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文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480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倦怠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倦怠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倦怠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倦怠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师职业倦怠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倦怠文档.docx

《教师职业倦怠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倦怠文档.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职业倦怠文档.docx

教师职业倦怠文档

教师职业倦怠及调整策略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基础课部湖南长沙410131梁胜

摘要: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竞争产生的压力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工作,影响到人才培养,影响到国家的四化建设。

本文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提出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方法与措施,以引起社会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关键词:

教师;职业;倦怠;调整

1.背景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给现代人造成了压力。

教师这个职业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之一,职业倦怠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普遍存在。

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有超过五成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很大或极大的压力。

近年来,从各种新闻报道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学校的教师有体罚、辱骂学生的情况,各种新闻媒体在对这种现象进行报道的同时也只是讨论了教师的素质问题,而对于案例后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却没有涉及,这些现象反映出目前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

职业倦怠对于教师自己,对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性。

对于教师来说,它会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冷漠、消极、紧张等状态;对于学生来说,会被体罚、心理虐待,从而影响到学习兴趣,学业成绩;对于学校来说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人心浮动,师德的丧失;对于国家与社会来说,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到国家的四化建设。

因此,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掌握解决职业倦怠的策略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与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专门用来说明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于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综合症。

随后,各国的学者开始重视了对于它的研究。

1981年,心理学家马勒斯等人通过深入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的三个核心的成分:

(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者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到访者;(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

1974年,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将“职业倦怠”定义为:

服务于助人行业(helpingprofessional)的人们由于每日工作时间太长、工作量过于大、工作强度过于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国内外的各种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发生,这是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是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劳与情感衰竭。

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社会责任大,教师本人及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期望值很高,这就往往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处理工作中的许多压力,从而损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心理。

因此,简单的说来,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不能够顺利应付职业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映,是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

3.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

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

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日益更新的专业知识,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还需要满足国家及社会、家长、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变化,适应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变化。

如果教师不能够有效地适应变化,释放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产生职业倦怠。

具体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3.1职业热情、兴趣消失,消极应付工作。

教师一出现职业倦怠后,就会产生厌教心理,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于教学工作得过且过,上课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写教案,不带教案上课,不仔细钻研业务,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常用讽刺、挖苦、讥笑的语言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更有甚者用打耳光、拧耳朵或者踢等方式体罚学生。

这不但破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变得内向、孤僻、敏感、自卑,对学生的心灵造成终生不可磨灭的伤害。

3.2职业兴趣转移。

由于对于教学工作的倦怠,教师往往会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上去,比如搞第二职业,做生意,交朋友,玩牌,打麻将,吃吃喝喝等,从中获得满足感,丧失职业自豪感。

3.3对于教师身心造成影响。

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与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会经常觉得空虚、郁闷、挫折、愤怒、烦躁不安,失眠、紧张、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疲惫不堪等症状,并且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枯燥无味,前途渺茫,没有希望,情绪波动很大,产生压抑感,严重者会产生自卑、绝望心理,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4.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是由某一件事情造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映过程。

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有教师本身的内部原因外,还有社会的、学校的、工作任务、教学对象的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4.1教师本身性格与工作态度、动机方面的原因

教师本人的性格方面有缺陷,内向、孤僻、暴躁、不和群、缺乏自信心的教师在工作中容易感到有压力,易产生职业倦怠;有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目标不明确,教书只是为了挣大钱,图社会地位,如果一旦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地位不高,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将自己的工作投入及回报与社会其他行业的人员进行比较,发现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时,就会感到压抑与疲劳、挫折与失败,就容易产生不满、消极、悲观、失望等职业倦怠现象,丧失工作动机,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4.2社会压力的影响

全世界各国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十分重视教师,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各级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而且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懂的教学规律,并且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各级教师还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

同时,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在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比如,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岗位的末位淘汰、按绩取酬、在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篇数等等,都使每一位教师感受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另一方面,国家与社会都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教师,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

虽然一部分教师能够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但是也有一些教师会感到压力过大,产生失落感,不能够适应新的要求而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从而出现职业倦怠心理。

4.3学校环境对于教师的影响

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定位、学校的制度规定、学校的领导风格、学校的学术气氛、学校教师的角色规定等都会对教师产生影响。

威尔逊认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

学校对于教师的重视程度,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评价,学校领导是民主型、放任型还是专制型的,干群关系的和谐程度等都将对于教师有不同的影响。

再就是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使用是否恰当,能否做到学以致用,人尽其材。

保证调级、评优、晋升的客观公正性。

教师在这种学校环境中,由于要适应这些要求,就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教师、下属、良师、益友、父母、心理咨询师等等,角色太多就会使人感到力不从心。

如果领导、朋友、同事、配偶没有恰当地给予安慰、帮助的话,就会渐渐地产生职业倦怠。

4.4工作任务方面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教师工作清闲,收入稳定,假期多,每天就只上几节课,而没有看到教师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而在上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比如;找资料、写教案等。

而且,许多教师长年累月站在讲台上,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单调的教学环境,比较容易使人产生倦怠。

教师的工作还具有长期性、连续性与周期性。

教师将学生一批又一批送走,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自己就像一个船夫一样回到起点,会感到单调寂寞,没有鲜花与掌声,学生留下的只有成绩。

所以教师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理准备与心理承受能力。

除了教学工作之外,教师们还面临提升学历、出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优等一系列压力,如果这些硬件指标你没有达到的话,即使你上课上得再好也不会被提级评职称,相应的经济福利待遇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使教师产生焦虑感,引起职业倦怠。

4.5教学对象的原因

现在许多教师都有一种同样的感觉就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这种不良的局面。

由于近几年来全国各级学校大量扩招,学生的质量明显下降,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耐不住长期的寂寞进行学习的付出,反而对立竿见影的东西趋之若鹜,因此我们对于许多学生为什么如此追捧“超级女声”之类的选秀节目也就不难理解了。

教师对于其教育的回报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体现在教师的经济回报上,而是体现在其精神上的回报,教师需要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是学生的行为表现要符合教师的期望值。

也许教师可以容忍没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待遇,但是决不能容忍自己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而学生没有一点进步,没有一点反应。

4.6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

人际关系是指师生在学校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间的关系、领导与学生的关系、领导与教师的关系等。

这些人际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教学的人际环境,它可以通过影响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而影响教与学活动的效果。

对此,两千多年前的《学记》就曾告诉我们,“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中,尤其以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间的关系对于教与学活动的影响最直接、最具体,也构成了学校内部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有调查显示,有42%的被采访教师认为自己学校的人际关系复杂。

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到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朋友以至家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学校中存在请客、送礼、吃吃喝喝,拉帮结派的不正之风,提拔重用、评优晋级都与之有关,而刚正不阿、脚踏实地、勤奋进取的人却不受重视。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就会造成教师内心压抑、郁闷。

研究表明,人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常常容易产生认知偏差,这时,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做出消极的判断,从而相应地做出消极的反应。

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使得教师不能够安心本职工作,对于领导、同事产生不信任感;对于学生表现出厌倦、不耐烦,常进行批评、指责以至于讥笑;与朋友交流时沉浸于倾诉自己的不满、郁闷,唠唠叨叨,不耐心听从别人的建议,拒绝换位思考,缺少双向交流;对于家人与家庭事务缺少关心、热情,有的性格变得暴躁,常对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有的更加内向自我封闭,极易发展成抑郁症。

5.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方法与措施。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教师找出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具体措施如下:

5.1、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获得社会支持,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

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制订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从“八五”规划以来,对于教育的投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从1995年至2005年这十年间教育经费年均增长率为30.6%。

但是,要真正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使教师职业成为一种使人羡慕的职业,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完成,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倾向与心理氛围。

社会在对于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的同时也应该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

政府在制定有关教育政策时,应该注意政策倾斜,切实保障教师的经济地位与职业声誉,因为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由它的经济地位与职业声誉所决定,会对教师的工作情绪产生重大的影响。

政府不仅要制订政策与法律来保障教师的各种权利,而且还要抓落实,使全社会都形成一种尊重教师的气氛。

例如,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使教师的工资在社会各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并且要按时发放,从不拖欠;建立健全新的人事制度,为教师的晋级、晋职提供便利;在住房、子女读书就业、配偶工作等生活方面要多关心照顾教师等等。

这样教师才更加安心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

5.2、建立一重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

不同的工作环境对于教师有不同的影响。

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学校应该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具有激励机制的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经济效益制度等,使教师在竞争上岗、晋升职务、评审职称、进修深造、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能够获得公正的对待,大家一视同人。

学校的领导人应具有一种民主的领导风格,关心尊重教师,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提供更多的参与管理学校的机会,增强责任感。

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校,努力建立一套现代化的民主管理制度,适当使用经济奖励、荣誉奖励、感情投资、榜样作用等手段,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产生团队意识,形成集体归属感。

当教师圆满完成工作目标,取得成绩时,应该按照奖励制度不打折扣地给予经济奖励,并且授予荣誉,肯定成绩,产生激励与示范作用。

当教师工作、经济、家庭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使教师无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工作。

经常性地举行一些活动,如文体活动、参观研讨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等,都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归属感,并且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

5.3、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这一点非常重要。

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5.3.1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教师也不例外。

教师遭受挫折时不要失去信心,应该理性地分析所遇到的困难,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困境中看到“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对于身心与工作都有益处。

5.3.2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信心与勇气。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释放压力,保持开朗愉快的心境。

5.3.3增强社交适应能力,发展人际关系。

卡耐基说过,人际关系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占85%,这充分说明人际关系相当重要。

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及朋友保持正常的社会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来满足彼此之间的心理需要。

以宽容之心待人,以诚信待人,才能受人欢迎。

通过与人的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3.4培养更多的爱好与兴趣,品味生活。

一个人工作压力越大就更应该培养更多的爱好与兴趣,比如听音乐、收集邮票、郊游、游泳、看电影等等,通过欣赏艺术,拥抱大自然使自己的抑郁心情变得“豁然开朗”。

总之,职业倦怠在教师中普遍存在,为了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都应该关注、研究这个现象,找出解决的策略,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分析与调整

福安市韩城一小郑丁惠

[摘要]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倦怠已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因此,必须深入了解目前教师工作倦怠的状况,设法减低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建立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职业倦怠组织调节自我调节

工作倦怠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正常的社会问题。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工作倦怠现象在我国呈增多趋势,并已成为社会“流行病”,教师职业也不例外。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教师职业倦怠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所以,为了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师工作倦怠的实际情况,设法减低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建立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机制。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原因

研究表明,教师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乏味,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心理倾向。

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果,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他们的工作都有许多消极的影响。

体验倦怠的教师很可能个人生活质量下降,身心方面产生不良反应。

而学生是教师工作倦怠的最终受害者。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工作倦怠的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

初期,人们一般工作热情、资源充足,但随后,热情不断降低,资源和能量不断消耗,倦怠便开始袭来,到四年左右达到高峰。

一般认为,教师在开始时,工作都是热情的、讲奉献的,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并产生个人满足感。

但由于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困难、个人问题、社会压力以及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尤其如果工作投入越多,实际回报越低,就会产生挫折感。

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上的要求开始减少,心情愈加烦躁,再加上班级管理的困难,家长要求的增多,领导关心的不够等,教师容易产生愤怒,变得没有耐心。

随着情况的恶化,个人一旦有放弃教师这个职业的想法,此时的工作就失去了最初工作时的意义,工资成为维持勉强上班的唯一动机,工作倦怠就出现了。

具体的反应表现为:

1.情绪耗竭。

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

情绪上耗竭的教师常常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为对学生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2.性格解体。

性格解体一般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表现出来。

例如,教师减少与学生接触,从身体距离上远离学生,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取贬损性的称呼、外号,或给学生贴标签等,这些都是性格解体的标志。

3.降低成就感。

教师的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积极反馈时,他们就不再做出努力了。

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耗竭和性格解体,就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使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职业因素。

(1)外在期望的重压。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和伟大的,然而在当今社会里,价值取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有权威机构调查表明:

90%的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

(2)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

但由于教师职业的工作过程复杂、周期长,不易立即显出功效,因此缺乏及时的成就认可。

(3)职业的低创造性。

创造性是教师职业的重要特点,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原因限制了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多是重复性劳动,长时间单调的工作导致身心的疲惫状态。

2.工作环境因素。

(1)教学环境。

纪律问题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的问题,管理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原因。

此外,还有比如对教师工作评价的不合理、竞争的手段与方法的不科学、奖励与批评机制的不健全、人际关系氛围的不和谐等因素。

(2)组织气氛。

教师常抱怨学校管理者缺乏同情心、官僚、无效能等,缺乏欣赏与支持性反馈乃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

3.个人因素。

个性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

比如A型性格的人,由于具有极端的挑战性、争强好胜、时间观念强、急躁等特征,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4.社会因素。

(1)价值取向多元化。

社会的巨变,使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给人以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于是在选择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痛苦,加上生活条件的不理想,使教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

(2)社会支持系统的薄弱。

在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各种帮助,就能减轻工作倦怠感。

但是,目前我们国家教师职业的社会支持系统是薄弱的,教师无法从多种支持形式上得到支持。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整

从研究结果来看,要解决职业倦怠,组织调节比个体调节更重要。

一方面要靠教师个体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求教师所在的单位、部门调整相关的政策、制度、工作的安排等。

只有两个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真正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一)教育管理的组织调节

1.教育管理者要坚决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在管理过程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积极作用,并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舞台。

教育管理者对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要有科学、全面的认识,要客观了解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表现、特点、规律及危害,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的认识、思想、心理调整工作,要引导教师正确面对自己的职业倦怠的现实。

2.教育管理者的激励和协助。

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校领导要创造良好的学校风气,在教师中形成高昂的士气。

校长及管理人员的领导作风必须是民主友善的,因为教师在专制气氛下容易产生心情压抑、郁闷等消极情绪。

校长和教育行政机构应设法协助教师解决物质生活上的困难。

许多调查表明,教师的心理冲突与情绪困扰,是与他们因为生活水平不高而不安心工作有关。

学校管理者还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娱乐的时间与场所,要增加教师进修的机会。

3.社会支持系统的关心。

社会支持是一种以良好人际关系表现出来的社会联系。

每个人都是社会网络中的一个结,与其他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联系。

如果这种联系很差,单就个体来说,就要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一个人感到有可以依赖的人在关心、照顾和爱护自己时,就会减轻挫折反应的强度,增加对挫折的承受力和适应性。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期望有余,而关心不足。

教师职业是伟大与崇高的,但是教师必定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帮助。

对教师的社会支持应是多方面的,既要有物质支持,又要有精神支持。

4.心理治疗。

当教师无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求助心理专家进行诊断、咨询甚至治疗。

教师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卫生观念,要勇于面对自己的心理困惑,更要勇于寻求科学有效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教师个体的自我调节

1.自我修养的提高。

一方面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要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实际,要悦纳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优势,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不足。

另一方面,对教师职业要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在看到教师职业的复杂性的同时,要看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光荣。

这样,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会调节和控制自己,产生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提高自我效能感。

2.人际关系的改进。

教师要十分明白良好人际关系对个体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积极作用。

改进人际关系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要加强品德修养,使自己具备诚实、信任、善良、热情、谦虚等素质,要注意自己能力、特长、兴趣的培养。

同时,要学会正确认识他人,遵循交往的原则,掌握交往的技能和技巧等。

3.家庭生活的调节。

要建立和睦的婚姻家庭,婚姻始终是构成家庭的轴心,也是维持最长并且最重要的心理健康的条件。

良好的夫妻关系对双方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孩子的成长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夫妻之间产生矛盾,在所难免。

只要及时调整,一切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教师夫妻在角色期望与角色扮演上较易出现“角色窄化”现象,教师应当不断提醒自己,弹性地变化角色。

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正确处理家庭气氛、教养方式、人际沟通等问题。

要注意家庭生活方式的调适,通过家庭健身、家庭聚会、家庭游戏、外出郊游、饮食调整等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4.娱乐、运动和休闲。

娱乐、运动、休闲是人生的润滑剂,教师要相信自己能够从事运动性、文艺性、学习性等休闲活动,让自己轻松、满足、愉快,达到调节情绪、平衡心态、促进健康、丰富经验、提升价值的效果。

5.科学用脑。

大脑是整个身体的最高指挥部,大脑健康与否,不仅关系到人的智力高低,而且关系到身体的健康。

作为脑力劳动者的教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身心健康,讲究科学用脑是很有必要的。

科学用脑最基本的两条原则就是勤于用脑与合理用脑。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调节

教师如果已经被职业倦怠所困,想要改变现状其实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寻找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