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一体案含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2093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一体案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一体案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一体案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一体案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一体案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一体案含测试题及答案.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一体案含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一体案含测试题及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一体案含测试题及答案.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一体案含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一体案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学习主题说明

19世纪中期,经历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生产规模成倍扩大,工业产品的数量急增,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需要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原料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

于是西方列强瞄准了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国土辽阔的中国

而这时的中国,政治上腐朽,经济上闭关自守,已远远落后于世界。

由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采取闭关政策,西方国家无法通过正常的贸易渠道打开中国市场,于是他们采用武力叩关。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840年6月,英国以林则徐禁烟为由派出舰队,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加上军事装备及技术落后,清政府战败。

1842年,在南京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兵逼北京城,烧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系列不平等条约。

沙俄趁此时机,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了《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势日益沉沦,而中国人民却顽强抗争着,他们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积极从事禁烟运动,制止鸦片对中华民族的侵害。

太平天国运动在鸦片战争后风起云涌,不仅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而且有力地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

70年代,我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左宗棠率领清军进入新疆,收复了新疆地区,巩固了边防。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清军爱国将领面对日军的嚣张气焰,沉着冷静,奋勇杀敌。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遇到了义和团的英勇反击。

本主题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两方面介绍了中国近代初期的这一段历史。

这是一段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段民族的抗争史,更是一段民族的觉醒史。

1840年的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深远,中国从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鸦片战争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内容标准1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学习导引

19世纪中期,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西方列强尤其是英国商人,找到了“鸦片”这一特殊商品,迅速改变了中英贸易中英方不利的地位,贸易额巨增。

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批官吏痛陈鸦片的危害,主张禁烟。

林则徐受皇帝指派,到广州查禁鸦片。

他到广州后,采取多种措施,查禁鸦片,捕捉烟贩,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捍卫了民族利益及民族尊严。

由此他成为我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一百多年来,林则徐这个名字,已成为鼓舞中国人民维护祖国尊严、抵御外侮的精神力量。

鸦片贸易中断,英国无法打开中国市场。

于是采用武力叩关,欲强行打开中国的国门。

禁烟成为英国政府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这场战争及条约验证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与腐朽,更严重的是《南京条约》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理解与探究

一、选一选

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

A.中国B.美国C.英国D.俄国

英国找到的改变了传统贸易中不利地位的特殊商品是:

()

A.烟草B.瓷器C.茶叶D.鸦片

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是:

()

A.林则徐B.道光皇帝C.关天培D.琦善

英军先派兵占领,然后通过《南京条约》正式割占的地方是:

()

A.台湾B.香港岛C.香港D.澳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

()

A.封建社会B.殖民地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二、练一练

6、“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你能推测出这是谁说的话吗?

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7、《南京条约》有哪些主要规定?

请列举。

 

三、试一试

材料一:

“继葡萄牙人之后是荷兰人和英国人,他们也是由海路到达中国;而在北面出现了俄罗斯人,他们是从陆路到达阿穆尔河流域的。

中国人坚决避免同所有这些入侵者亲近。

他们将贸易关系限制在少数几个港口,拒绝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

事实上,中国人对外部世界毫无兴趣。

这表现在他们对欧洲和欧洲人一无所知方面。

他们几乎不知道欧洲的位置,而且也很少问津。

关于欧洲的各个民族,他们完全混淆不清,只是笼统地称他们为‘长鼻子蛮族’。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语,摘自《口岸开放与社会变迁》

8、

(1)材料一反映的是18、19世纪时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你认为材料一介绍的情况与史实吻合吗?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归纳出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

 

9、“《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请结合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谈一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链接

中英《南京条约》赔款用的什么货币单位?

因为自16世纪起,西方商人每年都从中国购买大量茶叶、丝绸、瓷器等,而他们带来的呢绒、布匹、金属餐具销路不旺,很难打开中国的市场。

双方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西方商人每年都要用大量银元支付贸易逆差。

这样,大量外国银元流入中国。

那时候,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多达几十种,常见的有西班牙银元、沙俄、法国、荷兰、墨西哥银元等。

其中,西班牙银元是最先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始自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并且在19世纪中期以前,曾广泛流通于中国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因此,它也称为“本洋”。

本洋是西班牙从1535年至1821年期间在墨西哥铸造的,因币面铸着西班牙皇帝的肖像,所以称为“西班牙银元”。

晚清时期,中国币制落后,银两成色不一,形制多样。

而外国银元制作精巧,大小及成色基本一致,便于计算和交易,所以,人们喜欢用它。

再加上西班牙银元19世纪中期在中国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流用面最广、最多。

这就是中英《南京条约》赔款用西班牙银元,而不用中国银两的原因。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皮。

  这首诗是1842年,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所做。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联佳句是第二首的第二联。

诗人气概昂扬,明确表示:

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

此时此境诗人深怀忧民之心,忠君之意,难忘报国。

“下摆”的诱惑

--—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

1839年8月5日,商船“迈尔本子爵号”返回英国,把中国禁烟的消息带到了英国。

第二年4月7日,在英国议会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论题是对中国严禁鸦片的反应——是否对华宣战。

最后这场辩论在操纵会议的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鼓惑下,反战议案被否决了,巴麦尊的武力侵华政策通过。

巴麦尊武力侵华政策是有深刻渊源的。

早在18世纪下半叶,英国就开始了产业革命。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突飞猛进。

这种发展要求更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因此,他们瞄准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

在当时有世界纺织之都称誉的曼彻斯特市,有一种意念久在场主们心头盘桓不去:

如果每个中国人衣衫下摆长一寸的话,就够整个曼彻斯特纺织业忙上数十年。

但是中英贸易一直被限制在广州,又只能通过清朝官府特准经营对外贸易的13行的行商进行,结果英国在对华贸易上,每年都有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入超,这与英国资产阶级向中国输出商品的初衷大相径庭。

英国政府一次次派出使团,试图通过外交谈判拓宽对华贸易的渠道,都没有成功。

于是英国国内的侵华叫嚣再没有停止过,英国政府也着手战争准备。

只是由于鸦片贸易改变了入超的状况,英政府每年又可坐收300万英镑的税款,宣战之事才未立即提上日程。

中国的禁烟运动再次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战争狂热。

从中国逃会英国的大鸦片贩子查顿,写了一本鼓吹侵华的小册子,在政府官员和英国商界广为散发,并四处奔波,纠集了300余家与鸦片走私有瓜葛的商行,一起敦促政府发动对华战争。

巴麦尊曾多次召见查顿,根据他提供的情报拟订了战略,并通过他的影响,使内阁和议院最终批准了对华作战计划。

内容标准2

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学习导引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以及外国侵略势力所造成的灾难,激起人民进行反抗斗争。

影响最大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发展很快,1853年3月占领南京,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洋枪队是清政府和英法侵略者相勾结,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的。

它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反动势力之一。

太平军先后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太仓”等地的战斗中,大胜洋枪队,后来在浙江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理解与探究

一、选一选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人物是:

()

A.洪秀全B.杨秀清C.石达开D.洪仁轩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是现今的:

()

A.北京B.天津C.南京D.上海

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被太平军击毙的洋枪队的头目是:

()

A.华尔B.戈登C.勒伯勒D.塔提夫

二、试一试

材料一:

在1860年—1862年太平军试图攻下上海之时,那里的西方人组织了一支凶猛的反击力量。

——摘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4、结合你了解的太平军的知识,分析材料中说的“西方人组织了一支凶猛的反击力量”指的是什么?

这支反击力量在你眼中凶猛吗?

 

请你收集课外资料,说一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相关链接

“永安封王”

永安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占领的第一座城市。

太平军在永安进行休整补充,并颁行了天历,制定各种制度。

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颁布封王令:

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诏令还规定,西王以下各王俱受东王节制,杨秀清实际上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

永安封王标志着太平天国中央政权组织的初步形成,这对于加强领导,发展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上帝家族的厮杀”

正当太平军处于军事上全盛时期之时,1856年8月,天京城内发生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杖责洪秀全,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的事件。

洪秀全感到事态发展下去对自己不利,表面上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暗地里却密召在前线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回京救驾。

韦昌辉立即率3000精兵赶回天京。

9月2日凌晨,在秦日纲的配合下,包围了东王府,杀了杨秀清和他的全家,及部下和士兵2万多人。

天京城内一片恐怖。

石达开从湖北赶回,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

韦昌辉又想杀死石达开,石达开只好半夜缒城逃出天京,石达开的全家老小都被韦昌辉杀了。

韦昌辉的行为,引起太平军全体官兵和百姓的愤慨。

石达开在安庆起兵后,要求洪秀全顺从民意杀死韦昌辉。

11月2日,洪秀全诛杀了韦昌辉及其心腹200余人,平息了这场自相残杀的内乱。

韦昌辉被处死后,石达开应召回京“提理政务”。

洪秀全经过“天京事变”,对石达开也不信任,于是封洪仁发和洪仁达为王,钳制石达开。

石达开既无实权,又心存疑虑,1857年6月,率领10万精兵远走西南。

石达开的队伍孤军奋战,1863年6月,被清军围困在四川大渡河畔,全军覆没。

这次内讧成为太平天国由盛入衰的转折点。

华尔与"洋枪队"

1860年6月初,太平军攻占苏州,上海中外反动势力惊恐万状。

为共同对付中国人民革命,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酝酿组建反革命军队,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此时有个美国人华尔正在上海。

华尔此人在美国曾作过"武允",由于犯罪逃亡到中国,混迹于海。

他在苏松太兵备道吴煦的赞助下,组建了"洋枪队"。

到1862年,这支洋抢队已拥有一个来福枪团,五个步兵团,数个狙击兵连,一支内河舰队,一支大型运输船队,一支工兵队,两个兵工厂,一个军队医院。

共有士兵6500余人,加上后勤人员达到12000人。

这支军队的装备极为精良:

大部分士兵使用来福枪,发射世界上最先进的尖圆子弹;拥有大小火炮37门;拥有作战的机动设备包括:

野战桥、野战炮架、铁甲汽轮等。

为了"表彰"这支军队的"辉煌"战绩,清政府还特准华尔加入中国国籍;1862年,江苏巡抚薛亲自将他带领的军队命名为"常胜军",正式任命华尔为"会带"。

华尔来中国冒险真是大成功了,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成功就一命归天了。

1862年9月18日,华尔带军千余人赶到宁波,20日凌晨到达慈溪县城西门前,等待着他的子弹从背心前第二与三个纽扣之间穿入他的胸膛。

这时,华尔可能才发现世界上早就造好了打死自己的子弹。

内容标准3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学习导引

1856年英法两国为了谋求在华更多的利益,提出了修改鸦片战争中签订的相关条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于是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这次战争与鸦片战争有关,所以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次战争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1856年至1858年,攻入天津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第二阶段是1859年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武力强闯塘沽口,要求进京换约受阻,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兵逼北京城,抢劫并放火烧毁了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通过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理解与探究

一、选一选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A.英美B.英法C.英俄D.美俄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烧毁的皇家园林是()

A.颐和园B.长春园C.圆明园D紫禁城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一百

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俄国

二、做一做

材料一: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只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

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装塞得满满的,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个大箱子。

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法国)维克多·雨果

4.这段话讲述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这两个强盗指的谁?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人趁中国危难之机,通过外交手段获得了阿穆尔河流域和太平洋沿岸的大片领土。

5、材料中的“中国危难”指的是什么事件?

“大片领土”具体是多少?

 

三、试一试

6、你能辨认出图中反映的历史遗迹吗?

请你试着给这幅照片上的历史遗址写1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

 

相关链接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主要条约

1858年5月,英法联军侵占大沽炮台,并以进攻北京作为威胁。

6月23日,迫使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主要内容:

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中国对英、法两国赔款600万两白银。

1860年10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

侵略者以焚毁皇宫作为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续增的条款包括:

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准许外国人在中国买卖人口;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刚一签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

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2年1月,清政府确定了“借师助剿”的方针,从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上越陷越深。

 

圆明园

位于北京西郊海淀镇北面的一片平原上。

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基本建成。

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外围周长约10公里。

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

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

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杭州的西湖十景。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

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

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

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到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

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

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四年(1747-1759年)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

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盖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

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因而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

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字画典籍,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可惜圆明园先后两次遭受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大肆劫掠,纵火焚毁。

遂使-代名园夷为废墟。

 

内容标准4

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学习导引

左宗棠收复新疆发生在19世纪七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

英国、俄国在我国西北支持阿古柏分裂新疆美国、日本觊觎我国台湾已久。

其中新疆地区形势严峻。

一方面英、俄承认阿古柏在南疆成立的“哲德沙尔国”,另一方面俄国出兵强占“伊犁”。

而清政府中也有人以加强海防为名,主张放弃新疆,陕甘总督左宗棠则力主收复新疆,于是清政府在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前往新疆督办军务。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

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在左宗棠的军事配合下,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1881年收复了伊犁。

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

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理解与探究

一、选一选

1、19世纪60至70年代,插手我国新疆地区事物,造成新疆危机国家是:

()

A.英国、法国B.英国、美国C.英国、俄国D.美国、俄国

2、清政府收复新疆后,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

疆设立了()

A.行省B.行中书省C.宣政司D.驻藏大臣

二、填一填

3、率兵侵入新疆,自立为汗,造成新疆危机的罪魁祸首是,后兵败身亡。

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1875年,他被任命为

,督办新疆军务。

三、读一读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边疆地区危机,新疆危机,台湾也出现危机。

此时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不同的态度。

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主张放弃新疆,“移西饷以助海防”,他还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

陕甘总督左宗棠则力主收复新疆,他认为“若此时即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宜以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致构衅东南”。

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赞同谁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相关链接

晚清怪杰左宗棠

少年大志自比卧龙

左宗棠(1812年——1886)字季高,他自幼聪慧,14岁第一次应童子试便得了第一名。

第二年应府试,又得个第二。

但在这一年,他的母亲病故了,3年后,父亲也病逝。

按清朝的规定,有6年的时间他是不能参加考试的,叫“丁忧”。

没有了应试的压力,左宗棠得以大看“闲书”。

这类书看多了,他开始以诸葛亮自居,与人写信,不署自家姓名,只署“小亮”。

可能是因为看“闲书”耽误了揣摩八股时文,后来三次考进士均落了第,心高气傲的他决意不再赴试。

左宗棠有一位好友叫胡林翼,与左同龄,后来也是晚清名臣。

他考中进士后,倒是富贵不相忘,一直以举荐左宗棠为己任,左宗棠40岁时太平军围攻长沙,胡林翼向湖南巡抚张亮基保荐成功。

左宗棠做了湖南巡抚的幕僚后,不出数年,居然使战事向有利清廷的方向发展。

就在这时,左宗棠失手打了满人总兵樊燮一个耳光。

以一个没有地位的幕客打身居二品的总兵,而且是满人,这在清朝应属犯上作乱的大事。

朝廷要将左宗棠就地正法。

此事在湖南震动极大,因为此时左宗棠已成了湖南政界的轴心人物,一时间,朝野的湘籍官员纷纷上保。

清廷为此权衡了一年,最后不但不治罪,反而授左宗棠四品京官。

左宗棠经此一劫,对皇帝感激涕零,从此全力以赴为朝廷“办贼”。

而清廷也破格提拔,这样左宗棠仅用了4年时间便从平头百姓做到了闽浙总督,成为当时与曾国藩平起平坐的人物。

轶事趣闻后世流传

左宗棠是晚清时的风云人物,秉性狂傲自大,又专喜骂人揭短,有关他的故事极多,其中他与曾国藩的过节最热。

曾左相识是在左宗棠出山以后,当时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往往不顺,左宗棠便与朋友说曾才短,帐下又没得人材,于三天两头或者发函或者上门为曾国藩作指导。

虽言之有理,但话语中盛气凌人,有时几于辱骂。

曾国藩非常恼火,隔阂由此而生。

以后二人争名争利,也时有发生。

曾国荃攻陷天京后,大掠财物,朝廷不满,意欲降罪。

曾国藩为表功避祸,上奏称幼天王死于乱军中。

其实幼天王逃出未死,这事偏偏让左宗棠知道了,兴灾乐祸地告到朝廷。

曾国藩恨之入骨,二人遂从此绝交,至死不相往来。

其实左宗棠不仅与曾国藩交恶,凡与他意见不合的,均白眼以待。

他善于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