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机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793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整机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调整机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调整机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调整机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调整机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整机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docx

《调整机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整机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整机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docx

调整机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调整机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秭归县卫生局

近几年来,我县紧紧抓住三峡工程移民搬迁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市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大搬迁、大调整,促进了大建设、大发展。

突出农村卫生工作重点,理顺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快配套建设,强化行业监管,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不断加强,卫生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为加快全县卫生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351个,其中县直卫生单位5个,即县人民医院、防保中心、县二医院、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

乡镇卫生院11个,卫生所21个,村卫生室186个,其它机构128个。

县、乡两级卫生单位在职职工118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88人,占92%,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2.78人,全县有乡村医生594人,村平有乡村医生3.19人。

全县开设正规病床793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2.03张。

县、乡两级卫生机构房屋总面积达13.99万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8.93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8595万元。

二、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一)深化卫生改革,理顺管理体制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我县于2004年5月理顺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实行“县办县管”,乡镇卫生院的人、财、物由县卫生局按职责进行管理。

充分利用改革以后的体制优势,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于2004年10月对部分乡镇卫生院的领导班子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整,从县直卫生单位选派4名同志到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和副院长,更换了4个乡镇卫生院院长,乡镇卫生院之间交流任职9人,调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3人。

通过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合理调配,乡镇卫生院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原来处于半瘫痪状态的几个乡镇卫生院(磨坪、泄滩、两河、归州等)经过三年多的调整和发展,又重新焕发了生机,管理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各项功能迅速恢复,“县办县管”的体制优势和实施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显现。

2007年9月,我县实施了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由原防保中心分离组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建立了结构合理、职责明确、程序规范、运转高效的卫生监督新体制。

(二)优化机构布局,加强网底建设

从1998年开始,县卫生局按照卫生部确定的“县直建中心,乡村一体化”的区域卫生规划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

原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卫校按照“医教研紧密结合,中西医协调发展”的原则,组建了县医疗中心;原县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按照“任务不变、优势互补、功能加强”的原则,组建了县防保中心。

通过优化组合、搬迁重建、调整结构、完善功能,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龙头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示,在临床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基层的指导作用显著加强。

认真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根据行政村合并的实际情况,对全县村级医疗机构进行了重新规划布局和调整,按照“三个一批”的办法,即合并一批、改制一批、撤销一批。

根据“相对集中、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合并组建了村中心卫生室,性质为集体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对山大人稀,农民就医不方便,确实需要一个医疗机构的,经过考核,将原来的小村卫生室改制为农村个体诊所,不再承担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专司医疗,属营利性医疗机构,照章纳税;对医疗技术水平低,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条件的,予以撤销。

通过调整,村卫生室由原来的396个减少到186个,农村个体诊所由原来的11个增加到90个,村级医疗机构的总数减少了137个。

从2003年开始,县卫生局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先后在全县开展了中医药科室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甲级村卫生室和合格诊所的创建活动,全县共投资500多万元,其中房屋建设投资240万元,购置设备投资160万元,印制各种制度和医疗文书投资近100万元,截止2007年10月,全县186个村中心卫生室,已有169个达到了甲级村卫生室的标准,合格率达93%。

全县147个个体诊所,已有121个达到合格诊所的标准,合格率达到89%。

通过对村级医疗机构重点建设,农村办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为进一步稳定乡村医生和基层防保人员队伍,提高待遇,县卫生局积极争取,从2003年开始,县财政按照农业人口每人每年0.5元的标准对乡村医生给以防保补助,由各乡镇卫生院考核后全额发放,保证基层防保工作落到实处。

为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使乡村医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从2004年开始,县卫生局积极和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协调,以乡镇为单位,采取“三个一点”(即乡镇卫生院拿一点,村卫生室拿一点,乡村医生自己拿一点)的办法,为乡村医生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今年已有10个乡镇为425名乡村医生购买了养老保险,占全县乡村医生总数的85%

(三)加大卫生投入,改善办医条件

库区6个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充分利用三峡工程移民搬迁的机遇,投资1亿多元,新建业务及生活用房112526平方米。

县级医院建立了标准的门诊部、住院部、医技楼、影像楼、外科大楼等业务用房,乡镇卫生院建起了功能完善的业务综合楼。

非库区的磨坪、梅家河、周坪、杨林桥、两河口等5个乡镇卫生院利用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自筹一部分资金,共投资1390多万元对业务用房进行了新建和改造,去年底两河口镇卫生院搬迁结束,今年梅家河卫生院新建了业务综合楼,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全部焕然一新,条件大为改观。

在不断改善业务用房同时,进一步加大了设备投入。

近几年共投资460多万元,为乡镇卫生院购置医疗设备,在万元以上的达100多台件,目前所有乡镇卫生院均配备了B超、生化分析仪、X光机、心电图等基本医疗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使农村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水平

全县卫生系统认真实施“人才工程”,建立局管百名专业技术人才库,重点培养、跟踪报务、动态管理,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奖励业绩突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并把它纳入院长、主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全县累计外出进修学习278人次,有57人次赴武汉、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大型医院进修学习。

通过强化人员培训,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能够开展下腹部普外手术,10个乡镇卫生院能独立开展剖腹产术。

部分乡镇卫生院还能开展上腹部和骨科手术,常见病、多发病都能够在本乡镇得到有效治疗,乡镇卫生院的临床诊疗水平真正上了一个新台阶。

全县529名乡村医生有85%的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中专水平培训,目前又有108名乡村医生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中专学历教育。

今年还通过“温暖工程”项目培训了100名乡村医生,通过多种渠道的培训,乡村医生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组建村中心卫生室和甲级村卫生室创建,清退了不合格的乡村医生,近年来,共有40多名医药院校毕业生充实到村级医疗机构,有13人已经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使乡村医生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明显提高。

(五)精心组织,合作医疗顺利实施

经过积极争取,省人民政府把我县纳入2006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

通过近两年时间的运行,合作医疗稳步推进。

在全县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全县共有参合农民304507人,占全县农业人口315373人的96.55%。

4月1日又组织三峡移民农转非人员12046人参加合作医疗,全县参合总人口达到316553人。

截止10月20日,全县合作医疗就诊人次90805人,其中门诊就诊人次75388人,住院就诊人次15417人;支出基金1232.21万元,其中门诊基金支出150.99万元,住院基金支出1081.31万元;全县住院医疗费用平均补偿比例40.4%,其中县级补偿比例35.6%,乡镇补偿比例51.4%,最高补偿金额达封顶线20000元。

全县新农合工作运行平稳、就诊人次、补偿比例均较去年显著上升、人均住院费用明显得到控制,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实施,为广大农民解决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

今年,我县荣获全省合作医疗先进县(市)称号。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

一是农村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乡医培训,业务素质较低,目前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预防保健需求;二是由于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向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单向流动,使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影响了乡镇卫生院业务的发展;三是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奇缺,已成为制约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工作发展的首要因素。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目前全县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人才分不进、留不住的现象依然存在,用人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公共卫生投入不足

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旧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艾滋病的筛查、宣传和防治任务艰巨,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管理不规范,治疗不彻底,死亡率很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地氟病在我县的防治亦不容乐观。

加之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严格,投入人力、物力越来越多,但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影响和制约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三)农村卫生仍是薄弱环节

一是农村卫生机构基础条件仍然较差。

全县除库区卫生机构通过搬迁重建,房屋设施有了很大改观外,非库区乡镇房屋条件还需要加大整建力度,如梅家河、磨坪等乡镇卫生院的房屋条件较差,已不能满足目前业务发展的需要;二是部分乡镇卫生院的设备陈旧,诊疗手段落后,急需更新添置;三是农村卫生队伍不稳定,学历层次偏低,业务素质不高,技术水平欠缺,整体服务功能不强,制约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未来卫生事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秭归的总体要求,从县情和我县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为中心,突出农村卫生、基本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等工作重点,加大三大体系(即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积极推行一项制度(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和《中共秭归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秭发〔2004〕4号)精神,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卫生行业监管,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努力提高卫生报务功能和效率,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使全县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建立和完善层级明确、协调统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预防控制系统由县疾病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组成,县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全县公共卫生危险因素的监测和疾病预防控制,为公共卫生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乡镇卫生院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辖区内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危险因素报告,实施医学观察。

村卫生室作为整个网络的基础和各种公共卫生信息的报告端点,主要是开展疫情报告,落实消杀灭、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基本防治措施,在此基础上完成全县疫情网络建设项目,使县、乡两级的疫情可以通过网上直报,村卫生室可以通过电话报告,提高传染病报告的时效性和统计的准确性。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其具备对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的综合防治能力,建立规范的P2实验室,对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快速反应、快速检测、快速应对处理;着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配足名额,强化素质,完善机构内部设置,定员、定岗、定责,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综合预防控制能力。

(二)加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体系

2007年,我县已实施了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由原防保中心分离组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中心(两个中心合署办公)和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卫生执法机构,完善了覆盖县、乡镇的卫生监督体系。

着力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完成卫生监督局的建设项目,完善卫生监督局的功能。

增加人员,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综合执法水平和能力。

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和取证工具,购置较为先进的现场采样和快速检测设备,保证执法工作的需要,在重点集镇设立卫生监督机构或在乡镇卫生院设立卫生监督工作机构,下派卫生监督员或在乡镇卫生院聘6名助理卫生监督员。

(三)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以现有的医疗机构为基础,通过调整结构,完善功能,建立一个覆盖全县、反应灵敏、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以县医疗中心和县二医院为阵地,进一步完善“120和999的急救功能,加强房屋、人员、车辆、通讯工具的配套建设,力争在2010年配备一辆水上”120救护艇,解决我县江北四个乡镇医疗救护通道难的问题。

乡镇卫生院以急诊室的创建达标活动为载体,配备常用的急救设备,规范急诊室的建设,全面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急救水平,完善急救功能,力争在2009年,全县每个乡镇卫生院都配备一辆能够承担接送任务的急救车辆,村卫生室主要是通过培训乡村医生,进一步提高村级医疗机构部分院前急救和伤病员转运的能力。

完成县医疗中心外科大楼建设项目,壮大中心规模,缓解目前住院病床紧张的现状,改善住院条件,使病床总数到2010年达到300张;加快茅坪镇银杏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提高该社区的卫生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加强边远、贫困及非库区乡镇卫生院建设,使其逐步达到房屋、人员、设备三配套。

传染病的救治要进一步完善县级传染病区的建设,提高全县传染病患者的集中收治能力,加强对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门诊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加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建设,配备必要的诊断设备,提高门诊诊断、隔离观察和转诊的能力,配置垃圾焚化炉和简易的污水处理系统,按传染病的发病规律,设立肠道门诊和发热门诊。

(四)稳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进一步加强全县三级医疗网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为合作医疗在我县的实施提供卫生服务保障,加强宣传,让广大农民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识,主动、自愿参与,巩固新型合作医疗先进县成果,积极向省卫生厅争取,力争2008年以大病住院保偿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县全面实施,惠及85%以上的农民,并配合其它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措施的开展,到2010年基本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县农民、与秭归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较高救助能力的医疗保障体系。

五、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责,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

卫生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医疗预防保健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秭归密切相关,政府对发展卫生事业负有重要责任,县乡两级政府要切实提高对卫生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加强对卫生工作的统一领导,把卫生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并和主要领导人任期目标责任考核相结合,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卫生工作,每年要针对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召开12次县长、镇长办公会,专题予以研究解决。

(二)完善补偿机制,保证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政策,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秭归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有关要求,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积极组织协调计划、财政、人事、扶贫等部门,支持卫生改革与发展,确保卫生事业政府主渠道投入,进一步落实国家确定的一系列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政策,重点向农村倾斜,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深化卫生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一是进一步巩固乡镇卫生院实行“县办县管”的改革成果,配强领导班子,在全县范围之内合理调配专业技术人员,保证乡镇卫生院稳步、健康发展;二是继续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医用仪器设备集中采购,切断药商、药贩和医用仪器供货商和医务人员不正当经济联系,使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实现“同货同价”,抑制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减轻患者和社会的医药负担;三是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继续推行病人选择医生,病人选择医院制度,强化医生、医院之间的竞争。

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放宽人才流动限制政策,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推行以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使能者上,庸者下,优化人才结构。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拉开收入差距进一步挖掘专业技术人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潜能,发挥各自优势,充分体现劳动价值。

(四)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卫生行政监管力度

逐步建立对公共卫生违法行为的有奖举报制度,形成全社会参与公共卫生的监督机制,重点加强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安全、危害严重的职业病的监督监测、和执法检查。

加大医疗市场清理整顿力度,坚决取缔无证行医的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游医和流动牙科。

科学规划医疗机构布局,严格医疗机构准入和医务人员准入,按照《执业医师法》认真清理不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全面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质量

从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管理入手,通过建立孕产妇的急救绿色通道、培训妇产科及儿科专业技术人员、推行住院分娩限价服务和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巩固新生儿破伤风连续多年为零的工作成果。

健全儿童保健队伍,使妇保工作再上新台阶,采取重点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质量。

(六)不断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一是巩固甲级村卫生室的创建成果,三年以后要进行复核,不断改善基层办医条件,落实防保待遇,提高防保人员素质,稳定防保队伍;二是优化乡村医生结构,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淘汰不合格的乡村医生,大量吸收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年青学生充实到农村卫生队伍,三是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重点扶持边远贫困乡镇和非库区乡镇卫生院的配套建设,改善房屋条件,添置必要的设备,配备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四充分利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优势、技术优势,长期坚持农村巡回医疗制度,把流动的专家诊所开到农民的家门口,不断提高农民的医疗预防保健水平。

(七)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继续实施“人才工程”,牢固树立人才兴院、质量立院和科技强院意识,通过政策上给环境,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待遇,成长上给舞台,工作上给条件等措施,加快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县卫生局已在全县卫生系统选拔了100名局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重点培养、跟踪服务、动态管理,以百名局管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依托,不断提高全县的医疗技术水平,未来五年,内科将以介入治疗为重点和突破口,以提高临床检查的准确率和精确度为手段,使永久性心脏起博器的安装、肝脏介入治疗、腔镜内治疗等临床技术进一步完善,并在县级医院推广应用血液透析技术。

外科以微创手术为中心,巩固和发展腹腔镜技术,扩大临床治疗范围,积极推广应用支气管镜、关节镜、纤维喉镜等技术,力争在颅脑外科领域治疗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提高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的治疗效果。

(八)积极探索多种办医形式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在严格准入和规范管理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稳步实施,在医疗市场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吸纳社会资金,探索多种办医模式,未来5-10年内,在茅坪城区举办一家民营医院,规模要在40张病床以上,投资在300万元以上,引导全县医疗市场合理、有序竞争,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降低医疗费用。

逐步打破目前全县相对垄断的医疗市场格局,更好地促进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

(九)动员全社会参与,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健全教育网络,积极响应“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号召,并认真组织实施,普及卫生知识,教育每个公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正确引导人们的健康消费,推广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国家级卫生县城和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

(十)加强行风建设,树立卫生系统的良好形象

进一步推行和完善服务承诺制,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严格考核,与经济待遇挂钩等手段,改善服务态度。

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思想、职业责任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日常监督、从重处罚等途径,有效抑制收受“红包”、开单提成等不正之风,坚决纠正大处方、大检查等不规范的医疗行为,通过实际行动提高社会对卫生工作的满意度,树立卫生系统的良好形象,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OO七年十一月十四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