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2610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x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x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教学目的: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从科学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6、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3、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课时安排:

6学时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一词来源于古拉丁文socialis,是一个形容词,原意是“同伴”、“同伙”、“同志”、“同盟”、“善于社交”。

英文加上了ism变成了socialism——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理论,是人类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学说。

作为一种社会理想观,曾经有——孔子的“大同”世界观;康有为的中国“乌托邦”构想;“太平”理想世界——“天朝田亩制度”;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

古代理想社会观的特点:

①反对贫富不均,反对剥削压迫,主张财产公有,人人平等;

②产品绝对平均分配;

③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落后的基础上,有复古主义色彩。

1、空想社会主义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政治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乌托邦》,全名叫《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在《乌托邦》中,莫尔对当时的英国社会予以辛辣、深刻的嘲讽与抨击,喻为“羊吃人”。

他指出,私有制是社会病态与悲剧的最终根源,因为它以金钱的价值来衡量一切,导致人们见利忘义,造成社会严重的贫富分化。

在彻底否定私有制的基础上,莫尔设计出一个在所谓“乌托邦”岛国的公有制的社会模式,这是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平等、民众乐业、道德崇高的美好社会。

它反映了早期无产者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莫尔当之无愧地成为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了。

—托马斯•莫尔

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思想家,代表作:

《太阳城》。

在《太阳城》中,康帕内拉假借一个游历者的见闻,用对话录的体裁,抨击了由私有制产生的各种弊病和罪恶,对意大利的现实社会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主张废除私有制。

同时,他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没有暴力,没有罪恶,财富属于每一个人;人们过着和平安详的生活的理想社会——阳光明媚的美丽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提出的空想共产主义的体系,是嗣后很多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雏形,这是一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

托马斯•闵采尔(1490-1525)是德国宗教改革的激进派领袖,也是德国农民战争的领袖。

闵采尔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是“千年太平天国”,在这个社会中,财产公有,人人劳动,人人平等,产品实行共同分配。

社会最高的组织形式是公社。

管理机构是议会,这是由社员共同选举的。

实现这个社会的道路是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①采用文学形式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羊吃人”、贫富悬殊等罪恶,指出了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第一次提出彻底废除私有制和建立公有制的主张;

②精心描绘了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理想社会。

③理想社会是以个体农业、手工业为基础,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倾向。

(2)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摩来里(1720-1780)法国杰出思想家,代表作:

《自然法典》。

摩莱里在社会主义史上的贡献在于他开始积极地从理沦上论证自己的主张,提出并论证了人类社会的起点是符合自然状态和理性的公有制社会,即原始社会;论证了原始社会公有制演变成为私有制的过程。

他还按照理性和人性的要求,提出并论证了从私有制重新复归到公有制的必然性。

马布利(1709-1785)法国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论波兰的政治和法律》、《英国政府和法律概观》。

马布利集中批判了财产私有制度,叙述了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他认为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破坏了自然规律,只有消灭私有财产制度,才能消除贫富对立。

他认为理想中的社会是共和国,共和国的第一条法律就是禁止财产私有。

在共和国内,一切劳动产品都是国家的珍宝和每个公民的财产,按需分配,高度平均,取消商品交换“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是兄弟。

”马布利的社会改革思想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倾向,是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的典型。

恩格斯说:

“马布利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是主张苦修苦炼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4页。

巴贝夫(1760-1797)法国革命家、平等派运动领袖,代表作是《永久地籍册》。

实现社会平等是巴贝夫学说的核心。

巴贝夫指出,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平等的制度,是一种“奴隶的制度、无耻的制度和饥饿的制度。

”他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平等共和国”。

他提出了必须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劳动人民革命专政的主张。

在“平等共和国”中,“人民必须要求全部权利,必须坚决地表现出当家作主的意志;人民必须显示出自己的全部威力”。

为了实现真正的平等,土地和财产及其产品都应当是公有的。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主要特点:

①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

②开始摆脱纯粹虚构的幻想,采用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把理想社会法律化、制度化。

③明显带有绝对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

(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1760-1825)法国思想家,代表作《论实业制度》。

圣西门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新制度代替旧制度是一种进步。

人类社会真正的“黄金时代”应当是“实业制度”。

“实业制度”是人类合乎理性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人民享有最大自由。

在这种新的政治制度下,社会组织的唯一而长远的目的应当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工艺的现有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圣西门在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用十分明确的语言把“满足人们的需要”规定为新的社会组织的“唯一而长远的目的”,并提出了满足人们需要的手段。

圣西门认为禁欲主义应当摒弃,在他设想的实业制度中,人们吃得最好,穿得最美,拥有很好的住宅,可以随意旅行,享受世上最美妙的东西;而且人们的智力水准也很高,能够运用自然规律、鉴赏艺术、富有诗情画意。

圣西门对实业制度的结构作了明确规定。

实业制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最高行政委员会和最高科学委员会,由最有才能的学者组成最高科学委员会,主管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由最优秀的实业家(即工人、农民、工厂主、商人和银行家)组成最高行政委员会。

傅立叶(1772-1837)法国思想家。

代表作有《全世界和谐》、《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的行为方式》(简称《新世界》)、《论商业》等。

傅立叶设计的未来社会叫“和谐制度”,其基本单位是“法朗吉”。

在这种组织里,消灭了私人经营、代之以集体组织生产与消费,工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相结合,城市与农村相结合,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资本主义竞争将为社会和谐的劳动竞赛、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将由有计划的生产所代替。

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的无情揭露,是傅立叶全部学说中最精彩、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着冷酷的利己主义,“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建筑师希望一场大火把一个城市的四分之一化为灰烬;安装玻璃的工人希望下一场大冰雹把所有的玻璃打碎……”。

恩格斯在评论傅立叶时说:

“傅立叶不仅是批评家,他的永远开朗的性格还使他成为一个讽刺家,而且是自古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之一”。

“在傅立叶的著作中,几乎每一页都放射出对备受称颂的文明造成的灾祸所作的讽刺和批判的火。

”“傅立叶对现存的社会关系作了非常尖锐、非常生动和非常明睿的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集201-247

欧文(1771-1858)英国著名的实业家、思想家代表作《新社会观》《人类思想实践中的革命》。

欧文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

他指出私有制、宗教、现存的婚姻制度是资本主义的三大祸害,其中最主要的祸害是私有制。

私有制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受的无数灾祸的根源”。

欧文设计的理想社会是“新和谐劳动公社联合体”。

他认为这是“全新的人类社会组织的细胞。

”在这种公社中,生产资料是公有制,生产力快速地发展,其目的直接为了满足公社全体成员和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种组织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

在产品极大丰富的前提下,公社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公社内没有商品交换,调剂余缺的交换媒介是“劳动券”。

公社的最高权力归全体社员大会,一切重大问题由社员大会讨论决定。

公社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机构是公社总理事会,另外还有各种专业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由全体社员民主选举产生,公社没有警察、法庭、监狱和军队。

恩格斯称赞欧文“具有像孩子一样单纯的高尚的性格,同时又是一个少有的天生的领导者”,“当时英国的有利于工人的一切社会运动、一切实际成就,都是和欧文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集201-247)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①采用详尽的理论论证的形式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

②摆脱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③开始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尝试。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①在社会历史观中已包含了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②对资本主义制度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尖锐而又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③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④巴贝夫、欧文等人通过试验示范和暴力革命的形式,不倦地实践着他们的理论主张。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因而没有真正发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依靠力量。

社会主义先驱者的思想为什么是空想的?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看法,社会主义先驱者的思想之所以空想,主要由当时的时代条件决定的,这就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成熟的阶级斗争基础产生的不成熟理论。

2、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社会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明朗化和激化;

②社会政治条件:

无产阶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文化条件。

(2)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①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②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③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

(3)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从此,这一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无产阶级革命

(1)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①它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②它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③它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④它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问题: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有时并不排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①无产阶级革命的暴力是对反革命的暴力镇压的反抗,是出于不得已的;

②无产阶级革命的暴力是针对旧的国家机器特别是镇压机器,不是针对个人的;

③无产阶级革命的暴力往往结合若干和平的手段进行。

马克思说: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61页)

(3)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同时发生论”

①“同时发生”是不是指某一天或某一刻,而是指同一个历史时期;

②“同时发生”的客观依据:

欧洲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联系紧密,相互之间影响很大。

列宁的一国数国胜利论:

①补充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革命发生的论断;

②客观依据: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1917-1918年春天)

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列宁制定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

2、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

1918年夏-1921年)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

①余粮征集制;

②实行广泛的工业国有化;

③工业管理实行集中制;

④私人商业国有化,禁止市场流通和私人自由贸易;

⑤取消货币,经济关系实物化;

⑥实行劳动义务制。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特点:

用军事化的手段管理经济。

历史作用:

①保证了百万红军和城市人口的粮食供应;

②最大限度地把仅有的一点工业资源、设备、产品集中起来,保证了战争的需要;

③把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令行禁止,整齐划一,共同对敌,战胜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①脱离了经济政治发展水平;

②脱离了农民的需求。

列宁说:

“为了拯救国家,拯救军队,拯救工农政权,当时必须这样做。

”(《列宁全集》第41卷,第10页)但是,“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第4卷,第570页)

3、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1927年)

(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①实行粮食税;

②承认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允许贸易自由;

③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利用国家资本主义:

A、租赁制;B、合作制;C、雇佣制。

(2)新经济政策的特征和实质:

特征:

①以市场为取向;

②多种经济成份共存;

③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④改革过分集权的政权体制。

实质:

按照商品经济规律办事,改善工农关系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允许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探索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它标志着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大转变。

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

①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③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④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①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在短时间内全面实现农业集体化

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

(1)基本特征:

过度集中

(2)具体表现:

经济方面: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是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

②在经济运行机制上是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

政治方面:

①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②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领导干部终身制。

③低效甚至无效的监督机制。

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功绩

(1)使苏联在短时期内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农业集体化,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

(2)使苏联发展成为了强大的国家,为打败德国法西斯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LouiseStrong)是深受中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美国进步女记者与作家,她说:

“我们难道能够忘记1940年的欧洲吗?

那时法国的军队在希特勒面前11天就垮了,那时欧洲害怕要有一个新的长达千年的黑暗时代,我们难道能够忘记那些自称为相对于所有奴隶种族的一个主宰种族的人们对全人类的进攻,能够忘记这一进攻是怎样在斯大林格勒的儿女们面前被粉碎的吗?

他们狂热地、浪费地建设着,但是他们建成了当全世界摇摇欲坠时能够昂然屹立的力量,为此全世界都应该感激他们。

4、苏联模式的弊端:

①经济结构不合理,比例严重失调。

②单一的所有制形式,不适应经济落后的国家生产力水平低并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③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调动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④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使经济建设缺乏活力。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

十月革命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二战以后,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15个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家数量上,占世界的1/14,在领土上,占1/4,在人口上,占总人口的1/3。

(二)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1、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历史作用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扩张;

3、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4、引导着当代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1、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2、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是人类社会最后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

3、无产阶级专政是通过共产党领导的、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意志建立和改造的国家政权;

4、无产阶级专政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5、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

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6、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

1、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2、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3、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2、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4、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有一定的历史联系;

5、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1、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

(1)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2)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调节生产;

(3)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4)没有商品生产、货币交换;

(5)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

2、列宁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

(1)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2)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3)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4)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3、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4、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1、革命的客观形势与主观条件所决定的;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作用。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各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

2、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

3、时代和实践条件的差异

(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必须以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3、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1、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3、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1、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

2、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1)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2)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3)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利益和意志的代表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

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1、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

3、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但并不排斥其他阶级和阶层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入党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1、工人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2、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政治纲领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1、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

3、为了人民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接受人民的批评和监督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团结统一的党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坚强纪律和战斗精神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三)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