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煜后期词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4871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李煜后期词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李煜后期词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李煜后期词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李煜后期词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李煜后期词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李煜后期词风.docx

《论李煜后期词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李煜后期词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李煜后期词风.docx

论李煜后期词风

论李煜后期词风

内容摘要:

公元十世纪初——曾经辉煌灿烂的唐王朝已经走到了末路,历史的车轮开进了著名的“五代十国”时期。

唐诗已经走完了灿烂光辉的历程,五代词人的星辉日渐闪亮,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

一个被龙袍羁绊的才子,一个为政事所耽搁的隐者,一个被案牍所劳形的词人和艺术家,每当提起他,不得不使人内心充满矛盾和惋惜。

李煜的创作阶段分期分两段——亡国被俘前与后。

由于生活的巨大转变,李煜后期的词,内容多追怀往事,恨唱亡国音,声声是血。

从李煜被俘到北宋直至他死,故国一直都令他魂牵梦绕。

在他的后期词章中,到处可见他对故国绵延不绝的思念和追忆。

作品一洗过去红绿妩媚气氛,变得悲婉哀切。

如《相见欢》、《虞美人》、《浪淘沙》等。

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小词的最高境界。

笔底下流出的尽是痛入骨髓的家愁国恨,体现出一种以悲为美的风格。

 他后期独树一帜的词风,让后世人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关键词:

后期;哀怨缠绵;寻觅追求;亡国之恨;沉郁之至。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徐州(今江苏徐州)人。

生于937年,959年被立为太子,为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建隆二年嗣位(即961年即位),没有年号,祖父就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

与其父李璟皆工诗词书画,其词善以白描抒情,情感真切。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又说: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把李后主的词,列为最高档次。

李煜从小就与众不同,尤其是他的长相,丰额骈齿,有一目是重瞳,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很有富贵相。

李煜多才多艺,不仅文章出众,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造诣也很深。

加上他为人厚道,所以备受大家喜爱。

按照一般的顺序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但他的五个哥哥都死得很早,所以李煜才被封为吴王,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继承人。

李煜继位前几年,南唐国势走上了衰落,他的父亲在后周强大的攻势面前,最终将江北领土割让,南唐和后周隔长江对峙,但面对后周强劲的发展势头,南唐上下只是听从命运的安排,已经无力挽救败势了。

李煜即位时,南唐已为宋的属国。

他面对宋朝的压力,逆来顺受,以图苟且偷安。

975年,宋军入金陵,俘后主,南唐灭。

降宋,宋太祖封其为违命侯。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千古词宗。

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浣溪沙》等。

被俘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抒写哀怨缠绵的普遍情结,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等。

“李后主”是他的生平命运的捉弄,他是个文人,不懂政治,一曲《虞美人》为千古绝唱。

词成就了李煜词宗的英名,但那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

李煜在七夕的晚上,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声音很大,外面都能听到,宋太宗知道后非常恼怒,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

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南唐后主李煜,曾存词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虽然存量不丰,但是李煜已可以凭这些不朽词作流传于文坛了。

李煜的词可分为两个阶段两种风格,初期他的词作极尽绮丽奢华之能事,可以说是柳永等人柔词风格的始祖,但是当他沦为亡国之君被软禁之后,李煜的词风大变,此变并非形式之变而是内涵之变。

对于李煜此人,作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败,但是作为文学家他却得到后世景仰,正如后人的评价: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一、李煜词风的形成的内外因

我们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客观存在”,这一理论在李煜的阅历及其词作的关系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积贫积弱的南唐小国和华丽的宫廷生活决定了李煜前期词作的音调,“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经历使其风格来了一个大转折,决定了李煜后期词作的最明显的特点,上述是外因,那么内因便是李煜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其性格弱点。

李煜词风格的形成与李煜的成长分不开,也与其性格息息相关。

现从以下几点分析李煜的性格形成及对李煜词的风格的影响。

  首先帝王家室的政治生活对李煜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代是一个群雄并起,各国争锋的时代。

李煜成长时代的南唐已是江河日下,面对多国的威胁,只求偏安于江南一隅,特别是宋崛起后更是自削帝号,奉宋为宗主,纳地称臣,苟延残喘。

后梁、后唐、后晋等国先后消亡无疑让南唐的每个国民都产生强大的恐惧感。

出身于帝王家庭使李煜自小失去了寻常百姓人家的手足相亲之情,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始终笼罩着豆萁相煎的可怕阴影。

国势的赢弱、萧墙之内兄弟的可怕相争迫使这个性格本就软弱的皇子更趋内敛。

李煜词的内容多为其平生切身感受,即前期的宫廷生活、离愁别恨,后期则为降俘悲愁,内容的特色上能发现这种内敛性格的影响。

内敛性格和深宫生活形成李煜阅世的浅短,故王国维说“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内敛性格虽对李煜开扩眼界有阻碍作用,但对李煜注重内心世界感受,以真性情体味身边的事物,再通过词作直接抒发出纯真情感却无疑是起着巨大的决定性作用的。

  其次是佛教禅学对李煜的影响。

面对内外的巨大生存压力,这种软弱、内敛的性格促使李煜憧憬隐遁生活。

李煜自号钟隐,别号莲峰居士、钟山隐士,这些字号都带有隐遁性质。

早期的二首词表露出李煜有时疲于帝王家庭生活向往自由的心境,如《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隐遁生活对身为皇子的李煜来说是不实际的,于是李煜将目光投向了唐五代时盛行的佛教,以期求借佛教以麻痹和排遣内心的苦闷。

李煜出生于一个酷好浮屠的帝王之家。

南唐烈祖李昪、中主李璟皆崇奉佛教,这对李煜的佛教信仰也就产生了深远而强烈的影响。

国势的日弱、爱妻的早逝、幼子的夭折、兄弟的分离等等,面对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软弱的李煜更加沉迷于佛教,甚至称得上痴迷。

王国维也说他“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佛教禅学思想宏深,其中也注重个人内在的修养身性,强调无为、真诚本性,这些思想对李煜养成性格中的纯真一面有着极大引导。

这些佛学思想在李煜投入真挚纯朴情感创作词曲时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特别是李煜后期创作的近于内心独白式苦难倾诉的词作明显受了佛学看待苦痛的影响。

佛学思想的影响下,李煜注重对真挚情感的深层挖掘和表达,从而其词的思想上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

  最后是南唐作为词文化中心的环境对李煜的影响。

南唐地处江南,自古人杰地灵,文人学子云集。

五代前期西蜀盛行的填词之风此时已移易到南唐。

李煜之父中主李璟治国未见方略,但多才多艺,工于诗词,与冯延巳、韩熙载等文士时相过从,讲论不倦。

南唐的文人们将五代前期受花间词派影响的香艳、浓丽词风渐变为重抒怀、清雅的健康词风,营造了一个士大夫词的清新氛围。

花间派词多为樽前花下的娱乐品,美女的娇娆,相思的柔情,以及脂粉味浓的浅斟低吟,表现形式上则极力追求藻饰,充满香艳辞句,且常有假借于女性抒己情怀之作,形成“词为艳科”的局面。

如温庭筠词《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归啼,绿窗残梦迷。

  南唐中主李璟及冯延巳作词则较重抒情,客观疏淡,喜用词表达人生际遇中的真情实感。

这些变化正适合于李煜内敛、纯真性格的用词抒发。

如冯延巳①词《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旧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正是这些前辈把李煜引领入多取博杂的诗词文化。

无论是花间派的宴乐唱酬、浓丽香艳,还是冯延巳的白描式写景、客观疏淡风格李煜都兼收并蓄。

正是杂取众家所长,李煜创作的词即有花间词派香艳之彩,也有盛于南唐时期的淡雅之格,而有别于前人的是李煜所独的真挚情感注入。

李煜以真挚情感这一特色给南唐词打上了自己的印记。

二、李煜后期词的创作风格

李煜,他既没有越王勾践的胆识和气魄,又不像后主刘禅一样麻木不仁。

作为一个文人,他只好在文学中去回味过去的美好,以摆脱现实烦恼,精神分析创始人弗罗伊德②认为;文学创作是本能种红升华的结果也是得不到现实满足的欲望的补偿,李煜的追寻实质是一种补偿冲动。

略读李煜之词,可知晓其心志;以他身世浮沉、世事变迁为依据,可以明确地将其创作阶段分期。

李煜的创作阶段分期分两段——亡国被俘前与后。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③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

刬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还有一类是在宋朝的压力下感受到无力摆脱的命运时所流露的沉重哀愁,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我国近代的著名评论家王国维评论李煜的词作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④指出了李煜词对“花间词”以及前辈词人的突破,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

他后期的词作所写的感时怀旧,别恨离愁的作品,是很让历代所称道的,这不仅是因为李煜大胆的冲破传统的创作范围的束缚,打破了花间词派的藩篱。

更因为他的词作中所透露出来的浓郁的感伤主义和悲观的色彩,始终贯穿着李煜的一生。

李煜的这种思想矛盾,是与国家的沦亡和家庭的衰败分不开的,我们可以从他的一些作品中看得出这种思想矛盾,即使在对欢乐生活的描写中,我们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看到。

正如李煜的《玉楼春》中所说的一样: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宾娥鱼贯列。

”“醉拍阑干情味切”。

李煜还表现出了“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月夜,”而是宴饮歌舞的狂欢快乐之余,想要过的一种清净自然的隐逸般的闲适的生活。

李煜并不愿意沉醉于那种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所谓的快乐的生活之中,他向往皇宫外的大自然,他就像一只锁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渴望外界的自由,快乐,幸福,这是李煜对森严的封建统治阶层思想的无可奈何的叛逆性心理。

但是他作为一位在深宫里长大的贵族阶层,他不可能这样做。

他毕竟有一个像南唐这样的小王朝,他是一国之主,他是一邦之君。

所以,他只能把他这种思想矛盾流露于他的作品之中。

  其实,细究起来,南唐词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不过是一段风月,一番人情,无疑所有的艺术都是作家心灵世界的展现,他们笔下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句读都表现着心灵深处的苦乐忧患和人生的成败悲欢。

他那一系列不可解读的梦想,他对故国明月,山川的无时不在的牵挂,对亡国之君,戴罪之臣身份的一刻不敢忘怀,苦难意识和命运感,以及绝望和反抗的双重变奏交织于内心世界,使他的心灵王国呈现出一派景象,也使他的艺术之宫里挂满了无数不泄光环。

正是由于这些经历,才使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质的变化,也使李煜的诗词创作艺术性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特殊的生活经历,直接刺激着他的灵魂,也影响着他的思想,这些都寄托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之中,并一一表现出来。

  李煜词笼罩着悲剧意识,他的愁情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虽然表现了丰富感性生命,然而他的冲击和抗争是软弱的。

他的悲剧显得狭隘,就无法激起广泛的共鸣,悲剧的力量也便软弱了。

李煜词悲剧感及其展现的深沉力量在于他词中的仇苦与忧愤,不仅仅是对个人不幸机遇的哭泣,而且对整个家业,整个国家的沦落的呼号和垂泪。

王国维说:

“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⑤

  李煜的后期可以说是一生中多灾多难的最不幸的历史时期,也是创作诗词的艺术成就最辉煌的时期。

特别是南唐亡国的深悲巨痛一直震撼刺激着李煜的心灵,他身为俘虏,蒙受着家国俱亡,苟且偷生的奇耻大辱,他常常以泪洗面,以血作词,在他的词中几乎没有一处不是在追怀故国的往事。

他一往情深,书写着自身的处境,哀伤不已,充分表达出了国破家亡后的巨大悲痛和无穷的悔恨。

所以,后来有人评说李煜的词作是:

“以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写也。

”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浓厚的感伤主义和悲观色彩的倾向,这些反映在李煜的作品中,尤为明显的表现了出来。

例如他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燕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子夜歌》写到:

“人生愁恨何时免,消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这种对以前美好事物匆匆失去以后的切肤之痛。

他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就是那首传诵至今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他在词作《浪淘沙》中写到: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种对故国江山的怀恋,更是表现得尤为深切。

这种深深的怀恋中,充满着悔恨,流露出悲愤,寄托着深深的哀愁,这种感情的复杂性就像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沉郁凄凉,是离愁,然而又不是离愁,国破家亡的阶下囚,此时能道出难言之隐吗?

只能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⑥李煜以落花自况,借离愁遣愁,是他不得已之处!

正是由于李煜心中充满了那种感伤色彩和悲观情绪,才使他的作品中充满了那种离愁情绪。

  李煜作为一位在南唐后期自成一家的词人,在我国词坛创下了伟大的奇迹。

他的那种感伤主义色彩和悲观情绪、那种佛教思想在作品中的展现,都让我们赞叹不已。

同时这也使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词风享誉词坛。

作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永放光彩。

  李煜词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国破家亡的悲叹与伤感之中,而且李煜词风的新变还体现在词的语言风格上。

许多学者对李煌词的语言风格都有相同或相似的认识。

“自然直率,直写观感”“多少带有民间文学的风貌”,“他能够大胆地、真切地、毫无掩饰地用直抒胸臆地表现手法写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作品。

”(《<李璟李煜词>前言》)。

“这首先表现在他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与剧痛。

”“他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语言也更明净、优美,接近口语,进一步摆脱花间词人镂金刻翠的作风。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第二册)。

“李煜词的特色既无典故又不事饰绘,做到直抒胸臆、纯任自然。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

“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

毛嫱西施天下美人也:

严妆佳,淡妆亦佳,丽服乱头,不掩国色。

飞卿,严妆也,端已,淡妆也,后主,则丽服乱头矣。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周济的“丽服乱头”实质上也是说李煜词的语言自然本色的一面,且赞其词“不掩国色”。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亡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出,亦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从李煌的词来看,王国维的说法有道理,语言率真自然也是其“性情愈真”的表现。

综合各家的对李煜词的语言特点的评论可以看出,李煜词的语言在词史有独特之处。

他以率真的自然近乎民歌、口语化的语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展现了一个纯真纯情的自我,他的代表作品会让人可以深刻地体会这一点。

如: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林花谢了春江,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风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鸟夜啼》)

帘外雨潺潺,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从中可以看出,正如那些评论家所说,李煜词的语言如话家常,不用典故,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直接倾诉,其悲伤之情溢于言表,即是文学修养不高的人也可以读懂它,而且能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被它所感动。

他那纯真的语言表现了纯真的性情,也正是他那纯真的性情使其作品有较强的感染力,浓郁的感伤色彩中,体会着真切自然,这一切无不得益于其词的语言。

就像五代夹在唐,宋两个统一的中原大朝之间一样,李煜夹在唐,宋之间也很“难过”,仅仅“难过”时代吗?

更难过于其身份吧。

“词中李后主”,巧于书画,精于诗词的他,又有担负治国的重任,虽才情满怀,却无兴国之道,这也“难过”吧!

这一切的“难过”,也注定了李煜词风的“难过”。

“春花秋月何时了?

”其实,春花年年会开,秋月也夜夜高挂,亘古至今不曾改变,那还谈什么休不休?

但他不同,亡国之后,那种“难过”是一片伤感于忧愁,春花秋月的美勾起了他对故国的怀念,问一切这屈辱的囚徒生涯何时得了?

因为“难过”,只有思念昔日小楼还有那明净的秋月,又是“难过”,往事俱已消散的无影无踪。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还是“难过”呀!

得以神回故国,却又发现回忆未必都好:

杀戮,猜忌,恐惧,还有小朝廷于命运上的忧虑......“难过”的心痛呀!

痛到了不堪,一个文人皇帝丰富的情感中,却有如此多的“难过”,也只能无奈的叹息:

未来的时光看不到头,而过去的日子,连同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国,却是再也见不到了,只能封存在记忆之中,寻觅那令人无尽留恋的点点滴滴!

“问君能有几多愁?

”那是在自问吧!

的确,“愁”也是李煜生命中另一个主旋律。

“愁”的是小周后那一抹碧清倩影,常因赵光义的强横无礼而从自己的眼前离开;“愁”的是在朝来寒雨晚来风的不定中,无奈的等待;“愁”的是面对旧日大臣徐弦而流下的眼泪换来的却是徐弦对自身命运的惶恐......李煜的愁,除却《虞美人》中浓得化不开,除却《浪淘沙》里怅然若失,还有类似于《相见欢》的直抒胸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很简单,没有用典,没有晦涩的语句。

绘画中有一种技巧叫做“白描”,而用于文学方面,那种用最朴素简练的笔墨,不用雕饰,不加渲染,如是进行的描写手法称做“白描”,李煜是白描高手,简简单单几句便勾勒出了自己心中的离愁。

他的悲剧性人生命运映射到词作中的悲剧审美意蕴中,历史和悲愁形成强烈而动人的时空穿越感,让人似乎真正置身在那个时代那种愁境中,与词人一起感叹宇宙人生的悲剧意味,共谱一曲曲普遍而深沉的生命挽歌。

李煜没有过多堆砌华丽的辞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就好像看到砌下凌乱如雪的梅花,自然而然会大袖一拂,却“拂了一身还满”。

没有矫揉造作,不是无病呻吟,李煜像个胸无城府的人,无论他的快乐,忧愁,都在词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李煜的词令世人明白了,词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

诗人的不幸诗之幸,后主的不幸,却成就了“词史的一段佳话”。

注释:

1冯延巳,一名延嗣。

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南唐开过,列祖以为秘书郎,使与李璟游处。

李璟为帝时,官官至中书侍郎,数句柄位,屡遭弹劾,旋降旋复。

冯延巳学问渊博,多才艺,工诗,虽贵且老不废,尤喜为乐府词。

2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3957年,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皇帝,公元961-975年在位,937年-978年

4王国维《人间词话》济南齐鲁书社第198页

5李行健《中国语文知识手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117页

6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三北京中华书局305页

参考文献:

1参见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2参见王长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3参见叶嘉莹著,《名家词选讲‘唐五代’》,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