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故障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3142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0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故障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网络故障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网络故障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网络故障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网络故障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故障汇编.docx

《网络故障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故障汇编.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故障汇编.docx

网络故障汇编

网络故障汇编

案例一:

  最近调试ADSL网络,遇到一些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如下:

  笔者所在地区为河南,ADSL采用河南通信公司统一的虚拟拨号软件,大致原理为DHCP加上Web认证,当输入帐户与密码,马上可以连接到internet,但是该拨号软件与许多杀毒软件、防火墙还有其它的一些程序兼容性不好,经常出现一些网络故障,造成拨号上网不成功。

  ADSL局域网,工作站二十台,服务器采用Win98/Win2000Server系统,代理软件分别采用sygate和操作系统自带的ICS连接共享,但是一旦服务器无法拨号,工作站就无法正常上网,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使用,而且sygate还有连接共享经常出现异常情况,其中包括服务器可以正常上网,而工作站却不能上网,工作站可以上网的时候,此时服务器却不能上网,为了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决定不再单独设置服务器。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笔者发现,该虚拟拨号软件采用动态分配IP地址,其DHCP的租约期限一般情况下为一天,就是说,在一天之内再次拨号,通常还是保留上一次IP地址,该虚拟拨号软件要求计算机必须自动获取IP,根据这种情况,可以使用ipconfig/all来显示上一次拨号的IP地址,并将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指定在对应的网卡上。

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都可以通过拨号上网以后,记下IP地址,将其绑定在网卡上,当然,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都各有不同。

  例如:

IP地址:

218.29.228.41

     子网掩码:

255.255.255.0

     网关:

218.29.228.254

     DNS:

202.102.224.68  202.102.227.68

  需要注意一点,由于ADSL虚拟拨号获得的IP地址是可以被外界访问的IP地址,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强行绑定一个公网IP,使用起来肯定是比较方便的,可以不通过拨号直接上网,但是由于设备与技术方面的种种原因,用户使用固定的公网IP也是比较容易遭受攻击的,具体使用哪一种方式上网,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大家都感觉比较好用,至少原来的服务器不能上网的时候,不再影响其它的工作站,但是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故障,就是无论怎么设置,整个局域网上网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观察ADSL信号以及局域网的传输信号一切正常。

但是,将ADSL调制解调器的电源切断,然后再接通电源,等过一分钟以后,ADSL完成与局端的同步,整个局域网就又全部可以正常上网,但这却最多还是维持几十分钟。

  根据笔者维护网络的经验,初步判断是数据包传输碰撞,造成的网络风暴,以至于电信局端传输过来的ADSL数字信号不能有效地到达工作站,ADSL现在的接入方式是插到hub上,其它计算机与其并联。

由于hub不能有效地对数据进行交换,笔者建议购买交换机。

  自从使用交换机以后,整体上网就非常稳定,不再出现掉线等其它现象,任何一台电脑可以不通过拨号开机直接连入Internet。

案例二:

  [症状]某大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报告网络故障,新近进行网络的更新升级和扩容,由10M网全部提升为100M以太网,核心交换机为千兆以太网。

完工后系统试机时发现,大部分的网络成员感觉速度慢,有时数据出错,但子网段内拷贝数据速度基本不受影响。

Ping测试检查所有工作站和服务器均正常。

遵照网络医院上周的建议他们对网络布线系统进行严格认证测试,布线施工质量优良,全部电缆光缆链路按超五类标准测试参数均合格,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由于信息中心除了电缆和光缆的认证测试仪外,没有其它测试维护工具,无法对网络进行评测。

虽然仔细进行了网络系统及平台的重新安装,仍无济于事。

由于总公司希望全面提高ERP系统的覆盖范围,新增的网络设备比较多,网上成员也增加了二倍多,工作站从原来的220台猛增至680台,办公区和生产区之间、生产区和生产区之间均用光缆和路由器连接起来,因此洪主任抱怨现在网络的管理成了问题,查找故障不象从前那样容易了,一来网络规模比以前大多了,故障数量和种类增多,二来网络结构变得比以前复杂多了,故障的定位分析和隔离变得比较困难。

  该网络各子网段基本上采用核心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机作网络骨架,用桌面交换机和集线器混用的方式构成基层用户接入平台,核心交换机之间为千兆以太网连接,用户全部为100M到桌面。

为了便于维护和管理,同时也从安全角度考虑,设计方案中将大多数数据服务器均安装在了网管中心。

  [诊断过程]网络为新扩容的网络,从拓扑图上看不出网络结构设计有何不合理之处。

由于在各子网段内拷贝数据时速度基本不受影响,所以分析数据多在跨网段时受阻。

将网络测试仪接入办公区网络的网管中心,打开网段内的全部4个路由器的端口观察,网段间的流量为27%~42%之间,由于网络没有多媒体应用启用,因此如此高的流量记录是不正常的。

我们需要观察这些流量的走向,于是在办公区将网络测试仪串入路由器与交换机之间(100M端口)监测,启动IP矩阵监测和以太网MAC矩阵监测功能,观察数据流向。

结果如下,大部分的数据流向均指向办公区的WINS服务器,而WINS响应流量极少。

查看拓扑图,该WINS服务器直接与一台工作组交换机相连,打开工作组交换机的端口记录检查,流量记录为13%,伴随少许碰撞指示记录。

为了不影响用户的使用,下班后我们从测试仪所在端口向WINS服务器所在交换机端口P32的邻近端口P31发送高额流量,选值为90Mbps流量冲击,并在此邻近端口P31观察接收到的流量记录,记录显示为89.7Mbps,这说明端口P31的通道测试是合格的。

然后对准WINS服务器所在端口P32发送90Mpbs的高额流量,观察P32端口流量冲击记录,结果显示为13.5%,并出现大量延迟帧,表明该端口通道测试不合格。

将流量发送方向指向与该端口连接的上游端口P17,观察P17流量显示为90Mbps。

问题很清楚,被丢弃和延迟的流量就在P32口。

对WINS本身作WINS查询,10次测试响应只有2次,响应地址正确,响应率20%。

重新测试WINS链路电缆,合格。

测试WINS服务器网卡,合格;测试交换机的端口P32,低效。

在此临时将WINS服务器端口P32改接到端口P33,重新启动系统,5分钟后进行上述测试,全部合格。

为了验证P32口低效,用网络测试仪接入该端口并向P17发送90M流量,收到流量为12%。

由于这台工作组交换机为新品,尚在保用期之内,因此建议立即更换之。

  [诊断评点]网络中的大多数数据服务器由于设置在办公区的网管中心,所以公司整个系统的工作依赖集中式系统中的这些专用数据服务器,链路连接和数据交换时需要WINS服务器提供服务。

与WINS服务器连接的链路中,交换机一侧的端口P32发射能力低效,使得发送的信号幅度不符合要求,由于链路长度不长,所以并不是对所有的数据包WINS服务器都无响应。

有些数据被作为部分错误和碰撞数据由端口记录之,大部分从交换机各端口送往P32端口的的数据因链路接口问题被延迟和丢弃,造成记录数据中有用流量正常,而网络用户速度普遍偏慢的假象。

交换机、网卡、集线器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端口一般从工作2~3年开始出现低效现象,5年比例为3%~18%(这取决于不同的厂商产品质量,也取决于同一厂商的不同系列产品的产品质量)。

由于系统中有大量的端口,所以在网络维护周期建议中要求每半年对端口性能进行定期测试。

每一~二年对布线系统进行一次轮测,尤其对重要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应该坚持定期测试,这样做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有莫大的帮助。

  [诊断建议]建议“病人”所有网络设备进行一次普查,将全部端口都进行备案测试,并列入定期维护的内容之一。

  [后记]经处理被告之,上班后所有网络用户都惊喜地发现,网络速度比之以前有了惊人的表现,速度真正大幅提高,皆大欢喜。

案例三:

【多协议使用,设置不良,服务器超流量工作】

  [症状]今天的故事发生在某机电进出口公司来电告知他们的网络昨天刚刚进行了升级,从10M以太网桌面应用全部升级为100M以太网交换到桌面,结果出现局域网内网络访问速度反而比升级前慢的现象。

有的访问很长时间没有结果,有的则出错。

他手里有几款侦测网络流量的软件,启动运行后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对服务器的Ping测试平均小于1ms,应该不会慢,但不知何故会如此表现。

  [诊断过程]这个故障看起来比较简单,实际诊断却颇费周折。

该网络由4个路由器经帧中继线路与国内总部和国际分部链接,占据4层楼面,由2台千兆核心交换机和二级5台工作组交换机(每层一台)以及20台桌面交换机(每层4台)组成,100M交换到桌面,结构比较典型。

从故障现象看,网络联通性尚可,但速度受影响。

一般来说,速度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网上设备速度跟不上要求,网络设备出现阻塞或瓶颈效应,电缆光缆系统问题使得网络数据出错或产生高额碰撞,网络协议设置错误造成无效的重复访问,应用软件或协议设置错误访问受阻等等。

由于刚更新了网络,原来的电缆系统又没有经过认证测试,根据以往的经验,电缆系统存在问题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我们决定先检查电缆系统。

鉴于所有网络成员都有速度问题,我们先抽取部分电缆尤其是主要服务器的网络电缆进行现场认证测试。

  系统电缆采用的是超五类线,用电缆认证测试仪测试20条电缆链路,结果出伏出乎意料地全部合格!

改用网络测试仪对抽测的电缆人工模拟发送流量,结果当发送至75%流量时,碰撞率仍不超过5%,表明网络布线系统虽然在工程完工后没有进行认证测试,但电缆品质和施工品质还是不错的,实属少见。

转而进行网络健康指标评测,除了服务器流量严重超标以外,其它如错误、碰撞、广播等都合格。

检测流量分布,基本上都集中在服务器链路上,平均流量达91%。

令任意两台工作站之间进行拷贝文件操作,速度很快。

说明问题很可能就出在服务器与工作站的协议流程障碍上。

启动F683网络测试的ICMPPing、ScanHost、ICMPMonitor等功能测试,检查其IP协议的工作质量,结果显示正常。

这说明,网络连接通道性能是可以的,问题出在协议的5层以上。

  启动网络测试仪的协议分布侦测功能ProtocolMix,结构发现其AppleTalk和BanyanVines协议流量分别为47%和39%,合计流量为86%。

进一步显示运行该协议的是两台主服务器。

  询问网络部主任网络设计运行的是什么协议,答曰全部是基于视窗环境的单一的IP协议。

为何会出现AppleTalk和BanyanVines?

答曰根本未知。

  由于这两种协议有没有参与该公司的业务流程尚且不明,故暂时不能贸然将其删除。

必须尽快核实现在的业务软件是否依赖这两种协议。

网络部主任告知他是一年前接手网络部主任一职的,对业务流程软件并不熟悉,但知道现在运行各软件的供应商。

我们请他立即与该软件开发商联系,15分钟后对方发来传真明确说明该公司的软件只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不支持AppleTalk和BanyanVines等应用平台。

为慎重起见,我们请各业务部门的代表集中辨认并统计现在各自所用的操作平台和软件,结果都不包括AppleTalk和BanyanVines。

至此,我们决定对该协议平台进行卸载。

一边操作一边请林先生查阅以前网络档案,结果发现了这两种平台的安装软盘和应用软件安装软盘。

  完成协议清理作业后,重新启动网络,网络访问立即恢复正常。

  [诊断评点]非工作协议是指在网规划和络设计中未被选用的协议和应用,但他们存在于各种网络平台之中。

作为网络上的“游魂”之一,他们会耗用少量网络带宽。

常用的被捆绑于视窗平台的协议如IPX、IP、NetBEUI基本上没有冲突。

所以许多用户虽然没有同时使用这几种协议但也会时常同时捆绑这些协议。

NetBIOS设置有多种平台协议的输入输出接口,有助于众多协议的交互工作和各种协议平台及其应用的并存。

但从网络性能优化的角度看,各种协议平台和应用版本是由不同厂商开发的,兼容性始终是一个动态适应的过程。

没有一种始终能紧密跟踪各种协议平台和应用协议变化、相容和协调的有效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协议工作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翻阅六年前网络档案我们发现,该网络多年以前一直使用的是AppleTalk和BanyanVines平台协议,当时是请ALP国际公司提供的应用软件并负责安装工程。

直到三年前才全部安装启用视窗平台和基于IP协议的新的应用软件,但APL公司的人员没有将老平台卸载,而是简单地停止启动运行。

后继的网管人员在交接时因不熟悉这些协议及其用途,没有进行清理。

最近的这次的网络升级工程安装调试时根据原先的网管记录和服务器平台的提示重新安装并启动运行了这些软件。

询问负责软件安装的网管人员是否了解这些软件的用途,答曰因为在老平台的窗口中一直看见这些软件,其间也曾询问过一直任职的财务经理,证实有用,所以才重新安装之。

实则该平台的设置与新的应用软件之间有严重冲突,并同时干扰现行应用软件的有效工作。

两台服务器之间一直在互相询问并重新发送无法处理的无效数据包,除了干扰其它协议外,直接的结果就是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破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致使网络速度变慢并时常出错。

  另外,网络部手里的诊断软件都是基于视窗环境的应用软件,无法观察其它应用的流量。

  [诊断建议]协议的无缝互联和互操作是软件开发工程中的难点。

实际的应用软件品质并不如开发商所标榜的那样乐观。

为了使网络的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网管人员需要经常监测网络协议数量及其工作状态。

对于无用的协议要即时清理之。

重要网络在协议监测对新出现的协议还要监测其操作过程,查找其来源。

因为许多网络在遭到黑客攻击时常会伴随某些新协议的活动。

  [后记]经过一周的观察,删除无用协议后网络一直工作正常。

其网络部将其它一些无用协议进行了清理,现在的网络速度可以说是非常地“爽”。

案例四:

【水晶头损坏引起大型网络故障】

 

  [症状]某大公司规模发展很快,两周前对网络实施了一次比较大的扩容工程,新增加了200台工作站(为新员工配备),网络规模由2000个站点增加到2200个站点,全部在一个网段中。

该公司采用100BaseT以太网结构,用两个路由器实现与生产基地和开发基地的连接(新换2个155ATM骨干),以前我曾建议他们将网段划分小一些,以便管理和隔离故障,但因网络未出现什么大的故障,加上公司网络管理员的丰富经验和自信以及维护经费未落实等原因,网络一直保持了这种大型网段的“危险结构”。

这次扩容同时将两条广域网骨干链路升级到155ATM,但网段结构仍然未作根本调整,计划留待下期工程时再作打算。

本周内网络已多次出现阻塞现象,每天至少两次,每次阻塞时间10~30分钟不等。

逐个仔细检查了新安装的200台工作站,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由于故障不是持续存在,Boss催得又紧,故令公司网络管理员颇有些“精疲力尽”的感觉。

  [诊断过程]上午10:

00,打开路由器的MIB库,记录的参数基本正常,网络平均流量13%。

其中有约1.5%左右的碰撞,表明网络结构的绝大部分构件是好的。

给新增加的200台工作站Share一个软件,然后每40台一组同时下载并操作该软件,结果证明200台工作站工作基本正常。

将F683网络测试仪接入网络,同时将F693网络流量分析仪也接入网络进行监测。

下午14:

21分,网络阻塞现象出现,持续时间15分钟,F693流量分析仪监测的流量正常,平均流量从9%上升到13%,一分钟后下降为8%,但F683网络测试仪的流量报告为84%左右,其中碰撞帧占82%~87%,少量FCS损坏帧(约2%~4%左右)。

记录该时间前后的ProtocolMatrix协议对话图谱,发现在15分钟阻塞时间内共有137个工作站曾发送或接收过数据,其中4个工作站一直在持续收发数据,有一个工作站发送的数据包流量一直占其它工作站流量总和的15倍左右。

幸好公司网络管理员以前对站点的Mac地址做过文档备案,依据仪器显示的Mac地址我们立即确定了这4个工作站的使用者(流量最大者是财务科陈小姐的地址)。

随即询问他们最近有无更动过硬件和网线,有无增删或调整过软件,回答均是“没有”。

询问陈小姐刚才在使用何种软件与生产基地的小张联络(ProtocolMatrix协议矩阵指示为小张的工作

站)。

回答是“机器一直就连在网上,但刚才没有使用计算机”。

将网络测试仪连接到陈小姐的台式机网卡接口上,模拟发送流量,结果碰撞随流量的增加而大幅增加。

测试该链路的网卡和网线,显示插头为3类插头,链路近端串扰超差比较多。

重新更换5类插头后,网络恢复正常。

  经过私下再三询问原因,陈小姐才道出了实情。

  [诊断评点]本故障是由更换不适当的3类插头引起的。

新员工小张是陈小姐的多年不见的同学,也是个网虫。

此次与陈小姐在新公司相遇,自然倍感亲切。

一周前小张在帮陈小姐安装新声卡时不慎将插头损坏,随意用一个3类插头更换之。

临近新年,陈小姐在小张的指点下从网上陆续下载了不少大容量的贺年卡,均为动态电影格式,可以在网络上实时传送播放并加上双方对话,非常有趣。

该站点平时使用的财务软件无论是传输速度和数据量都很小(3k左右),对整个网络系统影响不大。

但在向小张放送解压后的动态电影贺年卡时数据流量约在3~4Mbps左右。

由于网线问题,事后推算传输的数据帧约有13%是有效的,其余均被反射和串绕所破坏须重新发送,表现为网络上大量的碰撞帧和少量的FCS帧。

  [建议]大型网络不划分网段既不便于管理又很难隔离网络故障,此种结构是非常少见的,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

该公司网络大部分采用的是集线器,只有很少几台交换机,这对故障隔离也是不利的。

另外,一定要对员工进行上机前教育,不能随意增删、更改软件和网络设置。

所幸的是公司网络管理员本人经验非常丰富,平时已将文档备案工作做得很细致(国内多数网络在文档备案时不将网卡的Mac地址备案),否则是不可能在半小时内查出本故障,一般来讲,可能会耗费1~3天左右的时间才行。

  [后记]公司网络管理员经过此次“洗礼”,也悟出一点当好IT经理经理的绝招。

至少他已不再认为仅凭经验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

网络维护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或工程,没有适用的工具和科学的方法是达不到这最高的“艺术境界”的。

至于陈小姐,我们还是愿意善意地再为她,也为小张保守一段时间的“秘密”。

案例五:

【网线制作不标准,引起干扰,发生错误】

  [症状]某证券公司求诊,要求查找错误源。

近日股市火爆,新增不少用户,但一周内已经三次出现交易数据错误,数据恢复也进行了三次。

虽然涉及的金额不大,与证券交易所的资料核对不上,昨晚对历史记录和当日交易记录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同一时刻往往有几个用户的交易数据出错。

怀疑存在病毒或恶意用户捣乱的可能,用多套软件查杀病毒,并重新安装系统,恢复备份的数据。

不料今日故障现象依旧出现。

[诊断过程]该网络99年2月进行了改扩建,全部采用NT平台。

最近又新增家50个站点。

根据一般经验,先对新增加的工作站极其联网系统的状况进行常规检查。

由于现在已经休市,网上错误无法观察。

用流量发生器模拟网上流量进行体能检查,结果如下:

正常数据帧下限帧长64Byte各类型帧体能检查,网络致瘫流量为99%,上限帧长1518Byte的致瘫流量为99.5%,错误帧50Byte短帧致瘫流量为90%,错误帧4000Byte超长帧致瘫流量为97%,碰撞最高时为6.4%,略偏高。

无新的错误类型出现。

从交换机处测试只发现少数传输延迟数据包,以上数据说明,被检查的网络是一个“身体素质”相当好的证券网络。

仔细研究发生错误的工作站,发现是在同一个新增用户的集线器组当中,该网段通过一交换机接口与服务器相连。

除了对交易服务器和行情服务器分别进行体能检查外,对该网段内的工作站也进行体能检查,各站表现正常。

各工作站模拟流量和交易也都正常。

可以基本判定,该网络是一个承受能力很强的优秀网络。

由此我们怀疑可能存在“恶意用户”(注:

恶意用户是指在工作站上安装自备软硬件或将工作站网卡插头拔下并将自带笔记本电脑私自接入的用户,其目的叵测)。

为了跟踪数据出错的情况,将F683网络测试仪接入该网段作长期监测。

第二天故障现象没有出现。

第三天下午开始后10分钟,即13:

10分,网络测试仪监测到该网段大量错误出现,其中FCS帧错误占15%,幻象干扰占85%,约持续了1分钟。

FCS帧涉及本网段的3个用户。

该证券系统装备有CCTV闭路视频监控系统,从长时录像机中可以发现故障对应时刻13:

10有一个用户使用了手机,仔细辨别图像画面发现其使用的是对讲机。

  无风不起浪,对讲机的功率比微蜂窝手机的功率要大得多,使用频率也更接近网络基带传输的频带,容易对网络造成近距离辐射干扰。

但是,一个合格的、完整的UTP电缆系统在5米外还完全能抵抗不超过5W的辐射功率。

从故障现象推断,本网络的电缆或接地系统可能有一些问题。

随即决定查找本网段50个站点的布线系统(扩容时没有经过认证测试),用Fluke的DSP2000电缆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全部通过。

只在中心集线器与交换机端口的插头发现接头线做得很差,外包皮与接头之间有15厘米的缺失,线缆散开排列,双绞关系被破坏。

交换机的物理位置离用户仅隔一面玻璃幕墙,直线距离1.5米左右。

可以基本断定,对讲机发出的较大功率的辐射信号就是由此处串入系统的。

  重新按TIA568B标准的要求打线,连接好系统。

 

  [诊断评点]出问题的网线接头是扩容施工时的最后一根遗漏的网线,为本部工作人员自己临时增补上的。

他们不了解TIA568B所要求的打线标准,乃随意为之。

系统中串入干扰的途径有多种,比如大动力线与网线并行距离太近或干脆就在同一个走线槽内;与某些辐射源(包括日光灯、电焊机、对讲机、移动电台等)距离太近;系统设备的接地回路不良等等。

本案是由散列的网线接头引入近距离的辐射干扰造成。

由于对讲机用户比较特殊,他们的干扰是短时的,查找时有时需要“守株待兔”。

当然,如果网线全部经过严格的测试,应该不会出现本例故障。

 

  [诊断建议]建议按标准化的布线环境来设计布线系统,更改系统结构后一定要测试电缆。

合格的UTP电缆系统抵抗辐射干扰的能力是很强的,但要求电缆系统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事实上多数布线系统只测试过物理连通性,未做严格认证测试,存在着大量的隐患)。

大量的问题都出在不起眼的接头上。

建议年检时将布线系统作为年检内容全部检查一遍(也可以以一年或两年为周期平时进行轮测,测试标准可选用北美标准TIA568A/568B或ISO11801等)。

营业室内最好禁止使用大功率对讲机,部分大功率模拟手机也要列入禁用清单。

  故障检测中,应重点检查最近动过的或变更过的设备,此为经验之谈。

不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你向某个事后证明他确实更改过设置的用户询问时,经常得到的答复却是:

没有动过任何东西。

  [后记]按约定时间接到了该证券公司的通报,系统已稳定地工作了两周,没有再出现同类问题。

施放干扰的用户是一位具有合法使用对讲机权利的公务人员(在此不便披露具体细节),利用工作之便业余炒股,每天会到股市“例行巡查”一番,已接受劝告。

案例六:

【插头故障】

  [症状]某电信移动计费中心,用户反映,近三个月移动用户总数增加了近30%,但移动计费的营业收入却只增加了5%,怀疑计费系统是不是有问题。

从计费服务器查看收费记录,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检查计费服务器软件,工作正常。

从路由器另一侧的财务服务器检查,内部的财务服务器显示的计费数据与计费服务器的数据没有差错。

查找电话局局端记录,发现记录次数超出移动计费的记录次数。

最后作实地测试,用移动电话拨打50次,记录次数45次,记录时间与实际通话时间一致的次数为30次。

历时一周,还不能确定故障位置。

  [诊断过程]计费服务器连接到一台16端口交换机Bay28115的第一插槽5号端口。

第6号端口下挂一个100Mbps的以太网,网管机HPOpenView也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