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建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786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建设.docx

《基于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建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建设.docx

基于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建设

基于质量监测结果应用

-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建设

xxxx小学针对国家义务质量监测数据反映的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学校艺术教育新路径,建设了“融合+体验”艺术课程。

同时,以课程为载体,探索了艺术教育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融合+体验”为课程理念,探索了艺术教育的学科融合;以“融合+体验”为课程理念,探索了项目式学习评价,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提升,基于监测结果应用的艺术普及教育得到广泛认可。

一、研究背景

《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福田区艺术监测结果的调研反馈中提到:

福田区艺术教育存在重比赛(考试)轻基础,重技能轻素养的倾向。

同时,质量监测情况反映出全区艺术教育普遍存在学生音乐听辨能力、作品赏析能力、音乐编创能力和绘画创作表达能力不高,学校艺术教育普及性急需加强等问题。

xx小学通过阅读学校历年的监测报告发现:

2011年《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监测结果表明,艺术课被占用的比例为48%,高于区里20个百分点;2014年《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监测结果表明,四年级学生对艺术课满足自身兴趣的“不太满足、不能满足、没兴趣”的比例为42%,高出福田区5个百分点;2014年、2015年《一、二年级学生基础素养测评》监测结果表明,学生精细动作维度增量为9.71,在参测学校中处于下游水平;2016年《深圳市中小学生综合素养“阳光评价”项目》监测结果表明,四年级学生八大

素养中“身心素养、学习素养、生活素养”为五颗星,“品德素养、国际素养、信息素养”为四颗星,“创新素养、审美素养”仅为三颗星。

质量监测数据情况反映出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包括:

艺术类专业教师不足、非专业老师任课、艺术教室被占用、课时被占用、缺少艺术类社团课程、近五年没有组织开展过艺术类的大型活动,等等。

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

质量不高的艺术教育直接导致学生艺术素养普遍偏低。

艺术素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不可或缺,更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忽视艺术教育无疑是学校优质办学的重要短板。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深入的研究,通过成立学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应用推进小组,认真分析数据中所反映的艺术素养偏低,音乐听辨能力、作品赏析能力、音乐编创能力、绘画创作表达能力不高,以及艺术教育普及性不足的问题,决定开展xxxxx小学艺术教育的国家课程校本化行动研究,聚焦xxxxx小学“成长之门”课程体系中“艺术之门”课程,以此作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xxxxx小学以“融合+体验”为理念的艺术课程体系,探索具有xxxxx特色的艺术教育新路径。

二、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的内涵

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是指围绕着小学艺术育人这一核心,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以体验式教学为主的新课程。

“融合+体验”的课程理念,旨在通过多学科、多方资源融合,让学生在各个不同主题的融合课程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在亲身参与多途径、多维度体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真实的感受与认知,从而实现走向全人教育的课程目标。

“融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集中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此处主要是指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融合;不同学习资源的融合;家校协作完成主题学习任务的融合;教师、学生、家长评价过程的融合。

“体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而“体”含义更是有“亲身(经验);设身处地”的条目,此处主要指学生在各个不同主题的融合课程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在亲身多途径、多维度体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真实的感受与认知,从而实现走向全人教育的课程目标。

“融合+体验”课程,是指围绕着某一个学习主题内容,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门新的课程。

注重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培养。

课程的内容具有可拓展性、可体验性、可融合性、可选择性。

“融合+体验”课程的过程要求要

有标准、有问题、有互动、有生成。

授课教师应充满活力、勤于反思、学养深厚、爱生敬业。

“融合+体验”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是基础扎实、行为规范、学有所长、自主发展。

小学“融合+体验”的艺术课程,以培养小学生艺术素养为核心,面向全体;注重学科融合,把艺术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注重艺术熏陶,开发学生的艺术特长,增强学生的艺术体验;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以评价为抓手培养学生的

探究合作,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既有源自教育部审定的教材内容的拓展设计,又有根据学校课程体系开发设计的具有xxxxx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每周一歌、口风琴进课堂、校园戏剧等;既有统一标准的国家课程内容,又有灵活多样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开放式课程,如PBL项目式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两周或更长时间内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深度探索,最终解决问题。

三、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以课程为载体,探索艺术教育国家课程的校

本化实施

1.保障艺术课常规教学,打开阻碍艺术教育的第一堵墙

《2016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福田区艺术监测结果的调研反馈报告显示,福田区中小学在创建学校艺术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重特色轻课程、重社团活动轻课堂教学”的现象,艺术学科教师往往通过压缩日常艺术课程内容来保证特色课程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内容的教学。

鉴于存在的问题与弊端,xxxxx小学决心从课堂教学入手打破困局,建立明确的制度,严禁挪用、挤占艺术教育课时。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音乐、美术课时。

完成艺术学科教材要求的教学计划是艺术教育的保底行动。

2.推进乐器进课堂,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养

我区在质量监测报告中关于“音乐听辨能力”“音乐作品赏析能力”偏低的情况,也是我校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学校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把“人人学会掌握一门乐器”作为一项重要举措。

为此,学校组织音乐教师认真研究乐器进课堂的内容与方式,从音准性、实效性、安全性、便携性、表现性、经济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最后选定口风琴作为xxxxx小学学生人人都要学会的一项乐器。

组织音乐教师集中培训,认真学习,在音乐课教学中加入口风琴元素。

一个学年下来,全校所有班级都基本掌握口风琴吹奏,并进行了多次全校性的展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19年6月6日,在xxxxx小学“家长开放日”活动中,800多名家长聆听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千人合奏“欢乐琴颂,乐响xxxxx”主题的口风琴展演活动。

孩子们的表演让现场的家长充分感受到一年来艺术教育带给孩子的变化,也让家长对乐器进课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家长对学校整体办学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3.打开课堂壁垒,开发多渠道艺术教育课程

除了严格规范的艺术教育国家课程,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展开发全校性的校本艺术课程,每周三中午短课是“每周一歌”课程,由音乐老师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学唱一首歌。

每周四中午短课是“英语歌曲”,由英语老师组织各班学生学唱,用学唱英文歌方式增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学校成立了校园电视台,开设了小主持人社团,由学生们表演讲述校园故事。

一年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最美红领巾”制作了近40期短视频。

制作好的视频统一在每周五下午短课时间播放。

4.丰富社团课程,搭建凸显自我的舞台

福田区质量监测数据表明,学生参加校内艺术类社团比例偏低。

我校近五年因教学楼拆建等诸多因素,只有合唱队等为数不多的艺术类社团,远远低于全区的数据。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从2018年开始,通过本校师资和购买第三方等多种方式,陆续开展了60个学生社团,其中包括管乐、弦乐、吉他、合唱、舞蹈、戏剧、绘画、手工等艺术类社团15个,参加艺术类社团学习的学生多达886人,占学校总人数的50.1%。

数据的变化标志着在普及艺术教育课程的道路上,xxxxx小学迈向了深化艺术教育课程改革之路。

5.复合利用空间,提供多维度展示平台

除美术室、书法室、国画室、电脑绘画、舞蹈室、合唱室、音乐室等功能室以外,走廊、内操场、架空层,学校尽可能地利用场地的资源开发增值教育空间。

进校门口的书法台,学生随时可以拿起毛笔用水做墨在石头书写板上临摹练字。

学校的国学馆安装了可以活动的布置,随时可以成为一个展厅。

一楼的架空层成了活动的美术展览馆,收起来就是学生活动的空间,打开就可以搭建出一个漂亮的美术馆。

学校每一层的风雨操场都预留了电源和网线口,随时可以搭建一个小

型的表演舞台。

每个班级门口的栏杆上都拉有透明线,可以在走廊栏杆上做画展。

班级内也都布置了作品展示栏,给了全体学生作品展示的机会。

学校一楼大厅摆放了两架钢琴,安装了两座朗读亭,随时可以让学生使用。

空间的充分利用,让校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给每一种艺术的表现搭建了最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更充分的艺术体验。

6.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提升艺术学科教研水平

学校制定了科组校本研修方案,坚持单周进行教材教学研究,双周进行主题式研究。

通过邀请教研员到学校指导课堂,引进名师,举办师徒结对活动,着力培养青年教师。

姚辉副校长是福田区美术核心团队成员,美术名师;林建庚是福田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带动引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2018年,学校制定《xxxxx小学艺术教育两年发展规划》,把艺术教育普及作为最重要的内容。

(二)以“融合+体验”为课程理念,探索艺术教育的学科融合

1.采用“学科+”方式,构建多元融合课程

xxxxx小学在探索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艺术教育必须纳入整体的课程建构中,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学科+”是xxxxx小学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要方式,是指在国家课程规定的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引进与之相关的内容,进入课堂教学的日常,使之常态化。

例如:

语文学科,二年级在开展以“春天”为题材的主题阅读活动中,融阅读、观察、记录、写绘于一

体,融写作与绘画于一体的儿童写绘方式,既有语言文字的优美表达训练,更有儿童擅长的富有个人性格特征的绘画表达,把艺术教育与语文学习充分整合在一起了。

2.开发实践类校本课程,融合艺术教育元素

学校在一至三年级开设了饮食课程,学生在学习健康饮食知识的同时,学会用美术知识介绍食材的来源、食物的加工与制作,研究食物绘画时的点线面,不仅品尝感受美食,更把对健康饮食的理解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与学校其他课程融合,实现全学科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

例如,在节日课程的“国庆课程”“春节课程”“二十四节气课程”以及在不同主题的游学课程中,所有的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地把自己读到的、看到的、体验到的通过写绘作品或者美术绘画作品表达出来,由学

生独立完成的学习作品,堪称精美。

学生在完成“春节课程”的学习时,在家长的带领下回到老家过春节,参与一系列的春节活动,了解祖国各地以及海外华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品尝学做各种地方美食,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歌舞、绘画、视频照片、写绘作品等在回校的第一天与同学交流分享,让自己做一个美的传播者。

DI想象力开发课程中,学生通过运用指定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和创意想象力课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最终得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为了提高DI成果呈现的艺术性及观赏性,学生还需要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将小组的所有探究过程及其成果展示给观众,让大家了解学生都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

整个过程中,从剧本的编排,到道具服装的制作,到舞台上的表演排练,都需要学生一步一步从无到有来组织完成,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动手制作能力,也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PBL项目式课程中,在运用多学科融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思维导图整理策略,运用绘画设计模型、海报,通过创设音乐舞台剧、情景剧进行项目成果宣传等。

如“垃圾减肥,变废为宝”项目中,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提炼了垃圾变废为宝的途径,运用美术知识设计创造出垃圾变废为宝的作品,如在玻璃瓶上作画创造星空瓶,用一次性纸杯整齐排列,累叠成美丽的灯罩,图文并茂记录废纸再生的制作过程,通过美术音乐课中的说、唱、认演等活动认识京剧脸谱的内涵,同时用废纸纸浆设计制作了古法印花再生纸、宫灯以及京剧脸谱。

在解决项目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创新能力6C核心能力。

3.开展“德美共融”主题活动,探索德育新模式

融美于善,由美入善,把道德内容与主流价值在审美教育中完成,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

德育与艺术教育融合,是xxxxx小学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探索,在每一次的德育主题活动中都会渗透蕴含美育。

本学期,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文明警示语”设计大赛活动,把有声的德育灌输融在学生喜爱的设计大赛活动中,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德美共融的境界。

当德育活动融入艺术教育的普及行动,活动的意义就开始变得不同凡响。

以义卖活动为例,同样是献爱心活动,义卖和捐款的献爱心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不同的。

在以往的义卖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班级只是部分学生参与了义卖活动。

有些班级虽订制了印刷精美的宣传海报布置班级的摊位,但只有少部分学生和家长成为义卖的主角,也有学生购买整瓶的可乐捐赠给班级参加义卖。

当学校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活动之后,首先为每个班配置支架和黑板,鼓励学生用粉笔和贴纸自己设计、绘制宣传板,并尝试动手设计制作义卖商品,鼓励学生利用美术材料进行手工制作,让材料升值;鼓励学生为义卖物品设计一份大家都能看懂的说明,建议采用“图片+文字”的形式,鼓励学生走出班里的摊位,主动推销自己的手工制作。

这样强调自主参与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义卖活动的热情,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认识到手工制作不仅仅是有趣好玩,更体会到“知识是可以变成财富的”,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爱是最美的语言。

4.关注特殊儿童,发挥艺术的内化提升功能

我们在关爱特殊儿童工作中,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很多学生可能因为内在或外在的因素,极度不自信,甚至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心声。

我们利用艺术教育的不同影响力,针对不同学生使用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

学生在艺术课的互动接触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艺术课的创想的世界里,找到自信与快乐。

例如,戏剧可以让他们情感交流,剪纸可以让他们产生创意,舞蹈可以让他们精神饱满。

2018年,学校开设了鼓圈课程。

这是学校针对特殊儿童进行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集体音乐治疗及教育形式。

孩子们跟随指令,时而停止,时而击打,时而强,时而弱。

参与者在

鼓圈中提高社交能力、自我尊重意识,提高创造力、团队凝聚力,缓解参与者的负面情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带给每一位参与者积极向上的成长体验。

(三)以“融合+体验”为课程理念,探索项目式学习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的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而项目式学习是实现三级课程有机融合的最佳途径。

学校于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设学校探索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方式,分年级分不同主题进行。

一年级:

小小红领巾。

学习任务:

了解红领巾的一些文化知识,如红领巾的形状、颜色、红领巾的由来等;学系红领巾,掌握红领巾的正确佩戴方法,自己佩戴,帮助别人佩戴;小组合作,比一比,寻找系红领巾小达人。

评价标准:

佩戴规范、正确,速度快。

二年级:

小厨师大制作。

学习任务:

了解健康的生活饮食;小组合作,尝试设计并做出一道美味的菜。

评价标准:

做出的菜符合小组的设计理念。

三年级:

瞧,我的英语小故事。

学习任务:

用英语创编一个英语小故事,小组同学会用英语讲故事或演绎出来;小组合作,将所编制的英语小故事绘制成一本8格书。

评价标准:

故事完整、图文贴切。

四年级:

针对质量监测报告中关于我区音乐创编能力偏低的情况,我们在四年级开展了“经典咏流传”诗词配乐。

学习任务:

选取一首古诗词,尝试给古诗词配乐;小组合作,将所创编的歌曲用口风琴等乐器演奏。

标准:

歌曲完整,用口风琴及其他乐器进行演奏,小组集体参与。

五年级:

小小沙包趣味多。

学习任务:

用豆子和布料缝制一个拳头大小的沙包;小组合作,每一个组员投掷3次沙包,取距离最远的一次统计累加,折合总距离。

评价标准:

完成沙包的制作,沙包的投掷。

六年级:

小玩具大揭密。

学习任务:

选取一个玩具,拆玩具,弄清玩具原理;小组合作,将所拆的玩具还原或者修复。

评价标准:

成功地拆一个玩具,成功地复原玩具或者改造玩具。

在项目式学习的活动中,学生以小组方式完成,我们分别针对“创意”“合作”“表现方式”“达成度”“领导力”等多方面对小组进行评价;同时,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表现方式进行全方面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素养。

四、初步成效

(一)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提升

以“学科+”、多学科融合为特色,以体验为重要途径的艺术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不同程度提升。

家长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认可度、满意度等提升明显,对问卷中“学校千人口风琴合奏是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手段”这一问题,家长认为符合或非常符合的比例达97.24%;对问卷中“您的

孩子对艺术类课程兴趣浓厚”这一问题,家长认为有兴趣的比例为99.02%。

(二)基于监测结果应用的艺术普及教育得到广泛认可

我们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短板,促进学校课程改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2019年12月16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结果应用现场会艺术教育分会场在xxxxx小学举行。

在现场会上,河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黎亚军在点评中强调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工作是一项“顶天立地”的工作,高度肯定了xxxxx小学艺术普及教育的成果,真正做到了将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服务于学生成长、教师成长,面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五、反思与展望

xxxxx小学艺术教育从曾经的被忽视冷落,教师不重视,学生不在意,到如今的艺术学科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寸时必争”,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美术课,喜欢完成相关的学科作业,能创作精美的艺术作品,是一个令人骄傲的华丽转变过程。

然而,在探索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比如,中低年级的学生家长能够做到各学科一视同仁,甚至偏爱艺术学科的课程学习,但是在学生升入高年级之后,家长对学生艺术课程的学习支持度降低,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为升入理想的中学做准备中。

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学校需要更加精心设计课程项目,让学生和家长在完成“融合+体验”课程学习中感受到艺术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艺术元素也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会进一步扎实做好艺术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断探索艺术教育更深层次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