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3183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鲁教版江苏版.docx

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10讲气压带和风带教案鲁教版江苏版

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

知考纲

明考情

理线索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影响

1.以区域分布图、统计图等形式,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以等值线图为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及季风等。

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的命题形式均有呈现,分值4~8分,难度中等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

(2)六个风带

(3)季节移动规律:

①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②移动规律: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方法技巧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各有一个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高效速记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

地球表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分布特点如下:

高压低压相间插,形成风带向低压;

热力动力齐上阵,热量水分大搬家。

【深度思考1】 气压带的形成都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吗?

提示 不是。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三圈环流的形成是建立在理想地球(球体、组成物质均一等)基础之上的。

但是,由于地球上海陆分布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海洋、陆地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其影响有:

①陆地高压(冬季)切断副极地低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冬季风。

②陆地低压(夏季)切断副热带高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夏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对气温的影响

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

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

气压带或风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气压带

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

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带

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西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东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

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

中纬西风带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

极地东风带

【深度思考2】 为什么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降水较多?

提示 南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共同点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影响大陆西岸),含有充沛水汽;且是从低纬吹向高纬,因此西风带是暖性、降温的气流运动,受其影响,容易形成降水。

【深度思考3】 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

以上判断对吗?

试说明理由。

提示 不一定。

并非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在大陆的东岸的信风迎风地带,信风来自海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侧、澳大利亚东北侧和中美洲等地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和信风关系密切。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图所示。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4.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1)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如上图所示。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

(3)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10°。

夏季向北半球偏5个纬度,冬季向南半球偏5个纬度,即“移动不同幅”。

5.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2018·福建师大附中期末)

若右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读图回答

(1)~

(2)题。

(1)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B.b、d、c、a

C.a、c、b、dD.d、c、b、a

(2)b与d之间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干冷的气流D.西风带

解析 第

(1)题,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b处为下沉气流,则b处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则b点气压高于d点,高空气流从c点流向a点,故c点气压高于a点,又因为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则b点气压高于a点,d点气压高于c点,故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应为b、d、c、a。

(2)题,b与d之间是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的西风带。

答案 

(1)B 

(2)D

气压带、风带判断与分析

1.借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

(1)结合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图乙。

(2)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①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乙、丁;②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戊;③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④低压气流向内,如乙、丁、戊。

2.从两方面入手分析气压带成因

(1)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原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3.根据季节分析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北半球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以此来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及其与季节的关系,如

(1)中图乙,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考法一 气压带、风带的判断

1.(2013·课标Ⅱ,10~11)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

(1)~

(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解析 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

答案 

(1)C 

(2)D

考法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2017·海南地理,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

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10分)

解析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盛行西北风,与海峡走向一致,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

答案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

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南半球:

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北半球:

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2.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链接拓展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夏季,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

 

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

(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

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2017·连云港五校联考)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

(2)题。

(1)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

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

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

(2)图示季节(  )

A.亚欧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

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

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

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解析 第

(1)题,图中A表示东南季风、B表示西南季风,C表示东南信风。

A、B是季节性的,C是常年存在的;只有A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受C影响的地区不一定会出现降水;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右偏形成的。

(2)题,图示季节,亚洲的东部、南部盛行偏南风,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亚欧大陆上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亚欧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亚洲东部地区高温多雨;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答案 

(1)D 

(2)A

季风环流的判断与分析

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

例如:

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季;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季。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断季节:

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

3.根据季节可判断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

考法 季风环流及其影响

(2014·安徽文综,31~32)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下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图,完成

(1)~

(2)题。

(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  )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解析 第

(1)题,从大气环流的角度看,该区域冬半年肯定是偏北风,夏半年当副高高压脊位于该区北部时,也是偏北风,所以全年以偏北风为主。

得出这个结论要注意到题干给出的“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这一文字提示信息。

从地形上看,该地地处河谷,且河流走向与冬季风向一致,两侧地势高,狭管效应,故冬季风速大。

(2)题,题干说由“松散沙粒”组成,可推测是由风力堆积,而非流水堆积而成。

从图b中垄槽的走向,可知与冬季风一致,应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答案 

(1)A 

(2)C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的判读

气压带、风带图是建立在理想地球基础上大气环流的基本模式。

分为侧视图、俯视图和各种变式图。

常见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主要有平面分布图和剖面图两种,一方面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气压带、风带的空间移动规律。

就考查方式而言,可以是单纯的选择题,也可以是和实际区域相结合的综合考查——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本身就是组成气候的要素。

[典图示例]

获取信息

本图为气压带风带的局部分布图,考查气压带、风带名称的判断及移动规律,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①是纬度分布,②是图例,③、④体现了气压带相对于纬线的位置,可判断移动方向。

解读信息

(1)纬度判断:

图中①显示纬度自南向北增加,故为北半球,纬度范围为0°~40°N,故位于中低纬度。

(2)图例分析:

从②图例可以看出N、M分别为两种不同的气压带,结合纬度可判断N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M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进一步可以判断空白部分为风带。

(3)季节判断:

由③可以看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南,可判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季;由④可以看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北,可判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季。

[类图通法]

压带、风带分布图的读图流程

第一步:

明确图像类型

阅读图名(图例),据图像基本特征判断图像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变式图或应用图)。

第二步:

判断所属半球和气压带、风带名称等

据不同半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理、风向特征推断模拟区域或实际区域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确定气压带风带名称以及相应季节等。

第三步:

结合实际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将气压带、风带的特征与具体区域结合起来分析当地气候(气温、降水、风等)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学以致用]

考法一 气压带、风带俯视图的判读

1.(2018·扬州模拟)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  )

A.1月①常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

B.6月气压带、风带向低纬移动

C.②、③控制的地区多形成对流雨

D.④是带来较少降水的东北信风带

(2)冬至日前后(  )

A.地中海沿岸主要受①控制

B.内蒙古高原主要受②控制

C.西欧平原主要受③控制

D.华北平原主要受④控制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1月①常被海洋上的低压切断;6月气压带、风带向高纬移动;②、③控制的地区多形成锋面雨;④是带来较少降水的东北信风带。

(2)题,冬至日前后,即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主要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即③;内蒙古高原主要受亚洲高压控制;西欧平原主要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即③;华北平原主要受亚洲高压控制。

答案 

(1)D 

(2)C

考法二 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间判读

2.(2018·北京丰台区模拟)下图为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

A.甲、乙、丁、丙B.乙、丁、丙、甲

C.丙、甲、乙、丁D.丁、丙、甲、乙

解析 甲受西风带控制时间最长,纬度最高;乙地受信风带控制的时间长于丁地,纬度最低。

答案 B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回答1~2题。

1.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

A.副热带高压B.信风

C.西风D.季风

2.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

A.1月B.4月C.7月D.10月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内,沙尘的扩散主要是由东北信风从沙源地撒哈拉沙漠带来大量沙尘所致。

第2题,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东北信风带的最北位置可以达到北纬30°,可以看出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是7月。

答案 1.B 2.C

(2018·天津五校联考)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

4.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

解析 第3题,由图2中风带、风向知甲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图1中其北移了,说明为北半球夏季,A正确。

第4题,图示乙、丙、丁分别为盛行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

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丙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该地区形成极锋,降水相对较多,故C错。

南亚夏季多雨是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而成,并非丁风带的影响。

答案 3.A 4.B

(2018·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模拟)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称为热带辐合带,其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

季风辐合带是指在北半球夏季,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东南信风直接和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相遇组成的辐合带。

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有(  )

①东热带太平洋 ②北美地区 ③东南亚 ④热带印度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乙图所示季节(  )

A.巴西高原草木枯萎、一派凋零

B.天山冰雪带下限海拔降低

C.海河径流量变大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增强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辐合带甲位于10°N附近,在北半球夏季,由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与北半球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辐合带,由季风分布可知,该辐合带位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辐合带乙位于10°S附近,在北半球冬季,由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北季风与南半球东南信风相遇形成的辐合带,由该辐合带成因可知,其典型分布地区为澳大利亚西北部,即热带印度洋地区。

第6题,乙图所示风带和气压带向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巴西高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草木茂盛,A错;冬季天山气温低,冰雪带下限海拔降低,B对;冬季海河流域降水少,径流量变小,C错;冬季黄土高原降水少,水土流失减弱,D错。

答案 5.C 6.B

(2017·江苏大联考)下图为“地球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关于M、N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气压带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N气压带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C.M气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D.N控制下天气炎热干燥

8.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P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B.受Q风带影响,欧洲西部全年高温多雨

C.地中海气候受M气压带和Q风带交替控制

D.热带沙漠气候区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

解析 第7题,图中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控制范围移到了20°N到30°N间,为1月份,多晴朗天气;N为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范围移到了赤道以北,为7月份,多阴雨天气。

第8题,P为东北信风带,Q为中纬西风带。

南亚地区多雨是因为西南季风的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多雨是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答案 7.B 8.C

(2018·常州一模改编)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读下图回答第9题。

9.若图中甲、乙、丙表示地表三个不同气压带,箭头表示风带,则(  )

A.①②均位于信风带B.乙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

C.①②偏转方向不同D.乙表示赤道低气压带

解析 据图可知,乙为高压,甲丙为低压,结合题意“甲乙丙表示地表三个不同气压带”,故知乙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且①②位于同一半球,偏转方向相同,一个为信风带,一个为西风带。

答案 B

10.下图中纳马夸兰地区雨季短暂,年降水量小。

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雨季主要受(  )

A.东南信风影响B.西南季风影响

C.热带气旋影响D.盛行西风影响

解析 纳马夸兰南部地区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雨季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

答案 D

(2017·扬州一模)下图为沿20°E经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图为四种等压面与等温面组合示意图,能正确表示上图中B地特征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2.图中所示季节,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尼罗河进入汛期,河流径流量大增

B.开普敦天气晴朗,附近海域风平浪静

C.A地草类葱绿,动物大规模向南迁移

D.与C海区相比,D海区降水更多

解析 第11题,B地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属于赤道低气压带。

其特征为气温高,气压低。

等温面应上凸,等压面应下凹。

第12题,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尼罗河的源地进入雨季,导致河水大增;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正值冬季,雨水较多;A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干旱少雨,草木枯黄;D海区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少雨。

答案 11.B 12.A

(2017·镇江一模)下图为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若图中a、b、c位于同一纬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c代表冬季的海洋 ②a、c代表夏季的海洋 ③b代表白天的陆地 ④b代表晚上的陆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4.若图中a、b、c位于同一条经线,且a、b、c三地之间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处可能为极地高气压带

B.a、c所在的气压带移动方向相反

C.a、b和b、c间盛行信风

D.a、c间距离接近6660千米

解析 第13题,根据高空等压面分布特点可以判断f、d为高压,e为低压,因此近地面a、c为低压,b为高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a、c代表冬季海洋或白天陆地;b代表夏季海洋或晚上陆地。

第14题,若a、b、c三地之间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则可以判断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a、c为赤道低气压带或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同一半球,移动方向一致;ac之间纬度相差约60度,距离相差约6660千米。

答案 13.C 14.D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漏选、错选皆不得分)

甲、乙两地位于非洲大陆西岸。

下图表示两地受气压带、风带控制的天数比例。

读图,回答15~16题。

15.甲、乙两地气候可能是(  )

A.甲-热带草原气候B.乙-温带海洋性气候

C.甲-热带沙漠气候D.乙-地中海气候

16.与乙地相比,甲地(  )

A.纬度较低B.1月均温较低

C.位置偏南D.年降水量较少

解析 第15题,甲地受副高和信风控制,终年气候干旱,为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属于地中海气候。

第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