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参考版本.docx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参考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参考版本.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参考版本
市政工程规划
规划依据
《xxx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xxxx排水专项规划》(2010-2020)
《xxxx城市防洪规划报告》(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年版)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年版)
《防洪标准》(GB50201-94)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xxx“十二五”电网规划》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1999)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xxx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3)
其他相关规划规范资料
给水工程规划
2.1给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给水现状
1)现状水厂
现状供水基本满足要求,现有水厂无扩建用地。
现状主要由片区内一座水厂(即第二水厂)。
占地近2公顷,设计日供水能力6万吨,实际日供水量为3.5万吨,供水水压0.42mpa。
取水水源为东江水,以规划区内的稿树下水库为备用水源,水库总库容3097万m3,正常库容2434万m3,年产水量约为2500万m3,另以罗阳自来水有限公司(罗阳水厂)作为备用水厂,设计最高供水能力为1.2万吨/日,原水取自稿树下水库。
城市轮廓示意图
建筑高度分区图
2)现状管网
规划区内现状DN1000供水主干管从第二水厂引出,沿商业中街至罗阳二路敷设;其余供水管道敷设如下:
中园一路的DN600管;罗阳一路DN400-DN600管;东北路-葫芦岭的DN600管;东北路-北门路的DN300管;榕溪路-环城路-榕新路-解放东路-葫芦岭的DN400管;解放西路的DN200管。
此外,部分道路敷设有DN50-DN150的配水支管。
(2)现状存在问题
1)现有水厂无扩建用地,供水规模难以满足未来用水量需求
2)罗阳水厂规模小,水质无法保证;
3)供水管网以枝状形式为主,供水安全性较差;部分给水管道管径偏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部分管道使用时间长达20年,漏失严重;
4)老城区的管网改造有一定的难度;
5)老城的相当区域内未设置室外消火栓,在城市消防供水系统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2.2相关规划要求
《惠州市给水系统布局规划修编(2006-2020)》、《惠州市供水系统整合及建设专项规划(2009-2020)》、《惠州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发展规划》等规划要求:
(1)规划片区主要由博罗县第二水厂供水,规模6.0m3/d,占地4.2公顷。
(2)本地区应大力推广节约用水措施及雨洪利用和再生水利用。
(3)供水水质应于20XX年达到惠州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发展目标要求,并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2.3现状分析与规划对策
(1)分析与评价
1)现状评价
1.本地区现有给水管网基本以枝状管网为主,管网覆盖率低,而且供水线路长,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差,部分给水管径偏小,供水水量达不到使用要求
2.本地区现状供水状况比较差。
3.节水管理、节水措施和节水意识有待提高
4.现状消火栓数量分布存在缺口
2)上层次规划评价
上层次规划确定本地区供水由现状第二水厂提供,规划水量、水质、水压能满足本地区远期规划需求。
(2)规划对策
1)加快推进xxx水厂的规模扩建,为本地区的发展提供供水支撑;
2)完善给水管网,加快管网改造,提高供水安全性;
3)强化节水措施,提高重复利用率,积极推广雨洪利用及再生水利用。
4)增设消火栓数量,解决数量分布问题
2.4规划原则
根据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紧密结合城市规划,从规划区的发展及实际情况出发,使规划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1)可实施性原则
给水系统的布置,尽量利用现有管网,充分结合现状条件,优化规划区供水管网,在保证供水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力求降低能耗、节约投资、运行管理方便,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
(2)经济合理性原则
体现规划区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设计要求。
同时,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水源、资金、技术等条件,使规划具有经济合理性。
(3)相关协调性原则
与相关上层次规划相结合,满足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供水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
充分考虑本规划区内管网系统与周边区域管网系统的协调,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合理解决近期实施与远期规划结合问题,规划具有长远性、超前性,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对实际工程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2.5规划用水量预测
(1)用水量预测计算
本规划采用单位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相结合预测规划区用水量,所采用的用水量指标依据《XX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及《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确定,其居住用水量按人口计算、工业、公共设施等用水量按建筑面积进行计算,道路、市政设施、绿地、道路用水量按用地面积进行计算;采用人均综合指标法进行校核
用水类别
用水指标
L/m2·d
建筑面积
hm2
用水水量
万m3/d
生活用水量(R)
240L/人·d
23.5万人
5.640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C)
15
55.41
0.831
政府/团体用水量(GIC)
12
82.55
0.991
工业用地(M)
10
85.82
0.86
道路广场浇洒(S)
2.5
209.24
0.523
公共绿地浇洒(G)
2.5
82.00
0.205
管网漏损水量及未预见水量
以上用水量的15%
1.358
合计
10.407
(2)用水量计算复核
规划区总规划人口为23.5万人,预测的平均日用水量为10.407万m3/d,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为0.44m3/(人·d),此值符合惠州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0.4~1.0m3/(人·d)的要求。
综上所述,预测规划区平均日需水量为:
10.407万m³/d,日变化系数取1.18,时变化系数1.29,则最大日需水量共为:
12.28万m3/d。
2.6工程规划
(1)给水设施规划
本规划区内无规划水厂。
博罗县第二水厂扩建,规模为XXXXX
(2)管网布置
◆1)管网计算的主要参数
加氯
最不利点服务水头:
≥0.28MPa
变化系数:
Kd=1.20,Kh=1.40
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确定,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2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65L/s。
消防校核时最不利点服务水头应≥10m。
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的事故用水量按最高日最大时流量的70%计。
◆2)管网布置原则
规划区域内配水管网布置呈环状,以提高供水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输水距离较远的用水地块保证有两次以上供水干管向其供水。
合理规划布置给水管网系统,以满足开发区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
尽量利用现状给水管道,管网建设远近期结合,避免近期投资过大、重复投资,减少浪费。
规划管道均沿城市规划道路敷设,道路路幅大于等于36米时,给水管道采用双管双侧布线。
消防给水管与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合并为一个系统,采用低压供水,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10米(从地面算起)。
室外消防用水量由消火栓供给,消火栓沿规划道路布置,间距不大于120米,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小于150米。
路幅宽不大于50米时,沿道路单侧布置消火栓,路幅宽大于50米时,沿道路两侧布置消火栓
配水管网按远期最高日最大时流量进行设计,并按最高日最大时流量加消防流量、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两种工况进行校核,管道的敷设分期分批逐步实施。
◆3)管网规划
根据本片区用水情况,本区内给水干管主要布置在南工业大道、商业街、北门路、爱岗路、滨江路、解放路、环城路、北门渠、人民路、榕溪路、罗阳一路等区域内主要道路,最大管径为DN800,最小管径为DN300,给水管网基本上连成环状。
管径>DN400的给水管推荐选用球墨铸铁管;管径≤DN400的给水管推荐选用PE管。
给水管道一般设在道路东南侧,管顶覆土不小于0.7米。
2.7城市节水
多渠道开源节流,构建高效超前的供水系统,强化节水管理,打造节水城市。
新全面强制推行节水器具应用,已建项目逐步进行节水器具改造;严格控制管网漏损率(规划管网漏损率不大于12%),提高水厂产水率。
“节水措施普及化”具体措施:
(1)健全节水法规体制;
(2)完善节水管理机构;
(3)加强节水基础管理;
(4)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5)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
(6)强化水资源科学管理
(7)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
(8)通过编制节约用水规划,细化以上各项措施,并制定阶段发展目标
(9)建议对工业园高耗水、高排放的工业企业采取限制准入制度,要求区域内工业企业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5%以上。
污水工程规划
3.1污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1)污水现状
1)现状排水概况
规划区目前基本为雨污合流排水体制,污水直接排入水体,管网覆盖率及设计标准低,排水泵站规模偏小。
2)现状管网
商业中街双侧敷设有现状d600-d1200合流管,人民路双侧分别敷设有d600和d1000合流管。
主要沿北门河敷设d500-d1200的截污管网工程正在建设。
。
(2)存在问题
1)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对水体污染严重。
;
2)排水管渠设计标准偏低,管渠断面偏小,水力条件差,排水渠道淤积;
3)排水泵站规模偏小,与现状渠道排水能力不配套;
4)旧城区受道路、建筑和管位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把现状的合流制完全改建为分流制所需的工程量很大
5)污水收集排放系统还不完善,管网建设比较滞后
3.2相关规划要求
《惠州排水管网规划-XXXX》、《惠州分区规划(2005-2020)》等规划要求:
(1)按照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进行规划,远期实现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2)建立与完善城市排水管网,最大限度截留入河污水,实现污水系统的最大收集率和入河污染物的最大去除率;
(3)本地区污水排入规划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该厂一期规模XXX立方米/日,总规模XXX立方米/日。
3.3现状分析与规划对策
(1)分析与评价
1)现状评价
现状无污水处理设施。
本地区分流制污水管网覆盖率较低,现状污水管网难以满足需求。
现状污水通过合流制排水管道就近排入水体,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2)上层次规划评价
上层次规划在本地区内规划的污水管渠可以满足污水排放需求。
(2)规划对策
规划新增污水处理厂,加快完善分流制污水管网的建设,解决雨污混流排放问题。
3.4规划原则
(1)根据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紧密结合城市规划,从规划区的发展及实际情况出发,使规划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2)本规划区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
原则上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修建雨、污分流两套管道系统,同时考虑到规划旧城区较多,在规划期内难于实现分流改造,考虑采用合流制排水,并设截污系统收集污水及初期雨水后排至中心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
(2)根据规划区产业特点,采用污、废分流,污、废分治的原则,对各种污水实施分级控制,分类收集,特殊污水应先进行预处理、并经处理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污水,处理达到综合污水处理进水标准后,进综合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排放;
(3)以“一次规划,分阶段开发,分期建设”为原则,以减少起步资金。
污水管网建设应满足各阶段进区企业污水排放量要求;
(4)充分考虑分期实施的衔接关系,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
(5)管道网布置要充分利用地形地势,最大可能采用重力流,减少提升。
3.5污水量预测
(1)污水量标准
本规划污水量按用水量确定,生活性污水量按用水量的90%计,工业和仓储的污水量取用水量的80%计,其它污水量按用水量的70%计,道路广场以绿地的污水量不计。
地下水渗入量按合计10%计
(2)污水量预测
规划区平均日污水量为:
7.7320万m3/d。
详见污水量预测表。
污水量预测表
序号
性质
用水量(平均日)
(万m3/d)
排放系数
污水量
(万m3/d)
1
生活污水量
5.64
1
5.640
2
工业污水量
0.86
0.95
0.817
3
其它污水量
1.822
0.7
1.275
4
绿地污水量
0.205
0
0.000
合计
7.732
3.6工程规划
规划区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后,排入规划污水处理厂。
(1)本规划区污水处理厂位于XXX,规模为XXX万m3/d,占地面积XXX公顷,位于江东排洪渠下游建有江东排涝站,现状规模为7.2m3/s,占地0.45公顷,远期扩建至57m3/s;规划区外西北侧建有一座中旅社排涝站,现状规模0.7m3/s,占地0.3公顷,远期扩建至16.4m3/s。
(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时应为城市发展和污水厂自身发展留有足够的备用地,并应预留污水回用设施用地,同时应考虑初期雨水处理规模用地需求)
(2)污水水质及排放要求
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4.1.1条规定,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质应执行一级标准。
(3)污水管网规划
污水管网布置原则:
道路上计算最小管径采用d400,坡度i≥2‰。
如管道中污水流速过高,宜采用跌水井,以减小管道坡度,降低流速。
污水管起点管底高程以雨水管管内底与污水管管内顶高差0.3m左右为原则,并适当留有余地。
对已形成雨污合流的区域,应根据城市环境的要求、规划区的发展、道路的改造和可能投入的资金等情况,逐步改造成雨污分流体制,新规划区均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污水提升泵站尽量集中设置,以减小投资与运行成本,方便管理
本规划污水干管主要布置在南工业大道、商业街、北门路、爱岗路、滨江路、解放路、环城路、北门渠、人民路、榕溪路、罗阳一路等区域内主要道路,最大管径为d1200,最小管径为d400。
污水管网布置及计算结果详见“污水工程规划图”。
3.7污水再生利用
污水经过适当的再生处理,可以重复利用,以实现水资源在自然界的良性循环。
污水再生利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另一方面可实现污染排放的减量化,达到保护水环境的积极目标。
污水再生利用的用户一般包括工业、城市杂用水、农业用水。
根据发达国家及我国部分缺水城市的实践,污水回用在工业、市政、绿化、景观用水、农业灌溉等方面应用实施较为便利。
污水再生利用可以与雨、洪水利用综合考虑,采用共同的管渠系统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城市市政杂用水,以充分发挥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更大经济、社会效益。
在条件成熟时应制定污水再生利用专项规划。
雨水工程规划
4.1雨水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雨水工程现状
本片区现状雨污水合流管渠系统,污水直接排入水体。
主要河流有东江干流,从规划区南部流过以及从中间横穿规划区的北门河;位于规划区东西两侧分别有江东排洪渠和榕溪沥排洪渠
(2)存在问题
1)现有排水管(渠)走向杂乱,雨水管道系统不够完善,排水管渠设计标准偏低,管渠断面偏小,水力条件差,排水渠道淤积
2)雨污混流的现象比较普遍,污水多通过雨水管渠排入水体,给雨水管渠的清通维护造成困难。
3)旧城区受道路、建筑和管位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给市政管线统一埋地改造带来困难。
4.2相关规划要求
《惠州市排水管网规划-XXX》等专项规划要求:
(1)设计暴雨重现期:
现状管网按照重现期P=1复核,新规划雨水管网采用重现期P=2年,低洼地区、易淹地区及重要地区选用3年,对下沉广场、立交桥、下穿通道及排水困难地区选用3~5年;
4.3现状分析与规划对策
(1)分析与评价
1)现状评价
①本地区雨水管网系统尚不完善,亟待加强;
②初始雨水未进行有效处理,对水体产生一定污染。
2)上层次规划评价
上层次规划在本地区内规划的雨水管渠可以满足雨水排放需求。
(2)规划对策
1)按照规划防洪标准开展河道的综合整治,保障地区内的防洪安全,实现雨洪资源综合利用;
2)完善雨水管渠系统,改造和疏通未达到设计标准的现状管渠;
3)按照规划设置初期雨水处理设施,开展雨洪综合利用,改善水环境并缓解防洪压力。
4)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4.4规划原则
(1)实行“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
山区雨水设置截洪沟形式排除,城市建设地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渠排除。
(2)完善雨水管道系统,尽可能重力排水,对无法靠重力排除雨水的地势低洼地块设雨水提升泵站排除。
(3)地面铺装采用透水材料,适当修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用于绿地及道路浇酒,减少径流量。
(4)在河道出口设闸关设排涝泵站,实现自排与强排相结合。
(5)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考虑现状低洼地块的排水,近期尽可能保留现状排水通道,不能保留时应设临时排水措施;尽可能采用重力排除,无法靠重力流排除时,近期应该设置临时排水泵站,远期按照规划对地块竖向调整排入市政管线中。
4.5雨水计算标准及方法
(1)计算标准
践行低冲击开发模式,减少径流,加强雨洪利用。
提高雨水管网设计标准。
按照重现期1年复核现状管网,新规划雨水管网采用2年一遇标准,低洼地区、易淹地区及重要地区选用3年一遇标准,对下沉广场、立交桥、下穿通道及排水困难地区选用3~5年一遇标准。
城区雨水系统如需设置提升泵站时,排水泵站设计规模应与管(渠)设计标准和设计流量一致。
(2)雨量计算
1)雨量计算公式:
Q=ψqF
式中:
Q—雨水量(L/s)
ψ—径流系数,城区取0.8,新城区取0.7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F—汇水面积(ha)
2)设计暴雨强度公式采用惠州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
(L/s•hm2)
t——降雨历时,t=t1+mt2
t1——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取5~10min
t2——管内流行时间(min)
m——延缓系数,m=1.0
4.6工程规划
1)雨水系统布置
根据尽快将城市雨水导入附近水体的原则,结合防洪工程规划来布置城市雨水系统。
雨水管沿道路布置,先施工道路布置雨水主干管,后施工道路布置雨水次干管。
路幅宽度不大于36米时,单侧布管,根据需要也可双侧布管,路幅宽度大于36米时,双侧布管。
单侧布管时,雨水管宜布于道路的东南侧。
除雨水口连接管处,雨水管最小管径为DN600。
2)管道计算
(1)管道起端高程应满足管底覆土1.5~1.8m,为其它管道穿越创造条件。
(2)如雨水管渠内流速过大,需要调整时,考虑设置跌水井。
(3)在管径和高程上适当留有余地。
管道计算结果见“雨水及防洪工程规划图”。
4.7雨洪利用规划
雨洪水的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策略之一,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同时,雨洪水的利用有利于减少城市对淡水的需求,节约水资源,降低长距离取水、输水的巨额投资,从而将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到最高点,消耗率降低到最低点,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目的。
(1)建设项目依据各自特点进行源头分散的雨洪利用,将其规划设计纳入审批程序。
规划片区改建、扩建工程,特别是新建小区及新建工程(含各类建筑物、广场、停车场、道路、绿地和其他构筑物等建设工程设施)均应进行雨洪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并将其纳入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管理程序。
建设项目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通过相关部门对雨洪利用工程设计的审查或审批。
(2)新的建设项目应采取收集、入渗、调蓄等手段进行雨水综合利用,雨水综合径流系数不应超过下表规定值。
雨水综合径流系数情况一览表
混合功能区
单一功能区
主要市政道路
广场、停车场
公园、绿地
商业区
住宅区
学校
工业区
综合径
流系数
≦0.45
≦0.40
≦0.40
≦0.45
≦0.60
≦0.3
≦0.20
(3)增加透水面积,恢复水文循环,全面改造区域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50%;
低冲击开发的城市应合理设计城市绿地,增加城市透水面积,恢复自然水循环,重建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水气通道,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与环境。
规划区内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性地面(径流系数小于0.60的地面)所占比重≥50%,力争适宜的广场、人行道等全部采用透水性地面,并结合景观及绿地合理设计其它雨洪利用设施。
(4)梳理水面与水系,构建优美的自然水生态
结合规划区河流、水库等水系,构建自然优美的水生态,为新区未来的水景观、水文化预留空间与可能:
以自然生态的方式进行水环境整治。
防洪工程规划
5.1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防洪工程现状
本片区防洪主要依靠江东排洪渠和榕溪沥排洪渠。
江东排洪渠,长7.5公里,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过水流量150m3/s;榕溪沥排洪渠,长5.3公里,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最大流量240m3/s
(2)存在问题
1)防洪排涝标准偏低;
2)堤身质量较差,大堤存在稳定性、抗渗性和抗冲刷能力差等问题;
3)水闸等穿堤建筑隐患多,过流能力不足;
4)排涝站规模偏小,与现状渠道排水能力不配套;
5)堤围内排截洪渠险工险段多,过流断面不够,渠底宽度和渠顶高程均不到设计要求。
5.2相关规划要求
《惠州排水管网规划-XXX流域》和《惠州市蓝线规划》等专项规划要求:
(1)防洪标准:
东江干流1)东江干流的现状防洪标准为10~20年一遇;江东排洪渠按30年一遇设计,最大流量122m3/s;榕溪沥排洪渠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最大流量238.4m3/s
(2)规划应严格划定东江干流、榕溪沥蓝线控制范围,以保障河流水体不被侵占。
5.3现状分析与规划对策
(1)分析与评价
1)现状评价
①本地区排洪系统尚不完善,亟待加强;
②现状河渠缺乏防洪综合整治,初期雨水未进行收集处理直接排放,对水体产生一定污染。
2)上层次规划评价
上层次规划在本地区内规划的河渠可以满足防洪规划要求。
(2)规划对策
1)按照规划防洪标准开展河道的综合整治,保障地区内的防洪安全,实现雨洪资源综合利用;
2)按要求划定黄沙河、黄沙河左支流蓝线,控制河道保护用地,保障排洪畅通;
3)按照规划设置初期雨水处理设施,开展雨洪综合利用,改善水环境并缓解防洪压力。
5.4规划原则
(1)科学原则。
规划要在保护现状水系格局的基础,遵循水文、水资源科学规律,了解社会经济及自然发展对水系的需求,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合理定位水系生态服务功能,提出水系综合利用的策略,使水系规划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原则。
规划要突出水系的自然性、生态性,同时兼顾开发需要,注重水系与供水、排水、环境、景观之间的关系,使水系与其它规划相互协调。
(3)系统原则。
规划以水系主体,考虑影响水系的相关因素,对影响水系生态环境与其生态服务功能的相关要素进行综合治理,兼顾防洪、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与水景观的建设,妥善处理好水系保护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