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doc
《伊索寓言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索寓言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伊索寓言》
王刚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
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板书提示: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性的小故事
1.通过阅读推荐,了解《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
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
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
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
<加入材料:
伊索介绍>
2.小结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0余篇。
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主要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
这些小故事中也蕴涵着一定的道理。
二、一睹为快、自我发现
1、读了这三则寓言故事,你觉得哪些故事有趣,把它读给、讲给其他同学听或表演给其他同学看。
(讲故事要求)
(1)1分钟做准备。
(2)生说或表演。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几则大多数同学比较感兴趣的故事;同一则也可引用赛一赛的方法,来激发大家的兴趣。
2、在没有读过的故事里,哪些故事的题目最吸引你?
读读题目,猜猜情节,然后请看过的同学说说,你想象的和原文是否一样。
3、讨论:
这些故事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板书:
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
总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
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
伊索寓言中每则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训”,这些“教训”显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较切题,有的并不切题,甚至牵强附会,阅读时不必受这些“教训”的束缚,这样更可以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智慧的丰富性。
三、边读边聊,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
在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最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阅读资料中的《狐狸和蝉》,说说你对其中狐狸的看法。
3、明白寓意:
寓言最大的写作手法是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狐狸和蝉》为例,谈谈在读过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或事情?
[板书:
写作手法——比喻、拟人]
4、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
这些经验源自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之所在。
四、延伸讨论
钱钟书先生曾经就这本寓言的寓意作出过其他的分析,大家先看看课本中的介绍,然后想想,在自己看过的故事中有没有可以找到其他寓意的故事?
你对于钱老的分析有何看法?
五、后续活动,深化效果
《伊索寓言》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好书。
它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让大家学习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寓言幽默夸张,形象的再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
所以,请大家继续阅读此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书中的思想精髓,体会蕴涵的人生智慧,揣摩幽默诙谐的语言。
并且在读后,将你读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同学听听。
六、意犹未尽,特别推荐
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作业:
继续阅读《伊索寓言》
1、《伊索寓言》有很多种版本,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在书上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做好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3、指定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划定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把本书读完。
另外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寓言说课
王刚
一、关注学情,确定目标。
本节课选取了《伊索寓言》中三个短小的故事。
因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在阅读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那么,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到底学什么呢?
这成为我首先思考的问题。
仔细研读课文,有趣地发现,竟然有两个故事与狐狸相关。
再去读读《伊索寓言》全集,那里面竟然有四十几个故事都写到了狐狸。
狐狸的形象竟然这么受欢迎,那么好,我就想从让学生感受狐狸多元的性格出发,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狐狸的认识从单一的狡猾,走向更加丰富的层面,从而改变自己对文学形象单一化的理解。
二、创新课程,多元解读。
我深深的明白,语文的课堂,要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进行对话。
理解文本,学好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基于这一点,我在设计时,从《狐狸和葡萄》这篇寓言出发,让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狐狸那丰富的心理变化。
而后,走进《蝉和狐狸》一文,在朗读中充分感受狐狸花言巧语的个性特点。
而这两只狐狸,仅仅是个开始。
《伊索寓言》里那四十多个与狐狸相关的故事中,有着怎样个性迥异的狐狸?
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狐狸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形象?
是《列那狐的故事中》那可爱而又淘气的小狐狸?
还是《封神榜》中那貌美如花却又残暴贪婪的妲己?
还是那《聊斋志异》中善良、美丽、多情的狐仙?
在一次次的对话中,唤醒学生们的阅读。
让学生在回忆与倾听中,不断丰满对狐狸的认识,不断激发起他们对狐狸这一形象的浓厚兴趣。
仅仅这样还不够。
走进自然,来到摄影师的镜头下,那一只只真实的狐狸又会带给学生一些更加新鲜的感受与冲击。
三、立足语文,学习语文。
语文课,一定要做好语文该做的事情。
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注教材,我让学生与自己对话。
读出情,读出趣,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轻轻松松学语文。
关注文本,我让学生充分与课文对话。
不动笔墨不读书,圈圈画画写感悟,让学生们充分经历读懂课文,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
关注表达,我让学生与名家对话。
相同的故事,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讲法。
世界四大寓言家中,有三位都曾讲过《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多么珍贵的教学资源啊!
我让学生充分地阅读三则寓言故事,而后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在篇与篇之间感悟差别。
无论是怎样的发现,都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学生们在这一刻,俨然变成了小小的文学评论家。
四、形式多样,轻松语文。
我多么希望学生在一节语文课之后,能够感觉学习语文是件多么轻松、美好的事情啊!
因此,我力求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学得自由、快乐,受到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课堂中:
或是安静的用一支笔与课文对话;或是在学习伙伴的对话中启迪智慧;或是欣赏图片,在音乐声中慨叹自然;或是小组交流,自编自导心中的寓言……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认识了寓言,喜欢上了寓言,愿意去读更多的寓言。
点燃学生,让他们去文学更深更远处漫游,我可以做到!
以上是我一些粗浅的认识,在实践的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偏离。
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谢谢!
《伊索寓言》反思
王刚
《伊索寓言》三个短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人情不自禁地要循着故事情节读下去。
故事结尾,一句精炼的话语道出寓言的深刻内涵,引发学生去思考,去回味。
为了使得教材的有效性得以更好的发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1.充分发挥想象。
寓言故事的短小,也就常常会有一些可供学生进行想象的空间存在。
例如《狐狸和葡萄》一课,狐狸会想尽办法吃葡萄,于是我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
学生兴趣来了,尽情地交流:
有的学生说:
它先助跑一段路,然后猛地跳起来,但却失败了。
有的学生说:
它拿来一根棍子去敲葡萄,可葡萄架太高,还是不能够着。
有的学生说:
它用向葡萄扔小石子,可它的瞄准水平实在太差,一个也没有砸下来。
还有学生说:
它去爬葡萄架,可支葡萄架的棍子太细太软,它的爬树的本领又不行,几经努力还是失败了。
学生的想象力让我欣喜,然后我再让学生体会狐狸此时的心情,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有了前面充分的理解作铺垫之后,故事的寓意学生自然而然就说出来了。
2.恰当运用表演。
在语言故事《牧童和狼》中,先后写到了牧童的两次大叫。
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体会,自己琢磨这两次的大叫有什么不同。
有所体会之后,让学生开始表演了。
最后在出色的表演中学生揣摩到了牧童的心理,肢体语言传递出的是他们对牧童否定,对寓意的深刻领会。
3.注意故事对比。
《蝉和狐狸》与我们曾经学过的故事《狐狸和乌鸦》有其相似之处,但一贯被视为狡猾的狐狸在这则故事中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抓住这个不同结局,我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为什么乌鸦会上当而蝉没有呢?
这个以旧带新话题吸引了学生,他们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时,自觉地探究出蝉的聪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深刻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