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787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9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事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榨取果汁

B.

风力发电

C.

牛奶变酸

D.

海水晒盐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苹果汁

B.蒸馏水

C.高锰酸钾

D.海水晒盐

3.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急救B.气焊C.作燃料D.动植物呼吸

4.下列关于CO2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CO2用作灭火B.CO2参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CO2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5.下列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很大的硬度

B.很高的熔点

C.都能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良好的导电性

6.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

下图为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B.生成物之一为C2H4

C.反应物与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D.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

7.一种风力灭火机可喷出类似十二级台风的高速空气流将火吹灭,其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B.吹走可燃物

C.降温到着火点以下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8.亚硒酸钠(Na2SeO3)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SeO3中Se的化合价为+3B.Se是一种金属元素

C.n的值为6D.Se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B.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凉开水不能用来养金鱼是里面不含氧

10.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CO2验满B.

收集O2

C.

滴加液体D.

测溶液pH

1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墙里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C.二氧化碳和干冰都能灭火,说明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说明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12.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

8:

2

C.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组成

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C.缓慢氧化能引起自燃,缓慢氧化都是有害的

D.用煤炉取暖时,为防止热量散失,应紧闭门窗

14.根据下列溶解度曲线和A物质的部分温度是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A物质

20

28

45

60

A.由上图可知,KNO3和NaCl的溶解度均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B.10℃时,将40g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

C.将30℃时NaCl、KNO3、和A物质的饱和溶液各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

KNO3>NaCl>A

D.20℃时,将KNO3、NaCl和A物质各30g分别配制成恰好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为A>KNO3=NaCl

二、填空题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金属是我们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的材料,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是_____(“铜”或“铁”),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是_____,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_____性质。

(2)医用酒精中酒精占75%是_____比(“质量”或“体积”);

(3)炉具去污剂中所含主要物质是_____(“盐酸”或“氢氧化钠”);

(4)在常见去污剂中,依据乳化原理去油污的是_____(“汽油”或“洗涤剂”);

(5)常用于食品干燥的生石灰的化学式为_____,冰箱除臭可用的一种碳单质是_____。

16.铁制品广泛应有于生产、生活中。

(1)单质铁由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

(2)下列铁制品中含碳量最高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不锈钢B生铁C普通钢

(3)铁钉生锈,属于______变化(选填“物理”“化学”);如图是探究铁钉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生锈的实验,其中铁锈蚀最快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4)赤铁矿经提纯后得到的纯净Fe2O3可用于某种工业催化剂(主要成分为FeO和Fe2O3),其反应原理为:

现将焦炭和过量的Fe2O3混合均匀,按上述原理充分反应,如产生1.1kg的CO2能生成_____kg的FeO。

17.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①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②A中盛放木炭的仪器名称是__;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一段时间后,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

D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酒精灯的作用是_。

三、流程题

18.Ⅰ、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合金中的铜的含量,取样品15g进行如下操作。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

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

(2)加入稀硫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最后称得黄色固体为13g,得到含铜量为86.7%,高于实际含铜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四、推断题

19.已知A、B、C、D、E、F、I、X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含有相同的元素,B、D、E、X为氧化物,F是一种气体化石燃料,C、I为单质。

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X在反应①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室检验气体D的方法是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0.利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在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是化学实验的一大重要变革,它可将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酸碱性、气压等)的变化以数据、图象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方法极大丰富了实验研究的方法,被称为“数字化实验”。

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室。

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进行了探究活动,请回答:

(1)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方案一

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Ⅰ、图1中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的紫色液体变为红色,乙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

II、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_______(填“强”或“弱”),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方案一

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Ⅰ、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________,该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II、如图4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

曲线_______。

(选填“a”,“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3)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

方案一

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Ⅰ、图5中,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C%应为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Ⅱ、按图6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

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_____(选填a~d)可知:

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榨取果汁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风力发电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牛奶变酸会生成其他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海水晒盐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A

【详解】

A、苹果汁中含有维生素、水等物质,是混合物,故A正确;

B、蒸馏水是纯净物,故B错误;

C、高锰酸钾是纯净物,故C错误;

D、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A。

3.C

【解析】

试题分析:

氧气用途的是应用于气焊中提高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增加温度,还可以用于急救和动植物的呼吸。

故选C.

考点:

氧气的用途

4.C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5.D

【分析】

金属共性即金属普遍具有的性质,据此结合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很大的硬度,不是金属的共性,如钠的硬度较小,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很高的熔点,不是金属的共性,如钠的熔点较低,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都能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不是金属的共性,如金不与酸反应,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属于金属共性,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6.A

【解析】

A、观察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都是碳原子和氢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错误;B、由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为C2H4和H2,正确;C、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正确;D、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反应的速率,正确。

故选A。

点睛:

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7.C

【解析】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

用风将或吹灭,是因为空气的流动促进热量的扩散,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选C

8.C

【详解】

A.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3=0,则x=+4价,选项A错误;

B.硒元素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选项B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34﹣2﹣8﹣18=6,选项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单位不是克,选项D错误。

故选C。

9.D

【分析】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

2,质量比是8:

1。

【详解】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凉开水不能用来养金鱼是里面不含或含有很少的氧气,不能满足金鱼的需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10.B

【解析】

A.验满二氧化碳时燃烧的木条不能伸入瓶内,故A错误;

B.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小,故应用图示装置收集氧气时应从短进长出,故B正确;

C.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故C错误;

D.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把试纸直接浸入溶液内,会把溶液污染,故D错误.答案: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B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选项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干冰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都能灭火,说明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说明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2.D

【详解】

A、根据苯二胺的化学式C6H8N2,可知苯二胺是由苯二胺分子构成的化合物,该分子由碳氢氮三种原子构成,不可能含有氮气的分子,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知该物质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2×6):

8:

(14×2)=18:

2:

7,不是该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6:

8:

2,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得苯二胺分子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6:

8:

2,从宏观上看该物质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详解】

A、酒精洒桌子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故A正确;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其溶质,还可溶解其他物质,故B错误;

C、缓慢氧化既有坏处也有好处,故C错误;

D、煤炉取暖,若紧闭门窗会导致煤燃烧不充分,产生有毒物质一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A。

14.D

【详解】

A、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A物质的溶解度,故A错误;

B、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将40g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将30℃时NaCl、KNO3、和A物质的饱和溶液各降温至10℃,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小,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

NaCl>A>KNO3,故C错误;

D、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KNO3、NaCl和A物质各30g分别配制成恰好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为A>KNO3=NaCl,故D正确。

故选D。

15.铜铁导电(或“导电性”)体积(或“体积分数”)氢氧化钠洗涤剂CaO活性炭(或木炭)

【分析】

(1)根据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金属的产量以及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医用酒精的组成来分析;

(3)根据碱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5)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分析。

【详解】

(1)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是铜;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质;故填:

铜;铁;导电(或“导电性”);

(2)医用酒精中酒精占75%是体积比(或“体积分数”);故填:

体积(或“体积分数”);

(3)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能与油污反应,所以炉具去污剂中所含主要物质是氢氧化钠;故填:

氢氧化钠;

(4)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故填:

洗涤剂;

(5)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活性炭(或木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用于冰箱除臭;故填:

CaO;活性炭(或木炭)。

16.原子生铁化学B7.2

【详解】

(1)铁属于金属单质,单质铁由原子构成;

(2)在不锈钢、生铁、普通钢三种铁制品中含碳量最高的是生铁;

(3)铁钉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如图是探究铁钉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生锈的实验,其中铁锈蚀最快的是B;

(4)设生成FeO的质量为x,

x=7.2kg,则产生1.1kg的CO2能生成7.2kg的FeO。

17.①A②燃烧匙搅拌散热铁丝生锈,U形管中液面左高右低

Fe2O3+3CO

2Fe+3CO2点燃未反应的CO,防止其污染空气

【解析】

试题分析:

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因为A中碳和氧气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影响实验的测定;A中盛放木炭的仪器名称是燃烧匙;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散热;一段时间后,C中的实验现象为铁丝生锈,U形管中液面左高右低;D中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未反应的CO,防止其污染空气。

考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18.过滤漏斗

由于铜覆盖在锌的表面,使锌不能完全反应

【详解】

(1)操作①能将固、液分开,名称是过滤,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2)加入稀硫酸发生的反应的是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3)最后称得黄色固体为13g,得到含铜量为86.7%,高于实际含铜量,其原因可能是:

由于铜覆盖在锌的表面,使锌不能完全反应等。

19.催化作用

将D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为CO2

【分析】

F是一种气体化石燃料,则F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为单质,甲烷能与C反应生成B和D,则C是氧气,生成的B和D为二氧化碳和水,A与X混合得到B和C的同时仍然含有X,说明X是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A是双氧水,B为水,D为二氧化碳,氧气可以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继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I是碳单质,E是一氧化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由分析可知,X是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2)反应②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为:

(3)D气体为CO2,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为CO2。

【点睛】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20.与试管甲起对照作用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c10%

c、d

【详解】

(1)乙的作用是与试管甲起对照作用,排除空气的影响;

(2)pH越小,酸性越强,CO2与H2O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3)蜡烛燃烧产物有CO2与H2O;

(4)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CO2,现象是变浑浊,方程式为:

(5)蜡烛燃烧消耗了O2,生成了CO2与H2O,所以曲线b、c能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CO2与H2O;

(6)要比较块状CaCO3和粉末状CaCO3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盐酸浓度要相同,所以c%为10%,二者反应方程式为

(7)c、d两点的纵坐标压强相同,横坐标时间不同,所以对比图中的c、d两点即可知,CaCO3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