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讲稿.docx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讲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讲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讲稿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汉语拼音”、“课文”、“练习”等几部分组成,类型不多,结构简明。
下面,我就从习惯、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和单元练习五个方面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一)编排特点:
本册“习惯篇”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二是爱惜学习用品。
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重视用眼卫生,爱惜学习用品,养成良好习惯。
在编排上有两种方式:
一是用彩色照片集中呈现;二是在课文中渗透。
如《怀素写字》:
“怀素写字非常认真。
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它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
”这样的安排,前后照应,便于随机渗透,不断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教学建议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教材而言,只有5页的插图,看似简单,其实不然。
一方面,我们要用好教材,用教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学会正确的姿势。
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关注日常教学,从微小处抓起,善意提醒与大肆表扬相结合,注意课内外和校内外的沟通,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兴趣,并坚持反复抓,抓反复。
目标一:
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写字习惯
由于接受早期教育的缘故,不少学生在进入小学一年级前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握笔方法和书写习惯。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的握笔方法都不正确,即便少数握笔正确的,在书写姿势方面也存在问题。
所以,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师而言,可能更多的还是对于学生错误姿势的纠正。
我知道,很多老师在习惯养成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如指导学生掌握“三个一”的要领时,告诉学生腰杆挺直,头放正,眼离书本自然就有一尺;在离笔尖一寸的地方,让家长做上记号,握笔时,手离笔尖一寸也很容易做到。
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但是只能坚持一会儿,要不是握笔姿势错,要不就是做不到“三个一”,需要我们不断提醒,不断鼓励。
此时,我们要充分发挥表扬的作用,事实证明,没有哪个学生是不爱表扬的,即便受表扬的不是自己,听到老师的表扬后也会立刻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姿势。
目标二:
掌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这一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平时的点滴渗透和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爱惜学习用品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惜学习用品的行为。
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并不简单,我们老师一定要不厌其烦的讲细,讲明。
接着,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带头做。
如拿到新书本及时包好书皮;上课用书时,轻拿轻放等。
更重要的在于平时的点滴渗透,反复训练。
例如:
看书时,对学生说“轻轻打开书本,翻到……”;写完作业了,提醒学生把角抹平,将铅笔、橡皮放回原位等等,并不定时的展示整洁的书本、文具盒等,表扬做得好的,树立榜样。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行为,防微杜渐,一旦发现苗头,及时制止。
尤其是乱丢学习用品,玩橡皮的现象,我们要特别关注。
此外,我们还可以讲述《文具盒里的哭诉》、《小马虎》等故事,发挥童话故事的教育力量。
二、汉语拼音
(一)编排特点: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汉语拼音”共安排15课,分5个单元。
每课一般包括5个部分:
(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表音表形图;
(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3)音节拼读练习;(4)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5)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每个单元后面安排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主要是部首字、基本字)、每个字均配以图画。
这样将拼音、识字交叉安排,意在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巩固强化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汉语拼音部分最后安排了复习,内容一是“三表”:
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二是6首带有汉字的汉语拼音儿歌。
“汉语拼音”编排的三个特点:
一是给了汉语拼音教学一个准确的定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实际出发,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调整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将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不再提帮助阅读,也不再提直呼音节。
其阶段目标为: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
一上的目标主要是“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重点是拼读。
二是借助情境、语境学习声母、韵母。
“标准本”汉语拼音部分创设了情境图和语境歌,即将同一组字母纳入一幅“情境图”中,并配上相应的“语境歌”。
如g、k、h一课的情境图便是:
哥哥让小弟弟把蝌蚪放回小河。
对应的情境歌是“弟弟河边捉蝌蚪,哥哥走来劝阻他。
小弟弟,很听话,忙把蝌蚪送回家。
”这样将字母寓于一个小故事当中进行教学,并辅以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就能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
三是注意到儿童的心理特征,呈现方式富有童趣。
如i、q、x跟u相拼省略u上两点这一拼写规则,教材就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来呈现的:
小熊“愚愚”跟j、q、x是好朋友,“愚愚”在路上遇到了j、q、x,就很有礼貌地先摘掉太阳镜(即去掉u上的两点),再跟好朋友握手。
这样化抽象为形象,儿童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二)教学建议和策略:
1.正确地使用“情境图”、“语境歌”
使用“情境图”、“语境歌”要防止两个偏向:
一是只强调“情境图”、“语境歌”的一般功能(如观察、思维、表达等),却忽略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根本目标。
不少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占用的时间太多,上成了“看图说话”课,造成本末倒置。
二是只看到“情境图”、“语境歌”与声母、韵母的表层联系,而忽略了它们的深层意义和根本价值。
应如何借助“情境图”、“语境歌”教学声母、韵母呢?
以b、p、m、f的教学为例:
(1)指导儿童看“情境图”,通过谈话引出有关的声(韵)母。
师:
(指情境图)爸爸带着一个小朋友去看什么呀?
生:
看大佛。
师:
对,这就是“大佛”的f。
(相机挂出卡片f,指着图上的山坡部位)他们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么呢?
生:
山坡。
师:
对,这就是“山坡”的po(相机挂出卡片p)这个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
生:
用手去摸。
师:
对,这就是“用手去摸”的m。
(相机挂出卡片m)这个时候旁边的大喇叭正在广播:
“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
”这就是“广播”的bo(相机挂出卡片b)
(2)教师示范发音,让学生认真地听老师的发音,仔细地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形变化以及表示口形变化的手势。
然后,带领学生练习发音。
要指导学生联系口语的语音体会发音方法。
如教学声母b,可先让学生发准“广播”的“播”后要求他们尽量缩短“播”后面的拖音,读得既轻又短,如此发出的音就是b的读音。
(3)指导儿童练读“语境歌”,从而使所学的声(韵)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
此外,新课改赋予每个教师整合和开发教材的权利和义务,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正确使用现有的“情境图”与“语境歌”;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适时的整合和开发现有教材,自己尝试着编一些儿歌。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有些情境图在构图上有悖常理,有些表形图不如老教材形似……遇到此类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对教材进行处理或自行设计、编排,一切从利于学生学习出发。
2.教儿童准确拼读音节
一直以来,拼读音节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受年龄、身理特点的限制,对于拼读方法的指导,我们一直遵循的是“熟能生巧”的原则,一般不讲原理,更多的是模仿、读记,在大量的练习中,让学生自己领悟。
事实上,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将一些浅显的拼读要领教给学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适合两拼音节的拼读诀窍“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在教学b、p、m、f的拼读时就可以告诉学生。
开头几个教师可以领读,后面的几个就可以让儿童按顺口溜的规律“溜”下去。
让他们及时领悟其中的诀窍。
同样,三拼音节的要领“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在教学时也可以告诉学生,并按方法指导训练。
对于有调号的音节,在拼读时就要带上调号。
一般有三种教法:
一是音节数调法。
先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第一声)的韵母相拼,拼成音节,再看上面是哪个声调,就用这个音节按照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的顺序数下去,数到这个音节的声调为止。
刚开始学拼音,可以用这个方法。
(举例“bǎo”)
二是音节定调法。
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的韵母相拼,眼里看着声调符号,读出的是带调的音节。
如bǎo(保),拼音时念b—ǎo→bǎo。
三是韵母定调法。
用声母和带调的韵母相拼,直接拼出带调的音节。
如hǔ(虎),拼音时念h-ǔ→hǔ。
这个方法直截了当,儿童拼读比较熟练了便可采用。
这三种方法我们比较常用的是第一种“音节数调法”,熟练之后,韵母定调法用得比较多。
但是实际教学中因人而易,视情况而定。
3.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学龄初期的儿童长于形象思维,又比较好动,教师应顺应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来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教学方式要生动活泼,可采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宜以歌谣、游戏、活动等为主。
如教学声母,便可教学生念声母歌诀:
水上冲浪bbb,小猴推车ppp,兔采蘑菇mmm,一根拐棍fff……练习拼读音节,则可采用摘苹果、争戴光荣花等方式,这样寓练习于游戏、竞赛之中,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处理好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例如每课一幅的画图意在提供学习字母的情境,用以指导学生观察,并相机出示所要学习的字母;而1—9课的字母表音表形图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它们的音与形。
“情境图”与“语境歌”是激发兴趣、帮助识记的辅助手段,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和背诵儿歌,要始终把声母、韵母和拼读练习作为重点。
(2)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拼音教学中发音方法并未要求教给学生,可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感觉到,一些发音难点,通过准确的发音方法的学习,能轻松突破。
比如:
bp区别在于送气与不送气,而学生往往区分不开,就在教学生发音时,把一张纸放嘴前,教学生发这两个字母读音,观察纸张的变化,学生就能明白掌握了送气与不送气的发音区别。
再比如,我们镇江人很难发准的边音、鼻音。
我在帮助学生区分、纠正发音的时候往往叫他们用捏鼻子的方法来进行。
掌握单韵母的发音部位更是特别重要,准确掌握了发音部位和方法,后面学习复韵母就是圆滑地把两个单韵母过渡,鼻韵母发音也是先发好单韵母,再在后面加上韵尾。
学起来会很轻松的。
(3)要正确把握音节教学的目标,始终坚持只要求学生能准确拼读,不要求必须具备直呼的能力;只要求正确书写,进行适量的描红、抄写练习,不要默写,以减轻负担,保证重点。
(4)在音节教学时,不要依靠教师领读,而要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也不要始终让学生按音节表的顺序拼读、直呼,而应及时地让他们利用卡片,打乱顺序认读,进而练读拼音词、拼音句,以训练他们见形知音的能力。
(5)在汉语拼音教学告一段落后,要尽量让学生凭借注音来朗读课文和识字,给学生提供大量接触音节的机会,以利于复习巩固,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同时,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巩固拼音,最常见的就是让学生用拼音说出家中的物品、同学的名字等。
汉语拼音教学的一般步骤(幻灯显示)
三、识字教学
(一)目标定位
“国标本”在编写“识字与写字”时,采用了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做法,确定了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定位: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本册教材要求准确认读255个生字,说出24种基本笔画的名称并会书写,做到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编写体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以下简称“标准本”)的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部分的编排,共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与汉语拼音穿插安排的“认一认”,共5课,采用了四言韵语的形式编写而成,如“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金木水火山石田土……”;第二种形式是以韵文或押韵合辙的词串形式集中安排的“识字”,两组,每组3课,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韵文识字,如《识字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另一种是以词串形式安排的识字,如《识字2》“太阳闹钟小鸟/穿衣下床起早/刷牙洗脸早餐/上学升旗做操。
”;第三种是随课文安排的识字、写字的内容。
随课文出现生字是本册识字、写字教材的主要方式。
这种形式共出现生字186个,其中只识不写的字共61个。
1、“认一认”的编写体例与教学建议
⑴“认一认”的编写体例与特点
每一个字分三部分呈现:
最上面是一幅这个字的实物图画(图像),中间是标示该字读音的音节(声音),下面是与图、音节相对应的汉字(符号)。
这样编排的三大优势:
第一,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孩子们揭示了符号(即文字)与对应实物间的内在联系;第二,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前期经验”,为学习较为抽象的文字符号铺平了道路。
第三,将声音、图像、语义、符号巧妙地整合为一体。
(2)“认一认“的教学策略
基于教材的以上编写意图,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充分利用“四言韵语”押韵合辙的特点,通过多次反复而有趣的诵读去整体把握。
诵读可以采用击节而诵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演练中,完成把握整体认读这些韵语的任务。
不要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
②充分利用教材优势,通过暗示或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实物图画和音节、文字之间的联系,利用他们已有的认知实物的“前期经验”启发学生自主识字,万不可强行灌输。
③充分利用课本141页所提供的“生字表
(1)”,通过对该表的综合诵读练习,把前面分散认读的汉字进行整合,以强化复习和巩固的效果。
④对这部分生字的识记,只要求从整体上认读,而不进行字形、字义的分析,更不要布置写字的练习,以减轻学习负担,保护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3)“认一认”的基本教学步骤:
①借助课文的呈现方式或汉语拼音自学生字。
②整体诵读课文。
③借助图像强化认读。
④通过多种形式的整体诵读,巩固识字成果。
当然,如果将有关联的一些字,整合在一幅画当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识字也能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认一认5,将“牛、马、车、角、瓜、果、麦、豆”整合在一幅夏收图中进行教学,再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渗透“生活中识字”的思想,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到生活中去识字。
2、“词串识字”编写体例与教学建议
本册的词串识字有两种编排:
第一,将原本孤立的汉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每一个字的意思是可以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将文字符号的“能指”意义与其在具体该境中“所指”意义结合起来进行立体地感悟。
如“一去二三里”中的“一”、“二”、“三”,原本是指具体的数,但在这里,它们已经获得了新的意义。
这对学生真正掌握语文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接受民族文化的陶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除“识字I”外,其余5课,皆是围绕着某个中心,以词串形式编制而成的。
之所以如此设计,旨在建构一个有中心,且以词与词之间留有间歇,可以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想象进行补充和扩展的“模块”。
运用这种形式来识字,不但可以十分便捷地让学生掌握那些需要他们识记的汉字,而且能够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做好必要的储备。
例如《识字5》这一课就是围绕着大海这个中心把词语“串”起来的。
经过精心组织,这12个词语就产生了内在联系,并形成了一个极为生动的语言环境,读起来就像是一篇小韵文,巧妙地实现了词串识字的多种功能。
“词串识字”教学的基本步骤
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①激趣入境
②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
③将词语与事物挂钩
④词串连读,识写结合,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的教学步骤:
①复习巩固生字
②读词成串,边读边想(把每行的词连读成串,边读边想像画面、场景、情景等)
③连串成篇,形成积累(把词串连起来当作一篇韵文来读,熟读成诵)
④识写结合,指导习字
“词串识字”教学的注意点:
(1)注意不要孤立识字:
在词语与事物挂钩这个教学环节,注意采用卡片对号入座、画连线等方式来辅助教学(有条件的可以用电脑课件);无论是“连词成串”的读,还是“连串成篇”的读,都要注意这是韵文,要读得有韵味。
在诵读时,要提醒学生特别重视词语间的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谨防唱读、拖拉。
(2)从《识字1》起,学生开始了书写汉字,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继续提醒学生认真领会与把握正确执笔的基本要领;另一方面要用好课文后专门设计的“认识常见的基本笔画”和“描红”字帖,指导学生认真“读帖”,提醒学生掌握常见基本笔画的名称,基本笔顺规则,以及如何描红、如何临帖的操作程序和要领。
(3)与拼音教学一样,识字教学也要富有趣味性,无论是新授知识的导入,还是练习巩固,尽量做到以游戏、竞赛为主,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例:
《识字4》
3、“随课文识字”的编写和教学建议
面广量大的“随课文识字”是识字教学中的“重头戏”。
我们知道:
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
因此不将一个个字(词)置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去辨析其意义,就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识字,也不可能使之成为用于书面交际的重要工具。
根据这一类型的编写原理,教学中要注意:
(1)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有些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已经认识课文中的部分生字词了,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让这些学生充当“小老师”,即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又能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到生活中提前识字。
(2)教学中,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也就是说,对字义和用法的领悟要充分考虑具体的语言环境。
对大多数字(词)义的诠释,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多数情况下只求“意会”,而不求“确解”,不搞“定义”地转告和强行的机械记忆。
(3)在处理“识字”、“读书”、“写字”三者关系时,要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原则。
所谓“寓识于读”,也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课文注有汉语拼音的优势,力求在读书过程中认识生字,不搞脱离课文的、孤立地识字教学;“以识促读”则要求我们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的成果去促进课文的诵读;“识写结合”的意思是说,要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的成果。
(4)继续坚持用好每篇课文后面专门设计的“认识常见的基本笔画”和“描红”字帖,让学生掌握常见基本笔画的名称和笔顺。
要通过描红、临帖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并在“读帖”、“描红”、“仿影”和“临帖”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总之,在进行这部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既动“口”,又动“手”。
写字教学的实施策略
(1)明确学习方式
识写结合,描仿入手;顺序是描红→仿影→临摹;描红时强调:
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2)从抓坐姿入手
强调:
练字先练姿;做到:
身正 肩平 臂开 足安
(3)正确掌握字的笔顺、笔画、结构
要注意避免烦琐分析,低年级起步阶段要抓好基本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
写字教学的基本步骤:
读帖、看笔顺、做坐姿操、学生练写、巡辅激励。
学生当堂练习,教师要注意保持课堂气氛,少大声讲话,多作个别辅导。
写字开始时,可以播放舒缓的民族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比较合适。
一般来讲,每节课要给学生7-8分钟的写字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完成写字任务。
写字要讲求质量,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始终把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规范要求等一齐作为质量标准。
必须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字写对,还要做到姿势正确,把字写好。
在巡回辅导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表扬、激励学生。
有些学生写好了,教师可以用红笔在字上画圈等。
四、阅读教学
“阅读”部分共安排13课,分为4个单元。
13篇课文中有5篇以儿歌为主体的诗歌,其余的都是童话或儿童故事。
内容生动活泼,语言规范,富有儿童情趣,有利于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每篇课文都为汉字注了音,这样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课后的练习设计坚持简约、实用,抓住关键,主要突出了识、写、读、背四项。
所有课文均要求朗读。
绝大部分课文要求背诵全文,少量课文背诵部分自然段。
有些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富有童趣的实践性作业。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本册阅读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3、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5、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要坚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到阅读教学的首位
《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
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开始。
2、要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过好“认读”关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孩子刚从口语交际进入书面交流,由现实世界进入符号世界,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不是一下子就能适应的,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训练,帮助他们切实过好认读关:
一是辨认文字符号,分清词与非词,做到不读破词;二是进行意义整合,分清句读,即不读破句;三是动用发音器官,读出课文语句;四是口诵、耳闻、心惟,捕捉语言信息,最终达到读得正确、连贯,不错、不丢、不添、不断、不重,读后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能有大致的、轮廓的了解。
3、指导朗读课文应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主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成分,指导朗读是培养语感能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
低年级阅读教学,一定要精心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感悟体验。
我们在教学中力求将感悟的过程有形化、趣味化,让学生自觉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例如《人有两个宝》中的“创造”一词,结合学生在美术课上所学的“手形图”,当堂创作、展示,学生自然能够意会其义且记忆深刻。
4、要坚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