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3221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

高三

2013-09-1610:

16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遒劲(jìn)     颓圮(pĭ)       淬(cuì)火         心灵创(chuāng)伤

B.彳亍(chù)     青苔(tái)    脑髓(suí)       间不容发(fā)

C.漫溯(sù)    央浼(měi)    浸渍(zì)        强(qiǎng)颜欢笑

D.孱(cán)弱   摒弃(bìn)    坍(tān)缩      畏葸(xǐ)不前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修葺       辟邪       编纂       责无旁贷

B.爽约       震惊       鬼秘       要言不烦

C.杀戮       临摹       噩耗       离别笙萧

D.凌侮       斑阑       聒噪       弊帚自珍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学已经很多天了,可是他仍然久假不归,我想他家里一定出了什么事。

B.他告诫刚刚考上大学的儿子:

天下决无一挥而就之事.亦无一学即能之业.无不从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

C.王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发展也极为不利。

D.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江河日下。

如今各国都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居民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金融机构落实存款实名制。

B.“7·23”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

C.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明确地认识到,交通是否便利,通讯是否畅通,对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D.巴基斯坦政府自从对塔利班采取强硬措施以来,包括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在内的许多城市已遭受了数十起爆炸袭击,造成逾百人死亡。

5、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A.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红旗小学开展学过紧日子活动,鼓励学生们利用饮料瓶、包装盒等废旧物品制作成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B.“到底去不去?

我的小姑奶奶。

”爸爸对着眼睛看着电视、嘴里嗑着瓜子、双手玩着手机的女儿吼道。

C.这是一所“年轻”的中学。

师生们自编、自导、自演了多部“情景剧”,让孩子们在演出中,受到感化、接受教育。

D.“二两饭、一份青菜就是我从初中到高中每餐的食谱。

”华南理工大学新生兰慧玲回忆说,“生活上,我赶不上别人;学习上,我从来都是强者。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要重义轻利,追求道义。

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

他认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B.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正在与钱梅芬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

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

“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

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家》)

C.弗罗洛在遭到爱斯梅拉达的拒绝后,将她交给隐修女看管,自己去叫官兵。

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是自己16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她被官兵抓去,拼尽全力却未能保护女儿。

(《巴黎圣母院》)

D.大卫的姨婆濒临破产,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密考伯。

密考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揭露了希普陷害维克菲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

(《大卫·科波菲尔》)

二、(9分,每题3分)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7——9题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蒋慧明

①最近重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47年的文章《论雅俗共赏》,颇有感触。

文中提到:

“中唐的时候,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

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

”这其实讲的就是曲艺史中的古代说唱形式——俗讲。

文章的主旨其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雅俗共赏”体现的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②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

而雅俗共赏也早已成为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

“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

”即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③作为通俗文艺(又叫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之一,传统的曲艺艺术,无疑是被列入俗文化阵营中的。

一方面,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部分自我标榜为雅文化之代表人士的偏见、歧视与冷落。

事实上,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譬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便毕生致力于此,他令相声艺术的整体品格得以不断提升。

另如,被誉为“一代滑稽戏宗师”的周柏春先生,也曾说过“有文化的滑稽是幽默,没文化的幽默是滑稽”,他同样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为观众奉献了众多高质量的笑声。

④所谓“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传递给观众的正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曲艺之“俗”,当取其通俗、民俗、俚俗之意,而绝非为人所不耻的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

文艺的雅俗之间,似乎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一旦越界,则很容易滑入无视艺术品格、匮乏审美价值的泥沼。

这一点,从中国曲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实不难找到例证。

可惜的是,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

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⑤笔者认为,作为曲艺的从业者,理应不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本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曲艺创演的实践中去,力争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7.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雅俗共赏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而能够流行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

B.雅俗共赏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交融,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和谐统一。

C.雅俗共赏是内容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与形式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D.真正优秀的经典曲艺作品,表现的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观众的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被列入俗文化阵营的传统曲艺属于大众文艺的代表,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B.传统曲艺都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所有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C.文艺的雅俗之间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绝非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而是通俗、民俗和俚俗。

D.曲艺创演中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一些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业内外人士的批评。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

”“雅俗共赏”的曲艺作品总是能给各类观众带来“高质量的笑声”的,它不应受到偏见、歧视与冷落。

B.曲艺工作者应该向相声大师侯宝林、“一代滑稽戏宗师”周柏春等老艺术家们学习,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C.一些曲艺作品的媚俗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和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观众素质低下,趣味低俗,因而提高观众审美情趣乃拯救通俗艺术的根本出路。

D.曲艺的从业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9分,每题3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七门庙记

(宋)刘攽

嘉佑二年,予为庐州从事,始以事至舒城,观所谓七门三堰者。

问其居人,其溉田几何?

对曰:

“凡二万余顷。

”考于图书,实魏扬州刺使刘馥所造。

自魏至今七百有余年矣。

予于是叹美其功。

后二年,校书郎包君廓为县主簿,尝与予语及之。

包君谓予曰:

“馥信有功,然吾问于耆老,而得羹颉侯信①焉。

初,汉以龙舒之地封信为列侯。

信乃为民浚畎浍②以广溉浸。

信为始基,至馥时废而复修耳。

昔先王之典,有功及民则祀之。

若信者,抑可谓有功者乎?

然吾恨史策之有遗,而怜舒人之不忘其惠也。

今我将为侯庙祀之,而以馥配,子幸为我记之焉!

”予因曰:

“诺!

顷之,包君以书告曰:

“庙谨毕事。

”予曰:

“昔高帝之起,宗族昆弟之有才能者,若贾以征伐显,交以出入传命谨信为功。

此二人者,裂地为王,连城数十。

代王喜以弃国见削,而子濞以力战王吴。

独信区区仅得封侯,而能勤心于民,以兴万世之利。

其惠爱岂与贾、濞相侔③哉!

夫攻城野战,灭寇屠邑,是二三子之所谓能杀人者也。

夫辟地垦土,使数十万之民世世无饥馁之患,所谓养人者。

于以相譬,犹天地之绝悬也。

然而贾、濞以功自名,信不见录,岂杀人易以快意,养人不见形象哉!

周公之书曰:

民功曰庸。

藉使信生当周公之世,其受赏非贾、濞之所敢望也。

虽然,彼贾、濞之死泯灭无闻久矣,而信,至今民犹思而记之,此所谓得乎丘民。

而世之宠禄,当时则荣,没则已焉者乎。

夫事有可继之道,不必肇于己,而后为功也。

若刘刺史起于三国乱亡之余,蒸庶扫地,顾独以农为先,事功一立,迄今长存,虽曰修复,是可谓功矣。

”予既嘉包君之能徇于民,使侯信之美不忘,及其建祀合于先王之法,于是书之,遂以为记。

    (选自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

【注释】①羹颉侯信:

羹颉侯刘信,刘邦长兄之子。

②畎浍(quǎnkuài):

田间灌溉水渠。

③相侔:

相等同。

侔(móu),相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馥信有功                    信:

诚信。

B.然吾恨史策之有遗            恨:

遗憾。

C.而怜舒人之不忘其惠也       怜:

喜爱。

D.养人不见形象哉              形象:

犹“形迹”。

1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始以事至舒城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B.①信乃为民浚畎浍以广溉浸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宗族昆弟之有才能者          ②夫晋,何厌之有

D.①于是书之,遂以为记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2.下列有关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叙述并赞美了西汉羹颉侯刘信辟地垦土、勤心为民,首建舒城七门水利工程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澄清了一个被长期误传的事实。

对贪功夺美,夸大自己的贡献的魏刺史刘馥予以了揭露。

B.舒城县主簿包廓在弘扬前人的惠政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考证了七门堰的首建者,二是为刘信、刘馥建庙立祀,三是诚请作者写记永志。

C.从文中反映的信息来看,汉初四分天下是按功论封,这个功主要是征伐平定之功,而刘信在这方面功小,所以只封得列侯。

但作者却从“七门三堰”对后世吏治的启迪和警示上提出了以是否惠泽人民为尺度的功劳观,这是难能可贵的。

D.本文以叙述为铺垫,以议论为主体。

其叙事以作者陆续了解七门堰历史的过程为线索,语言简洁,叙事清楚;其议论,则联系汉初宗室王族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借题发挥,以此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四、(20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信为始基,至馥时废而复修耳。

(4分)

                                                                          

(2)代王喜以弃国见削,而子濞以力战王吴。

(4分)

                                                                          

(3)夫事有可继之道,不必肇于己,而后为功也。

(4分)

                                                                          

14.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共8分)

⑴淇水汤汤,             。

女也不爽,                  。

  (《诗经·氓》)

⑵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

 (《短歌行》)

⑶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

 (《归园田居》)

⑷                 ,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兰亭集序》)

⑸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五、(50分)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陈岩,曾经是一名武警,当兵期间,多次参与救灾活动。

汶川地震后,他是第一个进入重灾区的志愿者。

面对危险重重、一波又一波的余震,他无所畏惧,一直穿行在废墟中。

5天5夜,熬红了眼睛,喊哑了嗓子,救出了20多个孩子,被网友称为“最牛志愿者”、“我们的英雄”。

各种邀请函纷纷飞来,鲜花满怀,掌声迭起。

经常出入高档场所之后,陈岩开始奢靡起来。

而为了参加大量的活动,一年前,他已经辞掉工作。

花光了积蓄后不肯降低生活标准的陈岩,利用名人效应,以帮人办事为名,行诈骗之实,最终东窗事发,成为“阶下囚”。

     对此,你有何感悟?

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2015届高三第一周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选C(A项,遒劲jìng;B项,脑髓suǐ,间不容发fà;D项,孱chán弱,摒bìng弃)

2、选A(B诡秘,C笙箫,D斑斓,敝帚自珍)

3、选D(A项,久假不归:

长期地借用,不归还;B项,一挥而就:

挥:

挥笔;就:

成功。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C项,不(能)赞一词:

赞,参与。

指对完美的或不了解的事物不能提出一点看法;D项,江河日下:

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4、C(A项,递进顺序不当;B项,结构混乱,应将“的原因”删去,或将“由”和“等因素造成的”删去;D项,语序不当,将“巴基斯坦政府”放到“自从”后面)

5、选D(A“学过紧日子”,B倒装疑问句,C最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6、选B(B项觉民应是与琴)

7.D(A偷换概念,“能够流行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

B“雅俗共赏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交融”错,原文说的是“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和谐统一”也与原文“辩证统一”不一致。

C表述与原文有出入,应为“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8.B(“都是”“所有”等措辞把话说绝对了。

原文意思是,“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9.C(颠倒主次,无中生有。

作者认为:

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

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10.A(信:

的确。

11.选A(A均为“因为”;B前为“于是”,后为“才”;C前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后为宾语前置的标志;D前为“作为”,后为表判断)

12.A(“也澄清了一个被长期误传的事实。

对贪功夺美,夸大自己的贡献的魏刺史刘馥予以了揭露”错,应该是对乱亡之际以农为先,复修七门堰的刘馥给予了赞扬。

13.⑴刘信是这项工程最先奠基的人,到刘馥的时候他只是因七门堰荒废而重修罢了。

(4分。

“始基”最先奠基1分,“废”荒废1分,语句通顺2分。

) 

⑵代王刘喜因为弃国逃跑而被削除王位。

可是他的儿子刘濞靠奋力拼杀被封为吴王。

(4分。

“见”表被动1分,“王”活用动词1分,语句通顺2分。

⑶大凡事物有承继之理,不一定要在自己手里开创然后才算作是功劳。

(4分。

“肇”开始、开创1分,“于己”介宾后置1分,“而”然后1分,语句通顺1分。

14、⑴诸葛亮,从第三、四两联可以看出

⑵诗写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一般的赞颂,而是集中写“恨”字。

为突出“恨”字,作者用了抑扬交替的手法。

首联说猿鸟畏其军令,风云护其藩篱,极写其威严,一扬;颔联却言其徒有神智,终见刘禅投降,长途乘坐驿车,被送往洛阳,蜀汉归于败亡,一抑;颈联出句称其才真无愧于管仲、乐毅,又一扬;对句写关羽、张飞无命早亡,失却羽翼,又一抑。

抑扬之间,似是“自相矛盾”,实则文意连属,一以贯之。

以其威智,霸业理应可成,然而时无英主,结果社稷覆亡,一恨;以其才略,出师理应告捷,然而时无良将,结果未捷身死,又一恨。

末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是说,昔日经过锦里(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

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

以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

15、略

16.(7分)借玫瑰花喻人,(1分)从花写到人,富有象征意蕴。

(1分)写玫瑰与人,均由现实(1分)写到回忆,(1分)再回到现实抒发感悟。

(1分)虚实相生(1分),层次清晰,过渡自然。

(1分)

17.(4分)表现作者对与女友生死相伴的浪漫生活的憧憬,(1分)体现了“我”对超凡脱俗的爱情的渴盼,(1分)对女友的挚爱和依恋,(1分)反衬了现实中的失落与怅惘。

(1分)

18.(6分)玫园主人看到的是花谢了还会再开,(1分)印证了“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的哲理(1分);我看到的则是今日之花并非昨日之花,(1分)一切美好的东西消逝了就无法重生,(1分)对话折射出我经历爱情失落后痛苦与忧郁的心情。

(2分)

19.(4分)A、C(A“犬儒色彩”只是作者的自嘲,原文抒写的是作者情感生活的苦闷,从中不能看出“颓废、畏惧现实的心态”;C对女友形象的分析失之苛严,“我”和女友之间“本来没有什么接近”,一切刚开始就结束了,因此不能说是”“负心人”,“刻意地疏远我”,“ 回报给‘我’的是狡猾与恶意”也与原文不吻合。

20、略

参考译文

嘉祐二年,我担任庐州的从事吏,才因事到了舒城,考察所谓的七门三堰。

当地的住户,这项水利工程能灌溉多少亩田。

他们回答说:

“总共两万多顷。

”从书籍中考证,这项工程实际上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扬州刺史刘馥建造的。

从魏国到现在,已经有七百多年历史了。

我因此感叹赞美他的功劳。

随后两年,校书郎包廓担任县里的主簿,曾经跟我谈及此事。

包廓对我说:

“刘馥的确有功劳,但是我向当地受人尊重的老人问及此事,却得到这事是羹颉侯刘信所为的说法。

当年,汉朝拿龙舒这块地方封给刘信做列侯。

刘信于是为老百姓修筑田间水渠,扩大灌溉。

刘信是这项工程最先奠基的人,到刘馥的时候他只是因七门堰荒废而重修罢了。

过去先王的法典,对老百姓有功劳就要祭祀他。

像刘信,或许可以说是有功劳的人吧?

然而我遗憾史书上对刘信的记载有遗漏,并且我喜爱舒城人不忘他的恩泽。

现在我将建造王侯庙来祭祀他,而拿刘馥设位附祭,希望你为我记下这件事。

”我因此答应说:

“好!

不久,包廓写信告诉我:

“刘信的庙已经恭敬地建成了。

”我说:

“过去高祖兴起的时候,有才能的同宗兄弟当中,刘贾靠征战攻伐而显贵,刘交靠进出传令谨慎守信而建立功劳。

这两个人,割地封王,毗邻的诸城有几十个。

代王刘喜因为弃国逃跑而被削除王位。

可是他的儿子刘濞靠奋力拼杀被封为吴王。

唯有刘信只封到一个小小的列侯,却能对老百姓勤于用心,兴修惠及千秋万代的水利。

他对百姓的仁爱恩惠怎能拿刘贾、刘濞来相等同?

大凡攻占城池野外打仗,消灭敌国,屠戮城邦,算是这些人能杀人。

开辟土地,让几十万老百姓世世代代无饥饿的忧虑,这就是所谓的养育人民,如果相互比较的话,那就犹如天与地一样相差很远啊。

然而刘贾、刘濞靠战功为自己树立了威名,刘信的事迹却不被史官采录,这难道是杀人容易称快于内心,而养育百姓却不能显现形迹吗?

周公的书里说:

治民有劳绩就叫做功劳。

假使刘信生于周公的那个时代,他接受的奖赏不是刘贾、刘濞所能期望的。

尽管如此,刘贾、刘濞死后湮灭消失不被后人所知已经很久了,可是,刘信到现在老百姓还思慕并且记着他。

这就是所谓得到老百姓的拥护爱戴呀。

然而,世上的恩宠与禄位当时是很荣显,但死了就烟消云散了啊!

大凡事情有承继之理,不一定要在自己手里开创,然后才算作是功劳。

像刘馥刺史起用于三国混乱灭亡之际,百姓生计被破坏无余,但仍然把农业当作优先的事情。

事业、功绩一旦建立,到现在永久长存,虽然只是修复之力,但这也可以算是功劳啊。

”我既赞扬包廓能够顺从民心,让列侯刘信的好处不会被人忘记,又由于他建庙祭祀刘信合乎先王的法度,因此写下它作为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