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373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docx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2021

1、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

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

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

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

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

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

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

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

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高三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2:

气候的知识点

一、东亚:

1、东部沿海:

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

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二、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三、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四、中亚:

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五、西亚和北非: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

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

2、热带雨林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七、欧洲: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注:

生成原因:

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

2、北部、南部:

山地气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

地中海气候;

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

九、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

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

十、拉丁美洲:

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

十一、大洋洲:

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

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注:

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

②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

③地形因素:

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

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

十二、南极:

1、酷寒:

①纬度高,热量小;

②海拔高,降温幅度大;

③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

2、干燥: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

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③陆地面积大;

3、烈风:

平均18m/s,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

十三、北极:

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

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

3、风速没有南极大;

高三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3:

地形的知识点

一、东亚:

1、总括:

(1)东部沿海:

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2)西部内陆:

高原山地为主;

2、山脉:

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

3、高原:

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

二、东南亚:

1、总括:

(1)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三、南亚:

1、总括:

(1)北:

喜马拉雅山南部;

(2)中:

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

德干高原(亚洲的高原);

2、山脉:

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四、中亚:

1、总括:

以丘陵平原为主;

2、平原:

里海沿岸平原(俄罗斯),图兰平原(乌兹别克斯坦);

3、丘陵:

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

五、西亚和北非:

1、总括:

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2、山脉:

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高原:

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

4、平原:

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总括:

(1)以高原为主,东南向西北倾斜;

(2)第二大热带雨林分布区;

2、山脉:

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

3、盆地:

刚果盆地(世界上的盆地);

4、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西欧:

1、总括:

(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

(2)以平原山地为主,南北分布,东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布:

挪威峡湾海峡;

2、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阿尔卑斯山;

3、盆地:

巴黎盆地;

4、平原:

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总括:

地势平坦,以平原高山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山脉:

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

3、平原:

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高原:

中西伯利亚高原;

九、北美:

1、总括:

纵列分布,山脉与海平行;

(1)东部:

高原山区;

(2)中部:

平原区(冬冷夏暖);

(3)西部:

高山区;

2、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高原:

拉布拉多高原;

十、拉丁美洲:

1、总括:

(1)北部:

以高原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

(3)东部以平原、高原为主(相间分布);

2、山脉:

安第斯山脉,迪勒拉山系;

3、平原:

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普拉塔平原;

4、高原:

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十一、大洋洲:

1、总括:

(1)东部:

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

(2)中部:

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

(3)西部:

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

十二、南极:

1、总括:

(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

2350m);

(2)90%大陆冰川;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总括:

大面积冻土覆盖;

高三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4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

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

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

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

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

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

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

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地球自西向东转,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转

12、地表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级递减至零;

13、除南北极点外,地表任一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为15°/h;

14、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大小即为当地的纬度大小;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15、在地球公转运动中,近日点(1月初)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达值,远日点(7月初)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达最小值;

16、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17、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春秋分直射赤道;

18、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约每天移动0.26°,每月移动8°;

19、晨昏线的判读:

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经过的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经过的线为昏线;

在侧视图中,左夜为晨,右夜为昏;

在晨昏线上的点,如果地方时<12时,则该点所在线为晨线,如果地方时>12时,则该点所在线为昏线;

20、太阳高度判断:

昼半球中太阳高度>0,

夜半球中太阳高度<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

21、在光照图中,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22、在光照图中,晨昏线上纬度点(即转折点)所在经线地方时要么为0时或24时,要么为12时;

如果该转折点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昼,则过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如果该转折点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夜,则过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

断块山地

⑹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洲:

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

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地势特点:

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

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