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专题二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
《第二部分专题二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专题二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部分专题二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逐点突破——把握诗歌语言的三个命题角度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一、赏字词
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
为什么?
题型1 动词
1.(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动词的妙用。
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雨刚刚下完,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
“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景色,轻松自然地托显了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了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随”字简洁,即随山转折,山道纡绕,峰回路转,诗人随山探源,缘水经山。
答案:
“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景色显现了出来。
“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产生曲径探幽的遐想。
题型2 形容词
2.(2013·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 ①杜鹃:
又名子规。
②息机:
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形容词的妙用。
鉴赏“绿”字需结合具体语境,可联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此处的“绿”可理解为“使树绿”,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美,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春天的生机。
答案: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题型3 副词
3.(2014·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副词的妙用。
这两个副词一个表频率,一个表情态。
要结合具体的诗句看其修饰的对象、表达的情感作答即可。
答案:
“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需要了解的几类词的妙用效果:
①妙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要特别注意多义词和活用词,这些词,往往是“诗眼”或“词眼”。
②妙用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诗歌意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感情。
③妙用副词,可以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④另外还要注意数词、叠词、拟声词和色彩词。
[触类旁通]
4.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加点词的妙用。
①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李商隐《端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敌”字突出了“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斜”字真实地写出了燕子轻飞之态,诗人以燕子之轻盈反衬内心之苦闷。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横”字写出了江舟之态,反映出滁州西涧的清幽寂静,衬托出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情怀。
④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王维《汉江临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浮”即为诗人联想,城市本在水边,却似乎浮在水中,表现了郡邑、汉江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象。
⑤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姜夔《踏莎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冷”字写出了银白的月光给人凄冷之感,从而表达出诗人内心因相思而孤寂的情怀。
⑥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弄”字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风来花动影随之景,从而流露出作者临老伤春的情绪。
⑦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
(鲜于必仁《中吕·普天乐·中沙落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瘦”字表现出江舟孤小、秋空辽远,从而烘托无限悲秋凄然的诗情。
⑧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空”为“自个儿”“白白”之意,佳景无人能赏,从而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的荒寂凄清,流露出诗人的伤感情绪。
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个“忽”字,将漫不经心看到的春色、生发的伤感传达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
⑩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曲江二首(其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过描写“一片飞花”“风飘万点”的残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满腹的愁怨。
1.怎样解答“炼字”类语言鉴赏题?
提示:
答题要分三步:
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点出该字使用的效果,即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点出表现手法)。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语句
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
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题型1 侧重意思与结构
5.(2014·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怨 送别
[清]万 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注]。
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注】 杪:
树梢。
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
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抓住“怪”这个描写,着重分析其对抒发词人情感的作用。
答案:
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词人在友人离开后,仍立在江头痴痴远望。
夕阳将落,有人催词人回家,词人却以“还有一竿高”为由,“责怪”那人这么“早”就催他回去。
一个“怪”字将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顶峰。
全词情景交融,含蓄淡雅,不言离别,而离别之情溢于言表。
题型2 侧重手法与技巧
6.(2014·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
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我们不难发现这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拟,结合词句分析其作用就可以了。
答案: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1.如何解答赏析诗歌语句类题目?
提示:
①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
②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③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④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赏风格
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①
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②。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 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
②元龙百尺楼:
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
这里指高峻。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
诗歌中的“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倚剑长歌”等词句,很容易让人感悟到诗歌的语言风格为“豪迈”。
分析时可紧扣这些词句在情感(豪情万丈)、遣词用字(“插”“压”)、意境开阔(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等方面的作用。
答案:
豪迈。
一是思想情感之豪迈,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二是遣词用字不同凡响,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久远来表现了景象之壮观和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的豪迈之情。
需要了解的有关语言风格的评价词:
①清新、自然、简淡、淡雅、晓畅、畅达、明快;
②质朴、朴素、浅近;
③绚丽、华艳、秾华、绮丽、明丽、工丽、飘逸;
④含蓄、委婉、蕴藉、隽永;,⑤简洁、洗练、凝练、精警、警拔;,⑥清秀、婉丽、雅致;
⑦诙谐;
⑧劲健、刚健、雄健;,⑨冷峻、冷涩。
[触类旁通]
8.读读下面的诗句,用简明的语言写出其语言风格。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长干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清新;②平淡自然;③朴素;④雄奇豪迈;⑤幽默讽刺;⑥含蓄委婉;⑦悲伤感慨。
1.怎样解答诗歌的风格类鉴赏题?
提示:
解答诗歌风格鉴赏题,首先要根据诗歌的内容提炼出一个概括语言特色的词语(语言风格术语),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分析时要注意在情感、遣词用字、意境开阔等方面的表现。
要记住一些常用术语,以便表达恰当,答题简洁规范。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寻找规律——如何寻找并鉴赏“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为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是一句话,它犹如诗的眼睛,是作者通过反复推敲、锤炼而得的,能揭示一句话之意乃至全篇的主旨。
因此,在诗歌语言的鉴赏中,对“诗眼”的寻找与鉴赏往往是命题人青睐之处。
那么,如何寻找并鉴赏“诗眼”呢?
一、寻找“诗眼”
1.从词性角度看,重点找动词。
在众多的词类中,动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的关键词,因而成为诗人提炼诗眼的重要对象。
当然,有些重要的形容词、副词也不可放过。
如:
①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关”和“出”是诗眼。
一“关”一“出”,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到来时杏花盛开的生命活力。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③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空”“已”描画出诗人惘然若失的情状,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
2.从用法角度看,关注活用词。
词类的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往往是诗眼所在。
如: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
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
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描述,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3.从修辞角度看,诗眼往往运用了拟人、夸张、通感等手法。
如: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破”“弄”二字,将云月拟人化,使云月花影之意象生动传神,境界全出。
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
(王建《江陵即事》)
“烧”字采用了通感手法,动人心目,给人以强烈印象。
二、鉴赏“诗眼”
1.加深形象描绘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前人刘辰翁评:
“等闲星月,着一‘涌’字,复觉不同。
”诗中“垂”“涌”二字描写明星低垂于广阔原野,江流涌动着白色月光,使诗人漂泊无依孤苦伶仃的形象跃然纸上。
2.关乎诗意精确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该诗原为“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使“一枝”与“早”丝丝入扣,准确表现出梅开之早。
齐己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传为佳话。
3.营造诗词意境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给写活了。
情景交融,意境盎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 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第三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答案
“遥”和“忽”是诗眼,前者表现了距离之远,后者写了鸥鹭突然间吃惊的神态,生动形象。
我的批阅:
参考答案
“遥”,生动描绘出雨后水涨河宽两岸相距更远,但人们仍然兴奋不已,隔河大声互语的情形。
“忽”,生动描绘出雨后树枝积水很多,而鹭却习惯性立于其上,终至树枝折断,鹭惊惧而飞的情形。
批阅提示:
此题考查鉴赏诗眼。
考生的答案没有从“形象”“准确”“营造意境”这三个角度入手,因而赏析不透彻。
特别是对“遥”的理解分析,甚至没有结合诗句的含意。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
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注]
苏 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