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山体滑坡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secret.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3726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山体滑坡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secre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湖北山体滑坡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secre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湖北山体滑坡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secre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湖北山体滑坡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secre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湖北山体滑坡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secre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山体滑坡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secret.docx

《湖北山体滑坡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secre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山体滑坡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secret.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山体滑坡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secret.docx

湖北山体滑坡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secret

 

竹山县滑坡勘查报告

(可行性研究阶段)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任务由来

竹山县城关镇滑坡位于霍河左岸斜坡地带,地理座标东经110°13′00″~110°13′45″,北纬32°10′41″~32°12′11″。

村北距竹山县城关镇约1.7Km,其南东约1.5Km为竹山县最大的水库——霍河水库,水库库容量1.025亿立方米,设计装机容量9100KW。

村位于公路边,向南通往霍河电站,向西通往官渡、四川。

村行政面积约2.8Km2。

自1990年以来,一到暴雨季节滑坡变形加剧,其变形特征是地表裂缝扩展,民房墙体开裂、倾斜,公路位移、下沉,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威胁。

滑坡的危害已引起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了必要的防范监测措施,并将情况给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汇报。

受竹山县人民政府委托,鄂西北工程勘察总公司承担滑坡可行性研究勘查任务。

在此过程中,得到了竹山县人民政府、竹山县国土资源局及村的大力支持。

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于1997年1月对滑坡体进行了调查踏勘,并提供了《湖北省竹山县城关镇马家坡滑坡应急调查报告》。

第二节、滑坡灾害的危害程度

竹山县滑坡位于竹山县霍河左岸斜坡地带,行政区划属竹山县城关镇村,竹山县城至霍河水库公路从滑坡体前缘通过。

滑坡体一旦产生灾害,危害程度将非常严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滑坡区上游约1.5km为竹山县最大的电站——霍河电站,总投资4亿元,建于70年代末,库容量1.025亿立方,设计装机容量9100KW,水库大坝为土质坝,坝顶标高346m,坝高67m;滑坡区下游约3Km即为竹山县城,县城城南地势较低,已修建防洪堤,堤面标高260m~262m。

如果滑坡产生滑动,在泄洪期间堵塞霍河,形成堰塞湖,该段水位抬高,势必将危及上游霍河电站的正常泄洪,威胁土质大坝的安全,有可能给大坝造成毁灭性损害。

而大坝一旦产生溃口,高水位洪峰将沿河直下,首先将威胁到霍河两岸近2000人的生命及500多万的财产安全,给霍河两岸七家企业及霍河二级电站造成上亿元以上的国家财产损失。

再者,洪水将威胁到竹山县城城南2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4000多万元的国家财产损失。

2、竹山县城至霍河水库公路从滑坡体前缘通过,该公路属山区二级防汛公路,滑坡体持续的变形,使该公路交通长期处于断断续续状态,特别在防汛期,交通完全没有保障。

3、滑坡体上原有居民62户,共计260人,房屋186间,近几年滑坡体上居民已由当地政府陆续疏散安置。

4、山区土地资源贫乏,滑坡体上现有耕地510亩,林地380亩,经济作物85亩,滑坡产生将破坏当地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三节、勘查目的、任务

本次滑坡勘查的目的是:

论证滑坡的存在,圈定滑坡边界,评估滑坡防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滑坡防治意见。

滑坡勘查的任务是:

1、初步查明滑坡体物质组成与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滑带土抗剪特性指标;

2、初步查明滑坡类型、边界条件、地质环境条件;

3、初步查明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危害程度;

4、计算及综合评价滑坡稳定性,预测其发展趋势;

5、对滑坡防治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第四节、勘查工作评述

本次滑坡勘查依据主要有: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边坡技术规范》(GB50330-2002)、《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滑坡工程地质勘察防治工程技术规程3》、《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工程测量规范》等。

本次滑坡勘查滑坡体纵长940m,横宽500~650m,面积约517000m2。

勘查人员于2006年9月23日进场,10月10日完成外业任务,并于12月10日至21日进行了补充勘察,共完成勘查实物工作量见表1(勘查工作量统计表)。

 

勘查工作量统计表

表1

序号

工作项目

单位

工作量

1

地形测量

测量面积

Km2

1.26

勘探点位测量

13

剖面测量

Km

4.9

2

工程地质测绘

测绘面积

Km2

0.87

观察点数

58

观察路线长度

Km

3.8

3

钻探

m/孔

191.1/8

4

探井

m/井

52.4/8

5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m

2.6

6

土工试验

8

7

岩石抗压强度试验

2

8

岩石抗剪断试验

1

9

水质分析

1

勘查工作实施过程中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探井、采样、原位测试、岩土试验等均按国土资源部及建设部颁发的有关规范执行,质量符合要求;钻探采用无水循环冲击钻探与泥浆循环钻探相结合的钻探工艺,第四系岩芯采取率≥75%,基岩采取率≥85%,破碎岩石采取率≥50%;在勘查中采取岩石样,作抗剪断及抗压强度试验;勘查过程中进行了质量自检、互检,总公司对原始资料进行了检查验收。

综上所述,本次滑坡勘查工作量及质量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区域地层及构造资料采用了湖北省鄂西北地质矿产调查所1989年编制的《湖北省郧阳地区地质图》(1:

20万)及《湖北省郧阳地区构造纲要图》(1:

20万)。

本次测量任务由竹山县水务局完成。

第二章勘查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

第一节、自然地理及气象水文

竹山县位于鄂西北山区,地处大巴山与武当山之间,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行政区划属十堰市管辖,北西与陕西省白河县接壤,地理坐标东经109°50′22″,北纬32°27′40″。

县内交通主要有2条公路,一条为自东向西的306国道,一条为自北向南的鲍峡-向坝公路,二条公路在竹山城区交汇,交通较为方便。

滑坡区位于竹山县村,北距竹山县城关镇约1.7Km,其南东约1.5Km为竹山县目前最大的水库——霍河水库,竹山县城关至霍河水库二级防汛公路从滑坡体前缘通过,交通较为方便(见竹山县滑坡地理位置图)。

图1竹山县滑坡地理位置图

竹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气温43.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9.9℃,年平均无霜期254天,年平均降雨量927mm,降雨一般集中在五月—九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5.2%,降雨日数95~127天,年大雨(日降雨量25~499mm)天数4~6天,年暴雨(日降雨量>50mm)天数2天,多年日最大降雨量94.1mm。

竹山属汉江流域,境内形成以堵河为主干的树枝状水系。

霍河是堵河的一条一级支流,发源于神农架林区,流经房县门古寺镇,由滑坡前缘通过。

据竹山县水利水电局资料,霍河最大流量1300m3/s,泄洪期间在2号滑坡体前缘最高洪水位270m。

竹山县境内种植业主要以小麦、玉米、油菜、花生、芝麻为主;矿产资源丰富,矿藏储量大,矿产主要有绿松石、重晶石、石煤、硫磺、铁、铜、水晶石、铌稀土等29个品种,其中铌稀土储量位于全国第二。

山场面积大,植物种植繁多,生态环境好。

第二节、地形地貌

勘查区属于鄂西北构造侵蚀中低山区,滑坡区位于霍河下游,霍河在下游约1.7Km汇入堵河,该区地貌在河谷下部为霍河河漫滩及一、二级河谷阶地,上部为山麓斜坡。

勘查区山顶高程580~919m,河床高程250m,相对高差380~600m。

滑坡区位于霍河左岸斜坡地带,坡面倾向东,坡脚为霍河,斜坡坡度角15°~28°。

坡面呈陡缓相间折线坡,其间夹两级缓坡平台。

滑坡后缘呈高10~18m,坡角60°的陡坎。

滑坡区总体上呈两沟夹一梁的地貌景观,北侧洼沟较小,沟道宽缓,高程450m以上沟形已经不明显;南侧冲沟规模较大,高程500m以上呈近东西向,其下呈北60°~70°东向延伸;两沟相间地带为一北40°~50°东向的小山梁。

斜坡与河床相交处形成高5~12m较高陡坎。

第三节、地层岩性

勘查区区域出露地层为:

第四系冲洪积及残坡积层,分布于近代河床、河谷阶地及斜坡地段,主要为粉质粘土、碎石土及砂砾卵石层;下古生代志留系下统大贵组的一套变质岩,岩性主要为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绢云片岩,硅质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夹白云质灰岩,下伏于第四系之下或出露地表(见表2)。

竹山城区地层岩性表表2

地层

代号

厚度

(m)

岩性

主要分布位置

全新统

Q4al+pl

4-7

砂、砂砾石、卵石

霍河河床、河漫滩。

Q4al+pl

7-11

上部粉质粘土,下部砂砾卵石。

杂色,粒径2.0-40.0mm的占50%。

霍河一级阶地

Q4el+dl

3-15

碎石土,杂色,主要成分为碎块石,含量约占60%

霍河两岸斜坡地带

下古生界

大贵组

S1d6

2000

上部灰色石英绢云片岩,下部绿泥绢云片岩、二云片岩。

竹山城区南面霍家弯,马家坡一带。

S1d5

160-500

灰色含炭绢云石英片岩、炭质板岩、硅质板岩、钙质板岩。

竹山城区南部。

S1d4

300-1000

黄绿色绿泥石英绢云片岩、灰色绢云石英片岩夹含炭绢云石英片岩。

竹山城区地段,下伏于第四系之下。

S1d3

100-160

灰色含炭绢云石英片、石英绢云片岩夹透镜状硅质板岩,白云质灰岩。

竹山城区南面西爪坝一带。

S1d2

10-340

灰黑色硅质板岩

竹山城区南面西爪坝一带。

S1d1

炭质千枚岩、条带状硅质板岩,透镜状白云岩。

竹山城区南面走马岗青山崖一带。

滑坡区上覆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土,下伏地层为志留系下统大贵组石英绢云片岩。

岩土性质自上而下分别为:

①碎石土(Q4el+dl):

杂色,松散,稍湿。

主要成份为碎块石,含量约占60%,棱角状,一般粒径5~15cm,最大达50cm以上,该层上部部分地段,块碎石含量低于50%,为碎石质砂粘土(混合土),分布于霍河两岸斜坡陡坡靠下地段。

层厚度一般3.00~12.10m。

②-1强风化石英绢云片岩(S1d):

下伏于第四系地层之下,为志留系下统变质岩,黄褐色,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

主要矿物成份为绢云母(55%)、石英(40%左右),含少量炭质、黑云母、褐铁矿等。

主要分布于2#滑坡体场区。

层厚度一般3.30~4.30m。

②-2碎裂岩(S1d):

下伏于第四系地层之下,为碎裂状强风化石英绢云片岩,该层裂隙极发育,呈碎块石状,块碎石成分为强风化石英绢云片岩,主要分布于1#滑坡体场区。

层厚度一般2.00~17.00m。

②-3弱风化石英绢云片岩(S1d):

下伏于②-1强风化石英绢云片岩或②-2碎裂岩之下,主要为志留系下统变质岩,灰绿色,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石节理裂隙发育。

主要矿物成份为绢云母(55%)、石英(40%左右),含少量炭质、黑云母、褐铁矿等。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12.1Mpa,为软质岩。

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区。

第四节、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一)地质构造

场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东,武当复背斜南缘,安康-竹山北西西构造带东端。

由于受区域构造的制约,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构造线呈北西-北西西。

本区较大的褶皱构造为干吉沟-文峰倒转向斜,向斜位于干吉沟-文峰一线,呈北西走向,轴面向南西倒转,向斜核部由S1d6组成,两翼为S1d5-S1d1及武当群化口组Ptwdh构成,场区位于向斜的核部,干吉沟与马家坡之间,见图2(竹山县城区及外围区域地质图)。

受区域北东——南西向压应力的作用及近东西向拖曳作用,本区北西、北北西及近东西向的压性、压扭性断裂构造相当发育。

滑坡勘查区岩石为单斜构造,岩层产状:

倾向25~55°,倾角30~38°。

岩石节理裂隙发育,主要发育三组节理:

第一组倾向45°,倾角68°,间距5~15cm;第二组倾向195°,倾角45°,间距5~10cm;第三组倾向345°,倾角54°,间距15~35cm。

(二)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自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以来,本区一直是持续上升隆起,使区内早期的断裂自新生代以来继续活动,如青峰断裂,白河-谷城断裂及陈家河断裂等。

新构造运动比较明显,有四~五级夷平面和三~四级沟谷阶地,以及新生代断陷盆地。

据历史记载,区内1900年以前共发生5级地震5次,特别是788年安康东南发生6.5级(烈度9度)地震。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竹山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

该区地下水类型有三类:

一是赋存于砂砾卵石层中孔隙水,二是赋存于碎石土层中孔隙水,三是基岩风化裂隙水。

一、含水层

1、砂砾卵石层孔隙水

主要埋藏于霍河河床及河漫滩的砂砾卵石层中,地下水与河水有水力联系,互相补给,含水层富水性强。

2、碎石土层孔隙水

分布于霍河两岸斜坡地段,为中等透水含水层,雨季含水,旱季疏干,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向邻近河谷排泄。

3、基岩风化裂隙水

赋存在志留系下统大贵组的片岩强风化带中,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经短途迳流,以泉水的形式排泄于附近沟谷中。

二、相对隔水层

勘查区下伏中、微风化岩石属相对隔水层。

三、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场地属Ⅱ类地质环境半湿润区,不直接临水,根据滑坡勘察采取的地下水水样分析结果(表3),滑坡区地下水的水质类型为HCO3-、SO42--Ca2+、Mg2+型水,PH值6.7,总硬度263.58mg/L,总矿化度325.50mg/L,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表

表3

样号

SY1

采样位置

井水

日期

2006.10.11

分析项目

镁离子

Mg2+

铵根离子NH4+

氯离子CL-

硫酸根SO42-

重碳酸根HCO3-

钙离子Ca2+

侵蚀性CO2

PH值

含量

mg/L

17.92

<0.04

20.00

24.00

200.25

63.58

0.00

6.7

mmol/L

1.47

0.56

2.50

3.28

3.17

第六节、人类工程活动

滑坡区位于霍河左岸斜坡地带,斜坡上原有居民62户,共计260人,该地段人类工程活动频繁:

一是斜坡上原有居民从事生产活动,将斜坡改造成多级平台间陡坎地形,坡面植被破坏;二是修筑公路切坡形成临空面;三是霍河水库每年泄洪冲刷坡脚抗滑段岩土体,改变了原来边坡的力学平衡条件,促使边坡失稳。

第三章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第一节、滑坡空间形态特征

滑坡区为构造侵蚀低山区,位于霍河左岸斜坡地带,滑坡主滑方向85°,滑坡平面形态呈不规则马蹄状,基本上为两沟夹一梁的微地貌现象,剖面形态为台阶状。

滑坡东部前缘直抵霍河河床,受泄洪水流的冲蚀,前缘形成高5~14m较高陡坎,前缘高程266m。

北侧边界为一岩质陡坡,地形坡度急陡,约70°~75°,边坡走向近东西向,岩石倾向约35°,属逆向坡。

南侧边界为一岩质陡坡,地形坡度较陡,约25°~30°,属顺向坡。

滑坡后缘高程425m,形成10~15m高的弧形滑壁,滑壁走向为北50°西至北30°东。

滑坡体中部高程300m及360m分布两级缓坡平台,台面宽120m及160m。

滑坡体纵长940m,横宽500~650m,滑坡体平均厚度约7.5m,面积约45,0000m2,体积约337,0000m3,属浅层大型土质滑坡。

第二节、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一、滑体特征

滑坡体物质成份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碎石成份为石英绢云片岩,碎石最大直径7~60cm,碎石含量50.3~72.6%,部分地段为砾砂及含砾粉质粘土,碎石含量25.0~40.0%。

滑体后缘平均厚度5.20m,中部平均厚度9.10m,前缘平均厚度7.40m,总平均厚度7.50m。

二、滑床特征

滑床物质成份为强风化碎裂状石英绢云片岩,岩体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块状、碎块状,部分碎块已泥化,手捏即成粉状石英绢云片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绢云母(55%)、石英(40%)、次要矿物成份为炭质、黑云母及褐铁矿等,具单斜构造,岩层倾向25~55°,倾角30~38°。

三、滑带特征

从滑体的物质成分及变形特征分析,滑坡体的滑面位于碎石土与强风化碎裂状绢云石英片岩(碎裂岩)的接触面。

滑带岩性以含角砾粉质粘土、砂质粘土夹角砾和碎石土为主。

呈灰黄、浅黄夹棕褐、灰褐色,一般湿,可塑—软塑状态。

角砾及碎石含量约5—40%,成份以石英绢云片岩为主,呈次棱角状,角砾大小一般0.5—2.0cm,碎石大小一般2.0—5.0cm;界面附近角砾或碎石排列略具定向性。

TK7探井中测得下伏基岩倾向为42°,倾伏角为32°。

该滑面倾角在2-2′剖面的倾角为25°~7°,上陡下缓,滑面埋深1.50~8.70m,该剖面滑体有两个剪出口;在3-3′剖面的滑面倾角为5°~20°,上缓下陡,滑面埋深1.0~12.10m,该剖面滑体有两个剪出口。

本次勘查在探井中共采取原状土工试验样品6件,做了七项常规及抗剪试验,取得了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压缩、抗剪强度指标,滑带土天然抗剪强度C=5~24Kpa,φ=11~17°(试验结果见表5)。

碎裂岩与弱风化石英绢云片岩的接触带为一潜在软弱面,该软弱面倾角在2-2′剖面的倾角为0.45°~19°,埋深4.00~20.20m;在3-3′剖面的倾角为4.3°~17.5°,滑面埋深2.0~26.20m,上陡下缓,碎裂岩体有泥化现象,在碎裂岩体中钻进时,钻孔漏水不返水,说明碎裂岩透水性较强。

第三节、滑坡影响因素

一、地质条件

滑坡体物质主要为碎石土,结构松散。

碎石土与岩层接触面倾向东,倾角30°左右,斜坡坡向近东向,属顺向坡,具备了形成滑坡的地质条件。

二、水对滑坡土体的作用

大气降水对边坡岩土体也有显著影响,其作用有二点:

一是水沿地表裂隙运移,入渗软化边坡岩土体,降低滑带土体的抗剪强度;二是裂隙充水,产生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水压力作用在滑坡体上,增加了下滑力,从而降低了坡体的稳定性。

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雨,2005年降雨时间长,降雨有利于雨水入渗边坡,加快了滑坡的变形速率,因此强降雨和连续降雨是滑坡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三、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竹山县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由于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加速度会增加边坡土体的下滑力。

近年来发生在区内的地震特别是2003年8月26日发生在竹山南西方3.9级地震会加剧滑坡变形。

因此地震作用也是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四、人类工程活动

滑坡前缘位于霍河河道转弯段,霍河上游约1.5km为竹山县最大的电站——霍河电站,在多雨季节水库泄洪,水流冲蚀坡脚抗滑段岩土体,破坏了原来边坡的力学平衡条件,使坡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导致斜坡稳定性降低,形成牵引式滑动。

这是滑坡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对斜坡进行改造,切坡形成多级陡坎,竹山至霍河水库的公路从滑坡前缘通过,在公路修建及维修过程中,也切坡形成陡坎,这些人类工程活动减小了斜坡岩土体抗滑力,改变了原始边坡的力学平衡条件,减小了边坡稳定性。

第四节、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勘查在钻孔中采取了岩石样3组18件,做了天然状态下的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及天然状态的抗剪断试验(试验结果见表4)。

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表

表4

样品

编号

岩石

名称

试验

状态

受力

方向

抗剪强度

抗压强度(MPa)

块体

密度

(g/cm3)

内聚力c

内摩擦角φ

单值

平均值

MPa

Y1

弱风化石英云母片岩

天然

平行

岩芯轴

3.1

34.2

9.3

16.7

2.74

13.1

27.7

Y2

5.4

7.8

7.3

10.6

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12.1Mpa,为软质岩石。

岩层渗透系数小于4.5×10-5cm/s,为相对隔水层,勘察期间未见地下水。

本次勘查共采取原状土工试验样品6件,做了七项常规及抗剪试验,取得了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压缩、抗剪强度指标,(试验结果见表5)。

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计算,统计结果见表6、表7。

滑移带土抗剪强度指标Coq统计表

表6

岩土

名称

试验

次数

基本值

标准差б

变异系数

δ

统计修正系数rs

标准值Coq

max

min

Xm

滑移带土

6

9.0

1.0

6.45

4.815

0.296

0.661

4.21

 

滑移带土抗剪强度指标φcq统计表

表7

岩土

名称

试验

次数

基本值

标准差б

变异系数

δ

统计修正系数rs

标准值φoq

max

min

Xm

滑移带土

6

16.0

11.0

15.2

2.90

0.221

0.76

11.5

第四章滑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第一节、滑坡稳定性分析

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的主要任务是评价目前滑坡的稳定状态,分析随时间推移可能的变形发展趋势。

滑坡物质在空间分布上较均一,滑坡体物质主要为碎石土,结构松散。

碎石土与岩层接触面倾向东,倾角30°左右,斜坡坡向近东向,属顺向坡,具备了形成滑坡的地质条件。

大气降水入渗软化边坡岩土体,降低滑带土体的抗剪强度,裂隙充水,产生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从而降低了坡体的稳定性。

在多雨季节霍河水库泄洪,水流冲蚀坡脚抗滑段岩土体,破坏了原来边坡的力学平衡条件,形成牵引式滑动。

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对斜坡进行改造,公路部门在公路修建及维修过程中,也切坡形成陡坎,上述人类工程活动减小了斜坡岩土体抗滑力,改变了原始边坡的力学平衡条件,减小了边坡稳定性。

滑坡平面形态呈不规则马蹄状,基本上为两沟夹一梁的微地貌现象,剖面形态为台阶状。

滑坡(东部)前缘直抵霍河河床,受泄洪水流的冲蚀,前缘形成高5~14m较高陡坎。

滑坡自1990年雨季开始发现变形,1993年以后滑坡变形渐趋加剧,尤其是汛期雨季表现更为强烈,变形范围明显扩展。

2005年鄂西北地区高强度降雨持续了较长时间,滑坡前缘防汛公路下沉错断,最大下沉量达到了8m,交通并一度中断。

上述表明滑坡目前仍处于变形发展阶段。

第二节、滑坡稳定性计算

一、计算模型概化

根据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的特征,将滑坡概化为下述工况条件:

1、滑坡体为均质碎石土,滑床为强风化碎裂状绢云石英片岩。

2、滑面为折线型,滑面倾向与坡向一致。

3、计算时考虑下述工况条件:

天然状态、1/3饱水状态、1/3饱水加地震条件。

二、计算剖面、参数的选择

根据滑坡变形,地质条件及滑坡变形空间特征,滑坡选取1—1′、2—2′、3—3′及4—4′剖面为计算典型剖面。

滑坡上部碎石土已产生变形,具备反演分析条件,选取2—2′剖面在1/3饱水+自重工况下稳定系数0.98进行了反分析演算,反分析结果为:

滑带土体C值6.27Kpa,

值为12°。

反分析演算结果

值与试验结果平均值相差不大,C值与试验结果标准值相近,综合上述分析结果,滑坡稳定性计算在天然状态下抗剪强度指标C值取6.27Kpa,

值取12°。

下部碎裂岩与弱风化岩石接触面为潜在软弱结构面,结构面倾角为12°左右,根据经验数据,碎裂岩体C值为18.0Kpa,

值为16.0°,因此分析判断碎裂岩体不会沿潜在软弱面滑动。

滑坡稳定性计算边界条件:

前缘至霍河河床,后缘为弧形滑壁或拉张裂缝处。

2线上部滑体稳定性计算简图

2线下部滑体稳定性计算简图

 

三、计算方法及公式

滑坡稳定性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