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
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
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XX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
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
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
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
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
(1)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________(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用________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②“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③“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④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答案】
(1)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
(2)河南南阳;烙花;烫花;火笔画;摄氏三百至八百
(3)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
(2)河南南阳、烙花、烫花、火笔画、摄氏三百至八百
(3)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2自然段,完成练习。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
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1)用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文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摊贩、官吏和读书人,文中“……”表示________。
(3)从“好几百个”“三百六十行”这些词中,可以看出画上________,张择端下了很大的功夫。
【答案】
(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2)农民;船工;生意人;道士;医生;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
(3)人物众多
【解析】【分析】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2)考查对语段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语段,就能找到答案。
(3)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2)农民;船工;生意人;道士;医生;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3)人物众多
【点评】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根据《花钟》的课文内容,选序号填空。
(1)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这与什么有关?
(多选)
A. 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
B. 与刮风、下雨有关。
C. 与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2)课文最后一段向我们介绍的做“花钟”的办法是( )。
A. 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
B. 把漂亮的花放在一起,摆成一个圆圈。
C. 把花种在时钟里面。
【答案】
(1)A,C
(2)A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AC;
(2)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háo hào),然后放了出来。
二十只左右被闷(mēn mè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jī jǐ)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记号________(háo hào) 闷________(mēn mèn) 几________(jī jǐ)乎
(2)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3)先选择法布尔做事的原因,再根据正确的实验步骤排序(填序号)
A.便于观察
B.与其他蜜蜂区别
C.路远,使实验更准确
D.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①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________
②捉自家草料棚的蜜蜂________
③给蜜蜂做上记号放飞________
④走了四公里路________
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________
(4)对文中划线的句子中“大概”一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应该去掉,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准确,清楚。
B. 不能去掉,“大概”说明这是作者的推测,体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
(5)从法布尔做实验的过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1)hào;mēn;jī
(2)它们飞得这么低,看不到遥远的家。
(3)D;A;B;C;②①④③
(4)B
(5)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做事要严谨,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hào、mēn、jī
(2)它们飞得这么低,看不到遥远的家。
(3)D;A;B;C;②①④③;(4)B;(5)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做事要严谨,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辨析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河和大海
秋天,河水上涨,河面变得宽阔了。
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
他得意扬扬地流向大海,想去和大海比一比谁大。
一路上,他仰着头,挺着胸,翻卷着浪花,顺流而下。
到了大海,只见一片汪洋,往远处看,天连着海,海连着天,小河用尽全身的力气,抬起脚跟,却怎么也看不到岸边。
他懊丧地自言自语说:
“唉,我以为自己很大,原来海比我大得多。
”
大海听了笑着说:
“不错,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里,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
”
(1)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意扬扬(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语段,选词填空。
谦虚 骄傲
①从“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这句话,我感觉到小河很________。
②从大海说的这句话“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里,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我感觉到大海很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 小河没有大海大。
B. 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C. 江河都流到大海里。
【答案】
(1)毛手毛脚;人来人往;百发百中;白发苍苍;兴致勃勃;微波粼粼
(2)骄傲;谦虚
(3)B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自言自语”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从给出的词语“得意扬扬”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故答案为:
(1)毛手毛脚、人来人往、百发百中、白发苍苍、兴致勃勃、微波粼粼
(2)骄傲、谦虚(3)B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心的掌握的能力。
6.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shēn cān)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pēn pèn)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②海底的植物差(chā chà)异也很大。
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1)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参________(shēn cān) 喷________(pēn pèn)水
差________(chā chà)异
(2)第①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请用“________”画出来。
(3)第①段具体写了________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
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些贝类的活动方式是________。
(5)第②段的起始句“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中的“也”字能去掉吗?
为什么?
(6)第②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写出了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答案】
(1)shēn;pēn;chā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五;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有些贝类
(4)拟人;巴在轮船底下
(5)不能去掉。
因为“也”字承上启下,说明了不仅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同样差异很大。
(6)色彩;大小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第①段,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把“贝类”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5)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第②段,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shēn、pēn、chā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五、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有些贝类(4)拟人、巴在轮船底下(5)不能去掉。
因为“也”字承上启下,说明了不仅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同样差异很大。
(6)色彩、大小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顺顺溜溜:
________。
②严丝合缝:
________。
(2)为什么作者认为“花大姐”是个好名字?
________
①“花”形象地体现了瓢虫漂亮的外形,红色的硬翅上有好多颜色鲜艳的小圆点。
②瓢虫形态端庄,举止稳重,“大姐”的称呼与此相吻合。
③这个名字生动形象,富有童趣。
(3)考考你: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________;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________。
(4)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方向一致,有次序;指缝隙严密闭合
(2)①②③
(3)益虫;害虫
(4)模拟孩子天真的口吻,使全文童趣盎然;运用第二人称,自然亲切,表达了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回答这种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①方向一致,有次序。
②指缝隙严密闭合
(2)①②③(3)益虫、害虫(4)模拟孩子天真的口吻,使全文童趣盎然;运用第二人称,自然亲切,表达了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短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8.【答案】
(1)瞪、跺、指、跑、画。
(2)小瑶;小军
(3)值周组的同学来了,给一班、二班的卫生都扣了分
(4)语言;动作
(5)不对。
我会把纸团捡起来。
【解析】【分析】
(1)此题较容易,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表示小瑶动作的词即可。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描写方法概括为:
环境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结合短文分析即可。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瞪、跺、指、跑、画。
(2)小瑶、小军(3)值周组的同学来了,给一班、二班的卫生都扣了分。
(4)语言、动作(5)不对。
我会把纸团捡起来。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动词的掌握能力。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常用描写方法的掌握能力。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朝霞与日出
天亮了!
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的颜色。
渐渐地,鱼肚白变成淡红色,好像人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的红晕一样。
接着,它又由淡红慢慢地变成深红,再由深红变成金黄的颜色。
这时候,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绚烂的色彩。
啊!
多么艳丽的朝霞!
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清晨这一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
我爬上山顶凝望那遥远的天际,彩云不断地在变化:
一会儿好像金苹果,一会儿又好像紫葡萄,一会儿仿佛又变成蓝宝石、珍珠、彩玉……瑰丽无比的朝霞,变化莫测。
没有多久,火球般的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来了。
霎时,远近的树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都披上了霞光,充满了朝气;尤其那草木枝叶上的露珠,像镶了边的金刚钻一般,晶莹闪耀,好看极了。
真没有想到,日出的景色,竟是这样的美丽!
(1)用“________”画出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2)朝霞和日出的顺序是( )
A. 先出现朝霞,红日才慢慢升起
B. 红日出来以后才有朝霞
(3)短文中第________自然段是写朝霞的,第________自然段是写日出的。
我更喜欢第________自然段,因为________。
(4)短文的题目可以用“日出”来替换吗?
( )
A. 可以,因为短文描写的对象就是日出前后的景色。
B. 不可以,因为从短文的题目中可以看出文章的重点。
短文中朝霞和日出的关系是平等的,它们都很重要。
【答案】
(1)鱼肚白、淡红色、红晕、深红、金黄、绚烂
(2)A
(3)一,二;三;二;这段生动地描写了朝霞颜色的变化
(4)B
【解析】【分析】
(1)寻找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将文句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挑出来即可。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3)依据段意分段相对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看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然后再进行综合。
(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结合短文内容进行分析。
把二者做一对比即可。
故答案为:
(1)鱼肚白、淡红色、红晕、深红、金黄、绚烂
(2)A;(3)一,二;;三;二;这段生动地描写了朝霞颜色的变化。
(4)B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描写颜色词语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段意分段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把握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河落日扁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
这是光的折(zhé shé)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
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zhé shé)成两段的。
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
也会。
为什么呢?
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bò báo)。
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
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
(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折________(zhé shé)射 折________(zhé shé)成 稀薄________(bó báo)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提到的两种现象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光的________造成的。
(3)通常说“长河落日圆”,可在本文中为什么说落日是扁的?
用“________”在文中标出。
(4)光的折射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5)读短文最后一句话,你有哪些感受或想法?
【答案】
(1)zhé;shé;bó
(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
(3)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
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
(5)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