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卷现代前期的世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2667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卷现代前期的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卷现代前期的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卷现代前期的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卷现代前期的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卷现代前期的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卷现代前期的世界.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卷现代前期的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卷现代前期的世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卷现代前期的世界.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卷现代前期的世界

现代前期的世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山东青岛模拟)罗斯福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讲中,郑重表示:

如果竞选成功,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他还说:

“我们必须限制投机倒把、操纵市场,甚至金融家的活动,我们认为我们必须作为必要而接受这种限制,目的不是去妨碍个人主义,而是去保护个人主义。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B.为限制恶意竞争而采取的所有制改革

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

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2.(2019贵州黔东南模拟)《秃头歌女》于1950年在巴黎首演时,引起人们的争论。

此剧描写了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与他们的朋友之间的无聊对话。

但它隐晦地表述了严肃的苦恼。

该剧(  )

A.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风貌

B.注重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C.展现了现代主义的文艺风格

D.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文艺特点

3.(2019甘肃临夏一模)1929—1933年的美国电影热衷于制造浪漫爱情、个人英雄、离奇冒险的神话,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失业现象作为背景隐约表现。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电影创作再现社会生活

B.经济危机扩展到文化领域

C.政府力图控制民众情绪

D.电影折射民众的心理需求

4.(2019湖南长郡中学第三次调研)1937年3月21日,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被迫签订协定,承认钢铁工人组织的工会。

不久,所有美国钢铁公司的子公司都签订了类似合同,他们都同意增加工资10%,每月减少工时为40小时,加班时工资加一半。

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美国(  )

A.钢铁公司已形成了全行业的垄断

B.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C.政府和劳工对资本家的强大压力

D.市场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5.(2019甘肃兰州第二次诊断)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

“为什么要宣布戒严?

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

”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

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D.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6.(2019四川成都第三次诊断)到1925年底,苏联与除美国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大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1933年,又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次年,还被西方国家正式接纳为国联成员,并担任常任理事国。

这表明苏联(  )

A.化解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B.全面打破了西方的封锁

C.赢得了国内建设的有利环境

D.尝试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7.(2019广东惠州模拟)1928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有379人,技术人员505人。

到1932年,前者增加到1910人,比1928年增加了4倍多;后者则增加到10655人,与1928年同比增加了20多倍。

据此可知(  )

A.全球劳务实现自由流动

B.经济建设需要抓住良机

C.美国极力转移过剩产能

D.苏联经济体制快速转型

8.(2019四川德阳第二次诊断)到1940年,原本落后的苏联东部地区建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冶金、石油、机械、化工等产业基地,其工业总产值相对于1913年增长了13.5倍,超过了同期全苏工业增长的平均值。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

B.原有工业布局的逐渐调整

C.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

9.(2019湘赣十四校联考)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购买额又上升50%左右。

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

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机械化水平低下制约了工业化

C.注意利用国际市场

D.社会主义制度解放了生产力

10.英国于1931年11月颁布《非常进口税法》,对于特定商品征收最高达100%的歧视性高关税。

1932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进口税法案,规定将对一般进口商品增收10%的从价税,对大多数工业品实际征税20%,而对钢铁、奢侈品等征税更高。

可见当时英国(  )

A.坚持自由贸易的政策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

C.提高关税应对贸易战D.大萧条使社会混乱

11.(2019江西南昌一模)下表为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变化(单位:

万)

年份

1929

1930

1931

1932

失业人数

130

300

435

600

纳粹党人数

15

30

100

140

根据上列表格,可知纳粹党(  )

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倾向

B.植根于普通人民群众

C.因经济危机加剧而发展

D.极具欺骗性、煽动性

12.(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罗斯福新政首先从整顿银行着手,考虑的不仅是因为危机由此发端,更重视银行作为经济“神经中枢”的作用。

可见,“首先从整顿银行着手”的用意在于(  )

A.紧缩银根,平抑市场B.调整机构,打击投机

C.稳定金融,增强信心D.创新制度,活跃经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

13.(2019山东滨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

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

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

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

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联)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

(15分)

14.(2019百校联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下图为某学者在研究世界近代史时制作的思维导图

从图中提取信息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山东青岛模拟)罗斯福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讲中,郑重表示:

如果竞选成功,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他还说:

“我们必须限制投机倒把、操纵市场,甚至金融家的活动,我们认为我们必须作为必要而接受这种限制,目的不是去妨碍个人主义,而是去保护个人主义。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B.为限制恶意竞争而采取的所有制改革

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

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答案:

D

解析:

罗斯福新政并非临时措施,故A项错误;新政并未触及所有制,故B项错误;新政并未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C项错误;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故D项正确。

2.(2019贵州黔东南模拟)《秃头歌女》于1950年在巴黎首演时,引起人们的争论。

此剧描写了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与他们的朋友之间的无聊对话。

但它隐晦地表述了严肃的苦恼。

该剧(  )

A.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风貌

B.注重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C.展现了现代主义的文艺风格

D.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文艺特点

答案:

C

解析:

现代主义文艺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艺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秃头歌女》展现了现代主义的文艺风格,故C项正确。

3.(2019甘肃临夏一模)1929—1933年的美国电影热衷于制造浪漫爱情、个人英雄、离奇冒险的神话,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失业现象作为背景隐约表现。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电影创作再现社会生活

B.经济危机扩展到文化领域

C.政府力图控制民众情绪

D.电影折射民众的心理需求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美国电影热衷于制造浪漫爱情、个人英雄、离奇冒险的神话,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失业现象作为背景隐约表现”,反映了经济大萧条时期民众希望用虚拟的电影来慰藉心灵,故D项正确。

4.(2019湖南长郡中学第三次调研)1937年3月21日,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被迫签订协定,承认钢铁工人组织的工会。

不久,所有美国钢铁公司的子公司都签订了类似合同,他们都同意增加工资10%,每月减少工时为40小时,加班时工资加一半。

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美国(  )

A.钢铁公司已形成了全行业的垄断

B.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C.政府和劳工对资本家的强大压力

D.市场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答案:

C

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罗斯福新政,调整工业生产,故A项错误;增加工资,减少工时,属于缓解经济危机的措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被迫签订协定,承认钢铁工人组织的工会”“都同意增加工资10%,每月减少工时为40小时,加班时工资加一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经济危机下,面对生产过剩、消费不足,政府实行干预,调整工业生产,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干预所产生的现象,故D项错误。

5.(2019甘肃兰州第二次诊断)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

“为什么要宣布戒严?

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

”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

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D.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并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前,临时政府不顾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的呼声,坚持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已经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无法控制国家局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故选C项。

6.(2019四川成都第三次诊断)到1925年底,苏联与除美国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大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1933年,又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次年,还被西方国家正式接纳为国联成员,并担任常任理事国。

这表明苏联(  )

A.化解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B.全面打破了西方的封锁

C.赢得了国内建设的有利环境

D.尝试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苏联与西方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能保障国内经济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故C项正确。

7.(2019广东惠州模拟)1928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有379人,技术人员505人。

到1932年,前者增加到1910人,比1928年增加了4倍多;后者则增加到10655人,与1928年同比增加了20多倍。

据此可知(  )

A.全球劳务实现自由流动

B.经济建设需要抓住良机

C.美国极力转移过剩产能

D.苏联经济体制快速转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危机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题干中体现的是一种劳务流动,但不能说明已实现自由流动,故A项错误;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时期,大量的西方专家和技术人员应邀到苏联为其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急需的技术支持。

这说明经济建设需要抓住一定的外部机遇,故选B项;C项内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经济危机期间,苏联经济体制并未发生转型,实行的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8.(2019四川德阳第二次诊断)到1940年,原本落后的苏联东部地区建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冶金、石油、机械、化工等产业基地,其工业总产值相对于1913年增长了13.5倍,超过了同期全苏工业增长的平均值。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

B.原有工业布局的逐渐调整

C.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

答案:

D

解析:

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主要是在欧美大危机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原有工业布局发生了变化,B项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排除;人民的建设热情是苏联取得建设成就的原因,与工业布局的调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东部地区工业发展的变化,这是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就的取得是苏联国家整体规划的结果,即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故选D项。

9.(2019湘赣十四校联考)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购买额又上升50%左右。

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

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机械化水平低下制约了工业化

C.注意利用国际市场

D.社会主义制度解放了生产力

答案:

C

解析:

当时计划经济逐步建立起来,故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没有体现出苏联机械化水平,故B项排除;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从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所占比重很大,这说明苏联注意利用国际市场,重视进口,故C项正确;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宪法的颁布,D项与时间不符。

10.英国于1931年11月颁布《非常进口税法》,对于特定商品征收最高达100%的歧视性高关税。

1932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进口税法案,规定将对一般进口商品增收10%的从价税,对大多数工业品实际征税20%,而对钢铁、奢侈品等征税更高。

可见当时英国(  )

A.坚持自由贸易的政策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

C.提高关税应对贸易战D.大萧条使社会混乱

答案:

C

解析:

1931年,英国提高进口关税的目的是对付美国等国转嫁经济危机的措施,是应对美国等国挑起的贸易战行为,故C项正确;英国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不是自由贸易政策,而是贸易保护政策,故A项错误;当时英国的国家干预经济是被迫的行为,而非主动发挥自己干预优势的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表达的是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内容,而不是英国国内社会是否混乱的内容,故D项错误。

11.(2019江西南昌一模)下表为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变化(单位:

万)

年份

1929

1930

1931

1932

失业人数

130

300

435

600

纳粹党人数

15

30

100

140

根据上列表格,可知纳粹党(  )

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倾向

B.植根于普通人民群众

C.因经济危机加剧而发展

D.极具欺骗性、煽动性

答案:

C

解析:

表格数据无法体现纳粹党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倾向,也无法得出纳粹党根植于普通人民群众,排除A、B两项;由表格数据看出,在1929—1932年经济危机期间,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都呈不断增长趋势,说明纳粹党因经济危机加剧而发展壮大,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纳粹党的思想,无法体现极具欺骗性、煽动性,排除D项。

12.(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罗斯福新政首先从整顿银行着手,考虑的不仅是因为危机由此发端,更重视银行作为经济“神经中枢”的作用。

可见,“首先从整顿银行着手”的用意在于(  )

A.紧缩银根,平抑市场B.调整机构,打击投机

C.稳定金融,增强信心D.创新制度,活跃经济

答案:

C

解析:

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整顿银行是让银行停业整顿而非紧缩银根,故A项错误;首先整顿银行不能打击投机,故B项错误;整顿银行是为了稳定金融秩序,故C项正确;整顿银行并非新制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

13.(2019山东滨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

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

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

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

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联)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

(15分)

参考答案:

(1)苏俄(联):

由新经济政策转到斯大林模式。

原因:

外部环境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转变思想观念。

美国:

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

原因:

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由放任的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

(2)美国:

方式: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长期实施。

影响:

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苏联:

方式:

政府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

影响:

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同时,也导致了发展不均衡,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解析:

(1)问,第一小问转变,根据材料一可知苏俄(联)从新经济政策向斯大林模式转变,根据材料二中从“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推行罗斯福新政得出美国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转变。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得出新经济政策没有转变思想观念,缺乏相应的政治环境,结合所学可从当时苏俄(联)面临的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分析;美国从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方面进行分析。

(2)问,美国的国家干预从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方面分析;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影响从对苏联的工业发展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同时应该看到它所产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弊端。

14.(2019百校联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下图为某学者在研究世界近代史时制作的思维导图

从图中提取信息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示例一:

论题: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阐述:

第一次世界大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其中新经济政策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因素,是一次成功的探索;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某些做法,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由此可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相互学习,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示例二:

论题:

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阐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由此,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逐渐被以美苏实力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所取代。

综上所述,两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不同程度推动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历史的发展特点。

首先,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等;然后,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