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新课程第一次摸底测试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2666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7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新课程第一次摸底测试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新课程第一次摸底测试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新课程第一次摸底测试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新课程第一次摸底测试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新课程第一次摸底测试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新课程第一次摸底测试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新课程第一次摸底测试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新课程第一次摸底测试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新课程第一次摸底测试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昆明一中届高三新课程第一次摸底测试文综历史Word版含答案

云南昆明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程第一次摸底测试

文科综合历史能力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12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

二也:

形美以感目。

三也:

从汉字“龙”的四种节体的演变过程中(图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B.汉字“龙”的演变由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

C.与书法相伴而生

D.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答案】B

【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汉字“龙”的演变应该由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25.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师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机构是()

A.秦朝设立太尉B.宋代设禁军统领C.宋代设枢密院D.清代设军机处

【答案】C

【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

结合材料虎符是调兵权的象征。

宋代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和地方权力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其中实行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枢密院掌握调兵权,故选C。

26.元代的科学制度也基本上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多试只考两场,要求相对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淮河以南的南宋境内的人民》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严格,乡试,会试考中名单都按种族分配,这表明()

A.元朝主要以科举作为协调蒙汉关系的主要手段

B.元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C.元朝统一后重视全面推行汉化政策

D.其做法在于协调北方少数民族和南方以汉族为代表的民族之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考察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元代对科举制实行改进,科举只考一科,分为左右榜,照顾蒙古人、色目人,以协调北方少数民族和南方以汉族为代表的民族之间的关系,这和元朝少数民族建立有关。

27.《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

“一品官,二品贾。

”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

“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D.商人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商贾地位仅次于官僚,甚至徽州从事商贾要强于科举入仕,反映了随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提高。

28.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一条为“酮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政府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安全”(1840年2月,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对华条约草案中第一条也曾有“享人身,财产之完全的保障与维护”的规定),对此条款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是为其侵略中国所作的托词B.体现了英国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高度重视

C.是国际条约文本格式的体现D.表明英国想与中国保持长久的和平关系

【答案】B

【解析】从《南京条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安全””再联系材料强调“在对华条约草案中第一条也曾有“享人身,财产之完全的保障与维护”的规定,可知材料的考点,体现英国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高度重视。

29.1880年,招贴画在英国街头几乎随处可见。

当时的伦敦就有150名张贴工,他们每周要贴大约九万张海报,巴黎的街道与墙壁几乎成为了海报艺术画廊,各式各样的商品广告在填补城市的每个空白处,从戏剧,歌舞表演到自行车、香水、烟草以及饼干。

1881年,巴黎市政府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海报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张贴,而且上面必须有政府公章表明已交“张贴费”这说明()

A.英国和法国是世界上广告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B.经济发展推动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的发展

C.政府干预经济,通过立法规范广告业发展

D.19世纪末,欧洲艺术流派发展全面平民化

【答案】B

【解析】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

注意材料时间1880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促使海报艺术迅速发展,商品广告也快速增长,故材料体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艺术等的发展。

30.图8反映了日本经济的某一主面的发展状况,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工业化初期阶段没有环境污染问题B.环境污染与工业化程度成正比

C.工业化不一定加重环境污染D.GDP越大,环境污染越小

【答案】C

【解析】考察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能力,结合图片曲线排除ABD,图片中日本在C点后GDP虽然发展,但环境污染水平降低。

故选C,

31.中共“二大”宣言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作用

C.对农民痛苦的深切同情

D.决定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答案】B

【解析】考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察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作用。

32.1921年美国制定了《紧急关税法》把肉类和主要农产品的关税提得很高。

使国外农产品进入美国几乎成为不可能。

1922年9月,美国国会又颁布了《福德尼麦坎伯关税法》。

该法不仅再次提高农产品的税率。

还恢复对钢铁的关税,提高纺织品的进口税等。

并且还扩大了关税委员会的权力1930年通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即《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该法律大幅度提高了887种商品的关税。

这些关税法律()

A.是美国对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实际运用

B.是美国经济落后的具体表现

C.是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并扩大的重要原因

D.是胡佛总统执政时期的经济行为

【答案】C

【解析】考点罗斯福新政。

1929年经济大危机后,各国采取提高关税、扩大出口、限制进口,以邻为壑的做法,不但没使经济危机得到缓解反而进一步扩大,并且是国际关系恶化。

注意题中时间,排除AD,B不符合事实。

33.“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其反映的实质是()

A.人类面面临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B.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答案】B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34.图9是莫秦绘制的世界近代美术名画《日出·印度》,

下列说法符合作者创作风格的是()

A.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B.参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泼墨写意技法

C.“光是画中的主角”

D.彰显工业化背景下乡村的宁静生活

【答案】C

【解析】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故选C。

35.钱钟书指出:

“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人情合理。

”这里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应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触历史D.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

【答案】D

【解析】考察历史常识,史学家应“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人情合理。

”,强调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40.(25分)1904年·陈独秀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以救亡图存、开通民智为崇旨,抨击时弊,介绍新知识,传播新思想,藉以唤醒民众,请阅读该报发表的《叹五更——伤国事也》节选材料,回答问题。

一更里,室阑房,前思后想。

思想起,国家事,好不羞愧、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侮,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可怜我,百姓们。

不知爱国,总是说,国家强,与我无干,要晓得,国若危,家何能保?

……

二更里,把心事,告诉诸郡,外洋人,他强盛,也有原因……无论郡,贫与富、识字通文,和别国,打起战,人人拼命,枪与炮,车与船,无样不精……

三更里,闷沉沉,越思越恨,我中国,穷与弱,不为无因,读书的,只知道,文章诗赋……提起了,国家事,抽身就走,又有些,假理学,一派斯文,一说道,国家危,总言天意,凡百事,总说是,运气为凭,种田的,更无知,蛙居井底,耳不闻,目不见,终岁辛勤,只知道,占阴晴,祈年望岁,守陈法,不改变,地利难尽,手艺人,都没有,巧妙器具。

只知道,偷工料,全不求精,生意人,较辐铼,希图维利,全不知,顾国体,依靠洋人,做官的,好钱财,待民暴虐。

奉朝旨,催文法,毫不遵行。

四更里……

五更里,天待明,鸡声报晓。

……从此后,洋人日盛。

你看那,印度灭,受苦至今,上等事,皆无分,被英压制。

外国人,灭人国,种且无存,中国人。

只顾怜,眼前能过,不晓得,种将灭,无处逃生。

从今后,抖精神,大家振作,富出钱,贫出力,事事认真。

……我中国,能改变,怎不如人。

兴学堂,讲工艺,农商矿产,保利权,争国体。

不让毫分,外洋人,虽强焊、并非神怪,怎见得,我中国,不可相争,乘此时,还未乱,赶紧设法。

再迟迟,恐怕被,外国瓜分,男为奴,女为妾,永无生路,到那时,想悔过,恐怕不能,我女子,本无才。

来谈国事,无非是,爱国切,一片婆心,作一段,叹五更,唤人治梦,惟愿的,我中国,永升太平。

请回答:

(1)概括该文发表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状况。

(6分)

(2)作者一更、二更、三更里所叹的中国贫弱和“外洋人”强盛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其所叹是否全面并说明理由。

(9分)

(3)“五更里”作者提出了哪些教国方案?

(4分)

(4)《叹五更——伤国事也》集中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怎样的心态?

请简述该报的创办者为实现“我中国,永升太平”的理想进行过什么努力?

(6分)

【解析】一更里作者(即陈独秀)主要表述了中国遭受侵略割地、赔款,但百姓对国家大事、国家的强大漠不关心。

二更里作者说明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盛的原因是发展教育、军事和军备。

三更里作者表述了知识分子只知道埋头书本,不关心时事,把国家兴亡看作是天意。

官吏贪污腐败。

五更里作者指出了国家强盛的一些办法和对未来的愿望。

主张通过唤醒民众;借鉴日本经验;兴办教育;发展工商业;抵制外来侵略等来强国。

(1)问根据教材就1904年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状况。

(2)问根据材料一更里至三更里的一些知识点分析中国贫弱和西方资本主义强盛的原因。

第(3)问根据五更里的一些救国主张进行回答。

第(4)问文章反映了作者一方面对国家贫弱的无奈,“怒其不争”;另一方面又对未来充满信心,提出了一些设想。

作者的奋斗即回答陈独秀为民主革命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奋斗。

本题对教材的掌握要求较高,可以就本题相关问题、知识点进行逐一理解和体味。

【答案】

(1)政治上: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或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分)

经济上:

(答出两点即可。

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答“兴起”或“进一步发展”不给分);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或“帝国主义加紧经济侵略”,或以“资本输出为主”);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文化思想:

维新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解放)作用(或进化论思想风行全国,1分);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1分)

 

(2)中国贫弱原因:

(学生可摘录原文,但必须符合要点。

也可归纳概括。

要点如下。

3分。

每点1分)老百姓不关心国家大事;知识分子埋头读书,不关心现实;官吏腐败。

 外洋人强盛原因:

(学生可摘录原文,但必须符合要点。

也可归纳概括。

要点如下。

3分。

每点1分)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军队战斗力很强;武器装备先进。

不全面。

(1分)(若答“全面”,则本小问及以下原因的说明均不给分。

中国的贫弱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落后(学生分别答政治和经济落后亦可。

1分)以及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或列强发动多次侵华战争进行政治经济侵略);(1分)以及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或列强发动多次侵华战争进行政治经济侵略);(1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先进是其强盛的主要原因。

(2分)

  (3)举办新式教育;唤醒民众觉醒;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借鉴日本由衰转盛经验;开展反帝斗争抵制外来侵略;保护国家利益,争回国家主权。

(答出三点即可。

3分)

  (4)在亡国来种的危机面前,一方面苦闷忧虑,急于寻找国家富强之路;(1分)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

(1分)

 奋斗:

创办《青年杂志》发起并领导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4分。

答出2点即可。

41.(15分)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成为立国的根本大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杨孚《异物志》载:

“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墩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我拔”。

三国时期万震《南州异物志》记录了从马来半岛到中国的航程,其载“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

这两条史料的记述十分一致,其中所言“崎头”是我国古人对礁屿和浅滩的称呼,而“涨海”即我国古代对南海最早的称谓。

“涨海崎头”指南海诸岛的礁滩。

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琼管”范围,即“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属于当时广南西路琼州的管辖范围,这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已现端倪。

至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继续将南海诸岛明确列入中国版图并置于广东省琼州府万州辖下,行使了有效管辖。

二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赶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胜守。

材料二:

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

“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

人方以我为争(意为:

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

”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

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下卷)

材料三:

有的学者从中国面临20世纪80年代世界第二次重大产业梯度转移出发,提出只有采取率先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才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

“因为内地无论从区位上、与海外的联系上还是从工业基础上,科学技术水平上。

劳动者的素质上,都与沿海存在差距。

能较快扩大开放。

转换机制,吸引海外资金和技术,吸收和借鉴外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率先接收东亚地区第二次重大产业梯度转移的,还是沿海地区。

夏禹龙《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历史和国际法的角度说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6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

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

(5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在改革开放的前期,为什么对外开放的重点选择在沿海地区?

(答出任意两点即给4分)

【答案】

(1)从杨孚和万震的记载表明,至少在东汉时期,我国人民不仅发现而且命名了南海;宋代以来中央政府对该地区实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  ;二战期间有关国际法律或文件明确规定该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2)思想:

海权关系到中国的存亡。

中国要争取通往太平洋的通道(门户)。

中国必须自主掌握海权。

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控制,旧中国政府的腐朽无能,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

(3)沿海地区具有经济技术优势;便于吸收海外的资金、技术、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有利于对外贸易。

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

【解析】此题联系当今热点,考察海洋权力。

(1)问考察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注意材料层次,可以从三个角度作答,一是史书记载的命名,一是宋代实行的有效管辖,一是二战期间国际法律的规定;第

(2)问对于孙的海权思想,结合材料分析,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海权关系民族存亡,原因需结合时代背景,从列强、政府无能、中国落后等角度作答;第(3)问涉及改革开放点的选择,分析材料可从沿海的传统优势和现实优势回答

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拉费伯尔是美国著名的外交史专家,为威斯康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威斯康星学派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修正派”中的一翼,是对自时主流史学界“正统派”的反动。

……正统派与美国的官司言立场一致,将冷战的爆发与延长归咎于苏联。

认为“苏联的行动清楚地显示了它对民主选举政治及其结果的毫无信赖;显示了它意欲把整个中,东欧置于自己的独立的支持者统治下的无情信念;苏联渴望空间。

卫星国人力和武装,外加经济资源以及有利于扩展其影响的机会。

”声称美国只是为了对战后国际体系“负责任”而不得已应战。

修正派则对美国对外政策持批判态度。

虽非认为苏联完全无辜,但更多地认为美国负有重大责任……此后又出现了融合正统派和修正派观点的后修正派。

评论材料中关于“冷战”责任的观点。

(12分)(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答案一:

观点:

美国应负冷战的主要责任。

(2分)

论证:

二战后,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2分),致使冷战爆发和升级;苏联只是被迫应战。

(1分)

①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3分)

②1948年实施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控制西欧,联合西欧遏制苏联,是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2分)

③1949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欧洲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的弧线,加剧了冷战的发展。

(2分)

答案二:

观点:

苏联应负冷战的主要责任。

(2分)

论证:

二战后,苏联在东欧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严重威胁西方的资本主义秩序,迫使美国不得不发动冷战;同时苏联对美国的冷战政策采取强烈的反击措施,推动冷战不断升级。

(4分)

①针对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分)

②针对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2分)

③针对北约,苏联成立华约,美苏冷战局面正式形成。

(2分)

答案三:

观点:

苏美都应负冷战的主要责任。

(2分)

美国方面:

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致使冷战爆发和升级。

①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②1948年实施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控制西欧,联合西欧遏制苏联,是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③1949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欧洲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的弧线,加剧了冷战的发展。

(5分)

苏联方面:

对美国的冷战政策采取强烈的反击措施,推动冷战不断升级。

①针对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针对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针对北约,苏联成立华约,美苏冷战局面正式形成。

(5分)

【解析】注意该类问题回答必须首先亮命自己的观点,该题可有三种观点,一是美国负主要责任,理由要说美国在冷战中的作为;一是苏联负主要责任,理由则要强调苏联的行为;一是美苏都应负主要责任,说明二者在冷战时期的作为。

论述中注意观点明确,材料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