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4280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0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臧焘字德仁,东莞莒人。

少好学,善《三礼》。

贫约自立,操行为乡里所称。

晋孝武帝太元中,卫将军谢安始立国学,刺史谢玄举焘为助教。

孝武帝追崇庶祖母宣太后,议者或谓宜配食中宗。

焘议曰:

“前汉孝文、孝昭太后,并系子为号,祭于寝园,不配于高祖、孝武之庙。

谓宜远准《阳秋》考宫之义,别建寝庙,则严祢之义显。

”议者从之。

顷之,去官。

以母老家贫,与弟熹俱弃人事,躬耕自业,约己养亲者十余载。

父母丧亡,居丧六年,以毁瘠著称。

服阕,除临沂令。

义旗建,为太学博士。

高祖镇京口,与焘书曰:

“顷学尚废弛,后进颓业,衡门之内,清风辍响。

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恣志,情与事染。

岂可不敦厉风尚。

想复弘之。

”参高祖中军军事,袭封高陵亭侯。

时太庙鸱尾灾,焘谓著作郎徐广曰:

“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乃上议曰:

“求之礼籍,未见其可。

昔永和之初,大议斯礼,于时虞喜、范宣并以渊儒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

或欲瘗之两阶,或欲藏之石室,或欲为之改筑,虽所秉小异,而大归是同。

准傍事例,宜瘗埋。

然经典难详,群言纷错,非臣卑浅所能折中。

”时学者多从焘议,竟未施行。

义熙十四年,除侍中。

元熙元年,以脚疾去职。

高祖受命,征拜太常,虽外戚贵显,而弥自冲约,茅屋蔬餐,不改其旧,所得奉禄,与亲戚共之。

永初三年,致仕。

其年卒,时年七十。

(节选自《宋书·臧焘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B. 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C. 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D. 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庶,指宗族的旁支,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身份会因其母亲的身份而有嫡庶之分。

B. 博士,古代学官,主要从事教授生徒之职,学术专业上常专通经典或精通技艺。

C. 太庙,是我国古代皇帝的宗庙,起初仅供奉先皇,后来宗室、功臣等也可入庙。

D. 儒,此处指“儒学”,我国自封建社会以来,“儒学”便是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臧焘贫苦好学,熟悉经典。

他家境贫寒,但却富有自立的精神,喜好读书学习,对古代的一些经典著作颇为熟悉。

B. 臧焘恪守孝道,精心侍亲。

他曾与弟弟一同辞去官职,回家亲自参与农耕,自己省吃俭用,服侍父母亲长达十余年。

C. 臧焘善于言辞,受到认可。

针对朝政、灾祸,他引经据典,清晰地陈述看法并提出建议,其建言每次都被采纳。

D. 臧焘官至显贵,严于律己。

高祖登基后,他身居要位,但仍保持节俭自律的一贯作风,粗茶淡饭,与亲人共享俸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恣志,情与事染。

②然经典难详,群言纷错,非臣卑浅所能折中。

【答案】

(1)A

(2)D

(3)C

(4)①这的确是由于战事频频,礼乐教化为之中断,轻浮浅薄者任性而不务正业,求学的情趣受到事功的影响(干扰)。

②然而经典难以详解,众人议论纷杂,这不是微臣卑陋的见识所能说准的。

【解析】【分析】

(1)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孔子”“齐”“鲁庙”“桓”“僖”“征西(征西将军)”“京兆四府君”“庙”“此”“征”等,虚词“在”“也”“而”“其”,“而”表示转折,“犹”意思是“还”,“列庙飨”意思“列于太庙受供享”,其前省略主语“征西京兆四府君”,意思是“(征西将军以及京兆尹四位府君)却仍列于太庙受供享”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排除BD两项。

“此”作“其征乎”的主语,意思是“这火灾大概就是征兆吧”,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在“此”前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本句意思:

过去孔子在齐国,听说鲁国太庙发生火灾,说一定是由于桓公、僖公的事。

如今征西将军以及京兆尹四位府君本应当撤除神主,却仍列于太庙受供享,这火灾大概就是征兆吧?

句子可以断开为:

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故选A。

(2)D项,“我国自封建社会以来,‘儒学’便是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中“自封建社会以来”说法有误,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是从西汉时开始的。

故选D。

(3)C项,可知“其建言每次都被采纳”说法有误,原文说“时学者多从焘议,竟未施行”,意思是“当时学者大多赞成臧焘的意见,但最终还是没有实行”。

故选C。

(4)本题翻译赋分点:

①中的“良”,的确;“戎车屡警”,指战事频频;“中息”,中断,停止;“浮夫”,指轻浮浅薄者;“恣志”,指任性而不务正业;“情”,指求学的情趣;“染”,影响,干扰;“情与事染”,求学的情趣受到事功的影响(干扰)。

②中“然”,表转折,然而;“详”,详解;“言”,指议论;“纷错”,纷杂;“群言纷错”,众人议论纷杂;“卑浅”,形容词作名词,指卑陋的见识;“折中”,说准;“非臣卑浅所能折中”,这不是微臣卑陋的见识所能说准的。

故答案为:

⑴A;⑵D;⑶C;

⑷①这的确是由于战事频频,礼乐教化为之中断,轻浮浅薄者任性而不务正业,求学的情趣受到事功的影响(干扰)。

②然而经典难以详解,众人议论纷杂,这不是微臣卑陋的见识所能说准的。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参考译文】

   臧焘字德仁,东莞莒人。

他年少的时候爱好学习,精通《三礼》。

贫乏穷困却能自立,操守品行为家乡乡里称道。

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卫将军谢安开始建立国学,刺史谢玄举荐臧焘为助教。

孝武帝追尊他的庶祖母宣太后,有的议者认为宣太后当附祭配享中宗。

臧焘建议说:

“前汉孝文、孝昭太后,都是依照儿子取得尊号,在陵寝祭祀,不在高祖、孝武的庙中附祭。

臣以为追尊宣太后一事,应当远依《春秋》考宫的古义,另建寝庙,则尊奉崇敬的礼义得以显明。

”议者采纳了他的意见。

不久,辞去官职。

由于母亲年老,家中贫穷,跟弟弟臧熹一起放弃仕途,以耕种谋生,自己节约而供奉双亲十多年。

父母去世后,臧焘守丧六年,以居丧过哀闻名。

守丧期满后,被任命为临沂县令。

义旗树起后,任太学博士。

高祖镇守京口,写信给臧焘说:

近来求学的风尚衰微,后辈学人学业荒废,民间户内,不闻朗朗读书声。

这的确是由于战事频频,礼乐教化为之中断,轻浮浅薄者任性而不务正业,求学的情趣受到事功的影响(干扰)。

怎么能够不大力鼓励学习的风尚呢?

希望您对此事再有所光大。

”臧焘担任高祖的中军军事,承袭封爵为高陵亭侯。

当时太庙发生火灾,臧焘对著作郎徐广说:

“过去孔子在齐国,听说鲁国太庙发生火灾,说一定是由于桓公、僖公的事。

如今征西将军以及京兆尹四位府君本应当撤除神主,却仍列于太庙受供享,这火灾大概就是征兆吧?

”于是上奏议说:

“核查礼法典籍,看不出这种做法的允当。

从前永和初年曾热烈讨论过此事,那时候虞喜、范宣都是学识渊博的儒学大师,都认为四位府君的神主,没有理由世世代代永远存放,有的计划埋葬在墓室两边的石阶下,有的主张收藏在石室中,有的提议为他们另外筑室,虽然所持的意见略有区别,但是大方向基本相同。

依准有关事例,对四府君神主的处理应当采用埋祭的办法。

然而经典难以详解,众人议论纷杂,这不是微臣卑陋的见识所能说准的。

”当时学者大多赞成臧焘的意见,但最终还是没有实行。

义熙十四年,任命为侍中。

元熙元年,因为脚病离职。

高祖受命登基,召拜臧焘为太常,他虽然身为外戚权贵,然而更加自我约束,住茅房吃蔬菜,不改变原来的习惯,所得俸禄,与亲戚共享。

永初三年,退职。

同年去世,时年七十岁。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奕字纯臣。

第进士。

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饥,徙之东路。

入对,徽宗问行期,对曰:

“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帝悦。

既而西部盗起,复徙提点刑狱。

时朝廷将遣兵逐捕,奕条上方略,请罢勿用,而自计讨贼,不阅月可定。

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宰相主抟策,数月不效,卒用奕议,悉降之。

擢监察御史。

亲祭北郊,燕人赵良嗣为秘书丞侍祠,奕白其长曰:

“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可乎?

”长用其言,具以请,不报。

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

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皆伏辜。

自何承矩创边地为塘泺,有定界。

既中贵人典领,以屯田开拓为功,肆侵民田,民上诉,屡出使者按治,皆不敢与直。

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诏罢屯田。

加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

入为开封少尹。

故时大理、开封治狱,得请实蔽罪,其后率任情弃法,法益不用。

奕言: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从之。

迁光禄卿、户部侍郎。

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

寇平,论劳增两秩。

还为户部。

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如僚属。

奕白宰相曰:

“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即自劾不称职。

诏徙奕工部。

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

为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

“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乎?

”靓获免。

未几卒,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

(节选自《宋史·虞奕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B.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C.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D.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B. 大理即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机关,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C. 秩指年终考评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文中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职级别。

D. 封指封禅,历代帝王都把封禅作为国家祭祀大典,封指祭地,禅指祭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虞奕善用策略,剿灭贼寇。

西部出现盗贼,朝廷派兵追捕无效,最终采用虞奕计谋,降服了盗贼;睦州出现叛乱,虞奕因平定贼寇有功而加官。

B. 虞奕忠于职守,尽心履职。

皇帝要去北郊祭祀,虞奕对秘书丞赵良嗣以降臣的身份陪同祭祀提出质疑,得到上级长官支持,此事得以上报朝廷。

C. 虞奕秉公执法,据实断案。

阳武富家子对民妻欲行不轨,未遂而杀人,府县及大理官员受贿后枉断官司,虞奕接受诏命据实审案,涉案人员最终伏罪。

D. 虞奕仗义执言,奏罢屯田。

中贵人以屯田开荒邀功,侵占民田,激起民愤,虞奕不顾前来查处的使者阻拦,上疏反对屯田,朝廷最终取消屯田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②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答案】

(1)C

(2)D

(3)D

(4)①我退下后就立刻出发,假如流散的百姓不能按时回乡,那么来年的农耕桑种就全部荒废。

②考虑到我才能不足,应当离开职位而换上有才能的人,不可让别的人侵占了这个职守。

【解析】【分析】

(1)句中“诸夏本”的意思是“国家的表率”,不要断开;“非情”的意思是“禁止任情”,不要断开。

故选C。

(2)D项,应该是祭天为封,祭地为禅。

故选D。

(3)D项,朝廷派出的使者并未阻拦虞奕上疏,只是他们调查后都不敢对此直言。

虞奕亲自把事情的曲折经过向朝廷汇报,上疏说明五条反对意见,朝廷才下令取消屯田。

故选D。

(4)此题注意,退:

退下后;行:

出发;以时:

按时;则,假如,连词;耕桑:

农耕桑种;计:

考虑;易:

换;侵:

侵占;其:

这,代词。

故答案为:

⑴C;⑵D;⑶D;

⑷①我退下后就立刻出发,假如流散的百姓不能按时回乡,那么来年的农耕桑种就全部荒废。

②考虑到我才能不足,应当离开职位而换上有才能的人,不可让别的人侵占了这个职守。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虞奕字纯臣。

进士及第。

崇宁时期,为河北西路常平提举,洺、相地区发生饥荒,他被调往河北东路。

入宫对答,徽宗问他出发日期,回答道:

“我退下后就立刻出发,假如流散的百姓不能按时回乡,那么来年的农耕桑种就全部荒废。

”皇帝很高兴。

不久西部出现盗贼,他又调任提点刑狱。

当时朝廷准备派兵追捕,虞奕逐条呈上策略,请求不要用兵,而要自己设定计谋讨伐盗贼,认为不过一个月就可平定。

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行,宰相同意张抟的策略,但好几个月没有成效,最终采用了虞奕的建议,全部降服了盗贼。

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皇帝亲自去北郊祭祀,燕人赵良嗣担任秘书丞陪同祭祀,虞奕禀报自己的长官:

“如今亲近卫兵不用三路人,而赵良嗣以外国降臣的身份,反而得以参预郊祠的事情,可以吗?

”长官采纳了他的建议,详尽地把这个情况向朝廷请示,没有得到回复。

阳武有个平民在一个富豪家做佣工,这个平民的妻子貌美,富家的儿子想占有她,没有得逞,恼羞成怒地杀了她,又贿赂她的丈夫让他不要说出去。

事情被发觉后,府县长官以及大理寺官员又在审理案件时受贿,虞奕接受诏命再审案件,涉案的人员都伏罪了。

自何承矩首创在边地设立池沟,国境有了定界。

宦官主管边防后,就以屯田开荒邀功,肆意侵占民田,百姓上诉,朝廷多次派出使者调查处治,这些使者都不敢据实处理。

虞奕把事情的曲折经过向朝廷汇报,上疏说明五条反对意见,朝廷下令取消屯田。

加官为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

朝廷召他回京担任开封少尹。

过去大理寺、开封府审理案件,能够凭实证判罪,后来就都听凭私情而不依法律,法律更加被抛弃不用。

虞奕进言说:

“廷尉维持天下的公平,京师是国家的表率,法律尚且不能执行,凭什么做万国的示范。

请求从现在起禁止任情,如果判罪跟证据不相符的,不得立即上报。

”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

迁任光禄卿、户部侍郎。

睦州出现叛乱,虞奕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镇江知府。

贼寇平定后,论功劳升官两级。

还京后担任户部侍郎。

内侍官总领宫内库房,予取予夺专执己见,把户部视如僚属。

虞奕禀告宰相:

“考虑到臣下没有才能,应当离开职位而换上有才能的人,不可让别人侵占了这个职守。

”就自我弹劾不称职。

诏命把虞奕调任工部。

袭庆太守张漴派郡里的人到皇宫来请求皇帝登山封禅,东平太守王靓上谏,认为京东荒年多盗,不应当请求封禅。

当权的人不高兴,准备治罪王靓,虞奕说:

“王靓忧民爱君,理所当然应当奖励,为什么要对他治罪呢?

”王靓获得免罪。

不久虞奕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为龙图阁学士。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人曰:

“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

“有是言也。

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

“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盍致地焉?

”黎鉏曰:

“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

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子路曰:

“夫子可以行矣。

”孔子曰:

“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

”桓子卒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

孔子遂行,宿乎屯。

而师己送。

曰:

“夫子则非罪。

”孔子曰:

“吾歌可夫?

”歌曰: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

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师已反,桓子曰:

“孔子亦何言?

”师己以实告。

桓子喟然叹曰:

“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

卫灵公问孔子:

“居鲁得禄几何?

”对曰:

“奉六万。

”卫人亦致粟六万。

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

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乃去。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策指之曰:

“昔吾入此,由彼缺也。

”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颜渊后,子曰:

“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

“子在,回何敢死!

”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

孔子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何!

”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1)下列加下划线“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皆予之以归 ②维以卒岁 ③师己以实告 ④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⑤以策指之曰 ⑥吾以汝为死矣

A. ①④/②③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④/②⑤/③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粥羔豚者弗饰贾/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             

B. 四方之客至乎邑者/文不在兹乎

C. 皆予之以归/请先尝沮之                                      

D. 齐人闻而惧/沮之而不可则致地

(3)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盍致地焉/孔子恐获罪焉                                      

B. 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居十月,乃去

C. 沮之而不可则致地/霸则吾地近焉                        

D. 桓子慨然叹曰/然后得去

(4)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 孔子亦何言                       B. 居鲁得禄几何                       C. 回何敢死                       D. 匡人如予何

(5)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于”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怠于政事②又不致膰俎于大夫 ③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④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于卫 ⑤男女行者别于涂 ⑥或谮孔子于卫灵公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⑥/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1)B

(2)C

(3)D

(4)C

(5)C

【解析】【分析】

(1)①句中“以”是连词,来;②句中“以”是连词,来;③句中“以”是介词,把; ④句中“以”是介词,由于; ⑤句中“以”是介词,用;⑥动词,认为。

故选B。

(2)A项中第一个“者”是代词,的人;第二个“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

B项中第一个“乎”是介词,到;第二个“乎”助词,吗。

C项“之”均为代词,第三人称。

D项中第一个“而”是连词,就;第一个“而”是连词,如果。

故选C。

(3)A项“焉”均为兼词,“于之”“于此”。

B项“乃”均为副词,才。

C项“则”均为连词,如果,那么。

D项中第一个“然”是助词,……样子;第二个“然”是代词,这样。

故选D。

(4)C项中“何”是副词,怎么;其余为代词。

故选C。

(5)①中“于”是介词,在……方面;②中“于”是介词,给;③中“于”是介词,对于;④中“于”是介词,到;⑤中“于”是介词,在;⑥中“于”是介词,向。

故选C。

故答案为:

⑴B;⑵C;⑶D;⑷C;⑸C;

【点评】

(1)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

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3)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虚词的具体义项。

(5)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

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参考译文】

   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

门人说:

“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

”孔子说:

“有这个话。

但不是还说‘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吗?

”于是就把扰乱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

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官员求情送礼,都给予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齐国人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有人说:

“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定会称霸,一旦称霸,我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

何不送给它一些土地呢?

”黎鉏说:

“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

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

”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都穿上华丽的衣服,且会跳《康乐》舞,还有身带花纹的马三十匹,一并送给鲁国国君。

齐国先把女乐和纹马采车安置在鲁城南边的高门外。

季桓子身穿便服多次去偷看,打算接受,就告诉国君外出巡游,以此为名,整天在城南观赏齐国的美女、纹马,连国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