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498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某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某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某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某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某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某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XXXXXXXXXXXXX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委托单位:

XXXXXXXXXXXXX

提交单位: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委托单位:

XXXXXXXXXXXXX

评估单位:

XXXXXXXXXXXXX

项目负责:

报告编制:

技术负责人:

审核:

总工程师:

法人代表:

提交单位:

XXXXXXXXXXXXX

提交时间:

XXXXX年XXXX月

XXXXXXXXXXXXX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内审意见

XXX年XXX月XX日,我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及《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对我单位所承担完成的《XXXXXXXXX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了内审;在听取项目情况汇报后,经认真讨论,形成审查意见如下:

1、本次评估是在收集已有资料,并对现场进行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的,资料详实,工作方法恰当,针对性强。

2、通过本次调查,评估区内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工程地质、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该工程建设用地项目属于XXXX,为“重要建设项目”。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本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

3、报告对场地现状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或遭受地质灾害进行了预测评估,并提出了具体的防灾措施建议,对工程建设的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

4、报告内容齐全,叙述较清楚,文字简练,图件清晰美观。

内审人员:

XXXXXXXXXXXXX

XXX年XX月XX日

 

 

附图: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1

XXXXXXXXX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平面图

1:

1000

2-5

XXXXXXXXX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1'~4-4'评估剖面图

1:

500

附表:

1、地质灾害致灾体调查表

附件:

1、评估单位资质证书

2、评估人员资格证

3、委托书

4、合同书

1.前言

1.1.任务来源及主要任务

1.1.1任务来源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及《XXX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要求,受XXXXXXXXXXXXX的委托,XXXXXXXXXXXXX承担了该公司XXXXXXXXX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任务。

1.1.2评估目的及任务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新建工程场地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其主要任务是:

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对建设用地范围内(包括影响范围内)遭受地灾的危险性做出现状调查和评估;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做出预测评估,为工程建设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要求为:

(1)确定评估工作的级别和范围。

(2)对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和评估,具体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状况等。

(3)查明评估范围内地质灾害分布、类型及基本特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和矿山采空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潜在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形成的环境条件、规模,对其危险性作现状评估。

(4)评估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5)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6)对评估区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1.2.评估工作的依据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

(3)《XXX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4)XXXXXXXXXXXX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任务委托书。

2.评估工作概述

2.1.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2.1.1工程和规划概况

(1)主体工程

拟建XXXXXXXXXXXXXXXX项目位于XX市XX县XX镇XX村6组;根据设计报告,拟建建筑占地XXX,长XXX,宽XXX。

(2)道路工程

新建建筑道路186m,路面结构层为20cm级配砂砾石压实基层基层+20cmC25碎石混凝土,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4%,碎石混凝土路面按5m切割缩缝,缝深不小于60mm;每隔15m~30m设横向伸缝宽20~25mm;施工缝设在缩缝或伸缝处,缝宽6mm;伸缝、施工缝内嵌沥青麻丝,缝上部40mm深和缩缝内塑料油膏嵌实;整块混凝土面积不大于25㎡,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拉毛处理,以防滑。

路基边坡如在横断面中未明确标示,土质填方路基边坡坡率为1:

1.5,石质填方路基边坡坡率为1:

1;土质挖方边坡坡率为1:

1,石质挖方边坡坡率为1:

0.5。

(3)边坡工程

挖方边坡:

次坚石硬度以上石方开挖均采用履带液压破碎锤开挖(特别注明除外)。

大挖方边坡在施工时,每挖深2~3m,就应自上而下进行人工边坡修整,然后再继续向下开挖,再进行人工边坡修整,如此循环进行施工,不得在整个挖方深度完成后才修整边坡。

填方边坡:

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

5时,应设置长度不小于2m的台阶,台阶向内设置5%的倒坡。

2.4.3回填土方不得使用不能使用淤泥、腐植土作填料。

边坡坡率按照建筑横断面中标注的坡率,如未见明确标注,按1:

1.5坡率执行。

边坡形成后,应及时播撒草种,建筑填方区与耕植土堆放区相接的部分不设护脚,其余填方边坡坡脚设置浆砌条石护脚高1m,宽0.6m,露出地面0.5m。

2.1.2征地范围

拟建XXXX有村道可达拟建建筑附近;拟建建筑与村道间需新建进场道路;整体交通运输条件良好。

路线由XXX高速XX站出口,沿XXX国道南行2.4km转入村道2.2km后到达拟建建筑附近,拟建建筑位于村道左侧。

交通较方便。

征地位置及交通如图2-1所示。

 

表2-1征地范围坐标一览表(国家2000坐标系)

 

图2-1XXX征地位置及交通示意图

2.2.以往工作程度

(1)1XXXX调查队完成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XX幅);

(2)XXXXXX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完成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XX幅);

(3)XXXXX完成的《2021年度XX市地质灾害汛前应急排查成果报告》。

(4)XXXXXX提交的《XXXXX土建工程设计文件》。

本工程所在区域内已开展的各项基础地质工作能满足开展本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基础地质数据的需要。

2.3.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2.3.1工作方法

本次评估在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期专门开展的现场地质灾害评估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完成。

评估工作方法、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均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进行。

整个评估工作按图2-2所示程序进行。

图2-2评估工作程序框图

本次评估工作在充分收集相关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分布、发育规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方式进行。

地面调查方法包括:

(1)地质环境条件调查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包括评估区的气象(重点是大气降水,降雨量调查内容为暴雨强度、多年平均降雨量、年最大降雨量、日最大降雨量)和水文,地形地貌(包括成因类型、地貌单元、地貌形态、地面高程及其变化情况),地层岩性(查明地层年代、成因类型、岩性、产状及其分布特征等),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查明评估区区域构造部位、褶皱、断裂与裂隙发育特征,阐明区域稳定性特征,并提出抗震设计参数),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阐明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对工程的影响等),水文地质特征(划分地下水类型,阐明其分布埋藏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等),典型地质点(包括对典型地质点进行拍照或测制剖面、编绘平、剖面图)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调查。

(2)地质灾害专项调查

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内容包括对评估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潜在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类型的调查,调查范围包括评估范围内的全部地段。

调查内容:

调查崩塌发生规模,崩塌体岩性、粒径,崩塌区内断裂与裂隙发育特征,岩体节理产状及发育特征等;查明滑坡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调查滑坡体上(含建、构筑物)各种裂缝分布及其关系,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等;调查泥石流形成区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沟谷地形地貌特征、岩层性质、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分布范围、储量,流通区内沟床的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和沟床的冲淤变化、沿程泥石流痕迹,堆积区内堆积扇的性质、层次、厚度、堆积量、一般和最大粒径及分布规律,以及灾害史情况、人类活动情况等;查明第四纪沉积环境、成因类型、地貌单元及洼地等微地貌分布;调查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潜在隐患的地段,包括地层岩性、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软弱夹层岩性、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斜坡坡度、坡向、地层倾向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

野外调查工作完成后,转入室内进行资料分析、整理和报告编制工作。

2.3.2完成工作量

本次评估工作于XXX年XXXX日进行现场调查,随后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本次评估调查的范围约为0.05km2。

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完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评估工作严格按委托要求、自然资源部相关技术要求进行。

本次评估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2-1。

表2-1评估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表

编号

工作内容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地质环境调查

km2

2

地质调查剖面

条/m

3

收集相关资料

4

照片采集

5

斜坡调查

2.4.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确定

2.4.1评估范围确定

XXXXXXXXXXXX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严格按照自然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技术要求进行制定,评估范围主要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及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的影响与危害,以规划征地范围为准,自征地范围边缘向外扩20-50m,评估面积约XXXXkm2。

2.4.2评估级别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XXXXXXXXXXXXXXXX属于垃圾处理场,按表2-2的分类结果,此项工程定级为重要建设项目。

表2-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项目类型

项目类别

重要建设项目(√)

城市总体规划区.村庄集镇规划区,放射性设施、军事和防空设施、核电﹑高速铁路、二级(含)以上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跨度>30m或高度>50m的建设工程、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油气管道工程、储油气库、学校、医院﹑剧院、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

较重要建设项目

新建村庄集镇、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跨度>24m~30m或高度≥24m~50m的建设工程﹑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一般建设项目

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跨度≤24m或高度≤24m的建设工程﹑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评估区地表无断裂发育,现状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评估区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较单一;评估区内岩土分层简单,岩性二元结构,表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残坡积(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砂、泥岩,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好,评估区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区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按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表(表2-3)的分类,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

表2-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地质环境条件

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

简单

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建设场地有全新世活动断裂﹐地震基本烈度>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

区域地质构造条件较复杂,建设场地附近有全新世活动断裂,地震基本烈度Ⅶ~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0.20g

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建设场地附近无全新世活动断裂,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

地形地貌

地形复杂﹐相对高差>200m,地面坡度以>25°为主,地貌类型多样

地形较简单﹐相对高差50m~200m,地面坡度以8°~25°的为主﹐地貌类型较单一(√)

地形简单﹐相对高差<50m,地面坡度<8°,地貌类型单一

地层岩性和岩土工程地质性质

岩性岩相复杂多样﹐岩土体结构复杂﹐工程地质性质差

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岩土体结构较复杂﹐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岩性岩相变化小﹐岩土体结构较简单﹐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岩体破碎。

地质构造较复杂﹐有褶皱﹑断裂分布﹐岩体较破碎。

地质构造较简单,无褶皱﹑断裂﹐裂隙发育(√)

水文地质条件

具三层以上含水层﹐水位年际变化>20m,水文地质条件不良

有二至三层含水层﹐水位年际变化5m~20m,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单层含水层,水位年际变化<

5m,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

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危害性较大。

地质灾害发育中等,危害中等。

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危害小(√)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该工程建设用地项目,是“重要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本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

3.地质环境条件

3.1.区域地质背景

评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北部四川台拗川北台陷与川中台拱的接合部位。

区内未见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简单。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评估区地表无断裂发育,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历史上未发生强烈地震,地壳基本稳定,属相对稳定区。

依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相关规定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根据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编制的《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显示,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3.2.气象与水文

(1)气象

评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由于秦岭、大巴山脉形成天然屏障,北方冷空气不易入境,所以境内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但四季分明,季风显著,雨量充沛,日照偏少。

一般特征是:

春早,回暖不稳,少雨,常有春旱;夏热,雨水集中,分布不均,常是旱涝交替,旱多于涝;秋短,降温快,绵雨显著,一般主涝;冬干少雨,气候较暖,越冬作物一般不停止生长,少受冻害。

主要气象要素表见表3.1-1。

表3.1-1拟建工程主要气象要素统计

项目

数据

气温(℃)

多年平均温度

16.7

多年月平均

最高

27

最低

5.9

多年极端最高

39.9

多年极端最低

-5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1006.7

(2)水文

从评估区所处区域范围看,水系分布呈树枝状,支流源短量少,河床坡降不大,但洪、枯期流量相差悬殊。

大面积红层丘陵地区,溪沟水流源短量少,流量极不稳定,易排不易渗。

评估区为缓斜坡阶梯状地形,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为降雨在地表汇流后形成的暂时性地表径流,利于地表水排泄。

拟建场地东侧穿越一条灌溉引水渠,对场地建设影响较小。

3.3.地形与地貌

评估区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场地地势开阔,地形起伏较小,场地地形坡度较小,拟建区内坡度8~20°,建筑主要为旱地,场地主要呈开阔平坦地势。

评估区内最高点位于建筑南西侧山坡,高程约+258m,最低点位于北部耕地开阔地附近,高程约+241m,相对高差大约17m。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较单一。

3.4.地层岩性

评估区表层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砂、泥岩。

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

杂色,主要由粉质黏土及砂、泥岩碎块组成,稍湿,中密,为修建道路时回填,回填年限大于10年。

(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

红褐色,局部富含泥岩、砂岩角砾,局部具有铁锰质浸染及铁锰质结核,孔隙发育,稍有光泽,可塑~硬塑。

层厚一般在0~2m,分布于地表。

(3)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

主要出露于工作区斜坡体上及第四系覆盖层下部,为紫红色钙质泥岩、钙质粉砂岩互层,底部为透镜状钙质砾岩。

3.5.地质构造

评估区位于红花铺向斜南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区内无断层通过,岩层单斜产出,从场地出露基岩量测,基岩出露处测得岩层产状20°∠6°,两组裂隙产状特征分别为:

L1:

115°∠82°,间距1~2m,延伸长1.5~3m,无填充,地质构造简单。

,裂面较平整,无充填,间距2m左右,延伸长1.0~2.0m;

L2:

220°∠73°,裂面较平整,无充填,发育间距1.2m左右,延伸长1.0~2.0m左右。

 

图3.3-1构造纲要图

3.6.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区内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1)孔隙水

埋藏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分布于坡地的残坡积层中。

受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水补给,排泄于沟谷或渗入补给基岩裂隙水,水量极为贫乏。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埋藏于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砂岩与钙质泥岩互层的裂隙之中。

受大气降水、孔隙水的补给,通过孔隙、裂隙,主要以蒸发方式排泄。

由于富水程度受构造、岩性影响显著,存在水量分布不均的特点。

根据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评估区内无污染源,水质不受污染。

综上所述,评估区内地表水、地下水不丰富,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3.7.工程地质条件

评估区内地表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砂、泥岩互层。

第四系全新统覆盖层分布在场地地表,软塑~可塑粉质粘土结构松散、压缩性较高、强度较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硬塑粉质粘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综上所述,软塑~可塑粉质粘土层工程地质条件虽较差,但厚度较小,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起制约因素的主要是下伏泥岩、砂质泥岩,故区内工程地质整体条件良好。

3.8.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野外实地调查,评估区主要为旱地和荒地。

区内无大规模的人类工程活动,现有的人类活动主要为修建乡村道路形成的高约1-2m岩土质边坡,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改变小。

4.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4.1.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及特征

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地震、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至灾因素分析及本次实地调查,评估区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4.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4.2.1建筑平台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斜坡XP1位于2-2’剖面线西侧,为岩质斜坡,坡向71°,坡度18°,高16m,斜坡土层厚0.1m~0.5m,岩土层薄,发生滑移的可能性小,下覆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砂、泥岩。

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斜坡与岩层为切向相交坡,岩层倾角6°,岩层不临空,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1、L2组合交线相交于斜坡外,两组裂隙交于坡外,无不利结构面组合,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

据现场调查,斜坡主要为林草地,现状无变形迹象,现状稳定。

现状状况下,评估区斜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图4.2-1斜坡XP1赤平投影图

4.2.2新建进场公路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新建公路位于坡台地旱耕地内,全线长度186m,拟建道路四周为开阔地,地形平缓,地形坡角(度)3-10°,无不良地质现象,现状处于稳定状态。

4.3.现状评估结论

在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灾害不发育,现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在对地质环境因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和地质灾害现状评估结果,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做出预测评估,对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做出预测评估。

5.1.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5.1.1建筑平台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拟建建筑平台建设区地形平缓。

根据建筑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工程规划,建筑平台的修建形成了两条挖方边坡,现将各边坡评价如下:

表5-1预测边坡稳定性分析表

边坡1(BP1):

位于拟建建筑操作平台南西侧(代表剖面2-2’),边坡高约1-5m,按设计放坡1:

0.75放坡施工后,该边坡坡向34°,为挖方岩质边坡;根据赤平投影分析,边坡与岩层层面为顺向临空坡,岩层倾角较小(6°),层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两组裂隙组合交线交于坡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高度较小;预测边坡稳定,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建议对边坡进行锚喷处理。

边坡2(BP2):

位于拟建建筑操作平台北侧(代表剖面2-2’),边坡高约1.5-6m,为一填方边坡,边坡坡向34°,填方边坡原始地形坡度约5°~10°,边坡局部高度较大,按设计方案按1:

1.5放坡后,预测边坡基本稳定,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中等,危害性小,危险性小;

边坡2(BP3):

为新建进场道路左侧边坡(代表剖面3-3’),边坡高约1.5-5m,为一填方边坡,边坡坡向167°,填方边坡原始地形坡度约5°~10°,按设计方案按1:

1.5放坡后,预测边坡稳定,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边坡3(BP4):

为新建进场道路右侧边坡(代表剖面3-3’),边坡高约1.5-5m,为一填方边坡,边坡坡向347°,填方边坡原始地形坡度约5°~10°,按设计方案按1:

1.5放坡放坡后,预测边坡稳定,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综上所述,建筑平台按设计整平开挖后,拟形成的边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中等,危害性小,危险性小。

5.1.2附属设施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附属设施全部为小范围挖填方工程,挖填方方边坡高度均<3m。

在挖方边坡区域,受大气降雨影响,人工切坡后形成的边坡顶部第四系可塑~硬塑状残坡积粉质粘土可能产生滑塌掉块。

填方边坡可能产生局部的滑塌,但上述灾害发育弱,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耕植土堆放区无统一整平高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