起修的。

我就奇怪啦,和改善生活啥关系?

?

我自己很多东西都放弃了,要是为了改善生活,我也就不学佛了

毕竟,生活的艰难是从业报的

尘·光没感觉到师兄不自在。

问题的要点就是在这儿呢。

哈,所以啊

如何去让他们看到“业”,而接受“业”的再现。

恩恩,

首先要有学佛的信心吧

要不,生活总会在第一位,法,等我摆平眼前的事,再去修吧。

也就是为了什么去学佛

于是眼看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痛苦轮回。

摆不平的哈,妄心不止,永无宁日,

哈,

所以说要“改善生活”。

哦,你指的这个啊

不是去改变这个世界,而是指“把对法的认识提升到首位,对生活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世界也就改变了”。

是这样的逻辑。

恩,

抛开佛法不谈,世界的改变是从自己的改变开始的。

但这只是尘·光的愿想,目前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契机。

其实呢,按您现在的状况哈,已经没必要去感受什么了

不管是自身,还是世界

呵呵。

尘·光好说。

在就在,不在就不在。

自身即世界,世界等自身,改变与不变,惟心一受之

所以与师兄交流的是另一个话题。

可能是悲心起的问题吧。

是可以完全不理,不闻,不问。

但遇着了,总是机缘。

不过啊,现在很多人不好讲的

那天有个居士问我

你说我按经上讲的如理如法的虔诚修行,供奉啊,怎么佛陀在经上说的事情在我这里没有应验哦

哈,你猜我怎么说的?

你不会说佛陀死了吧。

啊,不会,老居士么,不能这么说

师兄怎么说?

我说:

你没看经上开头都写着:

善男子,善女人如何如何啊

这是说给修十善道以上成就者的,你这个地狱种子也想把自己归到十善道里啊,?

先想想自己是什么吧,还要说经里有问题,您站错队了

也太吓人了。

称为善者,是修十善以上的,

这有啥吓人啊,这样的功德利益心,修个什么佛法啊

我说的是真的,

方便嘛。

先哄回来,再慢慢调教。

这样的功德利益驱使,是魔障的牵引的

恩,分人吧,这么说,那人到也明白了,

尘·光目前哄得回来,调教少方。

那师兄很契机嘛。

哈,我也没啥能力啊,毕竟都是熟悉的人,好说话哈,陌生人我可不敢哦

阿华师兄曾经呆在另一个群呢。

哦,是么,原来我们都有群的,后来我都退了,

对啊,问您个问题

好的。

随请师兄。

内观不讲共修的吧?

有啊。

怎么会不讲?

哦,,那没事了

在方法教习期是共修的。

然后生活化修行。

要求定期闭关。

哦,我是不讲的,

哦,明白了,

您是没明白我说的这个共修是啥意思

举个例子啊

嗯。

比如说,要念100万佛号,那大家就组织起来,10个人一起念100万,就等同于一个人念了100万,说的是这个

不要求。

我是彻底反对的哈,

即使是共修,也是独立的修行空间。

这些都是功德利益驱使

严格禁语,别说一起呐喊了。

传承乌巴庆老师,葛印卡老师。

现在呢,好象南传诸法也在国内慢慢兴盛起来,也是好事情

那是师兄见闻广泛。

尘·光所见,满目衰败。

都不知道如何兴盛。

不不,我是尊敬,其实不识二位的

这二位是国内人士么?

都不是。

哦哦

有内地的内观群啊,足见兴盛

中国比较麻烦。

目前就福建南禅寺的内观中心比较稳定。

有机会拜谒二位老师,当获益斐浅的

全年开办十日内观课程。

其他国内的内观中心都有些外缘不成熟。

起起落落。

哦,这个到是初次见闻,领教了

国外的模式也一样,只是语言不通。

一直比较仰慕南传的心虑纯正,杂博无染哈

法的纯净,还是保持得较好。

但正因为如此,才严格授权。

在人不在法

今晚就交流到这儿,感谢师兄。

哈,好好,感谢师兄哈

晚安

晚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