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 湘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2802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 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 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 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 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 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 湘教版.docx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 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 湘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 湘教版.docx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思品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

第一节

1、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逐渐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3)坚持了改革开放;(4)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等。

3、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段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是不成熟、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或者表现: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①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今天,“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内在地包含了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

首先,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其次,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动摇了其中任何一面,都会动摇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

总之,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第二节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原因: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必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含义:

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地位: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作用:

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任务。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含义:

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地位:

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5、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经济成分、地位、有什么作用?

非公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经济成分。

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解决就业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如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引导,监督和管理,更好的发挥作用。

第三节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职权:

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

3、人大代表的产生:

一直接选举,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

二间接选举,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由下级人大选举产生,任期五年

人大代表的职责:

深入群众,了解情况问题,反映情况问题等

未成年人或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我国人民实现当家做的主途径和形式:

①间接途径。

主要是通过民主选举,选举人民代表进入决策机关代表人民参与、审议、监督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

②直接途径。

具体形式很多:

参与听证会、论证会;参与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实践,直接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5、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①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

②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

③人大代表要接受人民的监督。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下属机关关系:

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而下属机关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国务院——最高行政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审判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检察机关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人。

有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就是: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具有参政党的地位,与中共合作,参与执政。

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

政治协商组织形式:

就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最主要的政治内容和组织形式。

政治协商是统一战线的形式之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存在的政治基础是:

四项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9、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特色表现在哪里?

既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

10、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需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而且需要我们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努力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加快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一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

11、如何理解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只有三种文明协调发展,才能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第二单元走进小康时代

第一节

1、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出现在《礼记》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在20世纪80年代。

3、我们要追求的小康目标的含义是什么?

(小康的含义)

我们要追求的小康,是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这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2、我们要达到的小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步骤、分阶段实现的过程。

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哪三步?

答: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今天,我们已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节

1、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2、我国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目标:

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同时相应的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要求。

3、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如何加强对外开放: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吸收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4、我国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调动并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5、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事实雄辩地证明: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第三节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解决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低水平:

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比较低。

不全面:

我国现在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发展不平衡: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差异.

3、在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的两个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共同富裕。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

5、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1)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

(2)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6、十六大提出本世纪的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哪些?

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最关键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翻二番,。

8、从生活水平总体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它所指向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9、你认为全面小康和总体小康有什么区别?

第一:

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而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第二:

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

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增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好好学习,加强自身素质,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单元民族大家庭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

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一般都分布在我国的中东部,而少数民族则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

3、不同的民族在语言、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生活习惯等方面有不同

4、中华民族的含义及形成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总称。

他是各民族融合的产物,各民族之间血脉相同,命运相连,文化相依。

5、我国各民族之间新型的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

一民族平等(首要原则)

二民族团结(重要原则)

新中国为建立和巩固民族关系所采取的措施P43信息平台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各民族地区在发展上存在一定差异

我国为促进民族繁荣所采取的措施:

44信息平台

7、维护民族平等团结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2)有利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5)有利于形成更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8、我们中学生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①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

②做到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语言文字(三个尊重)

③积极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④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9、我国的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0、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答:

(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2)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5)它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小康建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6)它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7)它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铺平道路。

11、国家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广泛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

12、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思想上: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

(2)学习上: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提高自身素质;(3)生活上;勤俭节约,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4)实践中:

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激发爱国主义热情,锻造积极有为的民族品格,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四单元关注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一节

1人身权利是公民人权的重要内容,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它主要包括:

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

2人身自由权的含义:

公民的人身自由由自己控制和支配,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收查和侵犯。

人身自由权的地位及作用;是公民人身权利的最主要内容,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

3法律对人身自由权的规定:

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4人身自由权受到侵犯该怎么办

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告诉老师家长或警察,到法院起诉

5生命健康权的含义:

公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加以侵害。

它是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人身权利。

6我国法律对生命健康权的规定:

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7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对自己:

不允许他人侵犯,不轻易放弃,生命健康权不单是自己的事。

对他人:

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不伤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在他人生命有危险时进行救助,制止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8如何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发生前:

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发生时: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保持镇静,呼救等

发生后:

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报警,到法院起诉。

第二节\第三节

1、 人格尊严包括哪些权利?

含义各是什么?

具体有哪些侵权表现?

权利名称

权利含义

侵权表现

肖像权

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或照片,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照。

为营利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未经本人同意的,丑化公民肖像、损毁公民肖像的、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的等。

名誉权

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

侮辱、诽谤他人的,公然辱骂他人的、道听途说、添油加醋、诋毁他人名誉。

荣誉权

是社会、国家、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美名和称号,属于精神鼓励。

非法剥夺公民荣誉称号、证书的。

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人进行挖苦、讽刺、打击的。

姓名权

是公民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和代号。

强迫他人使用某个姓名的,假冒他人姓名的,盗用他人姓名实施不正当行为的。

隐私权

公民有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的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披露他人生理缺陷,偷看他人日记等。

2、下列权利被侵犯了该怎么办

肖像权

如果肖像权受到侵犯,公民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如果侵权人置之不理,公民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名誉权

当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犯时,可以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赔偿因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公民对上述权利,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裁决。

对于侵害公民名誉权情节严重、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受害人可要求依法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

荣誉权

可以向侵权人提出权利请求,要求对其停止侵权行为并对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提请申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对侵权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姓名权

向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隐私权

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可以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3、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仅是我们大力倡导的社会公德,也是一个人讲文明、有修养的表现。

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一节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等国家的根本问题

我国的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国家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国家根本任务:

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产生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是无效的。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或五分之一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而其他法律的通过只需二分之一即可。

2、我国第一部法律1954年制定,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到目前为止一共进行了4次修改

3、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答:

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②宪法是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违宪的含义:

国家机关的活动与宪法相抵触,公民的行为违反宪法的规定等

违宪的表现:

国家机关的活动与宪法规定的内容和程序相抵触;公民的行为违反宪法的规定。

5、为什么要树立宪法意识?

答:

①宪法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

②宪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既是我们生活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行为的最高规范。

③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怎样树立宪法意识?

(1)认真学习宪法;

(2)严格遵守宪法,经常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规范;(3)积极向群众宣传宪法;(4)勇于同违宪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

7、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

8、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4)劳动的义务;(5)受教育的义务;(6)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7)依法纳税。

9、我国法制纪念日:

12月4日

第二节

1、依法治国的含义: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2、依法治国的地位: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4、依法治国的核心:

依宪治国

5、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

法高于人,法大于权

6、依法制国的本质:

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重要保障)

8、依法制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依法制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法律保证,是实现国家长制久安的重要保证。

9、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10、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关键

(1)原因:

在法制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