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人教月考文言文对比阅读2带译文.docx
《八下语文人教月考文言文对比阅读2带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语文人教月考文言文对比阅读2带译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语文人教月考文言文对比阅读2带译文
月考复习资料补充部分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1—14题。
(16分)
【甲】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
【乙】仆
(1)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2)。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3)日,幽岫(xiù)(4)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5)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6)。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注释:
(1)仆:
作者谦称。
(2)还觅薜萝:
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3)限:
遮断。
(4)幽岫:
幽深的山穴。
(5)重:
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6)办:
具备。
1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
(1)仿佛若有光( )
(2)具答之 ( )
(3)于斯已办 ( ) (4)仁智所乐( )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梅溪之西 辍耕之垄上 B.遂葺宇其上 其真不知马也
C. 于斯已办 行者休于树 D.乃不知有汉 陈涉乃立为王
13.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说》)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3)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14.请结合乙文中的某一处(用自己的话概述),写出乙文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11.⑴好像 ⑵同“俱”,完全、详尽 ⑶这里(这儿) ⑷喜爱(喜欢)
12.C(两个“于”都是“在”的意思)
13.⑴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⑵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⑶(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生活,于是就在那山上修建了房子。
14.①从描写的景色上看,景色优美,作者要建房居住在这儿,可见其避世退隐、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②从菊花、竹实这些所吃食物来看,都是隐士最爱,可见其避世退隐、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③从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句来看,表达了作者避世退隐、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只要写出1点即可,用自己的话概述内容1分,情感大意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
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
有老树④,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
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
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
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
碧云寺,在北京西山。
②罅:
裂缝。
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
④有老树,中空火出:
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
⑤激聒石渠:
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
⑥匝池红酣:
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
⑦清慧可怜:
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
⑧跳达:
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
⑨刺泼:
鱼击水声。
⑩毋乃:
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心乐之 乐:
(2)不可久居 居:
(3)不里许 许: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长尺许者 ②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B.①乃记之而去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①或投饼于左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D.①以其境过清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1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
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
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
15.【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1.乐:
以……为乐 居:
停留 许:
大约 12.D
13.
(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
14.B
15.【甲】文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
【乙】文表现作者西山游玩的欢愉心情。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1—14题。
(8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唯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然有竹据其间,或芟②而去焉,曰:
“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
“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
呜呼!
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③,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
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
“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④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竹间⑤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而间谓余曰:
“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⑥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⑦也。
因自谓竹溪主人。
甥其为我记之。
”
(选自唐顺之《竹溪记》)
注:
①绝徼(jiào):
最远的边境地方。
徼,边界 ②芟(shān):
锄除。
③穷其所生之地:
探求它的原产地。
穷,彻底追求。
④荆溪:
水名,在江苏南部,经溧阳、宜兴,注入太湖。
⑤间:
间隙。
这里指偶然。
⑥土:
这里指本土,本地。
⑦适:
乐。
11.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B.乃记之而去 或芟而去焉
C.或千钱买一石 或以为死D.其岸势犬牙差互 甥其为我记之
1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凄神寒骨 凄:
(2)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胜: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
(2)遍植以竹 答:
14.“记”是古代一种常见文体。
《核舟记》主要通过描写核舟的精巧,赞叹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小石潭记》通过 ,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竹溪记》则通过京师人、南方人以及“绝徼海外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悟出 的道理。
(2分)
答案:
(三)(8分)11.C(2分)12.凄:
使……凄凉 胜:
胜况,美景(2分)
13.(2分)
(1)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到处种竹
14.(2分)答案:
1写景或描写小石潭凄凉的环境 2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事物的好坏是相对的
(四)(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
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
①罗纨(wán):
丝织品。
②午未申:
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
夕阳。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②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为:
③梅花为寒所勒 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 设: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2.两文在写景时都用到了侧面描写,各从文中找出一例加以赏析。
(2分)
13.甲乙两文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试分析。
(2分)
答案:
10.答案示例:
①奔:
飞奔的马。
②为:
是 ③勒:
约束,阻止。
④设:
着,涂。
评分:
每小题0.5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示例:
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评分:
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2.甲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通过写小石潭中鱼的情态看得清清楚楚,侧面描写水的清澈透明。
乙文中“月景尤为清绝: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一句,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侧面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评分:
两点各1分,共2。
意思对即可。
13.【甲】文通过写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气氛,表达了作者贬官后的孤凄悲凉之情;
【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评分:
答对一点得1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五)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5-8题(15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
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
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
之怅然。
[注]①道州:
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
汇入营溪。
③敧:
倾斜。
④嵌:
张开。
⑤逸民退士:
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
设置州郡。
5.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4分)
(1)不可名状 ( )
(2)日光下澈 ( )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4)乃记之而去(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8.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4分)
甲文:
乙文:
答案5略(4)说出
6.:
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7C【点拨】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8.答案:
甲文:
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
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六)文言文阅读(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恬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①垂崖;叠石为磴②十余级乃得度。
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③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
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④下,其声溅溅然。
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⑤,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
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注释】①控:
连接。
②磴(deng):
山道的石阶。
③循:
顺着、沿着。
④淙: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⑤山门:
寺院。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见小潭 自高淙下 B.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能容十许人
C.心乐之 山之胜盖自此始 D.怡然不动 然前瞰涧水
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卷石/底以出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登百丈山/三里许 D.其声/溅溅然
12.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语言凝练,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就描画了树木、茎蔓的种种姿态。
B.【乙】文详写了百丈山上的石磴和小涧,而略写了山门处的景致,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
D.【甲】【乙】两文都属于山水游记,都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寓情于景。
D.【甲】文描写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乙】文则从正面描写的
角度来突出涧水的清澈。
13.请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答案:
10、B 11、A 12、B
13、
(1)译文:
(鱼儿)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得分点:
“傲尔”“翕忽”各1分,语意通顺1分。
)
(2)译文:
(涧边)都长满苍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且口使在盛夏正午最炎热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
(得分点:
“虽”“亭午”各1分,语意通顺1分。
)
(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0—22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甲】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皆若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曰恕己,曰奉壹。
【乙】《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节选)
陈寿
①先主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
先主少孤①,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舍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见童童②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②先主少时,与诸小儿于树下戏,言:
“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③。
”叔父子敬谓曰:
“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
③年十五,母使行学④。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好交结豪侠,年少者争附之。
【注释】①孤:
年幼失去父亲。
②童童:
覆盖的样子。
③羽葆盖车:
指皇帝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
④行学:
游学。
(原文有改动)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⑴水尤清冽 ⑵以其境过清
⑶喜怒不形于色 ⑷顾自见其耳
21.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先主少时,与诸小儿于树下戏。
22.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分)
⑴【甲】文第②段划波浪线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1分)
⑵【乙】文第②段可以看出先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1分)
答案:
(一)文言文(共10分)
20.⑴凉。
⑵凄清。
⑶脸色(或神色)。
⑷回头看(或往旁边看)。
(每词1分,共4分)
21.⑴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或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2分)
⑵先主年少时,和许多小孩在树下嬉戏。
(2分)
22.⑴水清。
⑵少有大志(或有远大理想)。
(每问1分,共2分。
)
(八)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
(共10分)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乃记之而去。
(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①用事:
执掌政权。
②奇特:
器重礼遇。
③禁:
宫禁,帝王的住处。
④罹窜逐:
遣遇放逐。
⑤涉履蛮瘴:
精力蛮地瘴疠之苦。
⑥堙(yin)厄:
指道路艰难。
⑦蕴:
积聚。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
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B.出:
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游:
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着相乐D.环:
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
15.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16.语段
(一)是怎样从岑冕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
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3分)
答:
17.结合语段
(一)
(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
(一)做着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3分)
答:
答案:
14. D (2分)
15.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陷时现。
(“斗” “蛇”1分,大意1分,共2分)
16. ① 可以石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
②水中鱼儿橡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
③日光直照到潭底,石在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
(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
17.①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
②被贬之地荒远。
③小潭厂环境凄清。
(一点1分,共3分)
(九)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
【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⑤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幼子过:
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
大概。
③缒(zhuì):
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④巨人迹:
巨大的脚印。
⑤掬(jū):
捧。
⑥馀甘:
即橄榄。
10、下列加点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鸣佩环,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B、山八九折 斗折蛇行
C、书以付过 以其境过清 D、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喜可畏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
②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答:
12、下列对【甲】【乙】两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出了水声悦耳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B.“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C.“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描绘出了潭水之深;“雪溅雷怒”写出了水急、声响如雷的特点。
D.《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游白水书付过》是北宋苏轼的作品,两人都“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员,除此外还有韩愈、欧阳修、曾巩、杜甫等也是。
13、【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表达了各自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答案:
10、(2分)B
11、(4分)①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12、(3分)D
13、(2分)《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游白水书付过》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表达了东坡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7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乙】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
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 ,崭然露芒角①。
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
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
嘉木奇卉 被之,葱茜醲②郁。
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
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
洑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焉。
阴木荫其颠③,幽草缭其趾。
宾欲休,咸曰:
“莫此地为宜”。
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④以进。
酒数行,客有指其西大石曰:
“此可识。
”因命余。
余乃援笔,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注]①芒角:
形容山峰突出。
②醲:
浓,重。
③颠:
本指人的头顶,此处指溪水的上面。
④瀹yuè觞:
把酒烫热。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日光下澈 澈:
(2)不可久居居:
(3)山竦出 竦:
(4)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 去: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B.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C.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D.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分)
(2)宾欲休,咸曰:
“莫此地为宜”。
(3分)
9.甲乙两文段中,作者在游览过程中心理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简要梳理。
(5分)
答案:
6.(4分)
(1)透,穿过
(2)停留 (3)高耸 (4)离开
7.(3分)D8.(5分)
(1)(2分)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评